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31458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pdf(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一、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1.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源,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 2.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3.我国就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大学生群体和农民工群体 二、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1.当前就业的总体形势 2.大学生就业形势 3.农民工就业形势 4.困难群体人员就业形势 知识点汇总 原理与观点 K01:体现就业问题重要性的两个方面 K02: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重要信息 I01:当前我国就业的总体形势 I02:困难群体人员就业形势 正文 一、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1.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源,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 就业是个人、家庭、国家安稳的基本前提,个人安心、家庭安定、国家安 稳是连在

2、一起的。古人说: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一个人只有 从事某种职业、某项工作,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才能获取生活资料,维持生计、改善生活。同时,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还能够享受到、体味到劳动的喜悦,体验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成就感,实现有尊严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个人而言,就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的重要前提。有了就业,个人才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才会增强社会 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家庭而言,经济条件的改善可以减少家庭贫困,安居方 能立业;对国家而言,有经济来源,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能缩小,就有助 于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与社

3、会发展。2.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加,归根到底是各行各业的劳动 者在不同的就业岗位上创造出来的。如果大批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不创造财 富却在消耗财富,必然削弱经济增长的活力。只有实现充分就业,使人们的收 入不断增加,才能刺激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充分就业、财富积累和经济增长也是连在一起的。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对于 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妥善解决就业问题尤为重要。特殊的人口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 力让更多的劳动者获得工作岗位。3.我国就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大学生群体和农民工群体

4、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 点。虽然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更为严 重。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合格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和高素质的人力 资源,是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的主力军,如果大学生就业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 决,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迈向大 众化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更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农民工是我国数量最为庞大的就业群体,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到他们的 生计,还关系到他们的尊严,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所以,政 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家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

5、业机会,让广大 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二、当前我国就业形势 1.当前就业的总体形势 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实证素材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作 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当前就业的总体情况主要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得到反映。(1)从总量上来看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 期存在,总量压力巨大。首先,在供给方面,中国面临十分复杂和极为严峻?就业形势。具体表现 为:劳动力供给增多,总量压力加大。一是从存量来看,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下岗职工数量仍然较多。二是从增量来看,由于人口出生高峰的原因,新增劳 动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仍然很大。十一

6、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五年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达到 5000 多万 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次,在需求方面,全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就业需求增长缓 慢,无法满足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据媒体及国家劳动和保障部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后几年,我国新进入人力 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 1500 多万人,加上900 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节能 减排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总人口将超过 2400 万人。如果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保持在 8%左右,预计 2011 年新增?业和补充 自然减员增加就业会在 1200 万人,这样,城镇就业供求缺口仍然还有 1

7、200 万左右,矛盾十分尖锐。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的城市,就业问题更加 突出。此外,在农村,现有劳动力近 5 亿人,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 2 亿多人,以 及农村需要务农的1.8 亿人,富余劳动力还有 1.2 亿人,转移就业的规模、速 度、压力也进一步加大。另据有关专家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 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所以,从总体上说,我国就业 人口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2)从结构上看 在就业总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根据中国 人事科学研究院2010 年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 2011 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

8、 供应总量为 4500 万,而需求总量为 6800 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 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第一产业:2011 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 有限。第二产业:我国工科类大学毕业生人数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振兴我国工 业仍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 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 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 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 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与专业

9、技术人才出现结构性矛盾相似的是,近年来,我国内地农民工就业 难和东南沿海城市出现的招工难现象并存,这也是一种区域性、行业性就业 结构失衡的表现。2.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从大学生就业的总量情况分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快 速增长,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010 年毕业大学生约 630 万,2011 年约 660 万人,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但需要就业的毕业生,预计 2011年待就业的大学生总量超过 700 万人,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将 近 700 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

10、严峻,总量压力有增无减。(2)从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情况分析 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结构性差异比较明显。从大学生的就业目的地看,直辖市、省级城市为毕业生就业首选。从各区域大 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情况看,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大学生总体就业率最高。从不同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看,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最低的是法 学。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还反映在供需双方的激烈竞争上。一方面是每年 的大学毕业生源源不断流向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是对需求方对人才的争夺也 日趋激烈。3.农民工就业形势 对农民工就业形势的分析,需要从就业和招工两个层面看。农民工就 业难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找不到工作即

11、无业可就,二是不能持续、稳定地就 业,也就是说就业质量很低。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 施,农民工就业机会有所增加,农民工数量进一步增加。但农民工就业总体上 看没有明显好转,加之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或技能单一、缺乏必要的 社会保障等,其就业仍面临重重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 2009 年农 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外出农民工在流向和就业的地域分布方面,外出农民工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但是自 2004 年以来,在农民工就业问题上,出现了就业难与招工难并 存的现象,这一现象成为了农民工就业形势阶段性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 近年来,这种现象愈演愈烈。4.困难群体人员就业形势就业困难人员群体的就业形势一直以来不容乐观。他们自身条件较差、有 就业愿望但又很难实现就业和创业。这一群体主要是以4050人员为主的大龄 失业人员、残疾人、低保对象、零就业家庭人员等。4050人员是指城镇登 记失业人员中,女性年满 40 周岁、男性年满50 周岁,本人就业愿望迫切,但 因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就业的劳动者。据统计,2010 年全国4050人员约有300 万人,占下岗失业人员的 2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