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30648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湛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湛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湛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湛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0162016 年湛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年湛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实施方案程全员培训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 号)和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6 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 号)精神,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中小学学科教学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一、

2、培训目标一、培训目标(一)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研修,了解“互联网学科教学”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信息技术培训为载体、以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为依托,学员依托网络研修社区个性化选学课程,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工具,能够灵活选择和运用来教育教学工作,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示范引领区域教学;通过项目实施,以“提升中小学、“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课堂教学改进能力”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课堂教学改进能力”为培训主题,推进示范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建立基于网络的区域与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

3、师培训常态化,生成和积累一批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成果。【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二)具体目标(二)具体目标(1)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综合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2)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构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教学共同体,开展以教师工作坊引领的线上线下实践

4、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教育质量。(3)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主动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培训,每个人确立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方法,促进理论、技能在实践中的转化和运用,提升学员课堂创新能力及教育教学科研能力。(4)校本研修的环境建构:校本研修的环境建构:形成一套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以校为中心,教研组为基础,区域研培为依托的校本常态化研修模式;(5)优质资源的成果汇总:优质资源的成果汇总:通过培训,帮助学员们建

5、立跨区域的学习共同体,共享集体智慧,建立校、县(区)多级人才库和信息技术资源库,将*省(市、县)乡村教师的精品课借助奥鹏教育平台推向全国。【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434445二、培训对象二、培训对象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徐闻县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三、三、进度安排进度安排工作安排工作安排全员培训通知时间时间具体要求具体要求1.市教育局全员培训通知下发2.市教育局在省提升培训管理平台建立全员培训培训期次县区教育局组织全县校长举行项目启动动员会学校管理者完成全员培训期次报名2016 年 9 月 5 日下发县区动员会报名缴费测评及选课2016 年 9 月 12-13 日2016 年

6、 9 月 5-25 日2016 年 9 月 5 日至 9 月 29 日 以县区/学校为单位完成缴费9 月 25 日-10 月 10 日参训学员完成测评及选课网络研修与校本2016 年 10 月 15 日-12 月 20 日 全员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研修实施培训总结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四、培训方式四、培训方式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利用教师工作坊的组织形式,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学习目标。具体体现为五个结合:1.1.在线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在线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交叉开展,有利于学员

7、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教学,促进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转化。2.2.专家讲座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强化情景体验,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3.3.主题研修和自主选学相结合主题研修和自主选学相结合主题研修规划与大量选学课程融合,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不断强化技能,提升经验。4.4.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相结合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相结合【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2016 年 12 月 20 日-12 月 31 日 培训总结【精品文档】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案例解析指导实践工作,切实可行,效果显著。5.5.问题解决与成果分享相结合问题解决与

8、成果分享相结合不断将生成资源收集整理,组建区域资源库。五、内容设计五、内容设计网络研修课程按照广东省“工程办”的要求,分为“核心课程套餐”“技术素养类”“教师专业发展类”三大类课程。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的所有技术素养课程覆盖了 T1-T7,核心课程套餐覆盖了 T8-T15;“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的技术素养套餐应能覆盖T16-T18,核心课程套餐应能覆盖 T19-T24;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覆盖 T25-T27。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程套餐设置了包括偏重优化课堂教学(基础/进阶),偏重转变学习方式(基础/进阶)的共计 4 个选学套餐,每个套餐提供 100学时以上的课程内容

9、,以满足学员的选学需要。【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74内容设计详见下图: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具体课程设置如下:具体课程设置如下:(1 1)四个套餐课程包选学:四个套餐课程包选学: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课程按设置四个套餐,支持学员在套餐课程包下自主选学,支持学员参与校本研修。本项目按照三个维度区分学习者层次:其一是学习者本身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其二是教师日常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其三是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上的侧重。将课程按照“偏重优化课堂教学”、“偏重转变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根据难易度分别设置“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两个级别的套餐,使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科不同

10、学科、不同起点不同起点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个性化选学个性化选学需求。【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88因此,学员可选的套餐课程包如下四类:8990课程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919293949596979899100(2 2)提供学习微课及检索工具提供学习微课及检索工具为了满足学员日常教育、教学、学习的常态化需求,奥鹏教育提供了 2994个信息技术小技巧、小经验,并制作成微课,方便学习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帮助。这些微视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类:a)办公软件小技巧:办公软件小技巧:ppt 小技巧、word 小技巧、excel 小技巧、wps 小技巧等;电脑安全与维

11、护小技巧:电脑操作小技巧;b)b)音视频软件小技巧;音视频软件小技巧;c)c)思维导图小技巧;思维导图小技巧;d)社交软件小技巧:社交软件小技巧:微博小技巧、微信小技巧、QQ 小技巧;【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101102e)e)学科工具软件:学科工具软件:例如化学学科的 chemoffice、chemwindow;数学学科的mathcad、mathlab、几何画板等。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六、培训安排六、培训安排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粤教继函201459 号)要求,“提升工程”总计培训学时为 80 学时,其中基于网络的专业研修 56

12、 学时,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 24 学时,基于网络的专题研修及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两部分内容通识开展,具体安排如下:(一)网络研修安排(一)网络研修安排研修阶段研修任务安排研修作业1.登录奥鹏网络研修平台,下载同学 APP,熟悉工作坊环境2.熟悉项目实施方案、学习研修规划安排、操作指南、破冰作业、考核办法等个人研修计划3.学习平台导航课程(平台导引课、教师保健课、奥鹏教育-同学 APP 操作指南)4.完成破冰作业,制定个人研修计划1.学习课程(核心课程,分为四个套餐,每个老师一个学习课程、套餐)参加研修2.分享学习心得,勤思勉学,总结经验,坊内答疑区发活动帖回帖【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第一

13、阶段【2016 年 10 月 15日2016 年 10 月25 日】第二阶段【2016 年 10 月 25日2016 年 11 月10 日】【精品文档】3.参加研修活动,形成“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成果包4.互动交流,阅读简报,观看专家视频答疑1.学习课程(技术素养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课程)2.分享学习心得,勤思勉学,总结经验,坊内答疑区发第三阶段学习课程、【2016 年 11 月 10 帖回帖参加研修日2016 年 11 月 3.参加研修活动,形成“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成果活动30 日】包4.互动交流,阅读简报,观看专家视频答疑第四阶段1.关注自身学情,查漏补缺【2016年12月1日教师学习

14、2016 年 12 月 102.完成教师学习研修档案研修档案日】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二)校本研修安排(二)校本研修安排校本研修要求以学校为单位组织,乡镇小学以中心校为单位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参与,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本项目校本研修共四次,总题:总题: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下设四个分题,分四次活动完成。要求:要求:1)校长及学校管理员组织学校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汇集学校研修成果;2)每个学科组四次研修活动围绕同一个内容开展;3)坊主要做好任务选

15、择的协调工作,达到本坊合力完成每次主题活动的所有任务,最后形成工作坊研修成果包。该活动依托“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将送教、工作坊、网络研修紧密结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形成一体化设计,以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具体安排:具体安排:校本研修准备阶段:校本研修准备阶段:在项目初始阶段,要求各校长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启动会,明确项目要求及要求,落实各学科组研修计划。学校校本研修启动会要求在 10 月 20 日前完成。【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131132133各学科组要求完成四次主题研修活动,具体如下:第一次主题研修活动第一

16、次主题研修活动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第一次第一次主题主题线上研修线上研修线下研修线下研修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案例信息技术应用岗位实践,完成一个任务任务评析“教学设计”案例工作坊交流研讨、学员互评、个人撰写“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案方式方式专家评析例,同伴交流,岗位实践时间安排时间安排10 月 24 日-11 月 22 日专家团队、坊主进行方向引领进修学校教研员指导学校校教研组师资团队引领师资团队引领与方法指导或校际协作组协助完成“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案预期成果预期成果

17、成果形态教学设计文本材料例集第一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第一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a)技术支持的教学资源准备b)技术支持的教学系统设计c)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设计d)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设计e)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设计134第二次主题研修活动第二次主题研修活动135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线上研修线上研修线下研修线下研修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案例信息技术应用岗位实践,完成一个任务任务评析“教学实录”案例工作坊交流研讨、学员互评、个人撰写“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案方式方式专

18、家评析例,同伴交流,岗位实践,时间安排时间安排11 月 14 日-11 月 25 日专家团队、坊主进行方向引领进修学校教研员指导学校校教研组师资团队引领师资团队引领与方法指导或校际协作组协助完成“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案例微课、课程片段(选预期成果预期成果成果形态集一)第二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第二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a)技术支持的新课导入b)技术支持的重难点讲授c)技术支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d)技术支持的现场作业e)技术支持的课堂小结136第三次主题研修活动第三次主题研修活动137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第二次

19、第二次主题主题【精品文档】线上研修线上研修线下研修线下研修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案信息技术应用岗位实践,完成一个“教任务任务例评析学评价”案例工作坊交流研讨、学员互个人撰写“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案例,方式方式评、专家评析同伴交流,岗位实践。时间安排时间安排11 月 28 日-12 月 6 日专家团队、坊主进行方向引进修学校教研员指导学校校教研组或校师资团队引领师资团队引领领与方法指导际协作组协助完成“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微课、课程片段、文本材料预期成果预期成果成果形态案例集(选一)第三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

20、:第三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a)技术支持的三维目标达成度评价b)技术支持的课程资源开发整合评价c)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评价d)技术支持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评价e)5.技术支持的生成资源呈现与利用评价 138第四次主题研修活动第四次主题研修活动139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线上研修线上研修线下研修线下研修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案信息技术应用岗位实践,完成一个“教任务任务例评析学反思”案例工作坊交流研讨、学员互评、个人撰写“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案方式方式专家评析例

21、,同伴交流,岗位实践时间安排时间安排12 月 27 日-12 月 16 日师资团队引师资团队引专家团队、坊主进行方向引进修学校教研员指导学校校教研组或领领领与方法指导校际协作组协助完成“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案预期成果预期成果成果形态教学叙事+反思笔记例集除了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第四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第四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a)技术支持的教材研读反思b)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反思c)技术支持的教研组活动反思d)技术支持的课堂调控反思e)5.技术支持的家校沟通反思 140141142143校本研修活动结束后,各学科组收集四次研修活动成果汇成成果集,要求包含各差异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22、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以学校为单位遴选优秀成果集提交项目办,原则上每个学科至少提交一个优秀成果集。(三)送教安排(三)送教安排【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第三次第三次主题主题第四次第四次主题主题【精品文档】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在全员培训期间,以县区为单位分片区安排送教,至少安排两次。送教活动主要围绕坊主指导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示范课等内容开展,具体根据项目开展实际情况,由县区与项目办确定后另行通知。七、考核评价七、考核评价(一)考评原则(一)考评原则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合格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要求学员

23、完成对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学习,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和线上线下活动。(二)考评方式(分角色考核)(二)考评方式(分角色考核)1.参训学员考核评价(线上)1541552.工作坊坊主考评考核项目考核项目活动组织活动组织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组织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研修活动,1 次活动记 8 分,本项满分为 32 分。【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研修简报研修简报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发布 5 期工作坊简报,每发布一期研修学习及活动简报记5 分,本项满分为 25 分。推送不少于 18 份优质资源,每推送一份计 1 分,本项满分为 18 分。按要求批阅本坊所有学员的所有作业,并重点点评不少于20 人作业

24、。作业批阅 20 分,点评 5 分,本项满分为 25分。总分共计总分共计 100100 分,分,6060 分及以上为合格。分及以上为合格。作业批点作业批点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三)考评结果的应用方式(三)考评结果的应用方式1.1.骨干培训者评价结果应用骨干培训者评价结果应用评价结果应用方式体现在三个方面:(1)评价结果反馈到骨干培训者所在区域教育行政和师资培训部门,作为所在区域对骨干培训者工作考评的组成部分;(2)奥鹏建立优秀骨干培训者资源库,在后续培训项目中优先聘用;(3)建立与骨干培训者的经常性联系,对骨干培训者的专业发

25、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2.2.学员评价结果应用学员评价结果应用(1)为考评合格学员颁发通过培训测评的结业证书,培训学时纳入当年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优秀等级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重要条件之一;(2)优秀成果加工提升后向实践推广,并进入本土化资源库;(3)不合格者与当地商量采取一定的措施补考或补学。八、资源提供八、资源提供(一)生成性资源素材来源(一)生成性资源素材来源类别类别微课课例大赛微课课例大赛送培送教送培送教内容内容通过开展微课课例大赛,征集本项目学员微课作品,专家筛选评审,汇总优秀课例大赛作品分享平台专家深入当地授课,学员观摩学习,录制视频平台分享1.项目主题活动共四次,总题:技术支持的“实践

26、分享课”,下设四个分题,分四次活动完成。2.坊主组织学员围绕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的研讨交流活动;汇集活动成果。3.每个学员需从每次主题活动任务的参考选题中自选一题完成,提交线上研讨交流。也可自定选题,参与研讨交流并提交,最后形成工作坊研修成果包。【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校本研修活动成校本研修活动成果包果包【精品文档】培训过程中的课培训过程中的课例征集例征集学员优秀作品汇学员优秀作品汇总、梳理总、梳理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学员进行信息技术与教

27、学整合的课例征集,通过遴选与评估选择其中优质资源形成案例库。聘请专家对课例进行点评,二次加工后的优秀作品在平台中分享。对学员发表在作业、论坛及教研活动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归类、梳理,制作成生成性资源包,在平台中分享。(二)生成性资源加工与应用的计划(二)生成性资源加工与应用的计划生成性资源为接受培训的教师在远程校本研修阶段,生成的课堂教学实录(观摩课或示范课)。通过教研专家进行点评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指导,并结合培训内容设置研讨题目,作为校本研修阶段的共享学习资源。1.在规划设计上,课程内容设计与课程实施设计相融,显性成分与隐性成分兼有,预设成分与生成成分兼备;2.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培训目标勾勒不同层

28、次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便于学员在活动中直接获得或间接感悟知识、理念和方法;3.在资源应用上,根据需要设计可在培训过程中灵活调用呈现的各类学习资源;(三)生成性资源加工与应用的措施(三)生成性资源加工与应用的措施1.参训学校(幼儿园)要整合研修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微课程等),建立校()本资源库,并将优秀资源推荐报送省工程办,参与优秀成果评选;2.工作坊对各组推上来的优秀课程,进行点睛分析,并选出本学科优秀课程,坊中的优秀课程,作为工作坊资源库资料;3.工作坊的优秀课程,推荐到网络社区,作为区域资源库的资料;4.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各种比赛、活动,促进优质资源的生成与共

29、享;5.对生成性资源,奥鹏教育及时进行筛选后,挂在网上作为选学内容;6.对此次挂在网上的生成性资源,经过再筛选后进行编辑,作为培训课程使用。九、实验区、示范校建设九、实验区、示范校建设(一)建设整体架构(一)建设整体架构建立“学校发展研究共同体”的研修模式,以示范校为核心,以任务研修为驱动,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提升参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1 1)建设学校共同体)建设学校共同体(

30、整体架构建设实施流程)首先建设学校共同体,用共同体的团队智慧,助力每个学校的校本发展;进而实现校际联手,共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通过学校共同体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2 2)开展特色研修模式)开展特色研修模式学校发展共同体,采取分阶段递进式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模式,共分为四个主题内容开展。第一阶段共同体主要内容为“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教学教学能力提高研修管理能力提高研修管理”;第二阶段共同体主要内容为“实践研究能力提高研修管理、实践研究能力提高研修管理、学校校本研修特色实践总结”学

31、校校本研修特色实践总结”。(二)搭建网络环境(二)搭建网络环境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网络研修+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学用结合,具体实施工作如下: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选派学科代表、课程专家及网络平台技术专业人员组成培训专家团队,对区域培训管理者、区域学科骨干培训者、校(园)长进行 3-5 天集中面授培训。1.1.集中培训集中培训采取问题诊断、专家讲座、案例学习、小组讨论、任务驱动和上机操作实问题诊断、专家讲座、案例学习、小组讨论、任务驱动和上机操作实践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各种不同的培训方式组合,

32、具体培训情况计划如下:【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通识和专项能力研修课程讲座通识和专项能力研修课程讲座,采取专家讲座、案例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授课,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系统学习专题课程知识,准确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中受到启发进而设计网络研修主题、小课题研究。工作工作(研修)(研修)计划制定计划制定,通过案例和参与式培训方式学习网络研修的学习指导方法和技巧;方案解读和工作指导方案解读和工作指导,骨干

33、培训者的职能,网络研修活动的发起、组织与管理(如在线自学、主题设计、网络研讨、成果评价等),将采取专家讲座、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和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专家解读网络研修方案,介绍骨干培训者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以及如何与线下校本研修相结合。邀请经验丰富的骨干培训者进行现身说法,围绕网络培训学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围绕未来网络培训工作布置任务,结合上机操作实践完成模拟在线工作任务。2.2.网络远程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参训骨干培训者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将通过奥鹏教育平台进行一周的在线网络研修与跟踪指导,采用混合研修方式,以工作坊为核心,线上线下结合,预设与生成资源相互

34、补充,激发学员的学习。通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网络研修体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长常态化学习。主要内容围绕工作坊与网络研修社区的操作,研修计划的制订,对学员进行有效指导与引领,形成有效资源。(三)研修活动建设(三)研修活动建设通过网络研修课程学习,赏析优秀课例,聆听专家点评,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学习以及如何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会获得更深层次的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以如何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作为最终目的,将培训内容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培训价值。在研修活动过程中设置了信息技术分享课程的环节。让教师选择一节在近期要上的课,在备课中有意识的应用所学过的内容,将信息技

35、术融入;课前需准备信息技术课件及素材,协调好相关信息设备,并在学校里与同事们共同交流,大家共同出谋划策;课程中邀请其他老师进行听课,并录制视频;课程结束后针对听课教师的意见反馈及视频回顾进行课程反思;最终将课堂实录、信息技术应用片段及课件等成果上传至研修平台,由专家进行【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248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点评,形成优秀研修成果。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

36、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奥鹏教育特此设置了“晒优课”比赛活动,面向全体教师开展。教师可以提交一个或多个课例视频,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或本地特色资源,积极尝试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探索有效解决教育教学重难点的创新方法等,奥鹏将邀请国内权威学科专家,对征集的优课作品进行评审,最终形成优秀课例资源。十、组织管理与专业指导十、组织管理与专业指导(一)组织管理(一)组织管理1.1.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局项目管理者、区域管理员)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局项目管

37、理者、区域管理员)(1)负责本项目的培训组织管理,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研修工作开展。做好培训者团队的遴选工作。会同培训机构做好对本地“教师工作坊”的管理,做好对项目校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将各级培训者和教研员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评,登记培训学分。(2)协助组织当地专家及教研员,与奥鹏配合,对本区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的开展进行指导。(3)了解关注本区域教研员学习情况、坊主工作情况,反映培训动态,沟通情况信息,宣传典型事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4)培训结束后,完成本区域评价数据统计,做好本区域培训总结工作和评优工作。2.2.奥鹏项目组奥鹏项目组(1)依据教育局项目管理者的意见,进行研修

38、规划的设计。(2)依据项目进展,提供相应网络课程供学员选学。(3)奥鹏提供“教师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以便学员进行相应的研讨交流。(4)组建教师研修工作坊,并指导坊主有效地开展以下工作:第一,根据研修规划组织校本研修活动【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304305在坊内,根据研修规划,结合本坊学员的情况和学科特点,指导学员线上研讨和线下实践,及时批阅学员的研修活动。第二,发布坊内公告按照培训方案要求,工

39、作坊坊主须根据本坊学习情况和培训进度发布工作坊公告。第三,精品课和优课的深度研讨选择坊内专家对名师精品课的点睛分析和对“教师优课”的点评,组织学员研讨。第四,统计学情督促学习按照培训方案要求,工作坊坊主须查看本坊学习统计数据,了解本坊学员个体学习行为,掌握整个工作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鼓励或督促本坊学员按要求学习在线课程、积极参与在线研讨与交流、认真完成并按时按要求提交专题作业/教学设计/研修日志等。同时,工作坊坊主须全程跟进工作坊学员的学习,了解本坊每位学员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积极的学员予以鼓励,对学习行为消极的学员予以关注与督促,并通过班级 QQ 群、论坛、E-mail、短信、电话或见面

40、等方式与学员进行沟通,指导学员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引导学员养成远程学习习惯,同时了解学员工作与生活情况,通过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帮助学员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五,发布坊内简报工作坊坊主须按照进度安排的要求定期编写工作坊学习简报,内容包括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典型案例评析,前阶段学习的总结与反馈,下阶段学习的引领等,同时总结本坊上阶段学习情况,公示工作坊整体学习情况数据统计。第六,进行本坊研修总结,提炼培训经验培训结束后,撰写工作坊总结,反馈本坊培训情况、优秀成果、工作心得体会等。3.3.项目校校长项目校校长项目校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为参训学员创造良

41、好的学习条件,为校本研修【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331332333334工作提供保障支持,建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机制,构建校内/跨校的网上研修与网下研修相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模式。项目校校长为主管校本教研的校长或负责人,负责本校教师校本研修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辅导工作。具体职责:第一,与工作坊坊主无缝对接,准确把握本校各学科教研组的研修任务、研修过程和研修效果要求;第二,组织本校校本研修实施小组的工作;第三,优

42、选各组“目标磨课”优课,纳入学校资源库。(二)专业指导(二)专业指导专家团队承担本研修项目的专业引领和教学指导工作,本研修项目整体教学管理工作在项目办的统一协调领导下,设置以下专业指导团队:1.1.奥鹏专家团队(国家级)奥鹏专家团队(国家级)由国家级学科专家(1-2 位)担任首席专家,组成辅导团队,组成人员包括多次参加国培项目的经验丰富的教研员及一线教师。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整体研修教学指导计划,在研修前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在研修中设计组织主题活动,指导工作坊活动,引导学习进程,编制简报,组织在线研讨等。2.2.区域专家团队(区域级)区域专家团队(区域级)由当地学科专家及教研员组成,负责与奥鹏专家教

43、学团队协同工作,结合区域社区工作,统筹区域相关线上、线下研修活动,指导本区域学员学习研修过程,汇集推荐本区域资源,以及区域校本研修活动过程监控及成绩考评等。由本地区骨干培训者或教研员组成,根据项目整体方案设计区域校本研修计划。3.3.工作坊研修小组(教研组)工作坊研修小组(教研组)由工作坊研修小组长(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本校学科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组织教师参与线下校本研修活动,汇集优质资源等。4.4.工作坊坊主工作坊坊主由本地名师及骨干教师组成,主持本坊学习及研修工作,指导本坊教师学习,组织本坊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活动,汇集优质资源,提交活动简报、评价本坊学员研修活动成绩等。工作坊下设协议组。工作坊坊主带领本坊所有成员,努力建设【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335336337338339340341342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坊文化,切实做到凝心聚力促发展。(网络研修空间结构图)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奥鹏远程教育中心20162016 年年 9 9 月月【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