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四章呼吸生理.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29678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第四章呼吸生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理学第四章呼吸生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第四章呼吸生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四章呼吸生理.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量 5.时间肺活量 6.胸式呼吸 7.生理无效腔二、填空题1.为呼吸生理呼吸 2.胸内负压 3.肺泡通气血流比值 4.肺活8.肺牵张反射 9.血氧饱和度 10.中枢化学感受器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_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_。2.内呼吸指的是 _ 与 _ 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3.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神经是 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_,其作用的受体是 _。4.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小的神经是 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_,其作用的受体是 _。5.表面活性物质是由 _ 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 _,作用是 _。6.肺通气的原动力来

2、自 _。肺通气的阻力有 _ 和_两种。7.迷走神经通过 M 型胆碱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 _,使气流阻力 _。8.正常成人腹式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但以为主 _;小儿主要是 _ 呼吸;妊娠后期的妇女则以 _ 为主。9.CO2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另外还有 _ 和_ 两种形式。10.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 _。11.氧解离曲线为 _ 形曲线,它表示 Hb 中 Q 的饱和度与 _的关系。12.低 O2 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_,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 _。13.肺牵张反射包括_ 和_ 两个反射。14.机体对呼吸运动调节的主要途径是 _。15.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

3、 _ 和_。16.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 _,它对细胞外液中_浓度十分敏感。17.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_。三、判断题1.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迄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3.关于胸内压,吸气时比呼气时低。4.(2.功能残气量代表了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肺容量。()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小。Q 的运输主要是由组织到肺。()()5.人体呼吸过程中 CO 的运输主要是由肺至组织,而6.肺回缩力主要来源于肺内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7.一定范围内,浅而快的呼吸可明显增加通气效率。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9.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其物理溶解形式是化学性结合

4、的必要前提或中介阶段,量随分压增高而增多。()10.肺的顺应性越大,其弹性阻力也越大,故顺应性可作为弹性阻力的指标。11.通气/血流比值越大则肺换气越好,越小则肺换气越坏。12.温度升高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溶解的气体()()()13.在缺氧时呼吸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因而使呼吸增强,以体现调节作用。()15.由于 CQ 的分子量比 Q 大,所以临床上常见到气体扩散障碍应该是16.血液的氧容量越大,表示其含氧量越多。14.CO2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CQ 的扩散障碍。()()1四、各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A.

5、时间肺活量 B.肺活量C.潮气量 D.深吸气量22.肺总容量等于A.余气量加肺活量B.功能余气量加肺活量C.功能余气量加潮气量D.肺活量加潮气量3.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A.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B.潮气量X呼吸频率C.余气量X呼吸频率D.功能余气量X呼吸频率4.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C.吸气肌收缩B.胸膜腔密闭呼气肌收缩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5.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A.肺活量 B.肺通气量C.时间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A.6呼吸频率从气量减少C.泡通气量增加肺通B.肺D.肺泡通气量减少肺通气量增加等于大气压7.吸气末肺内压()小于大气压A.大于大气压B.B.大气压+肺回缩力C.等于胸内

6、压D.D.肺内压一肺回缩力8.次胸膜腔内压等于次/min,潮气量从 500 ml 减少到 250 ml 贝 9(12/min 增加到 249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A.桥脑 B.脊髓 C.延髓 D.中脑10.某人肺通气量为 7.5 L/min,呼吸频率为 20 次/min,无效腔容量为 125/ml,每分心输出 量为 5 L,他的通气血流比值是A.0.8B.0.7C.1.0D.0.911.CO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A.延髓化学感受器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D.延髓呼气神经元12.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A.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B.直接刺激中枢

7、的呼吸神经元C.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13.切断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A.呼吸幅度减小C.B.吸气相延长呼吸频率加快 D.血液 CO 张力暂时升高14.在血液中 CQ 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 B.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与水结合成碳酸15.进行腹式呼吸的吸气时,下述哪块肌肉收缩为主A.肋间外肌 B.腹直肌C.肋间内肌 D.膈肌16.血液中增多时,氧解离曲线A.上移 B.不变 C.左移 D.右移317.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下述哪项错误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18.当氧离曲线左移时

8、,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氧A.增多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D.不变19.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液比值为C.1.0D.2.020.血氧饱和度是指()A.血氧容量占血氧含量的百分比B.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C.溶解氧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D.以上全错21.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A.一定程度的缺氧B.血屮升高C.一定浓度的 CQ D.以上全错22.血液中使呼吸运动加强的主要因素是()A.CQ2分压升高B.Q2分压降低C.乳酸增多D.非蛋白氮增多23.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下述哪项不正确?()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由肺泡H型上皮细胞分泌D.成分为二软脂酰卵

9、磷酯(二)多项选择1.用力呼吸时,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有A.肋间外肌 B.肋间内肌C.胸锁乳突肌D.膈肌E.腹壁肌2 呼吸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A.吞饮作用B.物理溶解C.化学结合D.渗透作用E.分泌作用3.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吸气时肋间外肌舒张B.呼气时呼气肌收缩C.吸气时膈肌收缩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E.呼气时胸骨和肋骨恢复原位4.肺泡回缩力来自()A.胸内负压 B.肺泡内层液面的表面张力C.肺的弹力纤维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E.肺内压5.与弹性阻力有关的因素是()A.肺回缩力B.气道口径C.气道长度D.气体密度E.胸廓回缩力4)(6.正常成年人在最大吸气后,

10、以最快速度呼气,在前两秒末所呼出气体量分别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是()A.83%B.96A.5-羟色胺%C.70%D.80%E.99B.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7.引起呼吸道平滑肌强烈收缩的体液因素是C.缓激肽D.E.以上全错()8.关于肺泡通气血流比值描述正确的是A.安静时正常值是 0.84B.比值减小、如同发生动-静脉短路C.肺尖部比值可增至 3.3D.比值增大,使生理无效腔增大E.肺底部比值降低9.影响肺通气的因素有()A.胸廓弹性回缩力C.肺血液循环速度E.呼吸作功大小10.与胸膜腔内负压形成有关的因素是A.肺的弹性回缩力C.肺泡表面张力D.B.呼吸道阻力D.肺的弹性回缩力()()B.胸廓的弹

11、性回缩力胸膜腔内少量浆液E.胸膜腔的密闭状态11.影响肺泡通气量的因素有()A.通气血流比值C.无效腔E.潮气量B.肺泡内气体分压D.呼吸频率12.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A.酸碱度 B.CO2C.温度D.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E.以上四种因素都不是13.CO2对呼吸的调节是通过()A.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B.加强肺牵张反射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D.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E.直接刺激脑桥呼吸调整中枢14.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包括()A.颈动脉窦B.主动脉弓C.颈动脉体D.主动脉体E.以上均是15.关于肺牵张反射,下述正确的是()A.其感受器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

12、肌层B.传入神经在迷走神经中C.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D.它在呼吸节律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E.以上全对16.与呼吸运动有关的中枢部位有A.脊髓 B.延髓()5C.脑桥D.下丘脑E.大脑皮层五、简答题1.2.简述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3.简述胸内负压的成因及生理意义。4.氧解离曲线左移,右移各说明什么问题6.何谓有效通气量?7呼吸过程中肺内压有何变化?8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有何变化?9何谓肺扩张反射?有何生理意义?10.简述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部位及其敏感刺激。11.C0 2 对呼吸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如何【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本质是吸入吸、内呼吸及气体在血

13、液中的运输三个环节组成。2.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过程,所形成。因其比大气压低,故叫胸内负压,主要由肺回缩力0 2 排出 CO 2。呼吸全过程由外呼何谓呼吸?呼吸全过程由哪几个环节组成?5.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及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在检测肺通气功能中意义有何不同?3.指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正常为 0.84。4.指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男性为是反映呼吸功能贮备的重要指标之一。3500 ml,女性为 2500 ml 左右,5.在一次最大吸气后,用力以最快速度呼气,在第 1、2、3 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人第 1、2、3 秒末分别为 8

14、3%、96%、99%。既反映肺活量又反映肺通气速度。6.以肋间外肌活动为主要动力而致胸廓运动明显,腹壁运动不明显的呼吸称胸式呼吸。7.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则为生理无效腔。由于正常肺泡无效腔容积不大,故生理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8.由肺扩张或缩小所引起反射性呼吸变化。它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9.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叫做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通常叫做血氧饱和度。10.存在于延髓腹外侧表浅部位,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中接受浓度增高的刺激而反射地使呼吸增强。二、填空题1.肺通气肺换气2.组织细胞血液3.迷走神经乙酰胆碱 M 型胆碱受体4.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32型肾上腺素受

15、体5.肺泡H型上皮细胞二软脂酰卵磷酯6.呼吸运动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7.收缩增加8.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9.碳酸氢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物理溶解10.小11.S PO212.抑制 兴奋13.肺扩张 肺缩小浓度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它(DPP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614.神经调节15.颈动脉体17.延髓三、判断题主动脉体16.延髓腹外侧 H+1.X2.10.X11.四、各项选择题V3.V4.V5.X12.X13.X14.X6.X7.X8.V15.X16.X9.VX(一)单项选择1.A 2.A3.A4.B5.D6.B7.B8.D9.C11.A18.B10.19.A12.A13.B14.C15.D16.

16、D17.C21.C22.A 23.A(二)多项选择1.ABCDE 2.BC 3.AB 4.BC 5.AE 6.AB 7.AC 8.ABCDE 9.ABDE10.ABCDE 11.CDE 12.ABCD 13.CD14.CD 15.ABCDE 16.ABCDE20.B五、简答题1.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全过程包括:外呼吸:指在肺部实现的外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泡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气体交换是 Q 和 CO 按照各自的分压差持续的扩散过程,可用以下简图表示。肺泡气体交换过程(数字单位为 kPa)PO

17、 13.6025.313.3肺泡,一一 肺毛细血管静脉血-动脉血PCO 5.3 CO26.15.3 组织气体交换过程P0 4.00213.35.3组织液威*体毛细血管动脉血-静脉血PCO 6.6 CO25.36.13.形成原理:胸内负压是指胸膜腔内压比大气压低而呈负值。由于腔内只有少量浆液而无气体,故其内压并不是由气体分子运动而来,而是由大气经膜传导而成。人出生后胸廓的发育速度比肺快,而胸膜脏、壁两层紧贴在一起,肺就始终处于被动扩张状态。肺泡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使肺回缩,胸廓因其弹性而弹回其原位,这时两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其与大气压力的方向相反,抵消了一部分大气压力,使胸内压低于

18、大气压。习惯上以大气压为标准,设为零,其公式为:胸内压=大气压一肺回缩力=一肺回缩力。生理意义:a.保持肺泡及小气道扩张,为肺通气和肺换气提供有利条件;b.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c.维持气管及纵隔的正常位置。4.左移表示:在同样 PO 下,血氧饱和度增加,即Hb 与 Q 的亲和力增加,不易放出Q。右移表示:在相同 PO 下,血氧饱和度比正常低,即能放出较多Q。5.肺活量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可了解呼吸功能贮备量的大小。时间肺活量反映呼吸变成变成肌力度及所遇阻力变化,是动态指标,能较好地评价肺通气功能。肺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 肺的通气效率。肺泡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真正有效的通气

19、量,是换气功能的基本条件。6.又称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或由肺泡呼出的气量,由下式表示: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7.吸气开始及吸气过程中肺内压小于大气压;呼气开始及呼气过程中肺内压大于大气压。吸气末及呼气末则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8.平静呼吸过程中胸内压始终为负压(低于大气压)。吸气时负压值增大,吸气末可达-0.671.33 kPa(510 mmHg);呼气时负压值减小,呼气末可达0.400.67kPa(3一5 mmHg),用力呼吸较平静呼吸时负值变化大。9.肺扩张反射是指肺扩张时抑制吸气而产生呼气的反射。其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中,传入冲动沿迷走神经到达延髓

20、,抑制呼气中枢的活动,发生呼气。该反射可使吸气7不致过深过长,防止肺过度扩张,同时也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10.外周化学感受器指颈动脉体和主动体化学感受器,它们对血液中参与节律呼吸的形成。PQ、PCO 和H+变化敏感,当主动脉中 PO 降低,PCO 升高或I升高时,感受器兴奋,传入冲动增加,反射 性使呼吸加深加快。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主要对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H+敏感,CQ 也可刺激它,但不感受低 Q 刺激。11.CO2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吸入气中CO 浓度增加,并小于 7%时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但当吸入气中 CQ 浓度超过 7%时,会引起 CQ 在体内堆积,呼吸受到抑 制。CO是调节呼吸的重要化学因素,可使呼吸运动与代谢相适应,在一定范围内,对维持 呼吸中枢兴奋性是必要的。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