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强化练(一)~(二)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7735966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强化练(一)~(二)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强化练(一)~(二)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强化练(一)~(二)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强化练(一)~(二)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强化练(一)(二)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强化练(一)(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强化练(一) (时间:25分钟满分: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地图 在古代,先民们在器皿或岩石上绘制质朴的图画,以此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简单、粗糙的图画承载着延续文明的使命,部分图画演变成了文字,而另一些表示一个区域地理信息的图画则成为地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具有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地图的发展亦是如此。 由于年代久远,传世的早期古地图已是凤毛麟角,且完整度极低,不过人们通过古籍的记载,还

2、是可以去发现一些早期地图的印记。相传大禹铸九鼎,将各地山川与物产铸于其上,作为拥有九州之象征,地图逐渐具有了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左传中记载楚庄王“问鼎”,其实就有了问天下的含义在内了。到了战国时期,管子中已专门设立地图篇,将军事活动与地图的使用充分结合,阐述了如何利用地图进行军事行动,如何利用地形指挥军队攻守,充分体现了地图在中国古代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然而这些记录下祖先智慧的珍贵地图已经消散在历史尘埃之中,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古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努力追根溯源。由这些简略的地图可知,战国之前的地图为中国地图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文字的描述即便详尽,终究无法展现出地图的形象,古地图的出土和发现让我们可

3、以亲眼见证其发展的真实轨迹。兆域图1983年出土于河北省,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距今约2400年)的地图,早于古罗马帝国最早的地图600年。兆域图是战国时期中山国贵族墓穴的设计图,但它已具备了地图的特征。兆域图也是我国最早采用比例尺绘制方法的地图,它的发现将中国缩尺制图的历史大大提前,是中国地图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1986年出土于甘肃的放马滩地图则体现了现代意义上地图的要求和标准。地图线条清晰,用墨线绘制于四块松木板的两面,是对当时地区水系的一个总体描述。符号的出现突显出这张地图的珍贵价值,地形、水系、居民点、交通线等地理要素均使用地图符号标出,这不但丰富了地图的内容和可读性,也代表

4、着中国古地图绘制方式的一大进步。 随着地图测量技术和绘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地图的学术理论体系也逐步形成。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西晋时期的学者裴秀,以及其提出的“制图六体”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裴秀绘制出了目前所知的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但随着西晋灭亡,地图集因分裂、战乱而流失。万幸的是,“制图六体”等制图理论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地图绘制的标准。 与“制图六体”同时代出现的“计里画方”制图法同样出自裴秀。他通过缩编天下大图,完成了地形方丈图。“计里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里数相当于现代地形图上的方里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在

5、藏于西安碑林的宋代石刻禹迹图上,“计里画方”的制图技术清晰可见。图上有“计里画方”的格网形式和“每方折地百里”的详细记注。禹迹图的轮廓已经与今天所绘制的现代地图十分相近。 受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的影响,以及“计里画方”方法广泛运用的促进,中国地图绘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冯博、蹇菀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地图起源于古代先民在器皿或岩石上绘制的简单、粗糙但承载延续文明使命的表达先民内心世界的图画和文字。 B虽然一些中国古地图已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我们还是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古籍的记载发现一些早期古地图的印记等。 C通过阅

6、读古籍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古地图缺乏形象性,文字描述越详尽就越无法全部展现地图,当然出土的古地图还是能让我们见证地图的发展过程。 D地图测量与绘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地图学术理论体系的形成,特别是裴秀的制图理论和方法的出现,使中国地图绘制到唐宋时达到一个高峰。 解析:选DA项,“表达先民内心世界的图画和文字”错,根据原文第段信息可知,不包括“文字”,原文说“部分图画演变成了文字,而另一些表示一个区域地理信息的图画则成为地图”;B项,错解文意,“比较容易地通过古籍的记载发现一些早期古地图的印记等”错,通过第段的“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古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努力追根溯源”这句话,可以发现并不容易;C项,错解文意

7、,“中国的古地图缺乏形象性”错,原文第段是“文字的描述即便详尽,终究无法展现出地图的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中国古地图,文章先交代其起源,由“地图的发展亦是如此”总起,引出下文,接着逐层分析,论述了其独特的发展脉络。 B文章引用大禹铸九鼎绘山川物产图的传说和管子关于地图篇的专门记载,论证战国之前的地图为中国地图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C出土于甘肃的放马滩地图代表着中国古地图绘制方式的一大进步,其证据是图上已出现地形、水系、居民点、交通线等地理要素。 D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分别是西晋学者裴秀利用“制图六体”理论和“计里画方”制图法的杰作,以此论证中国地图

8、绘制在西晋达到高峰。 解析:选DD项,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不能论证“中国地图绘制在西晋达到高峰”,第段指出“中国地图绘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省出土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地图,比古罗马最早的地图还早600年,是我国最早使用比例尺绘制的地图。 B放马滩地图是能够体现现代意义上地图的要求的一幅地图,它线条清晰,符号多种多样,极大地丰富了地图的内容以及可读性等。 C目前所知的我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因分裂、战乱而流失,不过由绘制此地图集而总结出来的“制图六体”理论流传了下来,成为中国地图绘制的标准。 D裴秀缩编完成的地形方丈图和藏

9、于西安的宋代石刻禹迹图都使用了“计里画方”的绘制方法,禹迹图的轮廓已和现代地图很接近。 解析:选CC项,强加因果。禹贡地域图的绘制是在“制图六体”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不是因禹贡地域图的绘制才有了“制图六体”理论的产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

10、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

11、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训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

12、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尊者、长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

13、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摘自胡申生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 B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C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

14、文。 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 解析:选BA项,“源头”错,原文是“最早又最可信的”“一段记载”;C项,原文是“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从口头到书面,多种形式并存,并不是除旧布新的“更替”和“演变”;D项,“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错,原文说“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国家训的源头谈起,论述了中国家训的丰富形式和中国家训的内容指向,重点论述了后一个方面。 B周公戒伯禽的训词,是论证“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

15、面训诫来体现的”观点的典型例证。 C文章列举中国家训文化的三方面指向,论证了中国家训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 D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家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解析:选DD项,“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错。由文章可知,第一段谈中国家训的源头,是提出问题,属于总写;以下各段分别论述中国家训的丰富形式和内容指向,属于分写,所以文章采用的应是“总分”式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B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

16、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D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 解析:选DD项,强加因果。钱氏家训的制定与传承并非钱氏家族后代人才辈出的充分条件。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强化练(二) (时间:25分钟满分: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

17、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说一部文学史或艺术史,是作为“知音”的批评家为他们心仪的文学家、艺术家树碑立传的历史,并不为过。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18、。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

19、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文本的某些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

20、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选自3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知

21、音”只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B“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有一点主观随意性。 C“知音”都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他们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 D“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解析:选DA项,“只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错,原文第段表述为“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B项,“有一点主观随意性”错,原文第段表述为“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说明“主观随意性”很强,选项在程度上与原文表述不符。C项,“知音都是高雅文艺的

22、欣赏者”说法绝对化,原文第段表述为“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故事,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引发读者兴趣,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 B文章第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令读者在开篇便对两个概念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更清晰的认识,文章第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解析:选A“知音”的叙述并不详细生动,且意在

23、“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说法不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音”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上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金庸的“粉丝”有敏锐的辨识力,所以他们能去芜存菁,使那些用“全庸”之名仿作的小说被淘汰。 D如果知音的生产力完全释放出来,知音不仅能够创作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也能创作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解析:选DD项,原文第段表述为“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其论述的是知音生产力的表现,文章没

24、有论述“知音的生产力完全释放出来”的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

25、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 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

26、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 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

27、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 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C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代内公平排斥平均主义。 D在

28、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 解析:选AB项,“过于绝对”。原文提及的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并不能得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的结论。C项,“扩大范围”。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D项,“曲解文意”。“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有误,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的标准与前代持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熊彼特等人对“生态创新”的理解论证了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 B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

29、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 C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 D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 解析:选AA项,“混淆关系”。原文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态创新”的历史源流,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混淆了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 B生态创新理论并非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理论,需要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C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 D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了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 解析:选DD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区别”,意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而非“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61.240.236.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