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新津县甲型H1N1流感.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7740971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d新津县甲型H1N1流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dd新津县甲型H1N1流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d新津县甲型H1N1流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新津县甲型H1N1流感.ppt(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津县甲型新津县甲型H1N1流感流感大众宣传教育大众宣传教育新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7.20 20092009年年3 3月,墨西哥暴发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人感染猪流感”疫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H1N1流感病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织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织(WHO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人感染猪流感

2、”,后将其重新命名为,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甲型H1N1H1N1流感流感”。6 6月月1111日,日,WHO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 6级。级。甲型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知识流感的基本知识n n1 1、何谓甲型、何谓甲型H1N1H1N1流感?流感?n n甲型甲型H1N1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H1N1流感病毒所引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知识流感的基本知识n n2 2、人如何感染甲型、人如何感染甲型H1N1H1N1流感?感染甲型流感?感染甲型H1N1H1N

3、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现?n n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n n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约或腹泻。约10%10%病例病例

4、可不发热。可不发热。n n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n n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器功能不全或衰竭。n n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n n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甲型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知识流感的基本知识n n3、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n n目前正在生产试验过程中,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甲型甲型H1N1流感

5、的基本知识流感的基本知识n n4、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n n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甲型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知识流感的基本知识n n5 5、公众可采取何种措施?、公众可采取何种措施?n n(1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肺炎等呼吸道病人。n n(2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尤

6、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n n(3 3)、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n n(4 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进垃圾桶。n n(5 5)、如生病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如生病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不要乘做大众交通工具。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不要乘做大众交通工具。n n(6 6)、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二)出入境人员须知(二)出入境

7、人员须知n n以下人员不应出外旅游:n n(1)有任何不适,尤其是发热;n n(2)在过去十天内,曾经与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紧密接触,即曾照顾患者、与患者同住、或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人员。(二)出入境人员须知(二)出入境人员须知n n(1)出境人员需做到:n n1)出境前,需预备以下几项物品:n n一般应急用品如:纸巾、口罩等,以备不时之需;n n 含75%酒精的消毒剂,以便在没有洗手设备的情况下,清洁及消毒双手;n n 当地中国领事馆联络电话。(二)出入境人员须知(二)出入境人员须知n n2 2)旅程中)旅程中n nA A检疫检疫n n 与检疫及卫生人员合作,完成必须的

8、出入境程序及检疫措施。切勿乱抛垃圾和随地吐痰。与检疫及卫生人员合作,完成必须的出入境程序及检疫措施。切勿乱抛垃圾和随地吐痰。n n 垃圾应放在废屑箱内。如需吐痰,应用纸巾包好,然后弃置于废屑箱内。垃圾应放在废屑箱内。如需吐痰,应用纸巾包好,然后弃置于废屑箱内。n nB B勤洗手勤洗手n n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如厕后、进食前、处理食物前及触摸过公共对象后都应用洗手液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及口,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如厕后、进食前、处理食物前及触摸过公共对象后都应用洗手液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及口,如需触摸,应先洗手。如没有洗手设备,可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洗手。如需触摸,应先洗手。如没有洗手设备,可用含酒精

9、的消毒剂洗手。n nC C备用纸巾备用纸巾/手帕手帕n n带用纸巾带用纸巾/手帕。打喷嚏及咳嗽时应用纸巾手帕。打喷嚏及咳嗽时应用纸巾/手帕掩着口鼻。手帕掩着口鼻。n nDD备用私人用品备用私人用品n n 不要共享毛巾及私人用品,以免传播疾病。不要共享毛巾及私人用品,以免传播疾病。n nE E备用口罩备用口罩n n 可带备口罩,以便自己可带备口罩,以便自己/同团人员有呼吸系统病征时戴上。同团人员有呼吸系统病征时戴上。n nF F公筷及公匙公筷及公匙n n 吃饭时应使用公筷及公匙,不应与人共享饭盒及饮品。吃饭时应使用公筷及公匙,不应与人共享饭盒及饮品。n nGG健康生活健康生活n n旅游期间继续实

10、践健康生活模式,及保持身体清洁,不要吸烟。旅游期间继续实践健康生活模式,及保持身体清洁,不要吸烟。n nHH如有不适如有不适n n 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应通知酒店及领队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应通知酒店及领队/导游或相关人员;导游或相关人员;n n 病者及其照顾者应立刻戴上口罩;病者及其照顾者应立刻戴上口罩;n n 尽快安排医生诊治;尽快安排医生诊治;n n留在酒店房间留在酒店房间/房间休息及暂时终止行程,直至痊愈;房间休息及暂时终止行程,直至痊愈;n n旅客若被当地医生怀疑或证实染上甲型旅客若被当地医生怀疑或证实染上甲型H1N1H1N1流感,需留在当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同行人员如无必要

11、,应减流感,需留在当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同行人员如无必要,应减少与病者接触,并遵照当地医生指示,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措施。同行人员需配合当地卫生及检疫部门的指示,安排少与病者接触,并遵照当地医生指示,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措施。同行人员需配合当地卫生及检疫部门的指示,安排余下行程和所须的检疫措施。余下行程和所须的检疫措施。(二)出入境人员须知(二)出入境人员须知n n3)旅程后n n回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二)出入境人员须知(二)出入境人员须知n n(2)入境人员需做到:n n1)从疫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

12、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n n2)从疫区归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三)参与公众活动者注意事项(三)参与公众活动者注意事项n n参与公众活动时,要预防甲型H1N1流感及其它传染病,建议公众注意:n n参与活动前:n n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烧及或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就不应前往活动,应尽早找医生诊治。n n双手应经常保持清洁,接触公用对象或设施后应洗手。n n应随身带备手帕或纸巾(三)参与公众活动者注意事项(三)参与公众活动者注意事项n n参与活动期间:参与活动期间:n n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盖口鼻,其后应保

13、持良好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盖口鼻,其后应立刻用洗手液洗手,以免飞沫传播细菌。立刻用洗手液洗手,以免飞沫传播细菌。n n在触摸眼睛、口或鼻前、进食前及如厕后都应该洗手在触摸眼睛、口或鼻前、进食前及如厕后都应该洗手 。n n用洗手液洗手后,用纸巾或烘干设备弄干双手。用洗手液洗手后,用纸巾或烘干设备弄干双手。n n如没有洗手设施,则使用含如没有洗手设施,则使用含75%75%酒精的洗手液消毒双手。酒精的洗手液消毒双手。n n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抛垃圾。痰涎应用纸巾包好,弃置垃圾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抛垃圾。痰涎应用纸巾包好,弃置垃圾桶内。垃圾亦应弃置进垃圾桶内。桶内。垃圾亦应弃置进垃圾桶内。n n不应吸

14、烟。不应吸烟。(三)参与公众活动者注意事项(三)参与公众活动者注意事项n n参与活动后:n n保持双手清洁。n n回家后,应洗澡及洗头,清除身体上的污垢及细菌。(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事项(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事项n n在未出现本地感甲型在未出现本地感甲型H1N1H1N1流感病例之前:流感病例之前:n n1.1.保持车厢保持车厢/船舱清洁船舱清洁n n不要在车厢不要在车厢/船舱内饮食。船舱内饮食。n n不要吸烟。不要吸烟。n n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吐痰。n n不要乱抛垃圾。请将垃圾放入设于车站不要乱抛垃圾。请将垃圾放入设于车站/月台月台/大堂的垃圾箱。大堂的垃圾箱。n n如需呕吐,应使

15、用呕吐袋。如需呕吐,应使用呕吐袋。n n2.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n n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及口。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及口。n n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n n假如你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发烧,应及早求医。假如你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发烧,应及早求医。n n3.3.佩戴口罩佩戴口罩n n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宜戴上口罩,尤其: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宜戴上口罩,尤其:n n有呼吸道感染征状或发烧的人员;有呼吸道感染征状或发烧的人员;n n需照顾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病者的人员。需照顾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病者的人员。(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事项(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

16、意事项n n在出现本地感染甲型在出现本地感染甲型H1N1H1N1流感病例之后:流感病例之后:n n除上述措施外,还需除上述措施外,还需n n1.1.佩戴口罩佩戴口罩n n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应戴上口罩,尤其在繁忙时段人流稠密的时候;在密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应戴上口罩,尤其在繁忙时段人流稠密的时候;在密封式的车厢封式的车厢/船舱内;船舱内;n n有呼吸道感染征状或发烧的人员;及曾与甲型有呼吸道感染征状或发烧的人员;及曾与甲型H1N1H1N1流感患者有紧密接触的人流感患者有紧密接触的人员,应从最后接触日起连续七天戴上口罩。员,应从最后接触日起连续七天戴上口罩。n n与甲型与甲型H1N1H1N1流感

17、患者有社交接触的人员亦可戴上口罩。流感患者有社交接触的人员亦可戴上口罩。n n2.2.保持车厢保持车厢/船舱空气流通船舱空气流通n n如车窗如车窗/船窗属开关式,应适量打开车窗船窗属开关式,应适量打开车窗/船窗,确保车厢船窗,确保车厢/船舱内空气流通。船舱内空气流通。n n3.3.要求协助要求协助n n若怀疑自己患上甲型若怀疑自己患上甲型H1N1H1N1流感流感n n请使用救护车前往医院;请使用救护车前往医院;n n若身在车站或码头,或已乘坐在车厢若身在车站或码头,或已乘坐在车厢/船舱内,可要求司机或运船舱内,可要求司机或运n n输机构工作人员协助召唤救护车或水警,前往医院就诊。输机构工作人员

18、协助召唤救护车或水警,前往医院就诊。(五)正确洗手方法(五)正确洗手方法n n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酒精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n n什么时候应洗手?什么时候应洗手?n n1.1.在接触眼、鼻及口前在接触眼、鼻及口前n n2.2.进食及处进食及处食物前食物前n n3.3.如厕后如厕后n n4.4.当手被呼吸道分当手被呼吸道分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n n5.5.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

19、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n n6.6.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n n7.7.探访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探访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n n8.8.接触动物或家禽后接触动物或家禽后n n一般情况下,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可能被体液沾污例如如厕后或更换一般情况下,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可能被体液沾污例如如厕后或更换尿片后,打喷嚏及咳嗽后,应用洗手液(肥皂)及清水洗手。如双手尿片后,打喷嚏及咳嗽后,应用洗手液(肥皂)及清水洗手。如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含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含70-80%70-80%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五)正确洗手方法

20、(五)正确洗手方法n n正确洗手步骤:正确洗手步骤:n n用洗手液洗手用洗手液洗手,程序如下程序如下:n n1.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开水龙头冲洗双手。n n2.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n n3.3.最少用二十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最少用二十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n n4.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n n5.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吹干。n n6

21、.6.双手洗干净后,双手洗干净后,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才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包裹着水龙头,才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净。(五)正确洗手方法(五)正确洗手方法n n注意:n n1、切勿与别人共享毛巾或纸巾。n n2、擦过手的纸巾用后应妥善弃置。n n3、个人用的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如能预备多于一条毛巾作经常替换,则更为理想。(五)正确洗手方法(五)正确洗手方法n n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程序如下:n n 把足够份量的酒精搓手液倒于掌心,然后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

22、各处至少20 秒直至双手干透。(五)正确使用口罩(五)正确使用口罩n n佩戴外科口罩要注意的事项(佩戴口罩前,以及脱下口罩前后都必须佩戴外科口罩要注意的事项(佩戴口罩前,以及脱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洗手):n n1 1、要让口罩紧贴面部:、要让口罩紧贴面部:n n(1 1)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n n(2 2)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紧贴面部;n n(3 3)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n n(4 4)把口罩上

23、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n n2 2、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n n3 3、脱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脱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沾染病菌。n n4 4、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置。n n5 5、外科口罩应最少每天更换,口罩如

24、有破损或弄污,应立即更换。、外科口罩应最少每天更换,口罩如有破损或弄污,应立即更换。甲型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基本知识居家隔离治疗基本知识n n一、居家隔离治疗指征一、居家隔离治疗指征n n甲型甲型H1N1H1N1流感确诊病例,仅有一般性流感症状,包括发热、流涕、流感确诊病例,仅有一般性流感症状,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无下呼吸道感染,无其他并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无下呼吸道感染,无其他并发症,非流感高危人群。发症,非流感高危人群。n n流感高危人群是指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人群,包括:流感高危人群是指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

25、死亡的人群,包括:n n1.51.5岁以下儿童(岁以下儿童(2 2岁以下者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岁以下者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n n2.65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岁及以上老年人;n n3.3.妊娠妇女;妊娠妇女;n n4.4.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HIV感染等致

26、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n n5.5.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甲型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基本知识居家隔离治疗基本知识n n二、居家隔离处理原则二、居家隔离处理原则n n(一)患者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一)患者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n n(二)患者宜使用单独卫生间,使用后应立即通风,并进(二)患者宜使用单独卫生间,使用后应立即通风,并进n n行清洁和消毒。行清洁和消毒。n n(三)咳嗽和打喷

27、嚏时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三)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n n(四)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四)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n n用消毒剂消毒双手。用消毒剂消毒双手。n n(五)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戴外科口罩。(五)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戴外科口罩。n n(六)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六)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7 7天,或至流感天,或至流感n n症状消失后症状消失后24 24 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超过7 7天。隔离观察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离家;如需离天。隔离观察期

28、间,患者应尽量避免离家;如需离家(如到医院就诊)需戴外科口罩。家(如到医院就诊)需戴外科口罩。甲型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基本知识居家隔离治疗基本知识n n三、居家治疗处理原则三、居家治疗处理原则n n (一)基层医师按照(一)基层医师按照甲型甲型H1N1H1N1流感诊疗方案(流感诊疗方案(20092009年年n n试行版第二版)试行版第二版)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和随访。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和随访。n n(二)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并报告(每日不少于(二)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并报告(每日不少于2 2n n次)。次)。n n(三)患者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基层医师应及时将

29、患者(三)患者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基层医师应及时将患者n n转至定点医院诊治。转至定点医院诊治。n n1.1.持续高热;持续高热;n n2.2.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n n3.3.呼吸困难或胸痛;呼吸困难或胸痛;n n4.4.口唇紫绀;口唇紫绀;n n5.5.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n n6.6.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n n7 7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甲型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基本知识居家隔离治疗基本知识n n四、患者共同居住者防护原则四、

30、患者共同居住者防护原则n n(一)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一)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所有家庭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个人防护。所有家庭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个人防护。n n(二)直接接触患者后,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二)直接接触患者后,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n n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n n(三)尽可能相对固定(三)尽可能相对固定1 1名家庭成员,照顾和接触居家休息、隔离治名家庭成员

31、,照顾和接触居家休息、隔离治疗的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照顾、接触疗的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照顾、接触患者的家庭成员外出时应戴外科口罩,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患者的家庭成员外出时应戴外科口罩,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n n(四)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特别是儿童、老人、孕妇或合并慢性基(四)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特别是儿童、老人、孕妇或合并慢性基础病者,应该咨询医生决定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础病者,应该咨询医生决定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n n(五)患者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自己和其他家庭成(五)患者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自己

32、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继发的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继发的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常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甲型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基本知识居家隔离治疗基本知识n n五、患者家庭清洁、消毒和废物处理n n(一)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纸巾等物品要妥善处理,应放入单独垃圾袋。n n(二)患者使用的餐具、衣物应单独清洗,单独使用。n n(三)保持家庭物品表面清洁,定期用消毒液擦拭家具、日用品和玩具等物体表面。n n(四)房间勤通风。甲型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流感密切接

33、触者居家医学观察基本知识观察基本知识n n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或物体的人员等。n n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是自病人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7天 甲型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流感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基本知识基本知识n n医学观察时间:脱离接触后医学观察时间:脱离接触后7 7天天n n在进行医学观察前,由社区医生向密切接触者说在进行医学观察前,由社区医生向密切接触者说明医

34、学观察的依据、期限及有关注意事项;告知明医学观察的依据、期限及有关注意事项;告知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联系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同时做好科普知识宣传,包括甲型方式;同时做好科普知识宣传,包括甲型H1N1H1N1流流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信息。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信息。n n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不得外出,同居所的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不得外出,同居所的人员外出时戴口罩。人员外出时戴口罩。n n由社区医生上门,每日测体温由社区医生上门,每日测体温2 2次,次,甲型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流感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基本知识基本知识n n密切接触者如出现急性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应立到医疗机构就诊,进行隔离治疗、采样和检测,并对与其有密切接触的全部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排除甲型H1N1流感,与其有密切接触的全部人员解除医学观察。n n医学观察期满,如密切接触者无异常情况,应及时解除医学观察,由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书面健康证明。甲型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流感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基本知识基本知识n n病毒是容易变异的n n形势是变化莫测的n n知识是随时更新的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保健医疗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