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 论.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7739004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篇 总 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上篇 总 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篇 总 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篇 总 论.ppt(9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耳鼻咽喉科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耳鼻喉科李 岩上篇上篇 总总 论论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一、概述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一、概述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定义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定义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属于五官科的一部分,眼科、耳鼻喉科、口腔它属于五官科的一部分,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科。其特点为:其特点为: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 经络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

2、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内治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与外治相结合因此,学习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因此,学习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科的知识。耳医理论基础,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科的知识。耳鼻喉与各科关系:鼻喉与各科关系:与内科与内科:急性咽炎、喉炎、慢性咽炎、梅核气、鼻急性咽炎、喉炎、慢性咽炎、梅核气、鼻 炎、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衄衄、耳鸣、耳聋、耳鸣、耳聋。与外科与外科:慢性

3、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鼻前庭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鼻前庭炎、鼻疖、酒渣鼻、耳内湿疹、外耳道乳头状瘤、鼻疖、酒渣鼻、耳内湿疹、外耳道乳头状瘤、化脓性软骨膜炎、乳突炎。化脓性软骨膜炎、乳突炎。与妇科与妇科:倒经、子瘖、梅核气。倒经、子瘖、梅核气。与儿科与儿科:咽炎、喉炎、白喉、鼻前庭炎、鼻内湿疹、耳咽炎、喉炎、白喉、鼻前庭炎、鼻内湿疹、耳 内湿疹、马牙、鹅口疮内湿疹、马牙、鹅口疮。与伤科与伤科:鼻外伤、耳外伤。鼻外伤、耳外伤。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简史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简史西医耳鼻喉有几百年的历史。西医耳鼻喉有几百年的历史。祖国医学距今祖国医学距今50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就有

4、了医疗活动,三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就有了医疗活动,三千多年前的夏商甲骨文就对耳、鼻、口、齿、舌、喉等病千多年前的夏商甲骨文就对耳、鼻、口、齿、舌、喉等病有了初步认识和论述。有了初步认识和论述。历代医家归纳加深对耳鼻咽喉口齿病的认识,但是论述都历代医家归纳加深对耳鼻咽喉口齿病的认识,但是论述都散在各家医书中,直到经济发达的唐代:散在各家医书中,直到经济发达的唐代:唐代:公元唐代:公元624年由唐政府设立之太医署,是世界年由唐政府设立之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医科学校,太医署设立体疗、疮肿、上最早的高等医科学校,太医署设立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等五种专科,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等五种专科,

5、“耳目口齿科耳目口齿科”(颇类今之五官科)已开始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颇类今之五官科)已开始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科,这在耳鼻咽喉科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科,这在耳鼻咽喉科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孙思邈著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中首次将鼻、口、舌、唇、齿、喉、耳病中首次将鼻、口、舌、唇、齿、喉、耳病归为七窍病,收集治法甚多;归为七窍病,收集治法甚多;千金翼方千金翼方中提出用烧灼法治疗咽喉疾病。中提出用烧灼法治疗咽喉疾病。宋代:对耳鼻咽喉科疾病及治疗均有了十分丰富宋代:对耳鼻咽喉科疾病及治疗均有了十分丰富的记载。的记载。圣济总录圣济总录载有耳鼻咽喉口齿内容

6、载有耳鼻咽喉口齿内容12卷,颇类一部耳卷,颇类一部耳鼻咽喉口齿专科书。鼻咽喉口齿专科书。沈括所著沈括所著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记载了类似当今的人工喉。记载了类似当今的人工喉。济生方济生方中的苍耳子散,至今仍用于治疗鼻科疾病中的苍耳子散,至今仍用于治疗鼻科疾病。金元时代:学术争鸣,口齿科与咽喉科分开金元时代:学术争鸣,口齿科与咽喉科分开。张从正张从正儒门事亲儒门事亲记载了内腔镜取异物的原始方法记载了内腔镜取异物的原始方法(用纸用纸卷成筒,放入口中,再用筷子缚小钩取异物卷成筒,放入口中,再用筷子缚小钩取异物)。刘完素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玄机原病式对鼻鼽之认识,与现代变应性对鼻鼽之认识,与现代变应性鼻

7、炎颇相似。鼻炎颇相似。朱丹溪所著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丹溪心法对眩晕的认识及治疗,与现代所对眩晕的认识及治疗,与现代所称的内耳性眩晕十分相似。称的内耳性眩晕十分相似。窦材所著窦材所著扁鹊心书扁鹊心书及窦汉卿著及窦汉卿著疮疡全书疮疡全书记载了用记载了用切开排脓法治疗咽喉脓肿及牙痈。切开排脓法治疗咽喉脓肿及牙痈。洪氏集验方洪氏集验方有用压迫颈外动脉以止鼻衄的报道。有用压迫颈外动脉以止鼻衄的报道。明代:由于手工业、商业有较大的发展,对外贸易发达,明代:由于手工业、商业有较大的发展,对外贸易发达,促进了中外医学的交流,在耳鼻喉病的防治方面也有不少促进了中外医学的交流,在耳鼻喉病的防治方面也有不少新的成果。

8、新的成果。薛己著薛己著口齿类要口齿类要,论述喉舌口齿诸病,并附有多则医案,是传至今日的,论述喉舌口齿诸病,并附有多则医案,是传至今日的咽喉口齿科专书中较早的一本。咽喉口齿科专书中较早的一本。红炉点雪红炉点雪首论喉结核。首论喉结核。景岳全书景岳全书首载咽喉的梅毒及瘟疫病。首载咽喉的梅毒及瘟疫病。陈实功的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外科正宗载有鼻息肉摘除方法,又如对咽部及食道异物(如铁载有鼻息肉摘除方法,又如对咽部及食道异物(如铁针刺入)使用乱麻团以线系之,吞入咽中,针刺入麻,徐徐牵出。针刺入)使用乱麻团以线系之,吞入咽中,针刺入麻,徐徐牵出。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卷二十七记载了鼓膜按摩法:记载了鼓膜按摩

9、法:“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压,随按随放,随放随致暴聋,或鸣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压,随按随放,随放随按,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按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按,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按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曹士衍曹士衍保生秘要保生秘要论述的导引法治疗耳重(即耳内胀塞)方法,即当今的论述的导引法治疗耳重(即耳内胀塞)方法,即当今的咽鼓管自行吹张法。咽鼓管自行吹张法。王肯堂王肯堂证治准绳证治准绳中载有喉、耳、唇等外伤之缝合术。中载有喉、耳、唇等外伤之缝合术。李时珍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载有

10、载有800余种药用于治疗耳鼻咽喉疾病余种药用于治疗耳鼻咽喉疾病。清代:医事制度又分九科,咽喉科再次与口齿科清代:医事制度又分九科,咽喉科再次与口齿科合并。合并。吴谦等人编著吴谦等人编著医宗金鉴医宗金鉴,整理古人和前人的医疗经验,内容丰富,整理古人和前人的医疗经验,内容丰富,载有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的疾病约载有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的疾病约50余种,并附有绘图。余种,并附有绘图。清代由于四次疫喉的大流行,促进了喉科学的发展,问世了清代由于四次疫喉的大流行,促进了喉科学的发展,问世了喉科指喉科指掌掌、尤氏喉科尤氏喉科、咽喉经验秘书咽喉经验秘书、重楼玉钥重楼玉钥、经验喉经验喉科紫珍集科紫珍集等等40多种喉科专

11、著。多种喉科专著。张宗良的张宗良的喉科指掌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重楼玉钥重楼玉钥首次提出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还有好多论及疫喉的首次提出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还有好多论及疫喉的专著。专著。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1956年年全国大部分省市相继开办了中医学院。全国大部分省市相继开办了中医学院。1960年及年及1964年年由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了全国中医院校试用教材由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了全国中医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喉科学讲义中医喉科学讲义(第一、二版)。(第一、二版)。1975年年出版了

12、第三版教材出版了第三版教材五官科学五官科学。1980年年出版的第四版教材首次使用出版的第四版教材首次使用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作为学科作为学科名称,标志着中医耳鼻喉科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的诞生。名称,标志着中医耳鼻喉科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的诞生。1985年年出版了第五版教材出版了第五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1987年年9月月“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在南京正式在南京正式成立,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分会。成立,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分会。2002年年8月月出版了第六版教材出版了第六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

13、学。2004年年出版第六版西医教材出版第六版西医教材耳鼻咽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头颈外科学。近近30年来,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年来,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在不断的发展。第二章第二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耳鼻咽喉位于头颈部,皆为清窍,它们通过经络耳鼻咽喉位于头颈部,皆为清窍,它们通过经络和脏腑联结成一个整体。和脏腑联结成一个整体。脏腑脏腑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活动基础;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活动基础;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脏腑枝节联系,上下表里是人体气血运行,脏腑枝节联系,上下表里沟通的通道。沟通的通道。因此,不同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可分别因此,不同

14、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可分别循经反映于耳、鼻、咽喉等器官;另一方面,耳、循经反映于耳、鼻、咽喉等器官;另一方面,耳、鼻、咽喉等器官发生病变,亦可波及所属脏腑。鼻、咽喉等器官发生病变,亦可波及所属脏腑。第一节第一节 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所属关系、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所属关系、生理关系、病理关系、诊断关系和治疗关系等方生理关系、病理关系、诊断关系和治疗关系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规律性。面,有着一定的规律性。一、耳与脏腑的关系一、耳与脏腑的关系耳属耳属“清窍清窍”之一,司听觉,主平衡。全身各大脉络聚会于耳,使耳之一,司听觉,主平衡。全身

15、各大脉络聚会于耳,使耳与全身各部及脏腑发生密切联系,关系密切的脏腑有肾、心、肝、胆、与全身各部及脏腑发生密切联系,关系密切的脏腑有肾、心、肝、胆、肺、脾。肺、脾。(一)耳与肾(一)耳与肾1.所属关系所属关系:肾主耳,耳为肾之窍,为肾之官。肾主耳,耳为肾之窍,为肾之官。2.生理关系生理关系: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藏精,肾之精气上通于耳,肾精充肾藏精,肾之精气上通于耳,肾精充 沛,耳窍得以濡养,则听力聪敏。沛,耳窍得以濡养,则听力聪敏。3.病理关系病理关系 :肾气不平,则耳为之受病,出现耳鸣肾气不平,则耳为之受病,出现耳鸣 耳聋。肾精亏损,耳窍失于濡养,

16、则耳聋。肾精亏损,耳窍失于濡养,则 可致耳聋耳鸣。肾主藏精而生髓,髓可致耳聋耳鸣。肾主藏精而生髓,髓 充于骨而汇于脑,若肾精不足,髓海充于骨而汇于脑,若肾精不足,髓海 空虚,不能上荣于耳,则可致耳聋耳空虚,不能上荣于耳,则可致耳聋耳 鸣、眩晕。鸣、眩晕。4.诊断关系诊断关系:视耳之好恶,得知肾病的性质。耳视耳之好恶,得知肾病的性质。耳 的病证,多与肾脏的病理变化有的病证,多与肾脏的病理变化有 关,肾脏的病变多反映于耳;历代关,肾脏的病变多反映于耳;历代 医家常通过查耳来判断肾脏的某些医家常通过查耳来判断肾脏的某些 病变,以耳的听觉功能的好坏,来病变,以耳的听觉功能的好坏,来 判断肾脏的盛衰。判

17、断肾脏的盛衰。5治疗关系治疗关系:一些耳病,可以从肾论治。滋肾填一些耳病,可以从肾论治。滋肾填 精,滋肾降火,温肾利水。精,滋肾降火,温肾利水。现代医学对肾与耳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现代医学对肾与耳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从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从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A.对内耳有毒性的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对内耳有毒性的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 生素,对肾脏也有生素,对肾脏也有毒性作用。毒性作用。B.抑制肾功能的利尿药(利尿酸、速尿)同样可使人和动物产生耳聋,抑制肾功能的利尿药(利尿酸、速尿)同样可使人和动物产生耳聋,并对内耳生物电产生明显的抑制现象。并对内耳生物电产生明显的抑制现象。c.先

18、天性肾功能障碍,常伴有先天性耳聋。先天性肾功能障碍,常伴有先天性耳聋。D.晚期肾功能不全者,常有听力下降。晚期肾功能不全者,常有听力下降。E.用肾的光造影剂治疗突聋具有一定疗效。用肾的光造影剂治疗突聋具有一定疗效。F.老年性聋者,往往具有中医肾虚的症候。老年性聋者,往往具有中医肾虚的症候。以上大量的事实证明,肾脏与内耳在对疾病和药物的反映方面具有共同以上大量的事实证明,肾脏与内耳在对疾病和药物的反映方面具有共同的特性,这对探求中医肾与耳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的特性,这对探求中医肾与耳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二二)耳与心耳与心1.所属关系:心寄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所属关系:心寄窍于耳,耳为心之客

19、窍2.生理关系:肾之精气上通于耳,心肾相交则耳聪。生理关系:肾之精气上通于耳,心肾相交则耳聪。3.病理关系病理关系:心的生理功能失调,心虚血耗,心肾不交,心的生理功能失调,心虚血耗,心肾不交,皆皆 能致耳病,耳聋耳鸣。能致耳病,耳聋耳鸣。4.治疗关系治疗关系:一些耳病可以从心论治或肾论治。滋补心血,一些耳病可以从心论治或肾论治。滋补心血,滋肾宁心,清心开窍,宁心安神。滋肾宁心,清心开窍,宁心安神。(三三)耳与肝胆耳与肝胆1.所属关系所属关系:肝胆之脉络于耳,肝胆互为表里,肝为肾之肝胆之脉络于耳,肝胆互为表里,肝为肾之 子,肝肾同源。肾主耳,故肝与耳的关系密子,肝肾同源。肾主耳,故肝与耳的关系密

20、 切。切。2.生理关系生理关系:肝胆之气上通于耳,耳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赖肝胆之气上通于耳,耳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赖 于肝胆之气通达及肝血的养。于肝胆之气通达及肝血的养。3.病理关系病理关系:肝胆火热上犯耳窍、肝阴不足、肝血虚皆可肝胆火热上犯耳窍、肝阴不足、肝血虚皆可 致耳病,耳胀,耳流脓,耳痛,耳眩晕,耳致耳病,耳胀,耳流脓,耳痛,耳眩晕,耳 鸣,耳聋。肝血虚,耳失所养,肝阳上扰清鸣,耳聋。肝血虚,耳失所养,肝阳上扰清 窍,致耳眩晕,耳鸣,耳聋。窍,致耳眩晕,耳鸣,耳聋。4.治疗关系治疗关系 :一些耳病可从肝或肝胆论治。从肝论,清肝泻一些耳病可从肝或肝胆论治。从肝论,清肝泻 火,疏肝解郁,平肝熄风,

21、滋补肝肾;从胆火,疏肝解郁,平肝熄风,滋补肝肾;从胆 论,和解少阳,行气通窍,清利肝胆湿热。论,和解少阳,行气通窍,清利肝胆湿热。(四四)耳与肺耳与肺1.所属关系所属关系:由经络而发生联系。手太阴肺经别出的络脉循由经络而发生联系。手太阴肺经别出的络脉循 行于耳。根据五脏生克关系,肺为肾之母,而行于耳。根据五脏生克关系,肺为肾之母,而 肾主耳,金生水。肾主耳,金生水。2.生理关系生理关系:肺主气,肺气贯于耳。肺与肾,金水相生。肺主气,肺气贯于耳。肺与肾,金水相生。3.病理关系病理关系:肺金受邪,亦可致耳病。临床上常见风邪犯肺金受邪,亦可致耳病。临床上常见风邪犯 肺,肺气不得宣肃而致耳胀痛,耳堵塞

22、感,耳肺,肺气不得宣肃而致耳胀痛,耳堵塞感,耳 聋耳鸣,旋耳疮。聋耳鸣,旋耳疮。4.治疗关系治疗关系:某些耳病可从肺论治。疏风宣肺,补益肺气。某些耳病可从肺论治。疏风宣肺,补益肺气。(五五)耳与脾耳与脾1.所属关系所属关系:足太阴脾之络脉入于耳中。足太阴脾之络脉入于耳中。2.生理关系生理关系:耳窍得脾之升清降浊,生理功能健旺。脾为耳窍得脾之升清降浊,生理功能健旺。脾为 后天之本,主输布水谷精微,运化水湿,升后天之本,主输布水谷精微,运化水湿,升 举清阳,为气血生化之源,耳为清窍,得清举清阳,为气血生化之源,耳为清窍,得清 气濡养才维持正常功能。气濡养才维持正常功能。3.病理关系病理关系:脾不及

23、则令耳窍不通。脾气虚弱,气血生化脾不及则令耳窍不通。脾气虚弱,气血生化 之源不足,不能上奉于耳,则耳的功能失常之源不足,不能上奉于耳,则耳的功能失常 而治病。而治病。4.治疗关系治疗关系:一些耳病可从脾论治。补脾益气,健脾利一些耳病可从脾论治。补脾益气,健脾利 湿,益气升阳。湿,益气升阳。二、鼻与脏腑的关系二、鼻与脏腑的关系鼻属鼻属“清窍清窍”之一,头面部为诸阳所聚,鼻居面之一,头面部为诸阳所聚,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清阳之气从鼻窍出入,故属中为阳中之阳,清阳之气从鼻窍出入,故属“清清窍窍“之一,又有之一,又有“明堂明堂“之称。鼻有助肺行呼吸、之称。鼻有助肺行呼吸、主嗅觉、协发音、司清化之功能。

24、鼻与肺、脾、主嗅觉、协发音、司清化之功能。鼻与肺、脾、胆、肾、心等脏腑关系较为密切。胆、肾、心等脏腑关系较为密切。(一)鼻与肺鼻与肺1.所属关系所属关系:肺主鼻,鼻为肺之窍,为肺之官。肺主鼻,鼻为肺之窍,为肺之官。2.生理关系生理关系: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3.病理关系病理关系:肺的功能失调,容易导致鼻病发生,鼻病亦可肺的功能失调,容易导致鼻病发生,鼻病亦可 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4.诊断关系诊断关系:临床常用鼻来候肺病。鼻头赤色者为肺热,鼻临床常用鼻来候肺病。鼻头赤色者为肺热,鼻 孔煽张为肺气将绝。孔煽张为肺气将绝。5.治疗关系治疗

25、关系:鼻病多从肺论治。疏风宣肺,益气固表,温补鼻病多从肺论治。疏风宣肺,益气固表,温补 肺脏,养肺润燥。肺脏,养肺润燥。(二)鼻与脾1.所属关系:鼻准属脾(鼻准即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所属关系:鼻准属脾(鼻准即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山根山根“之下曰鼻准,)。鼻为肺窍,外象之下曰鼻准,)。鼻为肺窍,外象又又 属土。居面之中央,而中央属土。属土。居面之中央,而中央属土。2.生理关系:脾的统血与生化气血的功能,影响着鼻的生生理关系:脾的统血与生化气血的功能,影响着鼻的生 理功能。理功能。3.病理关系:脾不及则令鼻窍不通。脾不统血,则致鼻病理关系:脾不及则令鼻窍不通。脾不统血,则致鼻衄衄;脾胃湿热,则致

26、鼻红赤烂或鼻疮,涕;脾胃湿热,则致鼻红赤烂或鼻疮,涕黄。黄。4.诊断关系:脾热病者,鼻先赤。可通过诊察鼻准来辨别诊断关系:脾热病者,鼻先赤。可通过诊察鼻准来辨别 脾的病变。脾的病变。5.治疗关系:某些鼻病可从脾论治。补中益气,健脾去治疗关系:某些鼻病可从脾论治。补中益气,健脾去 湿湿,益气摄血,泻脾胃火。,益气摄血,泻脾胃火。(三)鼻与胆1.所属关系:胆之经脉曲折布于脑后,通过经络与鼻发生所属关系:胆之经脉曲折布于脑后,通过经络与鼻发生 联系;胆之经气上通于脑,下通于安联系;胆之经气上通于脑,下通于安 ,安,安 之之 下为鼻,故胆通过髓海与鼻相互联系。下为鼻,故胆通过髓海与鼻相互联系。2.生理

27、关系:胆之经气上通于脑,胆气和平,则胆、生理关系:胆之经气上通于脑,胆气和平,则胆、頞、頞、鼻俱得安康。鼻俱得安康。3.病理关系:多表现为胆腑热盛。胆热可直犯鼻窍;或循病理关系:多表现为胆腑热盛。胆热可直犯鼻窍;或循 经移热于脑,下犯頞与鼻窍。经移热于脑,下犯頞与鼻窍。4.治疗关系:一些鼻病可从肝胆论治。清泻肝胆湿热,滋治疗关系:一些鼻病可从肝胆论治。清泻肝胆湿热,滋 养肝阴。养肝阴。(四)鼻与肾鼻与肾1.所属关系:督肾二脉交会,督脉循行于鼻柱到所属关系:督肾二脉交会,督脉循行于鼻柱到 鼻头;金水相生,肺肾同源,肾与鼻头;金水相生,肺肾同源,肾与 鼻有间接的所属关系。鼻有间接的所属关系。2.生

28、理关系:肾主纳气,肺主呼气,鼻为气体出生理关系:肾主纳气,肺主呼气,鼻为气体出 入门户,相互协调,维系着鼻的生入门户,相互协调,维系着鼻的生 理功能。理功能。3.病理关系:多表现为肾虚。肾为欠,为嚏。病理关系:多表现为肾虚。肾为欠,为嚏。4.治疗关系:某些鼻病可从肾论治。温补肾阳,治疗关系:某些鼻病可从肾论治。温补肾阳,滋补肾阴。滋补肾阴。(五五)鼻与心鼻与心1.所属关系:鼻之山根部属心,鼻为心肺之门户。所属关系:鼻之山根部属心,鼻为心肺之门户。2.生理关系:心主神明,又主嗅,鼻主嗅觉的功能生理关系:心主神明,又主嗅,鼻主嗅觉的功能 是在心的主宰之下,鼻为心肺之门是在心的主宰之下,鼻为心肺之门

29、 户,心气充沛,则鼻功能正常。户,心气充沛,则鼻功能正常。3.病理关系:心火亢盛或心肺有病可致鼻病。病理关系:心火亢盛或心肺有病可致鼻病。4.治疗关系:一些鼻病可从心论治。清心泻火,补治疗关系:一些鼻病可从心论治。清心泻火,补 益心脾,活血去淤。益心脾,活血去淤。三、咽喉与脏腑的关系三、咽喉与脏腑的关系咽为胃之系,有司饮食吞咽、助言语、御咽为胃之系,有司饮食吞咽、助言语、御外邪的功能。喉为肺之系,有行呼吸,发外邪的功能。喉为肺之系,有行呼吸,发声音,护气道的功能,咽喉是经脉循行交声音,护气道的功能,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又是饮食呼吸之门户,与肺、胃、会之处,又是饮食呼吸之门户,与肺、胃、脾、

30、肾、肝关系较为密切。脾、肾、肝关系较为密切。(一)喉与肺(一)喉与肺1.所属关系:喉为肺系所属。肺的经脉入肺脏,上循咽所属关系:喉为肺系所属。肺的经脉入肺脏,上循咽 喉,构成了肺与喉的互相联系。喉,构成了肺与喉的互相联系。2.生理关系:肺与喉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生理关系:肺与喉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行呼吸、发行呼吸、发 声音声音”的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3.病理关系:肺功能失调,可致咽喉病。病理关系:肺功能失调,可致咽喉病。4.治疗关系:喉病常常从肺论治。风邪袭肺或肺经热盛治疗关系:喉病常常从肺论治。风邪袭肺或肺经热盛 所致的喉病,用疏风宣肺,清热解毒;若所致的喉病,用疏风宣肺,清热解毒;若 肺气

31、虚弱或阴虚肺燥导致喉病,常治以补肺气虚弱或阴虚肺燥导致喉病,常治以补 肺敛气、养阴清肺之法。肺敛气、养阴清肺之法。(二二)咽与脾胃咽与脾胃1.所属关系:咽为胃系之所属。足太阴脾之经脉上循所属关系:咽为胃系之所属。足太阴脾之经脉上循 咽喉夹舌本,脾与胃互为表里,其经络咽喉夹舌本,脾与胃互为表里,其经络 互相络属。互相络属。2.生理关系:脾胃功能健旺,咽功能正常。生理关系:脾胃功能健旺,咽功能正常。3.病理关系:胃腑有热,易患咽喉病;脾虚,咽喉失病理关系:胃腑有热,易患咽喉病;脾虚,咽喉失 养易致虚证咽喉病。养易致虚证咽喉病。4.治疗关系:许多咽喉病症,可从脾胃论治。临床上治疗关系:许多咽喉病症,

32、可从脾胃论治。临床上 针对咽喉病常有清胃泻火、利隔通便、针对咽喉病常有清胃泻火、利隔通便、补中益气、养胃生津等治法。补中益气、养胃生津等治法。(三三)咽喉与肾咽喉与肾1.所属关系:肾脉循喉咙,在经络上有直接联系。所属关系:肾脉循喉咙,在经络上有直接联系。2.生理关系:咽喉得肾精濡养而健旺。生理关系:咽喉得肾精濡养而健旺。3.病理关系:肾阴虚,虚火上炎或肾阳虚,虚阳上病理关系:肾阴虚,虚火上炎或肾阳虚,虚阳上 越均可导致咽喉病。越均可导致咽喉病。4.治疗关系:咽喉的某些病证可从肾论治。临床上治疗关系:咽喉的某些病证可从肾论治。临床上 针对咽喉病常有滋养肾阴、温补肾阳针对咽喉病常有滋养肾阴、温补肾

33、阳 引火归原等治法。引火归原等治法。(四四)咽喉与肝咽喉与肝1.所属关系:足厥阴肝经之脉,循喉咙,入颃颡。所属关系:足厥阴肝经之脉,循喉咙,入颃颡。2.生理关系:肝之经气上达咽喉,肝气调畅,则咽生理关系:肝之经气上达咽喉,肝气调畅,则咽 喉通利。喉通利。3.病理关系: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可引起咽喉疾患。病理关系: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可引起咽喉疾患。4.治疗关系:一些咽喉病证可从肝论治。临床上针治疗关系:一些咽喉病证可从肝论治。临床上针 对咽喉病常有清肝泻火、疏肝解郁、对咽喉病常有清肝泻火、疏肝解郁、行气化痰等治法。行气化痰等治法。第二节第二节 耳鼻咽喉与经络的关系耳鼻咽喉与经络的关系一、耳与经络的

34、关系一、耳与经络的关系耳为经脉聚会之处,耳为经脉聚会之处,灵枢灵枢口问口问说:说:“耳者,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宗脉之所聚也”。通过经脉的循行,耳与五脏六腑全身各。通过经脉的循行,耳与五脏六腑全身各部均有广泛联系,部均有广泛联系,灵枢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邪气脏腑病形说:说:“十二经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气走于耳而为听”。由于耳与人体各器官组织有着广泛的联系,故人体各个部由于耳与人体各器官组织有着广泛的联系,故人体各个部位和器官在耳廓上均有其相应的敏感点(耳穴),因此临位和器官在耳廓上均有其相应的敏感点(耳穴),因

35、此临床可通过耳穴诊断与治疗全身疾病。床可通过耳穴诊断与治疗全身疾病。直接循行于耳的主要经脉直接循行于耳的主要经脉,多属阳经,包括足少阳胆经、,多属阳经,包括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经。二、鼻与经络的关系二、鼻与经络的关系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血脉多聚之处,清阳交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血脉多聚之处,清阳交会之所在,循行鼻部与鼻旁的经脉多属阳经,而会之所在,循行鼻部与鼻旁的经脉多属阳经,而阴阳经脉相互交接,故阴经亦有络于鼻窍的。阴阳经脉相互交接,故阴经亦有络于鼻窍的。灵枢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邪气脏腑病形说:说:

36、“十二经脉,三百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直接循行于鼻的主要经脉包括直接循行于鼻的主要经脉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督脉、任脉、阳蹻脉。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督脉、任脉、阳蹻脉。三、咽喉与经络的关系三、咽喉与经络的关系咽喉是人体的要冲,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咽喉是人体的要冲,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

37、于咽喉外,其余经脉均直达咽喉。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均直达咽喉。直接循行于咽喉的经脉包括直接循行于咽喉的经脉包括:手阳明大肠经、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肠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任脉、冲脉、阳足厥阴肝经、任脉、冲脉、阳 脉、阴维脉。脉、阴维脉。第三章第三章 耳鼻咽喉病的病因病机概述耳鼻咽喉病的病因病机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一、外因一、外因(一)外感邪毒(一)外感邪毒外感邪毒最常见的是六淫邪毒外袭、时邪疫

38、疠及异气侵袭。外感邪毒最常见的是六淫邪毒外袭、时邪疫疠及异气侵袭。1.风邪:从肌肤或口鼻侵入。常见各种耳病、鼻病、咽喉风邪:从肌肤或口鼻侵入。常见各种耳病、鼻病、咽喉 病初起。多风热、风寒、风湿之邪合犯。病初起。多风热、风寒、风湿之邪合犯。2.寒邪:从肌表侵入,阻遏阳气。常见各种耳病、鼻病、寒邪:从肌表侵入,阻遏阳气。常见各种耳病、鼻病、咽喉病初起。多见风寒之证,或风寒郁而化热。咽喉病初起。多见风寒之证,或风寒郁而化热。3.热邪:火热之邪上犯清窍。初起多以风热上犯为主,若素体热邪:火热之邪上犯清窍。初起多以风热上犯为主,若素体 阳盛,外热引动内热,使病情加重。外感热邪可夹阳盛,外热引动内热,使

39、病情加重。外感热邪可夹 湿,湿热可致肌肤糜烂红肿。此外,火热外邪易伤津湿,湿热可致肌肤糜烂红肿。此外,火热外邪易伤津 耗液,致脏腑功能失调。耗液,致脏腑功能失调。4.湿邪:久处潮湿、污水浸渍等致湿邪外袭耳、鼻清窍。多致湿邪:久处潮湿、污水浸渍等致湿邪外袭耳、鼻清窍。多致 耳、鼻肌肤红肿、赤烂、痒痛、黄水淋漓等病证。湿耳、鼻肌肤红肿、赤烂、痒痛、黄水淋漓等病证。湿 困脾胃,每致耳内流脓、浊涕量多。湿热每多兼见,困脾胃,每致耳内流脓、浊涕量多。湿热每多兼见,使疾病缠绵难愈。使疾病缠绵难愈。5.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每多伤津、伤肺,而致鼻病或咽喉病。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每多伤津、伤肺,而致鼻病或咽喉病

40、。6.时邪疫疠:多从口鼻而入。有强烈传染性,发病急、传播快时邪疫疠:多从口鼻而入。有强烈传染性,发病急、传播快 毒性强、病情重,如白喉、疫喉痧等。毒性强、病情重,如白喉、疫喉痧等。7.异气:多从口鼻吸入。导致耳、鼻、咽喉疾病,常见异气有异气:多从口鼻吸入。导致耳、鼻、咽喉疾病,常见异气有 各种废气、有毒的化学气体及花粉、粉尘等。各种废气、有毒的化学气体及花粉、粉尘等。(二)外伤致病(二)外伤致病耳、鼻、咽喉易受跌仆、撞击、金刃、枪弹、爆耳、鼻、咽喉易受跌仆、撞击、金刃、枪弹、爆炸所伤;手术创伤、噪声、激光、微波、烧灼等炸所伤;手术创伤、噪声、激光、微波、烧灼等理化因素亦可导致耳鼻咽喉疾病。理化

41、因素亦可导致耳鼻咽喉疾病。(三)异物所伤(三)异物所伤异物误入外耳道或鼻腔,鱼刺、骨类或其他异物异物误入外耳道或鼻腔,鱼刺、骨类或其他异物哽于咽、喉或食管,如不及时取出,均可致病,哽于咽、喉或食管,如不及时取出,均可致病,甚则产生严重病证。甚则产生严重病证。二、内因二、内因(一)(一)饮食所伤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易致耳鼻咽喉疾病。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易致耳鼻咽喉疾病。(二)(二)劳倦内伤劳倦内伤 久病、劳倦、房劳过度,耗伤气血津液,而致耳鼻久病、劳倦、房劳过度,耗伤气血津液,而致耳鼻 咽喉疾病。用声不当或过度而致声嘶。咽喉疾病。用声不当或过度而致声嘶。(三(三)情志不调)情志不调 七

42、情等各种精神因素刺激,均可致耳鼻咽喉疾病。七情等各种精神因素刺激,均可致耳鼻咽喉疾病。(四(四)官窍间疾病相传官窍间疾病相传 耳鼻咽喉之间互相连通,一窍有病,治不及时,或耳鼻咽喉之间互相连通,一窍有病,治不及时,或 邪毒势猛,病情发展,也可传与他窍。邪毒势猛,病情发展,也可传与他窍。第二节第二节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可归纳为实证、虚证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可归纳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三大类。或虚实夹杂证三大类。一、实证一、实证耳鼻咽喉疾病的实证,常见于疾病的初期或中期,耳鼻咽喉疾病的实证,常见于疾病的初期或中期,以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等

43、以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等为多见。为多见。(一)外邪侵袭(一)外邪侵袭1.风寒或风热外袭,肺失宣降,邪毒上犯清窍,可致伤风风寒或风热外袭,肺失宣降,邪毒上犯清窍,可致伤风鼻塞、耳胀、鼻塞、耳胀、喉痹、喉痈等病证。喉痹、喉痈等病证。2.风热夹湿邪侵犯,可致旋耳疮、鼻疳等病证。风热夹湿邪侵犯,可致旋耳疮、鼻疳等病证。3.燥邪伤肺,耗伤津液,鼻窍失养,可致鼻槁。燥邪伤肺,耗伤津液,鼻窍失养,可致鼻槁。4.时行疫疠之邪侵犯咽喉,可致白喉等病证。时行疫疠之邪侵犯咽喉,可致白喉等病证。(二)脏腑火热(二)脏腑火热肺、胃、肝、胆、心等脏腑火热上炎,蒸灼清窍,常导致肺、胃、肝、胆、心等脏腑火热

44、上炎,蒸灼清窍,常导致多种耳鼻咽喉疾病。多种耳鼻咽喉疾病。1.肺经蕴热,上犯鼻窍,可致鼻疳、鼻鼽、鼻衄等病证。肺经蕴热,上犯鼻窍,可致鼻疳、鼻鼽、鼻衄等病证。2.胃腑积热,上灼咽喉,可致喉痹、乳蛾、喉痈等病证。胃腑积热,上灼咽喉,可致喉痹、乳蛾、喉痈等病证。3.肝胆火热上炎或肝胆湿热上蒸,可致耳疖、耳疮、大疱肝胆火热上炎或肝胆湿热上蒸,可致耳疖、耳疮、大疱性鼓膜炎、耳胀、脓耳、耳鸣耳聋、鼻渊、鼻衄等病证。性鼓膜炎、耳胀、脓耳、耳鸣耳聋、鼻渊、鼻衄等病证。4.心火上炎,鼻窍脉络受损,可致鼻衄。心火上炎,鼻窍脉络受损,可致鼻衄。5.热入心包,可致黄耳伤寒等。热入心包,可致黄耳伤寒等。(三)痰湿困结

45、(三)痰湿困结肺、脾、肾功能失调,痰湿内生,困结体内,可致耳鼻肺、脾、肾功能失调,痰湿内生,困结体内,可致耳鼻咽喉疾病。咽喉疾病。1.痰湿凝滞,困结于耳,可致耳廓痰包,痰湿凝滞,困结于耳,可致耳廓痰包,2.痰湿凝滞,困结于鼻,可致鼻痰包、鼻菌等病证。痰湿凝滞,困结于鼻,可致鼻痰包、鼻菌等病证。3.痰气互结于咽喉,可致梅核气。痰气互结于咽喉,可致梅核气。4.痰浊结聚于咽喉或颃颡,可致咽喉瘤、咽喉菌、鼻咽痰浊结聚于咽喉或颃颡,可致咽喉瘤、咽喉菌、鼻咽癌等病证。癌等病证。(四)气滞血瘀(四)气滞血瘀1.耳损伤、鼻损伤、咽喉损伤等,其共同的病机为外伤血耳损伤、鼻损伤、咽喉损伤等,其共同的病机为外伤血瘀

46、。瘀。2.气滞血瘀常可导致耳闭、耳鸣耳聋、鼻窒、喉喑、咽喉气滞血瘀常可导致耳闭、耳鸣耳聋、鼻窒、喉喑、咽喉瘤、咽喉菌、鼻咽癌等病证瘤、咽喉菌、鼻咽癌等病证二、虚证二、虚证耳鼻咽喉疾病的虚证常见于疾病的后期和一些慢耳鼻咽喉疾病的虚证常见于疾病的后期和一些慢性疾病中,临床上以肺、脾、肾的虚损为多见。性疾病中,临床上以肺、脾、肾的虚损为多见。(一)肺脏虚损(一)肺脏虚损1.肺气虚,卫外不固,可致鼻鼽等病证。肺气虚,卫外不固,可致鼻鼽等病证。2.肺气虚无力鼓动声门,可致喉喑。肺气虚无力鼓动声门,可致喉喑。3.肺阴虚,鼻窍或咽喉失于濡养,可致鼻槁、喉肺阴虚,鼻窍或咽喉失于濡养,可致鼻槁、喉痹、乳哦、喉癣

47、等证。痹、乳哦、喉癣等证。(二)脾气虚弱二)脾气虚弱1.脾气虚弱,清阳不升,可致耳鸣耳聋、耳眩晕。脾气虚弱,清阳不升,可致耳鸣耳聋、耳眩晕。2.脾气虚弱,宗气生成不足,无力鼓动声门,可脾气虚弱,宗气生成不足,无力鼓动声门,可致喉喑。致喉喑。3.脾气虚弱,气不摄血,可致鼻衄。脾气虚弱,气不摄血,可致鼻衄。4.脾胃虚弱,化生不足,鼻窍失养,易致鼻鼽。脾胃虚弱,化生不足,鼻窍失养,易致鼻鼽。(三)肾脏亏虚(三)肾脏亏虚1.肾精亏虚,耳窍失养,可致耳鸣耳聋、耳眩晕。肾精亏虚,耳窍失养,可致耳鸣耳聋、耳眩晕。2.肾阴虚,鼻窍失养,可致鼻槁。肾阴虚,鼻窍失养,可致鼻槁。3.肾阴不足,无以制火,虚火上炎,可

48、致鼻衄、肾阴不足,无以制火,虚火上炎,可致鼻衄、喉痹、喉喑、喉癣等病证。喉痹、喉喑、喉癣等病证。4.肾阳亏虚,寒水上泛,可致耳眩晕。肾阳亏虚,寒水上泛,可致耳眩晕。5.肾阳不足,鼻失温养,可致鼻鼽。肾阳不足,鼻失温养,可致鼻鼽。三、虚实夹杂证三、虚实夹杂证耳鼻咽喉的慢性疾病,常可出现正气亏虚而邪气滞留的病耳鼻咽喉的慢性疾病,常可出现正气亏虚而邪气滞留的病证。证。1.肺脾气虚,邪滞鼻窍,可致鼻窒。肺脾气虚,邪滞鼻窍,可致鼻窒。2.脾气虚弱,湿浊内困,可致鼻渊、耳闭、脓耳等病证。脾气虚弱,湿浊内困,可致鼻渊、耳闭、脓耳等病证。3.气虚血瘀,可致耳面瘫。气虚血瘀,可致耳面瘫。4.喉痈溃脓后期常出现气

49、阴耗损而余邪未清之证。喉痈溃脓后期常出现气阴耗损而余邪未清之证。5.咽喉菌、鼻咽癌等病常出现正虚毒滞之证等。咽喉菌、鼻咽癌等病常出现正虚毒滞之证等。第四章第四章 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 第一节第一节 耳鼻咽喉科的诊病方法耳鼻咽喉科的诊病方法一一.耳鼻咽喉科诊室的基本条件及要求耳鼻咽喉科诊室的基本条件及要求(一)诊室的基本条件(一)诊室的基本条件1.1.诊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诊室环境要安静,空气清新无异味,光线稍暗,清新无异味,光线稍暗,散射自然光为宜。散射自然光为宜。2.2.室内应备专科椅、专用室内应备专科椅、专用灯、诊疗台、额镜及一些灯、诊疗台、额镜及一些常用的检查器械和常用

50、药常用的检查器械和常用药物。物。(二)受检者位置(二)受检者位置一般采用坐位。检查一般采用坐位。检查耳部,受检者应侧坐位;耳部,受检者应侧坐位;检查鼻、咽喉、受检者正检查鼻、咽喉、受检者正坐位,面对检查者。小儿坐位,面对检查者。小儿受检,应成人抱扶,固定受检,应成人抱扶,固定头部。头部。(三)光源(三)光源一般用带灯罩的一般用带灯罩的100W白白炽灯,置于受检者头部侧后方,炽灯,置于受检者头部侧后方,略高于受检者耳部,与耳相距略高于受检者耳部,与耳相距1020cm。(四)额镜的使用(四)额镜的使用头戴额镜时,镜面与额头戴额镜时,镜面与额头平行,检查用单眼,以眼平头平行,检查用单眼,以眼平视,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保健医疗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