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滑脱.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7739289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滑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脊柱滑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滑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滑脱.ppt(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脊柱滑脱脊柱滑脱一:概述 KILIAN1854年首先提出脊柱滑脱的名称。1855年ROBERT首先提出神经弓的缺陷是此病得基本病变。至1884年()提出脊柱滑脱是由于先天性神经弓的缺陷,以后此诊断即被公认。(一)峡部裂的原因 1 先天性 认为腰椎弓中央及两侧各有骨化中心,在发育中未能连接而成峡部裂。胎生即有椎弓峡部的缺损,行走之后逐渐发生滑脱。2 家族行或遗传性 其原因也是先天性腰椎峡部 化骨中心未能愈合,但有明显的家族性,可能系儿童时期细弱的峡部折断而成峡部缺陷。3 后天性、疲劳骨折 4 创伤性 腰椎峡部因外伤特别是后伸损伤,可发生骨折。(二)脊椎滑脱的发生(1)正常人直立时躯干重量通过L

2、5传到骶骨,由于骶骨上面向前倾斜,故第五腰椎在其上受到体重压力时,有向前向下滑移的倾向。这种向前的剪力在正常人被后关节突所抵消,即腰5之下关节突被阻挡在骶1上关节突的后面,而防止腰5向前滑移。峡部裂以腰5为最多,峡部不连接使腰5椎体及上关节突与其棘突、椎板、下关节突分离,减弱了阻挡向前滑脱的能力。正常腰5骶1间的椎间盘连接,亦有防止向前滑脱的作用。椎间盘退行性变,使椎间隙失去稳定。也是使上位椎体易于向前滑脱的因素之一。当腰5峡部不连接及腰5骶1椎间盘发生退变时,即可发生腰5向前滑脱。脊椎滑脱之后,人体为代偿这种向前滑脱而将身体重心向后移,这使得背伸肌紧张以使腰椎向后。但结果又使骨盆向前倾斜,增

3、加腰前挺及腘绳肌紧张,从而又增加了滑脱间隙的滑移张力。滑脱的发生大约主要是在青春期中,与此期的剧烈活动可能有关,以后滑脱继续增加的倾向很少。脊椎滑脱的发生(2)滑脱的程度可随病因不同而异。在先天性者幼儿会行走时即可逐渐发生滑脱,至成年人可以发展到完全滑脱,是本症中的最严重者,也是治疗最困难者。由于椎弓峡部较薄弱,受劳损或外伤而峡部疲劳骨折不连接的病例,大多在青年时发现,滑脱发生较晚,大多停留于2度滑脱,达到3.4度者较少。此外,还有假性滑脱,即没有峡部裂的脊柱滑脱,系由于椎间盘退变、关节突磨损。逐渐发生滑脱,称退变性滑脱。多见于中年以后,以腰3、4间发生的机会较多,其滑脱程度大多在1年之内,由

4、于关节突的阻挡,少有至2度者。发生神经受压症状者较少。病理包括椎体、椎间盘、后关节及骨盆四个方向;椎体于上关节突向前滑脱,与椎弓分离。滑移的程度不同,重者可滑移至骶骨前方,如此则骨盆腔之前后径明显缩短。游离椎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的上关节组成关节,因受脊椎向前滑移的影响,关节压力大,易发生创伤性关节改变,在腰5向前滑脱时,腰4棘突可与腰5棘突相碰撞,腰4下关节突与腰5椎板上面相抵触,此时上位椎的重力,一部分通过此种相接触的椎板骨结构传达到骶椎,腰4 下关节突正插到峡部不连处,使腰5椎体向前,而腰4上关节突正突入腰4、5椎间孔中,有可能压迫腰4神经根。椎间盘的退变,使椎体向前滑脱成为可能。椎间盘退

5、变引起反应性骨增生,甚至可在滑脱椎体与骶骨之间行成骨桥,以阻挡向前滑脱。当腰椎向前滑移,腰生理前突增加,躯干重心线向后移,腹肌紧张度增加。致病原因:1.腰骶部软组织及关节的劳损 脊椎滑脱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间盘以及关节突关节的负担加重,易于劳损。2 骨结构改变 生理前凸增加时,下腰的关节突关节负重增加,由不负重关节成为负重的,且下腰棘突可以撞击或挤压棘间韧带,甚至创伤性关节炎,都是腰痛原因。临床表现(一)症状及体征 脊椎滑脱的症状及体征:脊椎滑脱不一定都有腰痛症状,由于滑脱多在青春期形成,而未被检查出,此后因其他病而发现脊椎滑脱者亦不少见。亦有慢性腰痛史,至中年后才发现滑脱者,而此时已无

6、症状。有症状者,一般为慢性下腰痛,在20岁后常因工作劳累或轻微损伤后发生,开始在直立时、用力时腰痛,弯腰活动则缓解,以后痛为持续性,劳动、弯腰、伸腰等用力均痛,甚至休息时亦痛。向臀部放射痛是常见的,或放射至大腿后面,此可能系脊神经支受刺激所致,真正沿坐骨神经放射至小腿者少见。体征:站立时腰生理前凸增加,在先天性脊椎滑脱严重者,腰前凸明显。而骶骨因骨盆向后旋而突出,背伸肌紧张,下部有腰痛,腰5棘突及其上下韧带常有压痛,腰5 棘突后突而腰4者在前,形成台阶状。腰部伸屈活动可减少,直抬腿多不受限,下肢的感觉肌力及反射正常。有神经根受压症者,可根据感觉肌力及反射的改变来定位。(二)X线检查 滑脱程度按

7、下位椎体上缘前后径分为四份,由滑脱椎体后缘引出直线,与下位椎体上缘交角处,测量前移程度。前移在1/4以内为1*,在2/4以内者为2*,超过2/4以上为3*,超过3/4为4*,与下位椎体完全错开者为全滑脱。大多在1-2*之间,3、4*者较少.诊断依靠临床体征与X线检查二者相一致 1 滑脱水平的小关节,有无关节炎性改变,如唇样增生、间隙改变、边缘硬化或间隙宽窄不等。临床有无早起时腰痛、阴雨腰痛等症状。2 有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者,其受压的确切部位,需MRI或造影确定。3 滑脱的程度、骶骨倾斜的程度。根据以上情况,考虑治疗方案治疗 并不是每一个滑脱患者都需要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滑脱患者并无症状,不需要治疗。1度脊椎滑脱仅腰痛者可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适应症:滑脱1度以上有慢性持续性腰痛及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为手术的指征。术前应摄腰椎前屈及或伸位X线片,观察脊椎的稳定情况,有不稳定者,应予手术融合。滑脱椎体的复位减压与固定方法:对于脊椎滑脱引起的脊椎不稳定腰痛与神经受压症状,使滑椎复位是减压的有效方法。由于滑椎是慢性形成的,主要需将退化的椎间盘切除,才能使其复位。手术方法分前路与后路两种。1 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2 后路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总述脊椎滑脱的原因分先天、外伤以及慢性劳损,治疗以有无症状为指征。以持续性腰痛及神经根症状为主要指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保健医疗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