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7734428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DF 页数:115 大小:6.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部编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2018部编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部编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部编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pdf(1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15 八 年 级 语 文 上 册 教 学 设 计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7 月日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2-/115 科目 语文 教学 班级 八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每周 节数 9 节 总授课 节数 180 节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原因 第 1 2 3 周 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1 消息二则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飞天凌空 4 一着惊海天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2 2 2 2 2 第 4 5 6 周 第二单元 阅读 5 藤野先生 6 回忆我的母亲 7 列夫托尔思泰 8 美丽的颜色 写作学写传记

2、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则不立 2 2 2 2 2 2 第 7 8 9 周 第三单元 阅读 9 三峡 10 短文二篇 11 与朱元思书 12 唐诗 5 首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2 2 2 2 2 2 第 10 周 期中复习 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 9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3-/115 科目 语文 教学 班级 八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每周 节数 9 节 总授课 节数 180 节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原因 第 11 12 13 周 第四单元 阅读 13 背影 14 白杨礼赞 15 散文二篇 16XX 的

3、雨 写作语言要连贯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2 2 2 2 2 2 第 15 16 17 周 第五单元 阅读 17 中国的石拱桥 18XX 园林 19 蝉 20 梦回繁华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口语交际 名著导读 2 2 2 2 2 2 第 18 19 周 第六单元 阅读 21 孟子二章 22 愚公移山 23 周亚夫军细柳 24 诗词五首 写作 综合性学习 2 2 2 2 2 2 第 20 周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及考试 9 1 消息二则 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4-/115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3.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

4、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4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第 1 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一、导入新课 1949 年 4 月 21 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 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XX、XX 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提问 2:

5、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5-/115 午夜开始,地点在 XX、XX 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XX

6、、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提问 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提问 4:电头有什么作用?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 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抽生朗读,大家评议。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

7、英勇善战的赞美。提问 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6-/115 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提问 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

8、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学生激情朗读课文。三、板书设计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 主体:地点:XX、XX 之间进军迅速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英勇善战 事件:渡过长江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第 2 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新闻缩短了你、

9、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 提问 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提问 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 年 4 月 2

10、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 XX,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提问 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8-/115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第一层: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的

11、情况。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研读思考 提问 4:分组讨论: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明确: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提问 5: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

12、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9-/115 提问 6: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生甲: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神速的特点。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生乙: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 XX、XX 段铁路线。明

13、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和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生丙: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提问 7: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生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 XX 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

14、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生乙: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10-/115 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三、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叙 衔接紧密 西路军所向披靡 叙议结合 过渡自然 东路军遭遇抵抗较为顽强 叙 结构严谨 语言特点 1.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 2.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3抓住关键词句,

15、体会作者的感情。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一、导入新课 2015 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二、教学新课.-11-/115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明确:时间:1901 年 12 月 10 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提问 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导语并明确主体

16、,思考:导语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提问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提问 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提问 5: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好

17、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 X 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 X 射线。提问 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12-/115 明确: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18、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得主 领域 成就 伦琴 物理学 X 射线 范托夫 化学 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 生理学或医学 血清疗法 普吕多姆 文学 诗歌创作 迪南 和平 红十字会 帕西 和平 各国议会联盟 科学 进步 和平.-13-/11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 10 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

19、,体会写法 提问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提问 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

20、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14-/115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 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示例: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

21、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提问 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 11 月 24 日电 11 月 24 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 10 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 米跳台跳水比

22、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 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15-/115 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 9.5 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 9 届亚运会 10 米跳台跳水赛金牌。提问 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异:这

23、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16-/115 2品读课文,欣赏文

24、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3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2品读细节,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气势。3寻读课文,找出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穿插的其他内容,并体会其作用。一、导入新课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军强国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

25、舰XX 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 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17-/115 的主要环节。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着舰前检查准备、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成功着舰、欢呼庆祝等环节,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提问 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明确:我国航母舰载战

26、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目标导学二:品读细节,体味情感 提问 3:勾画出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时惊心动魄的气势。明确: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如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震撼场面。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了我国舰载机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

27、操作技能的娴熟。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喜悦和自豪。目标导学三:寻读课文,体会作用 提问 4:作者在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其他内容。请找出来。.-18-/115 明确: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XX 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这更不是一次普

28、通的降落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 XX 国的史册上。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提问 5:从上述语段中选择一处,细细品读,体会其作用。学生交流后明确: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

29、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这两段文字,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侧面描写,突出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中国人民和海军强军梦想、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表现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19-/115 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5 藤野先生 知识与技能 1.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法

30、、品读法、拓展法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第 1 课时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积累重要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线索。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位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藤.-20-/115 野先生。二、教

31、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内容整体感知 提问 1:检查预习,请学生简单地复述文中写的我在东京的见闻。明确: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提问 2: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确:日暮里、水户。提问 3:到仙台后我受到了怎样的优待?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目标导学二:理清思路,明确行文线索 提问 4: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明确:在东京: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在仙台: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离开仙台后: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提问 5:把握线索:本文构思巧妙,采用了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中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

32、分别是什么?明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目标导学三:研读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提问 6: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示例: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21-/115 小的书。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示例: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示例: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

33、回事。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提问 7:朗读第 1123 段,谈谈选段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明确:添改讲义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严谨求实的精神。提问 8: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三、板书设计 第 2 课时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品析含义深刻的

34、语句,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抱负。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22-/115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藤野先生,也体会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读到此时,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够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去治病救人,济世救国。可是鲁迅最终却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去解开这个谜底。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自主预习,梳理文章情节 提问 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明确:因为鲁迅去日本是为了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

35、台学医,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提问 2:在仙台期间的哪两件事让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明确: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提问 3:看电影时,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明确:我是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积极向上、刻苦求学、以救中华为己任的中国人,影片中的中国人是一群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提问 4:作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的?明确: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

36、争勇气和力量,用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23-/115 痛疾的文字。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体会思想感情 提问 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在什么时候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材料链接: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 明确:在仙台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决定弃医

37、从文。因为鲁迅认为医学只能解除病人躯体上的苦痛,要救中华民族,首先要救治国人的精神,唤醒国人愚昧、麻木的灵魂,而文学可以做到这一点。目标导学三:品析语言,理解深层含义 提问 7: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明确:标致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对清国留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表现了他们思想空虚、庸俗麻木的本质,表达了自己的极端厌恶之情。高度赞美了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给予了弱国学生极大的关心、鼓舞和真诚帮助的高尚品

38、格。.-24-/115 提问 8:品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明确:帝国主义者把弱国的人看作低能儿。而日本爱国青年用这个反动观点看待中国留学生,便认为考试及格的鲁迅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中国当时确实是弱国,但这并不能说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国人都是低能儿。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其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极端愤慨的情感

39、。表现了作者对藤野恩师的深深怀念,表明了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作者,作者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力量,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6 我的母亲 导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3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25-/115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形象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

40、有无数文人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柔似水的母爱,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共同感受这深沉而博大的母爱!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文绉绉 穈先生 掷铜钱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眼翳 舔去 牢骚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下流: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3作者简介 胡适,原名胡洪骍,字适之,XX 绩

41、溪人,学者。1910 年.-26-/115 赴美留学。1917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对后来的文学革命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 中国哲学史大纲 白话文学史等。4背景介绍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 XX 绩溪人,冯顺弟 16 岁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当时胡传 48 岁,前妻曹氏死去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于是续娶冯氏。婚后第三年冬,生一男孩,即后来的胡适,他是冯顺弟的唯一骨肉,在胡适只有 3岁 8 个月的时候,胡传死于 XX,当时冯顺弟只有 23 岁。她余生守寡,一心操劳家务,处理家族事务,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终于培养成才。冯顺弟 1918 年 11

42、月去世,享年 46 岁,当时胡适已经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交流点拨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交流点拨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27-/115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

43、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3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交流点拨一、介绍我的小时候的情况 二、回忆我的母亲 三、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形象 1怎样理解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交流

44、点拨从这句话可见母亲早早就醒来了,但是她不会吵醒我,想让我多睡一会儿。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说明母亲一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2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句中加点词悔急真用怎样理解?交流点拨悔:母亲只想教育我,但看到我因此害了眼翳病,非常的懊恼。急:我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内心焦急、发愁。.-28-/115 真用:有点出乎意料的味道,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这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母亲为了医我的眼翳病,已经到了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地步了,她肯用自己的舌头舔我的病眼,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的爱啊!由此可见,母亲真的如文中所说

45、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交流点拨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2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

46、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有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3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交流点拨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29-/115 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就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二。这句话写的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

47、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通过这个问题让我们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后 拓展延伸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

48、好借鉴,我们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探究以下几则资料,你能从中有所发现吗?胡适与鲁迅 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30-/115 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胡适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

49、适还说过: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交流点拨由胡适的上述言行,我们可以看到胡适身上宽容、善良、体谅的良好品性,也进一步看到母亲对于胡乱的确有非常深的影响。附: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胡适 恩师 慈母 严父 严师 督促我学习 训练我做人 养成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7 列夫托尔斯泰 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体会细节描写。2研究欲扬先抑的写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神品质。一、导入新课.-31-/115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

50、,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传记作家茨威格,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 提问 1:本文前后对托尔斯泰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明确:前文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后文侧重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提问 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请仿照示例,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目光、眉毛、须发、皮肤和鼻子的句子。明确:示例:描写目光: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