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赏析及诗意翻译.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77534403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赏析及诗意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赏析及诗意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赏析及诗意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赏析及诗意翻译.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赏析及诗意翻译 宋之问约六五六七一二,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官至考功员外郎,中宗时选为修文馆学士。他的诗格律精细,属对工整,对唐朝律诗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文解释】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土越近心中越害怕,不敢询问遇到的家乡来人。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与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词语解释】岭外:今

2、广东省一带。怯:畏缩、害怕。 【赏析】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诗人记述了还乡之情,描写了一个长期在外,得不到家里的书信的人,回乡途中担忧家里出事,遇到熟人也不敢相问的情景,主要突出了人物的心态。这首诗曲折含蓄,真切细致。 这首诗是宋之问此诗作者一说是李频,此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词典?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忧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

3、。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与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长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与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沉着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宋之问的家乡一说在汾州今山西汾阳附

4、近,一说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西南,离诗中的“汉江都比拟远。所谓“近乡,只是从心理习惯而言,正像今天家居北京的人,一过了黄河就感到“近乡一样宋之问这次也并未逃归家乡,而是匿居洛阳。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作者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符合前两句所提醒的“规定情景。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忧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音书断的时间越长,这种思念与担忧也越向两极开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由贬所

5、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开展:原先的担忧、忧虑与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那么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开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迫愿望与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与耐人咀嚼的。宋之问这次被贬泷州,是因为他媚附武后的男宠张易之,可以说罪有应得。但这首诗的读者,却往往引起感情上的某种共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已经舍去了一切与自己的特殊经历、特殊身份有关的生活素材,所表现的仅仅是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感情,却具有极大的典型性与普遍性。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似乎往往与作品的典型性、概括性联结在一起。这首诗便是一例。人们爱拿杜甫?述怀?中的诗句“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与这首诗作类比,这正说明性质很不一样的感情,有时可以用类似方式来表现,而它们所概括的客观生活内容可以是不相上下的。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