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班对比诗作鉴赏.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77416600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班对比诗作鉴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7班对比诗作鉴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班对比诗作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班对比诗作鉴赏.ppt(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练习(1)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相同点:都表现了抗金报国、答:相同点:都表现了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1)“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抒发了不被理解的感叹,抒发了不

2、被理解的感叹,“鬓虽鬓虽残,心未死残,心未死”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不已的心境。(2)“塞上长城空自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表达壮志则表达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教师指导,把握对比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2、总结怀古(咏史)诗的特征及所表达的感情。对比型诗歌鉴赏对比型诗歌鉴赏提问方式: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于主题、方法等方面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提问变体: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感情,有的指风格、方法。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答题步骤:1、先对诗词原句作

3、解释,找到题眼;、先对诗词原句作解释,找到题眼;2、然后列出几条作答。、然后列出几条作答。3、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练习(练习(2 2)20072007年高考湖北卷: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华清宫 吴融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过华清宫 李约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

4、惟有树长生。问题问题(2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感情?(4 4分)分)华清宫华清宫 吴融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过华清宫 李约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2 2)重视背景)重视背景20072007年高考湖北卷: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华清宫 吴融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

5、端,惟此宫中落便干。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过华清宫 李约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宫内与宫外对比宫内与宫外对比统治者无视人民疾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苦沉湎于享乐统治者游乐歌舞统治者游乐歌舞不理国事不理国事荒淫误国荒淫误国朝代更替朝代更替 分析:分析:第一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外第一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外“飞飞雪暗云雪暗云”的寒冷天气与宫内的寒冷天气与宫内“绿树碧檐绿树碧檐”的景物形成鲜明对比,再通过的景物形成鲜

6、明对比,再通过“无人无人知道外边寒知道外边寒”的控诉,鞭挞无视人民疾的控诉,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封建统治者。苦、沉湎于享乐的封建统治者。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 2分)分)分析:第二首诗通过对唐明皇在华清宫游分析:第二首诗通过对唐明皇在华清宫游乐歌舞,不理国事,导致安史之乱的史实的乐歌舞,不理国事,导致安史之乱的史实的吟咏,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吟咏,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兴衰。答案: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答案: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

7、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 2分)分)柳柳李商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已带斜阳又带蝉!咏咏柳柳 曾巩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不知天地有清霜。注: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断肠:销魂。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断肠:销魂。(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

8、么不同。(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分)(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逐”字和曾诗中的字和曾诗中的“倚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分)(1 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 2)“逐逐”为追逐,曾经追逐着春风在筵席上起舞。用拟人手法,

9、为追逐,曾经追逐着春风在筵席上起舞。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 2分,);分,);“倚倚”为倚仗,倚仗春风的势力便猖狂。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为倚仗,倚仗春风的势力便猖狂。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练习3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素衣

10、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心情。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

11、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

12、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真是绝妙的章法。4、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1186年

13、,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的悲愤和重新立誓报国热情的双重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皇帝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之后,陆游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后者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不被重用,不得施展才华而报国的悲愤,却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风格上,优美动人,富于情趣。5、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功绩方面功绩方面:杜甫:“功盖三分国”

14、、“天下计”、“老臣心”;陆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个人情感个人情感:杜甫: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只今惟有鹧鸪飞。越王勾践破吴归勾践灭吴勾践灭吴:春秋时期,

15、吴越争霸。公元前公元前494494年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此后他卧薪尝胆2020年,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于公元前于公元前437437年灭吴年灭吴,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诗就从胜利者班师凯旋落笔,首说越王破吴,述历史事件。(带着胜利的述历史事件。(带着胜利的喜悦喜悦)接着选取了接着选取了吴败越胜,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的两个镜头。个镜头。战士还家尽锦衣镜头一镜头一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所以不穿铁甲

16、,而穿锦衣只只“尽锦衣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的神情烘托出来 宫女如花满春殿镜头二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耀武扬威,而且,而且荒淫逸荒淫逸乐乐花朵儿一样的美人,花朵儿一样的美人,站在宫殿,拥簇着他,站在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侍候着他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干净净。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多么站满了如花宫女,多么繁盛、美好、热繁盛、美好、热闹、欢乐闹、欢乐的气氛!的气氛!前三句渲染当时的前三句渲染当时

17、的热闹繁华热闹繁华。只今惟有鹧鸪飞结句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结句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凄凉冷落“鹧鸪飞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蕴涵着对勾践的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嘲讽和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对盛衰无常的感慨。比较阅读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此两诗都是此两诗都是览古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都用了对比对比手法。手法。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

18、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杀之,转出主旨。苏台一首则着重写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不复存在。全诗抒发的是一种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蕴深刻的意象:野草、

19、斜阳等。其中最具匠心的是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飞燕”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燕成为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历史的见证人。乌衣巷乌衣巷 刘禹锡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飞入寻常百姓家。白居易: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掉头苦吟,叹赏良久。”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试比较乌衣巷与下面的诗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此两诗都是此两诗都是凭吊废都南京凭吊废都南京之作,主题相

20、同,题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表达材近似,都表达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的感慨。乌衣巷一首,着重写乌衣巷一首,着重写白天之景白天之景,以对飞燕的今,以对飞燕的今昔描写昔描写正面对比正面对比,转出主旨。,转出主旨。石头城一首则着重写石头城一首则着重写夜晚之景和现实之景夜晚之景和现实之景,以,以月亮这一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月亮这一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对比含蓄对比含蓄。历史兴亡的咏叹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咏史诗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抒写对前人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优劣得失的褒

21、贬,对天下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治乱兴亡的见解,有的还寄托着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自己的身世怀抱。往往题为往往题为“咏史咏史”、“怀古怀古”、“览古览古”、“古古”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是爱,不是

22、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怀古诗主题:怀古诗主题:1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之叹之叹伤世伤世2 2、怀古伤己、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伤己伤己3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托古讽今、曲意讽谏,起忧愤讽喻之劝起忧愤讽喻之劝伤今(伤时)伤今(伤时)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