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2012.11.20.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77412390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2012.11.2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2012.11.2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2012.11.2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2012.11.20.ppt(8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课改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课改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雷雷 鸣鸣 反诘反诘:义务教育十年课改给我们带来了义务教育十年课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课程改革还将怎样进一步发展?课程改革还将怎样进一步发展?我们如何应对这样的发展?我们如何应对这样的发展?十年是否磨成一剑?十年是否磨成一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当初提出了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当初提出了六大改革目标,即关于课程改革的理念或大改革目标,即关于课程改革的理念或者观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与学者观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与学的方式、评价、管理。这六大目标实现的方式、评价、

2、管理。这六大目标实现了没有?实现得怎么样?这还需要实践了没有?实现得怎么样?这还需要实践进一步作出回答。进一步作出回答。教师课改理念的缺失性和教学行为教师课改理念的缺失性和教学行为的随意性,是当前课堂教学效益不的随意性,是当前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的主因。高的主因。一、课改理念远未贯穿落实到位是课改一、课改理念远未贯穿落实到位是课改实施中最大的问题实施中最大的问题中央教科所中央教科所20062006年底起历时半年调查反映的:年底起历时半年调查反映的:“走近走近”与与“走进走进”、“身进身进”与与“心进心进”、“惰性惰性”与与“智智慧慧”等问题,目前依然普遍存在。等问题,目前依然普遍存在。2121世纪

3、教育研究院世纪教育研究院20112011年的调查:教师们对课程改革年的调查:教师们对课程改革满意度不足三成。满意度不足三成。华东师大华东师大吴刚平教授:在课程与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中,吴刚平教授:在课程与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中,新课程的理想与现实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新课程的新课程的理想与现实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实现中的困难远比当初的设想要大,因理念与实践,实现中的困难远比当初的设想要大,因实践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利益冲突所致。实践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利益冲突所致。我的调查:目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课不到三成。我的调查:目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课不到三成。98%98%以上的教师根

4、本说不出本学科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以上的教师根本说不出本学科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有几条?具体是什么?有几条?具体是什么?课改的顶层设计还须终端操作来实现,课改的顶层设计还须终端操作来实现,课改的终端在课堂,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课改的终端在课堂,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实现理念上的转变,才会有教学行只有实现理念上的转变,才会有教学行为上的跨越。为上的跨越。因此,新的修订课程标准实施时,很因此,新的修订课程标准实施时,很有必要对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课程标准有必要对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进行基本理念进行“补种补种”,重新凝聚课改,重新凝聚课改共识,以课改理念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共识,以课改理念引领

5、教师的教学行为。二、理念的作用与意义二、理念的作用与意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化人,或者说现代化要先化人现代化的关键是化人,或者说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后化物。(欧洲现代化之父(欧洲现代化之父法国让法国让莫内莫内)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其自身还没有从心理、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其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向现代化转变,再完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向现代化转变,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工艺,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美国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社会学家英格尔斯 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人的思想观念

6、、态度等已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占人的思想观念、态度等已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占据首位。据首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教育财富蕴藏其财富蕴藏其中中)同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同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由新理念做支撑的,也要先由新理念做支撑的,也要先“新新(改)人(改)人”而后而后“新(改)课新(改)课”。“新人新人”,就是要先打造真正具,就是要先打造真正具有课改理念的教师队伍,尔后才有课改理念的教师队伍,尔后才有与之相适应的新课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课堂。1.1.对理念的简要解读对理念的简要解读 当今时代是一个理念时代,理念已成当今时代是一个理念时代,理念已成为当下广泛运用的一个关键词。理

7、念有为当下广泛运用的一个关键词。理念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它与时代处于一种相时代性和前瞻性,它与时代处于一种相互诠释、相互创生的过程。互诠释、相互创生的过程。理念是指一种体系或制度在建构和设计理念是指一种体系或制度在建构和设计中内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中内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用于指导人们的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用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实践。行为实践。其他定义:其他定义:理念是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理念是一种理想的、永恒的、

8、精神性的普遍范型。(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型。(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19981998)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钟启泉等)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钟启泉等)理念是指人们关于所追求目标的基本观念及其理念是指人们关于所追求目标的基本观念及其实现途径的基本观念。(北大杨紫煊实现途径的基本观念。(北大杨紫煊 )总之,总之,理念作为一种抽象的价值形态理念作为一种抽象的价值形态对事物具有规范性。它是一系列价值选对事物具有规范性。它是一系列价值选择的结果,指向某种特定的目标。理念择的结果,指向某种特定的目标。

9、理念通常应贯彻在这种制度或体系的实际运通常应贯彻在这种制度或体系的实际运作的始终,并能够得到验证(这是关键)作的始终,并能够得到验证(这是关键)。从这点理解,理念也是原则和信念或。从这点理解,理念也是原则和信念或价值观,是一种理智的思想,是一种方价值观,是一种理智的思想,是一种方法、一种态度,是认识论、方法论和本法、一种态度,是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有机结合的产物。体论有机结合的产物。2.理念对课程改革的意义理念对课程改革的意义 国家为了基础教育,经历了数年探索提出了课程改革。国家为了基础教育,经历了数年探索提出了课程改革。2001年以来的课程改革是以年以来的课程改革是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0、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理论基础(学生的地位是核心),按照这个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学生的地位是核心),按照这个基本观点对课程进行的集中一段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往对课程进行的集中一段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往往要涉及到学校体制的变化和课程的全面修正。往要涉及到学校体制的变化和课程的全面修正。课程改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革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重建和方向性的调整,并且从制价值观念的重建和方向性的调整,并且从制度的层面开始展开。度的层面开始展开。课程改革的本质是课程改革的本质是对课程系统中的对课程系统中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深层次的革新、改理论和实践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深层次的革新、改造

11、,使其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改革不仅仅是调整课程造,使其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改革不仅仅是调整课程内容,而是一次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课程重建和内容,而是一次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课程重建和培养目标的重建。培养目标的重建。(1 1)课程理念是课程改革的基石)课程理念是课程改革的基石 新课程的理念反映了对现代学校教育新课程的理念反映了对现代学校教育局限性的忧虑和改革设想,有强烈的思局限性的忧虑和改革设想,有强烈的思想启发性和现实基础;而新课程理念及想启发性和现实基础;而新课程理念及其实施,猛烈抨击了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其实施,猛烈抨击了我国基础教育中的积弊,表达了人们对基础教育改革强烈积弊,表达了人

12、们对基础教育改革强烈的呼唤。的呼唤。始于始于20012001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之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之所以称为所以称为“新课改新课改”,就是因为它与过去的课,就是因为它与过去的课改不同,有新的理念做支撑,中小学各门学科改不同,有新的理念做支撑,中小学各门学科也有具体的学科理念支撑。没有新的课改理念,也有具体的学科理念支撑。没有新的课改理念,课改、课标、教材就完全失去新意和理论支撑,课改、课标、教材就完全失去新意和理论支撑,正确的教育思想就没有基础,良好的教学行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就没有基础,良好的教学行为就缺乏价值目标。就缺乏价值目标。为此,国家制定的为此,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新课

13、程标准”是一种强是一种强制执行的标准制执行的标准,进行课程改革是体现国家意志进行课程改革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的一种“强制强制”。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否能真正达到,往往就不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否能真正达到,往往就不是能是能“强制强制”和和“强制强制”得了的。因为要达到课得了的。因为要达到课改的目标,真正需要的是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教改的目标,真正需要的是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各学校的创造性思维和参与课改主体意研部门、各学校的创造性思维和参与课改主体意识的程度,掌握课程理念和与课程实施相应的教识的程度,掌握课程理念和与课程实施相应的教学技能的程度,以及教师们在实践课程改革中投学技能的程度,以及教师们在

14、实践课程改革中投入行动的程度。所以,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的教入行动的程度。所以,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首先需要实现教师原有的各种观念转育实践中,首先需要实现教师原有的各种观念转变,唤醒教师自觉课改的意识,其次才是实现教变,唤醒教师自觉课改的意识,其次才是实现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技能的转变。师教学行为、教学技能的转变。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对原有课程与教学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对原有课程与教学领域中存在的落后观念而展开的。从宏观角度来域中存在的落后观念而展开的。从宏观角度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改变长期以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学学科本位科本位”、“智育第一智育第一”、“升

15、学为主升学为主”的教的教育模式,促进整体上从育模式,促进整体上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向向“素质素质教育教育”的转轨。或者说,的转轨。或者说,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对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对课程的认识,体现了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的课程的认识,体现了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的文化观和课程的设计观等诸多方面。只有充分文化观和课程的设计观等诸多方面。只有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切实认识和准确把握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切实推进学科课程和学科教学的改革。但对课程改推进学科课程和学科教学的改革。但对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统一还需要时间。革理念的认识统一还需要时间。(2 2)课改理念的确立有利于教师观念的)课改理

16、念的确立有利于教师观念的转变转变 理念是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现实的深刻理念是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未来的展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分析和未来的展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任何理念都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因此,任何理念都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两者的统一。课程理念是课程设计者是两者的统一。课程理念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蕴含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实践的教育教学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和支点。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头换面,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头换面,更是一场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与学更是一场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与学方式的深刻

17、变革。对于教师而言,最关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相关教键的是要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相关教育教学理念,包括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育教学理念,包括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并用这些新观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并用这些新观念(理念)来指导自己具体的教育实践,念(理念)来指导自己具体的教育实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创造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3)(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核心理念)革的出发

18、点。(核心理念)开放型的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开放型的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选择。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牢固基石。强调强调“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技能,过程与的整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学习;改革课堂教学。探究,研究学习;改革课堂教学。倡导面向未来,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倡导面向未来,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19、(国家,地方,学校)。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3.3.课标基本理念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地位与课标基本理念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作用 新课程的建立有它内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新课程的建立有它内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就是其理念。础,这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就是其理念。一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构建这门课程的哲一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构建这门课程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追求。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实施必学基础和理论追求。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实施必须符合这个理念或追求。须符合这个理念或追求。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定位与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定位与教师教学都具有十分明确

20、的指导作用,这种作教师教学都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导作用,这种作用是课改的题中之义。用是课改的题中之义。确立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就是表达课确立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就是表达课程的追求。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对课程程的追求。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对课程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研制课程标准的指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包括课程框架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包括课程框架设计思路的确立,课程目标的表达,课设计思路的确立,课程目标的表达,课程内容标准的呈现,有关课程实施各个程内容标准的呈现,有关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建议,无不来自课程理念,或体环节的建议,无不来自课程理念,或体现着课程理念的追求。现着课程理

21、念的追求。在修订课标的第四部分在修订课标的第四部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里指出:里指出:教学是落实本课标、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教学是落实本课标、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坚持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见课标(见课标P17P17)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是“源源”,教材仅是其,教材仅是其“流流”,而课标基本理念则是源头。而课标基本理念则是源头。(一标多本。犹如一标多本。犹如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树立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树立的宏观教育理念。

22、的宏观教育理念。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确立的三条基本理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确立的三条基本理念紧紧服从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念紧紧服从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回归生活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主要针对以往思想品德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它主要针对以往思想品德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具体包括三个方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三条基本理念)面的内容。(三条基本理念)修订课标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推动由知修订课标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推动由知识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生活逻辑为思想品德识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生活逻辑为思想品德课定调。课

23、定调。(如:在课程性质中的(如:在课程性质中的“实践性实践性”里,把原里,把原“扩展知识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删去了。)删去了。)1.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

24、成基本的是非、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负责任的公民。在本次修订中,明确了本课程的基本目标在于两个方在本次修订中,明确了本课程的基本目标在于两个方面:培养面:培养“好人好人”与培养与培养“好公民好公民”。这一基本思想。这一基本思想既体现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也体现在课程总目标之中。既体现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也体现在课程总目标之中。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就是: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这一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

25、念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好人好人”(积极健康)的维度,(积极健康)的维度,一个是一个是“好公民好公民”(负责任的公民)的维度。(负责任的公民)的维度。课程总目标是:课程总目标是:“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为指引,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总总目标的这一规定,核心思想依然是两个基本点:目标的这一规定,核心思想依然是两

26、个基本点:“好好人人”与与“好公民好公民”的培养。的培养。该理念中的该理念中的“帮助帮助”既不是生硬灌输,既不是生硬灌输,也不是强制、他律,而是引领学生感悟、也不是强制、他律,而是引领学生感悟、提升、践行,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提升、践行,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恶和美丑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人生观、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要学会欣赏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要学会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弥补学生的薄弱点、满足学的闪光点、弥补学生的薄弱点、满足学生的需求点。生的需求点。2.2.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

27、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理念之二)础。(理念之二)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28、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思想品德课程坚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思想品德课程坚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的基本理念,具体就是要以初中学生逐本的基本理念,具体就是要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的基础。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的基础。(1 1)对其中)对其中“生活生活”的理解的理解 一是学习主体的生活,即学生的生活,一是学习主体的生活,即学生的生活,这并不排斥成人的生活,也不能以成人生这并不排斥成人的生活,也不能以成人生活代替学生生活;活代替学生生活;二是指现实生活,但不排除以往生活和二是指现实生活,但不排除以往生活和未来生活未来生活(九年级的国情教育)。九年级的国情教育)。(2 2)思想品德课以初中

29、学生的生活为)思想品德课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含义和要求是:基础的含义和要求是: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习中学生已有的生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习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施教学;活经验实施教学;要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要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实施教学;际实施教学;要尽可能满足初中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要尽可能满足初中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切,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源实施教学。(3 3)具体就一堂课来看,其操作环节包括五点:)具体就一堂课来看,其操作环节包括五点:导入新课生活化,即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话导入新课生活化,即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

30、中的话题导入;题导入;创设教学情景生活化,即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创设教学情景生活化,即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力求生动感人);学情景(力求生动感人);创设教学问题生活化,即创设有思维含量的、学创设教学问题生活化,即创设有思维含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问题;生感兴趣的教学问题;开展教学活动生活化,即围绕学生关注的生活中开展教学活动生活化,即围绕学生关注的生活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布置课后作业生活化。布置课后作业生活化。3.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理念之三)积极实践相

31、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理念之三)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接受。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思想品德精神层面的培育,必须在平等的、思想品德精神

32、层面的培育,必须在平等的、开放的和安全的气氛下才可能真正完成。为此开放的和安全的气氛下才可能真正完成。为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1)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思想品德要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不思想品德要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不仅要适应生活、以生活为基础,更要发展创造仅要适应生活、以生活为基础,更要发展创造生活。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生活。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丰富体验和认识,在不断自我超越的基础上,丰富体验和认识,在不断自我超越的基础上,实现对生活的创造。这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实现对生活的创造。这是学生主体性的

33、体现,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追求。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追求。(2 2)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导。我们要改变过去说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导。我们要改变过去说教式、命令式的做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教式、命令式的做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需求,激发他们的自律精神,让他们逐渐独立需求,激发他们的自律精神,让他们逐渐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约束,现实思想品德的自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约束,现实思想品德的自我生成。我生成。这里即有教师自己角色的作用,也有引导学这里即有教师自己角色的作用,也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育,自我感悟的学习方式问题,生自主学习与教育,自我感悟的

34、学习方式问题,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与感悟,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与感悟,仅是老师的说教是不起作用的仅是老师的说教是不起作用的。(3 3)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理论上的说服力,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理论上的说服力,但是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理论,它包含但是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理论,它包含一个人的情感诉求、思想倾向和行为习一个人的情感诉求、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对于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说惯。对于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说理教育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理教育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情才能达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情才能达理。

35、比较抽象的道理,需要学生通过丰富的比较抽象的道理,需要学生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来领悟。情感体验来领悟。我们的课首先要让学生我们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动之以情动之以情”,才,才能能“晓之以理晓之以理”,最后也才能对学生,最后也才能对学生“导导之以行之以行”,使我们这门课程有生命力。这,使我们这门课程有生命力。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做。这是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做。这是贯穿于我们各年级的教学全过程中的,也贯穿于我们各年级的教学全过程中的,也是理念对行为的指导作用的体现。是理念对行为的指导作用的体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陶行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陶行知)(基础教育是逐步教给学生

36、做人的道理和(基础教育是逐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初步教会学生做人的本领。)初步教会学生做人的本领。)4.4.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关系。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关系。三条理念是一个整体,是不可或缺不可分割三条理念是一个整体,是不可或缺不可分割的。作为一个整体,第一条是目标理念(核心的。作为一个整体,第一条是目标理念(核心理念),即开设我们这门课的最终目的;第二理念),即开设我们这门课的最终目的;第二条是条件理念、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条是条件理念、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他在不断扩展,就给我们进行思想经验的丰富他在不断扩展,就给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空间,对我们的品德教育

37、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空间,对我们的教学更方便,提升品质也更容易;第三条是方教学更方便,提升品质也更容易;第三条是方法理念,即采用什么方法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法理念,即采用什么方法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指针,其他具体的教学这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指针,其他具体的教学理念是由此派生出来的。理念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坚持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提高思想坚持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根本。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帮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38、做负责任的公民。公民。”这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这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要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要“回归生活回归生活”,“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而不是仅仅,而不是仅仅传授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使学生成为传授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只有道德知识的人。只有道德知识的人。因为道德学习的本质是生活的、实践的学习。培养因为道德学习的本质是生活的、实践的学习。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知识或道理,使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在

39、于告诉他多少知识或道理,使他知道多少道德规范,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基本的待人他知道多少道德规范,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取向。做事的观念、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取向。为此,思想品德为此,思想品德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的出发点是要从是要从“我们教什么我们教什么”转变到转变到“学生生命成长需要什么学生生命成长需要什么”,将教学设计和,将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建立在教学活动建立在“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的基础的基础上,而不是学科知识体系上;上,而不是学科知识体系上;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着力于将抽要着力于将抽象的教材内容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引导学生在教象的教材内容置于

40、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反思,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反思,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兴趣,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改变居高要改变居高临下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临下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体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道德学习。主体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道德学习。思想品德教师要关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思想品德教师要关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年级的初中生身心发展状况,深入了解自己面同年级的初中生身心发展状况,深入了解自己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所思所想所行,以此为基础有的对的教育

41、对象的所思所想所行,以此为基础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准确把握住学生个体不同的发展状总之,只有准确把握住学生个体不同的发展状况,思想品德课程才能解决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困况,思想品德课程才能解决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困惑而真正走进学生生命,也才能具有生命力和实惑而真正走进学生生命,也才能具有生命力和实效性。正如鲁洁教授所言:效性。正如鲁洁教授所言:“使课程成为儿童自使课程成为儿童自己的,使课程成为真实可信的,使课程成为有生己的,使课程成为真实可信的,使课程成为有生命力的命力的”,唤回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唤回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失去的人失去

42、的人”。四、理念与行为的关系四、理念与行为的关系 1.1.理念是因,行为是果。理念是因,行为是果。从理念和行为两方面看,理念是人行为的本源。从理念和行为两方面看,理念是人行为的本源。理念与行为有着因果的关系,理念是因,行为是理念与行为有着因果的关系,理念是因,行为是果;理念是行为的主导,行为是理念的实现。果;理念是行为的主导,行为是理念的实现。理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每一种具体的行为,都是在相应的理念支配下每一种具体的行为,都是在相应的理念支配下产生的。要想成功某项事情,首先必须选择正确产生的。要想成功某项事情,首先必须选择正确的理念,其次行为本身也要正确,这是

43、两个充要的理念,其次行为本身也要正确,这是两个充要条件。正确的理念并不等于正确的行为,但错误条件。正确的理念并不等于正确的行为,但错误的理念一定导致错误的行为。的理念一定导致错误的行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根)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根)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主宰人生。(培根)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收割命运。(萨克莱萨克莱)2.2

44、.理念是行为的理念是行为的“灵魂灵魂”。从精神生产的特有属性和内在规律来看,理念从精神生产的特有属性和内在规律来看,理念的虚体部分是理念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其实体部的虚体部分是理念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其实体部分则是承载理念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表现形态分则是承载理念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表现形态行为。前者是理念的行为。前者是理念的“魂魂”,决定着理念的,决定着理念的性质和方向。后者是理念之性质和方向。后者是理念之“体体”,决定着理念,决定着理念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离开了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离开了“魂魂”,“体体”就失去了精神价值支撑,就会空洞无物,失就失去了精神价值支撑,就会空洞无物,失去

45、思想性和生命力,甚至偏离正确方向;离开了去思想性和生命力,甚至偏离正确方向;离开了“体体”,“魂魂”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播,理念的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播,理念的精神价值就难以实现,就难以发挥引领的作用。精神价值就难以实现,就难以发挥引领的作用。说理念是行为的说理念是行为的“灵魂灵魂”,是因为灵魂,是因为灵魂一般被认为能主宰人类之知觉与活动,比一般被认为能主宰人类之知觉与活动,比喻事物中起关键、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喻事物中起关键、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事例佐证:搞传销的或者某些搞营销的,(事例佐证:搞传销的或者某些搞营销的,是把其营销理念对人的行为作用运用得最是把其营销理念对人的行为作用运用得最

46、好的,把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致使许多好的,把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致使许多有知识的人也被彻底有知识的人也被彻底“洗脑洗脑”。)。)因此,因此,理念对人的行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理念对人的行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理念赋予人行动的方向与力量。引领作用,理念赋予人行动的方向与力量。理念与行为这种理念与行为这种“魂魂”与与“体体”的关系,的关系,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就不能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就不能“灵魂出窍灵魂出窍”或或“魂不守舍魂不守舍”。结论一:理念与行为是结论一:理念与行为是“魂魂”与与“体体”的关系。魂要附体,魂要守舍。的关系。魂要附体,魂要守舍。结论二:课程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教学结论二:

47、课程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决定教学效果!行为决定教学效果!3.3.理念需要我们去认知,更需要我们去体知。理念需要我们去认知,更需要我们去体知。课程改革有新理念支撑,需要教师具有与之相课程改革有新理念支撑,需要教师具有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应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课改的理念有很多,大体上可分为课程理念、课改的理念有很多,大体上可分为课程理念、学科理念、教学理念、评价理念等等(有的划分学科理念、教学理念、评价理念等等(有的划分为理论层面的理念、操作层面的理念等)。但以为理论层面的理念、操作层面的理念等)。但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学生和谐发展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

48、展,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此指导下,还有一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此指导下,还有一些具体的理念支撑和规范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如有具体的理念支撑和规范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如有效教学的理念,等等。这些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效教学的理念,等等。这些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认知、去体知。(实践)中去认知、去体知。(实践)体知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亲历性和在体知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亲历性和在场感,是把认知活动和直接体验融为一场感,是把认知活动和直接体验融为一体,把外在的知识和个人的教学实践紧体,把外在的知识和个人的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渐变成自我素质的有密地结合起来,逐渐变成自我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理念的内

49、化过程。机组成部分,是理念的内化过程。确立课改理念,是变革教师教学行为的确立课改理念,是变革教师教学行为的首要任务,或者说改变教师教学行为,首要任务,或者说改变教师教学行为,首先就要改变他们与课程改革不相符的首先就要改变他们与课程改革不相符的观念,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叶澜教授曾经指出: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革重于(革重于改)改

50、)五、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决定性五、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意义 1.1.对理念的把握程度,是判断教师课对理念的把握程度,是判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堂教学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考察一位老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就是考察一位老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就是看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并不断创新课改看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并不断创新课改理念的能力。有此,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理念的能力。有此,教师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学得精彩,而不是教师讲得精彩。为学生学得精彩,而不是教师讲得精彩。这是课改的境界和要求,也是检验教师这是课改的境界和要求,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教学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课程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保健医疗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