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7735506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 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 西城区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8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集) 【乙】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

2、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事物纪原:宋代高承编撰的一部书,专记事物的原始归属。武后:指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正统女皇帝的人,称帝期间多权略,能用人,治国有方,但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所以才会有下文所记“她冬天到后花园游玩,百花惧怕其威严都改在冬天开放”的这一传说。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不给它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它被贬到八千里以外的耻辱呢?这句是李渔自己领悟到牡丹品格高贵,不该受屈,堪当花王。“八千”出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

3、句,借指被降职流放到边远地区。允:确实,果真。肇:开始。 10.解释【甲】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分) 濯清涟而不妖濯: 11.“强项”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解释【乙】文中加点词“强项”的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强横。 B.强,通“僵”。颈项僵直,不能随意转动。 C.指有竞争力的项目。 D.刚正,不为威武所屈。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共2分) (1)香远益清 翻译: (2)予初不服是论 翻译: 13.【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牡丹,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两篇文章作者分别借牡丹表达了怎样的看法。(4分) 答: 10答案:洗 评分标准:1分。有错字不得分。 11答案:D 评

4、分标准:1分。选错不得分。 12示例:(1)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 (2)我当初不信服这种观点 评分标准:共2分。每句1分,关键词“远”“益”“予”“是”理解有误,此句不得分。 13.示例:【甲】文中的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作者通过写牡丹要表达对追求富贵的世态的厌弃。 【乙】文中讲了牡丹没有屈从于武后而被贬的故事,作者借牡丹要表达的是对刚正不屈品格的赞许。 评分标准:4分。两文作者看法各1分,共2分;结合选文各1分,共2分。 东城区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第1013题。(9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

5、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所给的词条,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只填序号,2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11.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及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百里奚举于市。 翻译:百里奚从集市里被赎回并起用。 理解:举百里奚和舜等六人的例子,是为了强调后文“大任”的重要性。 B.困于心,衡于虑

6、,而后作。 翻译:内心困苦,思虑阻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理解:作者认为,人只有与忧患不断斗争,超越自我,才能有所作为。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一位国君,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侵略,他就有被颠覆的危险。 理解:这句举国君丧失政权的事例,反面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12.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从“忧患”和“安乐”两个方面分别谈谈它们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一】 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末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坺土,

7、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唐颜之推文) 【材料二】 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选自戊戌政变记,梁启超文) 朝士:朝中士大夫。中兴:西晋亡后,东晋又建国于江南,故称中兴。信:依靠。坺: b,耕地时翻起的土块。办:治理。 答: 13.古诗文中,有不少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语句。调动积累,写出在这方面给你印象最深

8、的一句:“”。(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1分) (三)文言文阅读(9分) 10.答案: 评分:2分。每小题1分。 11.答案:B 评分:2分。 12.示例:忧患既可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让人成就大业,也可以救国家于危难。安乐不仅会让人能力低下,不懂社会事务,还会造成灭国的危险。 评分:4分。结合具体内容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谈“忧患”“安乐”的影响,各2分。谈“忧患”和“安乐”各2分。其中,结合主文本和链接材料从个人和国家分别谈“忧患” “安乐”带来的影响各1分。 13.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评分:1分。错一字即

9、该空不得分。 重点关注:学生答出的这句古诗文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如果基于该题主文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则可以是对个人的忧患,更可以是对国家的忧患。也就是说,生于忧患一文的“忧患”与岳阳楼记一文、乃至现在所提的“忧患意识”,有区别。后两者的“忧患”所指为国家。这也体现了“忧患”意识内涵的发展。 【附录】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江南朝廷的士大夫们,因为晋朝的中兴,渡江南来,最后客居异乡的,到现在已过了八九代了,还从来没有下力气种过田,全靠俸禄生活。即使有点田地的,都是靠僮仆们耕种,自己从未亲眼看见翻一尺土,薅一株苗;不知道哪个月该播种,哪个月该收割,这样哪能懂得社会上

10、的其他事务呢?所以他们做官不明吏道,理家不会经营,这都是生活优裕闲适造成的过错啊。 【材料二】 初七、八、九三天,谭嗣同又和侠士们商议救护皇上,事情终于没有成功。初十日,就被捕了。被捕的前一天,有几位日本志士苦苦劝他去日本,谭嗣同不听。再三劝他,他说: “各国变法,没有不经过流血就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就是国家不富强的原因啊。有流血牺牲的,请从谭嗣同开始吧。”他最终没有离去,所以遭了祸。谭嗣同已经囚在监狱里,曾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诗,具体文字是“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题写的时候,)他心里大概惦记着康有为先生了。在八月十

11、三日这天,他在刑场上被害,享年三十三岁。就义的那天,围观的群众上万人,谭君慷慨激昂,神情却没有丝毫改变。当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谭君喊刚毅上前来说:“我有句话”刚毅走开不听,于是谭嗣同从容就义。啊!壮烈呀! 丰台区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第811题。(共8分)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12、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C】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云归而岩穴暝吾谁与归 B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 C临溪而渔执策而临之 D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9.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例句】醒能述以文者问其姓氏四时之景不同 A可以一战其真无马耶暮寝而思之 B以一平板按其面劳其筋骨古仁人之心 C静以修身其人视端容寂当余之从师也 D1不以臣卑鄙其间千二百里马之千里者 10.依据上下文,下面对【A】【B】【C】三句的翻译和理解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理解:结合上文可以发现

14、,醉翁亭高踞峰回路转处的酿泉之上,这里可以说是最佳位置。选择这样优美的环境建造辞翁亭,可见建造者独具匠心。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理解:这里“醉翁”二字不仅是字面意思,而且还表现了作者对滁州山水景物的喜爱和陶醉。 C莫说相公痴,更有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迷雪景,哪里还会有比相公您更痴迷的人呢! 理解:借舟子的话,来表明作者对雪的喜爱与痴迷。“痴似相公者”与作者作对比,突出作者对雪的痴迷之情,天下无人能比,无人可及。 11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留下了许多描写山水抒发情感的优美篇章。请阅读上面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这

15、三则文段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3分) 答:_ 【链接材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1,茶毕,即棹2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3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西湖记) 1昭庆:指昭庆寺2棹:读音zho,划船的意思。东阿王:曹植,三国时魏国诗人,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洛神”是诗人描摹的一位美丽的女神形象。 8.D(2分)9.B(1分)10.C(2分) 11【参考答案要点】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茂盛的草木、清澈的山泉和山间早晚变化美,以

16、及四季不同的美景;湖心亭看雪描写了西湖边披着雾凇的树木,洁白广阔的雪景图和幽静深远意境:游西湖记描写了青黑色的远山,如同美女的秀眉;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这一切都写出了西湖山水的秀美。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可。 门头沟区 (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0-12题。(共8分) 【材料一】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材料二】 三峡 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17、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下列选项中每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B.素湍绿潭调素琴吴广素爱人 C.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虽欲言无可进者 11.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

18、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甲】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理解:一年四季这里都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这句话既传达了作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又隐含了自己愉情山水、归隐山泉的志趣。 【丙】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理解:引用渔人的歌谣想表达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

19、的佳作。它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动静结合、俯视仰视结合的写景方法。请你选 择一种方法,结合两则材料进行赏析。(4分) 答: 10.(2分)D 11.(2分)丙 12.(4分)(每则材料结合句子点出对应的方法1分,特点1分) 动静结合: 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耸入云霄为静,清澈水流,直视水底为动;(1分)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1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1分)写 出了山川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特点。(1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 为静,游鱼跃水为动。(1分)写出山川秀美,盎然生机。

20、(1分) (三选一即可) 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急流的水,回旋的清波为动;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为静。(1分)写出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清、景色秀美的特点。(1分) 俯仰结合: 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耸入云霄为仰视;直视水底为俯视。(1分)写出了 山高水清、景色秀美的特点。(1分) 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水为俯视;写山(山、树、瀑布)为仰视。(1分)写出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清、景色奇美的特点。(1分) 石景山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1题。(共7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21、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 【乙】 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

22、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天镜园) 注: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樾树荫。兰荡湖名。明瑟明净新鲜。破塘绍兴地名。轻舠小船。牙人商人。枻船桨。 9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更定矣”和“更有此人”的“更”同是“更加”的意思。 B“人鸟声俱绝”和“字俱碧鲜”的“俱”同是“都”的意思。 C“余拏一小舟”的“拏”和“鼓枻飞去”的“鼓”同是“划”的意思。 D“类若乘空”的“若”和“形如象牙”的“如”同是“好像”的意思。 10人们评价张岱的散文“笔墨淡,情却浓”。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一项是(2分) A天与云与

23、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理解:此句用白描手法描绘出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人顿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无限感慨。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的痴人。 理解:此句借舟子之口直接点明“痴”字,坦露文人雅士独与天地往来的率性认真与傲岸情操。 C高槐深竹,樾暗千层。 翻译:高高的槐树,幽深的竹林,林荫层层叠叠。 理解:此句中的“高”“深”“暗”生动细致地描摹了天镜园的美景,让人如临其境,心向往之。 D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翻译:妙不可言,只有惭愧。 理解:昔日的美景美味与今日的国破家亡形成了对比,令作者不禁对过去的奢靡享受深

24、感惭愧。 11【甲】【乙】两文皆出自陶庵梦忆,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3分) 【链接材料】 陶庵梦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该书成书于明朝灭亡之后,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一幕幕过往,让读者看到那个曾经生活闲适、性情潇洒、爱好广泛的风流天才,感受到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 答: 9A(2分) 10A(2分) 11示例:虽然遭逢改朝换代之乱,心怀国破家亡之悲,但作者仍然留存着天镜园一草一木的美好记忆,仍然有深夜独自看雪的闲情逸致,由此可见他高雅的生活情趣。 (3分。结合材料得出结论1分,结合两文内容分析2分。

25、) 海淀区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共10分)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

26、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 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此镇从古及今为烧器地,然不产白土。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 凡造杯盘无有定形模式,以两手棒泥盔冒之上,旋盘使转,拇指剪去甲,按定泥底,就大指薄旋而上,即成一杯碗之形。功多业熟,即千万如出一范。凡手指旋成坯后,覆转用盔冒一印,微晒留滋润,又一印,晒

27、成极白干,入水一汶(图1)。漉上盔冒,过利刀二次(图2),(过刀时手脉微振,烧出即成雀口。)然后补整碎缺,就车上旋转打圈。圈后或画或书字,画后喷水数口,然后过釉。 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软如棉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注:【四裔】四方边远之地。【饶郡】江西饶州府,即

28、指浮梁县景德镇。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1分) A.薄如钱唇日薄西山B.瞬息可就功成名就 C.工多业熟熟能生巧D.辨认真足丰衣足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翻译:_ 12.【甲】文第段在介绍活板制作的方法时,是按照制字、 _、排字、_、平字的顺序说明的;【乙】文第段在介绍瓷器制作的方法时,是按照_、晒坯、利坯、画坯、_的顺序说明的。(4分) 13.结合【甲】文第段和【乙】文第段的内容,说说制字之“活”和烧瓷用火的提点个体现在何处。(3分) 答:_ 10.A(1分) 11.示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29、(2分) 12.示例:设板炀板旋坯过釉(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13.示例:制字之“活”:每字为一印,一字多印,奇字旋刻。烧瓷用火的特点:先发门火,火力从下攻上;后发窗火,火力从上透下。 (共3分。制字“活”,2分;烧瓷用火,1分) 昌平区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3-15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

30、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

31、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游记) 注: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岚:雾气勒:控制石篑:人名,明代陶望龄罗纨:泛指精美的丝织品夕舂:夕阳 13.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沿溯阻绝湖上影子/苔痕上阶绿 B.独往湖心亭看雪/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客此/客从外来 C.上下一白/长烟一空及下船/及郡下 D.莫说相公痴/如痴如醉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分门别类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 (2)安可为俗士道哉! 翻译: 15.【甲】【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的特点;【乙】文表现了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特点。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甲】文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乙】文抒发了作者_。(2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13.C(2分) 14.(4分) (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