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33840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ity DiseasesAutoimmunity Diseases一概述(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免疫系统对宿主自身抗原发生正性应答、造成其组织或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影响其生理功能、并最终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的状态。(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1多数自身免疫病是自发或特发性的,感染、药物等外因可能有一定的影响;2患者血清中有高水平的-球蛋白;3患者血液中有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或出现与自身抗原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4 病损部位有变性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呈现以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5病程一般较长,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仅有少

2、数为自限性;6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少年;7有遗传倾向;8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有效;9常有其它自身免疫病同时存在;10可复制出相似的动物疾病模型。(三)确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条件:1.证实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存在;2.找到自身抗原;3.用该自身抗原免疫动物能够诱发同样的自身免疫病;4.通过被动转移实验证实抗体或者T细胞的致病能力。(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局限某特定器官,器官特异性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精品.2.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病变见于多种器官及结缔组织;又称结缔组织病或胶原病。二、自身免疫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病发病

3、的相关因素(一)自身抗原的出现:1.隐蔽抗原的释放。2.自身抗原改变。3.分子模拟。4.决定基扩展。(二)免疫系统异常1.淋巴细胞多克隆的非特异性活化:(1)内因:淋巴细胞生长控制机制紊乱,如 MRL-lpr 小鼠为 SLE 的动物模型,其FAS 基因突变,FAS 蛋白胞浆区无信号转导作用,不能诱导 T 细胞调亡。(2)外因:各种淋巴细胞的活化物质,如 IL-2 等细胞因子的应用及 LPS 和超抗原的作用。2.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APC 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刺激自身反应性 T 细胞,引发自身免疫病。T-B 细胞之间的旁路活化。原因(1)病毒感染B细胞。(2)来自细菌或病毒的超抗原。(3)B

4、细胞表面的MHC-II分子被修饰。(三)免疫调节网络失调:Th1和Th2细胞功能紊乱:Th1细胞功能亢进促进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发展,如 IDDM等。Th2细胞功能亢进促进抗体介导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发展,如SLE等。(四)病源微生物感染。三三.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损伤机制病免疫损伤机制1.发病机制主要为:型、型、型超敏反应。2.特点:1.靶分子的多样性;2.反应细胞的多样性;3.自身免疫应答包括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3.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抗体与细胞结合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介导 ADCC破精品.坏细胞。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精品.4.抗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刺

5、激或阻断细胞的功能。如Graves 病、重症肌无力。5.抗细胞外成分自身抗体与相应的物质结合: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作用杀伤破坏自身细胞。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6.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IC沉积局部:活化补体引起组织、细胞损伤。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6.自身反应性T细胞特异性杀伤作用及释放细胞因子引起组织、细胞损伤。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7.自身免疫耐受:(1)中枢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指免疫系统对抗原的生理性无反应状态,具有抗原特异性。自身免疫耐受是最常见的天然免疫受。天然免疫耐受的形成主要是未成熟T、B淋巴细胞经过克隆清除或阴性选择的结果。(2)外周免疫耐受:发生在胸腺和骨

6、髓中的阴性选择不能完全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进入外周后成为自身免疫潜能细胞。(potentially autoreactivelymphocytes,PAL)(3)自身免疫潜能细胞耐受机制的调控:a.活性封闭:未活化的 T 细胞在没有共刺激因子的参与而结合 MHC/抗原肽进入无活性状态。b.Th细胞控制的耐受;Th细胞辅助B细胞活化的条件是其TCR识别B细胞递呈的MHC/抗原肽,而T细胞多处在耐受状态。c.活动范围的限制:表达 L-选择素和 CD45RA 的未活化的自身免疫潜能细胞只能在淋巴和血液内循环。d.膜型抑制性分子的表达:T细胞活化后表达CTLA-4,与B7分子结合导致T

7、细胞活化抑制。e.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或抑制性)T细胞及抗独特型网络对PAL发挥调节作用。如精品.CD4+CD25+T细胞。四四.自身免疫病举列自身免疫病举列(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psus,SLE)SLE是典型的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其主要特点:多克隆淋巴细胞的非特异性活化;表现:关节疼痛、发热、面部红斑、血尿、蛋白尿、白细胞下降等。(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RA是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及关节软骨损坏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血液中有高水平RF因子。早期关节肿胀、疼痛伴功能障碍,关节滑膜因炎症变的肥厚、皱褶及淋

8、巴细胞浸润。晚期关节畸形。病毒或支原体感染,机体IgG分子变性转化为自身抗原,刺激产生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是IgG或IgM 称为类风湿性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三)I 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自身反应性T细胞识别的靶抗原包括胰岛素、胰岛细胞膜蛋白等。患者胰岛有淋巴细胞浸润,胰岛细胞表面表达MHC-类分子。可检测出抗胰岛素、胰岛细胞的抗体。(四)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A)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自身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封闭和破坏受体

9、。87%以上能检测出此抗体。(六)桥本氏甲状腺炎 Hashimotosthyroditis甲状腺功能底下,血清中可检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过氧化物酶抗体,有诊断意义。免疫病理;自身致敏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五,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及其临床意义五,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及其临床意义1.ANA(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 是一类能与多种细胞核抗原反应的自身抗体,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以出现阳性。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混合结缔组织病(MTCD)、干燥症(SS)、全身性硬皮病(PSS)。ANA 测定在许多胶原病病人均可呈阳性,需进一步作抗 DNA 抗体和

10、抗 ENA 抗体测定鉴别。精品.2.抗dsDNA(double-stranded DNA)抗dsDNA 抗体在 SLE 病人的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美国风湿病学研究院把它作为 SLE 分类标准的指标之一。3.抗-SS-A(Ro)在 SLE、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症病人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SS-A抗体,此外在硬皮病、新生儿红斑性狼疮(NLE)病人也可检测到。4.抗-SS-B(La)在 SLE、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症病人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SS-B抗体,在硬皮病、新生儿红斑性狼疮(NLE)病人也可检测到。SS-B 抗体一般与 SS-A 抗体同时出现。若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SS-A

11、抗体而不伴有 SS-B 抗体的出现,此病人继发肾炎的风险较大。5.抗Sm30%的 SLE 病人可检测到抗-Sm 抗体,在肾炎病人和某些中枢神经严重损伤的病人也可检测到。6.抗-RNP高达50%的 SLE 病人和95%的 MCTD 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此抗体,典型的MCTD 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滴度的针对Sm/RNP 免疫复合物的抗-RNP 抗体,而往往检测不到抗-Sm 抗体。7.抗-Scl-7040%的硬皮病和 20-30%的全身性硬皮病患者中可检测到此抗体,很少在其它自身风湿性疾病中出现。8.抗-Jo-120-30%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

12、),30-40%的多发性肌炎患者和高达 60%的多发性肌炎伴有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Jo-1抗体。其它胶原性疾病中很少检出此抗体。9.抗-着丝点抗体49-96%的 CREST 综合症病人可检出抗-着丝点抗体(Anti-Centromere),并伴有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临床报告病例中硬皮病伴有胆汁性肝硬化病人此抗体也可呈阳性。精品.10.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对诊断肝脏疾病很有价值。95%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可检出滴度较高的抗-线粒体抗体。五五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1.抗炎药物:皮质激素、水扬酸制剂、淋巴因子及补体拮抗剂。2.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 506-FK 环磷酰胺、氨甲蝶呤、硫唑嘌呤等。3.免疫调节:(1)消除某些免疫活性细胞。(2)独特型抑制、抗体调控核心作用疫苗。4 血浆置换。5对症处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