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实验报告材料.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29391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实验报告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环境工程实验报告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实验报告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实验报告材料.pdf(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文档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验报告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验报告姓姓名:名:年年级:级:10 10 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学学号:号: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制实用文档实验一实验一自由沉淀自由沉淀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求出沉速分布曲线。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 Stokes 公式。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

2、要通过静沉实验确定。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 D100mm 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图 1自由沉淀实验装置图1、沉淀柱 2、水泵 3、水箱 4、支架5、气体流量计 6、气体入口 7、排水口 8、取样口三、步骤及记录三、步骤及记录(1)将定量滤纸编号后放入称量瓶中(滤纸粗燥面朝外),编号、烘干(100105,实用文档烘 23 小时)至恒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滤纸加称量瓶重,并记录数据。(2)将滤纸放入漏斗中,用蒸馏水润湿,待用。(3)准备实验用水(原水 SS 为 50 毫克每升左右)。先将一定量的高岭土

3、和自来水投入到配水箱中,启动搅拌装置使其分散均匀。水样也可采用洗涤污水、轧钢废水、天然河水等。(4)配水箱中水质均匀后,启动水泵,同时打开进水管及沉淀柱底部的放空阀门,适当冲洗管路中的沉淀物。稍后,关闭放空阀门,进水至160cm 刻度线处,关闭所有阀门,同时启动秒表记录时间,沉淀时间开始。并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5)隔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60min、120min 时,用量筒在其中一个固定的取样口取样100ml(注意:取水样时,需先放掉一些水,以便冲洗取样口处的沉淀物),并在每次取样前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H。(6)用定量滤纸分别过滤 9 个水

4、样(把量筒里的水倒入小烧杯中,再把小烧杯里面的水缓缓倒入垫有滤纸的漏斗中)。待定量滤纸内没有明显的水滴后将定量滤纸折叠并放入称量瓶中。(7)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调节温度至100105,干燥 23 小时(8)取出定量滤纸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恒重。称量滤纸加称量瓶加悬浮物固体重,并记录数据。(9)六根沉淀柱可进行平行对比实验,步骤如上所述。(10)实验记录用表,如表1-1 所示。四、四、实验基本参数整理实验基本参数整理1、实验日期:2012.10.13水样性质及来源:实验室制备沉淀柱直径(m):0.4m柱高(m):1.7m水温():12 原水悬浮物浓度 C0(mgL)实用文档2、实验数据整理表 1-

5、2 实验原始数据整理表沉淀高度(cm)沉淀时间(mln)水样 SS(mg/L)SS 去除率0510707153762029976.4016.8944.2370.32023.6未被去除颗粒百分比 Pi10083.1155.8329.6811.09颗粒沉速 u(mm/s)-4.5782.2531.477860.7200.5503920.3480.17315.3114.6213.3411.7684.6985.4286.6688.2430194401856016912014912671053表中不同沉淀时间 ti时,沉淀管内未被去除的悬浮物的百分比及颗粒沉速分别按下式计算未被去除悬浮物的百分比PiCi

6、100%C0式中 C0原水中 SS 浓度值(mgL)Ci某沉淀时间后,水样中SS 浓度值(mgL)2.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以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以p pi i为纵坐标,以为纵坐标,以u u 为横坐标,绘制沉速分布曲线。为横坐标,绘制沉速分布曲线。(可用计算机软(可用计算机软件,亦可用坐标纸件,亦可用坐标纸)实用文档3.3.实验总结(实验中的收获、体会及建议)实验总结(实验中的收获、体会及建议)实验中我们首先认识到任何事实都是有实验得来的,而实验的严谨,步骤和操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执行,然后才能得到用于实际当中,为我们在实际中实行相应的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此次实验中我们了解到了实验的重要性

7、,不仅需要消耗的大量的时间用来进行实验研究,而且还需要得到较为精准的数据为我们服务,在此次实验中虽然我们看到了实验过程,学习到了实验方法和内容,但是我们自己对实验的要求显然较低。对实验数据的精准较为不在乎,也许是实验室的局限性,实验人数众多,实验效果较差。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对于实验的前期准备过程,大部分的学生无法参与,导致比较多的重要的实验内容我们并没有掌握的比较好,对于实验过程,老师要求较为简单,应严格要求实验内容,虽然不能做到什么精确,但是严格要求可以比较好的锻炼学生的认真、认识和实验能力,也加强对实验的理解能力。实用文档实验二实验二混凝、气浮实验混凝、气浮实验一、实

8、验目的一、实验目的(一)混凝实验目的(一)混凝实验目的:初步了解混凝基本原理,学会求得最佳混凝条件方法.(二)气浮实验目的(二)气浮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气浮净水的原理;(2)了解和掌握气浮净水方法的工艺流程;(4)了解加压溶气系统和设备各部分的组成、运行过程、操作和控制要点、溶气水释放的表现特征以及浮渣的形成。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1)混凝(絮凝):通过投加聚丙烯酰胺等助凝剂,产生吸附架桥作用,增加絮体尺寸,改善沉淀效果。(2)气浮:使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出现于水中,并自下而上慢慢地上浮,在上浮过程中,使气泡与水中污染物质充分接触,污染物质与气泡相互黏附,形成相对密度小于水的气水结合

9、物浮升到水面,使污染物质以浮渣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去除。空气压缩机将空气打入溶气罐,维持一定的压力,泵将清水打入溶气罐,在高压下空气溶解在水中进入气浮池,与来自原水箱配制好的污水发生气浮作用,残渣污物排入下水道,溢流的清水回到清水箱。要产生相对密度小于水的气、水结合物,应满足以下条件:实用文档 污染物质具有足够的憎水性;污染物质相对密度应小于或接近于1;水中的空气所形成气泡的平均直径应为50100m;与水中污染物质的接触时间足够长。三、实验准备三、实验准备(1)THENQF-1 型气浮实验装置一台,如下图所示:(2)空压机一台;(3)100ml 烧杯 6-7 个;(4)50ml 或 100ml 蒸

10、发皿(干燥)12-15 个(5)6 孔水浴锅 2 台(6)浊度仪 1-3 台(7)COD 快速测定仪(8)1000mL 量桶 5 个(9)5mL 移液管 3 支,10mL 移液管 2 支 (11)1%的硫酸铝溶液 2000mL实用文档 (12)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四、实验设计四、实验设计(一)(一)混凝混凝(混凝剂选用(混凝剂选用 PAM,PAM,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实用文档1.1.实验原水:制浆造纸黑液酸析实验原水:制浆造纸黑液酸析-铁碳微电解出水铁碳微电解出水 2.2.实验方案实验方案表 1 实验方案pH6.50.5混凝剂投加量(mg/L)1.01.523.3.实验步骤实验步

11、骤(1)取微电解反应器出水约500mL,至于量筒或烧杯内(2)加碱液(酸液)调节 pH 值至目标值;(3)迅速取 50mL 混合液用于测定 SS 及浊度(4)向 4 个量筒或烧杯分别投加0.5mg/L、1.0mg/L、1.5 mg/L、2 mg/L 聚丙烯酰胺,先快搅 2min,慢搅 10min,静沉 1h。(5)通过虹吸法取一定体积上清液,用以测定COD、色度、UV254、SS、浊度7.50.51.01.528.00.51.01.528.50.51.01.52 90.51.01.52实用文档虹吸取样方法示意图(二)气浮操作实验1.检查气浮设备中溶气罐、释放器、安全阀是否有堵塞、渗漏现象,检查

12、水泵和空压机是否损坏;2、将适量澄清水或处理后废水加入加压容器内,水位约在容器的2/3 处;3、开启空压机,将压缩机压入加压容器中,使溶气罐内的压力达到表压4Kg/cm,保持数分。6.开启释放器使经过溶气的水进入气浮池,同原水混合;7.开启水力清查系统,了解水力清渣原理。2五、五、实验纪录、计算及结论实验纪录、计算及结论1.实验记录表 2 实验原水水质 COD原水水质色度UV254SS(加碱混合后)浊度(加碱混合后)pH无无73240665.736.1PHPAMug/l测量指标UV2540.532.1624.6281015.9530.7134.2695.9277013.7417.81.534.

13、2686.7269020.5752.9233.9676.7252015.7549.76.57.5色度codUV254色度实用文档88.59codUV254色度codUV254色度codUV254色度cod253010.1160.125058.8193.3327507.3166.81690240010151.823958.5185.7627908.6231.32230230014.1164.524459.3225.1523006.9126.62450242011.9209.723408.2140.1237011.6470.53340表 3 处理效果分析 各组实验数据2.2.结论与评价结论与评价(

14、1)指出本组实验中的最优混凝剂投加量,并做简要分析。答:由上表可得出最优的投加量为2ug/l,最适PH=8.5。在各组的实验数据中,有俩组数据出现较大偏差,为上表中的黑体数据处,故舍去。而其他数据表明在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其三种测量指标都在降低,可得出在投加量为2ug/l,混凝处理效果最佳。并比较各状态下PH 为 8.5 时,各项指标相对于其他组的数据处理效果最好,可得出最适ph 为 8.5.(2)阐述气浮的主要原理,指出实验室气浮实验装置设计存在问题,应怎样改进(图示说明)答:气浮法也称浮选法,其原理是设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气泡,在气浮过程中尊在着气、水、颗粒三项介质,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

15、和静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微细气泡粘附在被去除的悬浮颗粒上后,形成“颗粒-气泡”复合体,简称带气絮体。因带气絮体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通过分离使水中悬浮颗粒得以去除。实验室中的气浮实验装置设计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严重问题的为溶气罐,实验室中的溶气罐采用在溶气罐的上面进水、上面通气进行溶气,里面结构较为简单,最终使气体集聚在溶气罐的上方,以至于无法达到形成溶气水并达到实验的目的,而且溶气灌需关闭上面的阀门才能进行,效果很低,而且无法进行自动连续的效果。溶气罐应使水与空气相互对流进行加压使其充分接触,促进空气的溶解,形成溶气水,并要形成连续出水,使实验能连续进行。其中还有流量计设于

16、溶气灌的进水管处毫无意义,应设于出水处,可以控制其流量。实用文档实验三实验三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1.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活性污泥活性的理解。(2)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2.2.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受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他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3.3.实验仪器与材料实验仪器与

17、材料(1)烘箱一台(2)马弗炉一台(3)普通电炉 5 只(4)坩埚数个(5)定量滤纸数张(6)100mL 量筒 6 支(7)500mL 烧杯 5 个(8)玻璃棒 5 根(9)新鲜活性污泥 10L4.实验步骤(1)污泥沉降比 SV(%)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 100mL 置于 100mL 量筒中,静置 30min 后,观测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2)污泥浓度测定:采用滤纸称重法,具体实验步骤同实验一(3)污泥容积指数 计算SVI SV(%)10MLSS(g/L)SVI 值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 100 以下实用文档为宜。(4)污泥灰分和挥发性污泥

18、浓度MLVSS 挥发性污泥即挥发性悬浮固体,包括微生物和有机物,干污泥经灼烧后(600 摄氏度)剩下的灰分称为污泥灰分。测定方法 先将已知恒重的磁坩埚称量并记录(W3),再将测定过污泥干重的滤纸和干污泥一并放入磁坩埚中,先在普通电炉上加热碳化,然后放入马弗炉内(600 摄氏度)烧 4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量(W4);计算MLVSS(W2W1)(W4W3)VW1滤纸的净重,mg;W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g;W3坩埚质量,mg;W4坩埚与无机物总质量,mg;灰分=MLSS-MLVSS5.实验结果整理活性污泥性能测定表 V=1000mL项目W1mgW2mgW2-W1mgW3

19、mgW4mgW4-W3mgSV%MLSSmg/LMLVSSmg/LSVIml/g灰分mg/L一6.30322.05315.75322.20397.9875.7834.5%3157.52399.7757.8757.8二6.24329.56313.32316.78388.8572.0735.6%3133.22412.5720.7720.7平均6.27320.81314.54319.49393.426.注意事项73.9335.1%3145.42406.1739.3739.3(1)测定坩埚质量时,应将坩埚放在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为止;实用文档(2)由于实验项目多,实验前准备工作要充分,不要弄乱;(3)仪

20、器设备应按说明调整好,使误差减少7.思考题(1)阐述 SVI 的意义,根据 SVI 测定结果,对实验污泥的沉降性能进行评述答:SVI 值是判断污泥沉降浓缩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SVI 值过低,污泥絮体细小紧密,含无机物较多,污泥活性差。SVI 过高的污泥,,说明可能发生污泥膨胀,可通过停止曝气,让污泥沉降缺氧厌氧硝化能起到很好的作用。(3)分析 MLVSS/MLSS 比值意义,根据所测结果对污泥活性做初步评价答: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的简写。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M

21、LSS 是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的简写,它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g/L),也称之为污泥浓度。MLVSS/MLSS 的比值较为稳定,所以一般用此来代表活性污泥中有机物的比例,可以作为污泥活性指标的参考。实用文档实验四实验四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观测和运行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观测和运行一、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加深对其运行特点规律的认识。(2)通过对模型实验系统的调试和控制,初步培养进行小型模拟实验的基本技能。

22、(3)熟悉和了解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二、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法是当前活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它的主要意图就是采取适当的人工措施,创造适宜的条件,向反应器曝气池中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满足活性污泥微生物生化作用的需要,并使得有机物、微生物、溶解氧三相充分混合,从而强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加速它对有机物的降解,以达到净化水体目的。1.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利用的过程,即经过了“活性污泥反应”该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1)初期吸附作用:这是由于活性污泥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物理吸附和生物

23、吸附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凝聚和吸附而得到去除。(2)微生物代谢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吸附在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微生物摄取,一方面有机物得到降解去除,另一方面,微生物自身得到繁殖增长。2.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方式在该处理系统中,可以认为污水或回流的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已经处理而未被泥水分离的处理水充分混合。这种运行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于处理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2)污水在曝气池内均匀分布,各部位水质相同,污泥负荷(F/M)值相等,微生物群体的组成和数量几进一致。(3)相对于推流式活性污泥处理方式,污泥负荷率较高。(4)相对于推流式

24、活性污泥处理方式,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度均衡,动力消耗较低。3.运行参数的控制实用文档(1)污泥负荷(COD)污泥负荷是活性污泥生物处理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上的一项重要参数,它表示曝气池内单位质量(kg)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d)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COD),它是决定有机污染物降解速度,活性污泥增长速度,以及溶解氧被利用的最重要的因素。计算公式为F/M=NS=QSa/XV式中 NS污泥负荷;F有机物量;M微生物量;Q污水流量(m/d);Sa原污水中有机污染物(COD)的浓度(mg/l);X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mg/l);V曝气池有效容积;(2)污泥龄污泥

25、龄指的是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它表示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可由下式计算:QC=VX/QWXr+(QQW)Xe式中 QC污泥龄(d);V曝气池有效容积;X曝气池内污泥浓度;QW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污泥量;Xr剩余污泥浓度;Q污水流量;Xe排放处理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3)溶解氧浓度氧是以好氧为主的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维持生命的必须物质。在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中,必须提供足够的溶解氧,否则,微生物生理活动和处理进程都要受到影响,溶解氧浓度不宜低于2mg/L。三、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设备和仪器(1)完全混合实验装置3实用文档图图 1-1 THENHW-11-1 THEN

26、HW-1 型型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实验装置示意图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实验装置示意图(2)COD 快速测定仪(3)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4)pH 计(5)温度计(6)小型空气泵(23)台,或空压机一台。四、实验试剂四、实验试剂(1)葡萄糖 100g(2)氯化铵(50g)(3)磷酸二氢钾(20g)(4)COD 快速测定仪专用氧化剂(5)活性污泥;五、实验操作步骤五、实验操作步骤(1)将待处理的污水注入水箱,将活性污泥装入曝气池中,调节好污泥回流缝及挡板高度。(2)调节进水流量,使流量界于0.50.7ml/s 之间(或按序批方式运行,即一次向反应器注入污水)(3)认真观察曝气池中的气水混合,污泥在二

27、沉池中沉淀过程,以及污泥从二沉池向曝气池回流的情况。若池中混合不好,可以稍微加大些曝气量,若沉淀池中污泥沉淀不理想应稍微减小污泥的回流量,若回流污泥不畅,应适当加大回流缝高度。(4)测定曝气池内水温、pH 值及溶解氧浓度。记录于表1-1 中。(5)测定进出水 COD 值。记录于表 1-1 中。六、根据测定的进出水六、根据测定的进出水 CODCOD 浓度计算在给定条件下的有机物除解率浓度计算在给定条件下的有机物除解率=(Sa Se)/Sa 100实用文档式中 Sa进水 COD 质量浓度(mg/l);Se出水 COD 质量浓度(mg/l)。七、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七、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表表 1-11

28、-1 实验记录实验记录实际曝气量_时间(H)COD(mg/L)DO(mg/L)PH 值水温(C)原水13149.087.2416.70.56659.07.316.81.58179.07.416.52.55509.07.4216.43.0(出水)八、思考题八、思考题(1)简述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答:污水已进入反应池,在曝气搅拌的作用下立即和全池混合,曝气池内各点的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需氧速率完全一样,不像推流式的前后段有明显的区别,当入流出现冲击负荷时,因为瞬时完全混合,曝气池混合液的组成变化较小,故完全混合法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大。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率均衡,但是以为其法的有机负荷较

29、低,微生物生长通常位于生长曲线的静止期或衰老期,活性污泥易于产生污泥膨胀。(2)影响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因素有哪些?答:1.水力负荷;2.有机负荷;3.微生物浓度;4.曝气时间;5.污泥泥龄;6.氧传递速率;7.回流污泥浓度;8.污泥回流比;9.曝气池的构造;10.PH 和碱度;11.溶解氧浓度;12.污泥膨胀及其控制。(3)本实验装置与传统的活性污泥系统实验装置有何不同?答:此装置将曝气池与二沉池用一道闸门隔开,打开闸门将来个池子连到一起,与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将曝气池与二沉池分割有所不同。此装置的出水槽高于曝气池的水面,导致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装置的一大漏洞。实用文档实验五实验五清水曝气充氧实

30、验清水曝气充氧实验一一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掌握充氧过程氧的总传递系数和充氧能力的测定方法(2)加深对曝气充氧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二二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氧的传递基本方程:dC KLa(CSCt)(1)dt将(1)积分得:ln(CSCt)KLat A(常数)(2)Cs 试验条件下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KLa 总传质系数,min-1 Ctt 时刻对应的溶解氧浓度方法方法 1.1.以ln(CSCt)为纵坐标,以时 t 为横坐标做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总传质系数。验证方法:当 t=0,Co 0,则A ln(CS)方法方法 2.2.在两个不同时刻 t0,t1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C1,C2,则有:ln(CS

31、C0)KLat0(3)ln(CSCt)KLat1(4)由(4),(3)得:KLaC C01lnS(5)t t0CSCt t、t0曝气时间,min;C0曝气开始时池内溶解氧浓(t0=0 时,C0=0mg/L),mg/L;Cs 曝气内溶液饱和溶解氧值,mg/L;实用文档 Ct曝气某时刻 t 时,池内溶液溶解氧浓度,mg/L在测得Cs,后由(5)可求得KLa。三、实验步骤三、实验步骤1.测定实验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取清水曝气,每隔 10min 测定水中溶解氧浓度,直至不再增加,记录溶解浓度值。2.用 1000mL 量筒向烧杯内加入清水,测定水中溶解氧值,计算池内溶解氧含量G=DOV。3.计算投药

32、量:1)脱氧剂(无水亚硫酸钠)用量:g=(1.11.5)8G2)催化剂(氯化钴)用量:投加浓度为 0.5mg/L4.在药剂投入充满清水的烧杯内,至池内溶解氧值为 0 后(轻轻搅拌 30min),启动曝气装置,向池内曝气,同时开始计时。5.开始曝气,在曝气 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6.测定溶解氧附:溶解氧测定方法(典量法)附:溶解氧测定方法(典量法)实用文档不同温度下饱和溶解氧浓度不同温度下饱和溶解氧浓度温度()溶解氧(mg/L)05101520253014.1512.3710.929.768.848.47.53实用文档四四.实

33、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总传质系数总传质系数KLa计算计算 t=15 t=15 C Cs s=9.76=9.76KLat(min)C C01lnSt t0CSCtln(CS Ct)KLa(T)KLa(20)Ct Cs-Ct(mg/L)(mg/L)CSCSlnCSCtCSCt(min)-1(min)-1-0.0580.05320.05660.040680.04320.04560.0453-0.06530.05990.06371.4721.1820.9400.6232.2392.9943.81254.9800.8061.0971.3381.60555.46.57.27.84.363.262.56

34、1.96101520308.21.560.4456.2561.8330.0458408.89.29.40.960.560.36-0.041-0.580-1.02210.16717.42927.1112.3192.8583.2990.04860.05130.05105060求氧 20氧传质系数 KLa(20)方法:由KLa(T)KLa(20)1.024(T20)P131实用文档得:KLa(20)KLa(T)1.024(20T)实验六实验六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实验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实验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了解 Fenton 试剂氧化法处理有机工业废水的基本原理。2、掌握 Fent

35、on 试剂氧化法的实验步骤。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1.Fenton 试剂法是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亚铁盐为催化剂的化学氧化法。只有这两种试剂在一起时,才会显出很强的氧化能力。2.Fenton 试剂法可用于处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和燃料废水的脱色、处理含烷基苯磺酸盐、酚、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废水特别有效。三、实验步骤三、实验步骤1.称取 0.024g 对甲氧基苯胺于 250ml 烧杯中,加水 200ml,搅拌溶解,取 20ml该溶液测定 COD。剩余溶液以 0.5mol/L 的硫酸或 1mol/L 的氢氧化钠调节 PH 至 4(用试纸或 pH 计)。2.置烧杯于

36、电磁搅拌器上,在约25下搅拌,加入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0.5ml和 1ml 过氧化氢,搅拌 1h 后,边搅拌边滴加 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至浅棕红色不退为止,放置 20min 后,再调节 PH 至 7,过滤,测定滤液的 COD。3.计算去除率:去除率(%)=(处理前水样的 COD-处理后水样的 COD)/处理前水样 COD100%四、实验材料四、实验材料1.试验器材:(1)250ml 烧杯 6 个(2)pH 计 3 台(或试纸)(3)电磁搅拌器 6 台(最好可加热)COD 测定装置(4)8 个电炉,8 个冷凝管及连接胶管,8 个 250mL 磨口三角瓶实用文档(5)10mL 移液管、

37、5 毫升移液管各 1 支(6)酸式滴定管及配套铁架台 6 套(7)50ml 量筒 6 支(8)胶头滴管 6 个 2.药品及试剂(1)对甲氧基苯胺(2)30%的过氧化氢(3)1mol/L 氢氧化钠(取氢氧化钠 40 克溶于水,定溶至 1000mL)(4)0.5mol/L 硫酸(5)1mol/L 硫酸亚铁溶液(6)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7)COD 快速测定仪专用氧化剂五五.实验结果与分实验结果与分表表 6-16-1 处理结果分析处理结果分析时间(H)328COD(mg/L)277平均去除率水温(C)16.514.573%73%232331.4未测出7291原水348472146出水559

38、06六六.思考题思考题1.评价 Fenton 试剂的处理效果,说明 Fenton 试除直接去除部分 COD 外,另一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在此次试验中 Fenton 试剂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平均去除率为75%,部分组的去除效果已经达到80%以上,去除效果比较明显。Fenton 试剂法可用于处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和燃料废水的脱色、处理含烷基苯磺酸盐、酚、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废水特别有效。Fenton 试剂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再生的二价铁离子反应端产生的三价铁与氢氧化物生成的铁水络合物,还具有絮凝、沉淀的功能。实用文档实验七实验七塔式生物滤池实验塔式生物滤池实验一、实验目

39、的一、实验目的(1)通过塔式生物滤池实验,了解和掌握塔式生物滤池的构造与原理。(2)通过模型演示实验,初步理解和掌握塔式生物滤池处理系统的特征。(3)通过塔式生物滤池实验,了解塔式生物滤池的运行管理。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塔式生物滤池的构造主要由塔身、滤料、布水装置和池底的通风和集水设备等部分组成。污水首先均匀地洒布到滤池表面,当污水自上而下流经滤料表面时,空气由下而上与污水相向流经滤池,在滤料表面会逐渐形成一层薄而透明的、对有机污染物具有降解作用的、生物相丰富的黏膜-生物膜。三、实验设备三、实验设备THENTS-1 型 塔式生物滤池实验装置一台,如图所示: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1)确定

40、水力负荷,13m/(m d),计算进水流量实用文档 2)开启流量计,调整到计算值 3)将混合水样连续由滤池上部喷洒,出水循环进入吸水池,观察塔式生物滤池的运行状态五、实验报告五、实验报告1.绘制所观察到的塔式生物滤池的三视图.2.简述塔式生物滤池的原理和特点答:原理:塔式生物滤池的净水原理与普通生物滤池的一样,都是利用滤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但是相比普通生物滤池,它采用较高的高度,采用塔式的滤池,并对其进行分层,每层产生不同的生物类型,具有高负荷、滤床堵塞可能性减小、占地小等优点。特点:1.塔式生物滤池水流落差大,紊动强烈,使生物膜受到强烈的水力冲刷,从而保持良好的活性。2.塔式生

41、物滤池的水力负荷较高,是高负荷生物滤池的210 倍,BOD 负荷也较高,是高负荷生物滤池的 23 倍,进水 BOD 浓度可提高到 500mg/L。3.塔式生物滤池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现象,在各层生长着种属不同但又适应该层废水性质的生物菌群,有助于微生物的增殖、代谢,有助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所以能承受较大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的冲击负荷。4.占地面积小,经常运行费用较低,但基建投资较大,BOD 去除率较低,适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和各种工业有机废水,但只适宜于少量污水的处理。5.由于高度大,水力负荷大,使滤池内水流紊动强烈,废水与空气及生物膜的接触非常充分。6.由于 BOD 负荷高,使生物膜生长迅速

42、,同时由于水力负荷较高,使生物膜受到强烈的水力冲刷,从而使生物膜不断脱落,加快更新,塔内的生物膜也能够经常保持较好的活性。7.不需专设供氧设备。8.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常用于高浓度工业废水第二段生物处理的第一段,以大幅度地去除有机污染物,保证第二段处理经常能够取得高度稳定的效果。实用文档实验八实验八生物转盘实验生物转盘实验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生物转盘是构造及工作原理。(2)加深对生物转盘净化污水机理的理解。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生物转盘也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形式,其净化污水机理是生物转盘盘片在转动过程中,盘片上生长是微生物与空气和污水交替接触,完成从空气中吸收氧气、从

43、污水中吸附有机物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微生物将吸附的有机物分解自身得以增殖,污水得以净化。在转动盘片与水之间产生剪切力的作用下,老化是生物膜脱落,生物膜得到更新。生物转盘具有以下特点: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方式灵活、出水水质好、产泥量少、动耗低、噪声低、运行维护简单,但低温时处理效果差、不宜处理含有毒性挥发气体的污水。生物转盘运行时的控制条件:转盘转速 0.83.0r/min,盘片边缘线速度在 1518m/min之间。转轴与槽内水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50mm,盘片面积应有 4045浸没在氧化槽内的污水中。三、实验设备三、实验设备(1)THENSZ-1 型生物转盘实验装置一台,如图所示:

44、实用文档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通电使生物转盘转动(2)开泵将水箱内的原水经计量打入生物转盘氧化槽内(3)调整转速和流量,观察转盘运行状态五五.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绘制所观察到的生物转盘的三视图.2.简述生物转盘生物转盘净化污水机理及优缺点。答:盘片作为生物膜的载体,当生物膜处于浸没状态时,废水有机物被生物膜吸附,当它处于水面以上时,大气的氧向生物膜传递,生物膜内所吸附有机物氧化分解,生物膜恢复活性。生物转盘每转动一圈即完成一个吸附-氧化的周期。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转盘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管理简便,无活性污泥膨胀,生产上易于控制。(2)剩余污泥量小,污泥含水率低,易于分离干化。(3

45、)设备构造简单,运转费用低,耗电量低。(4)可采用多层布置,设备灵活性大,可节省占地面积。(5)可处理高浓度废水,承受 BOD5 达 1000mg/L,耐冲击能力强。国外还将生物转盘建成去除 BOD-硝化-厌氧脱氮-曝气充氧组合处理系统,以提高度水处理水平。(6)废水在氧化槽内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高。BOD5 去除率一般可达 90以上。同一般生物滤池相比,生物转盘也具有一系列优点:(1)无堵塞现象。(2)生物膜与废水接触均匀,盘面面积的利用率高,无沟流现象。(3)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时间较长,而且易于控制,处理程度比高负荷滤池和塔式滤池高。可以调整转速改善接触条件和充氧能力。(4)同一般低负荷滤池相比,它占地较小,如采用多层布置,占地面积可同塔式生物滤池相媲美。(5)系统的水头损失小,能耗省。缺点:(1)盘材较贵,投资大。从造价考虑,生物转盘仅运用于小水量低浓度的废水处理。(2)因为无通风设备,转盘的供氧依靠盘面的生物膜接触大气,这实用文档样,废水中挥发性物质将会产生污染。采用从氧化槽的底部进水可以减少挥发物的散失,比从氧化槽表面进水好,但是,挥发物质污染依然存在。因此,生物转盘最好作为第二级生物处理装置。(3)生物转盘的性能受环境气温及其它因素影响较大,所以 在北方设置生物转盘时,一般置于室内,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建于室外的生物转盘都应加设雨棚,防止雨水淋洗,使生物膜脱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