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题.docx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7710363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雾霭(i) 纠正(ji) 缄默(xin)迁徙(x)B赌注(d) 撤回(sh) 沼泽(zho)符合(f)C蹼鹬(y) 弥漫(m)黑鹂(l)预料(y)D频繁(bn)偶尔(r)喧嚷(xun)稀疏(sh)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推崇支撑阐述枷琐B束缚祈祷徜若一剂C麦穗天赋崭新肤浅D萌生奠定赋予崭蓝3、下列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C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D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

3、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B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C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概率有效降低。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名句默写。(1)天网恢恢,_。 (老子)(2)_,君子好逑。 (诗经)(3)儿童散学归来早,_。 (高鼎村居)(4)_,拄

4、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5)野芳发而幽香,_。 (欧阳修醉翁亭记)(6)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7)瀚海阑干百丈冰,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了却君王天下事,_。 (辛弃疾破阵子)(9)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安定的社会环境,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来形容这一现象,即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5、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囷(q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伐。1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一 闭 一 开 水 深 广 不 得 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

7、反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5【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_一词相仿。6【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徐风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地球正在濒临又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而且很可能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就会发生。仅仅在过去几百年中,由于人类的活

8、动,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稳定期与短期剧变期总是在相互交替,灭绝也以不同的规模出现。在稳定期内,平均新生率远远大于平均灭绝率,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与此相对应,在剧变期,许多生物门类在短期内大量灭绝,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使灭绝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则降得很低,这种大规模的灭绝叫大灭绝。据统计,自寒武纪以来,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了15次。其中重大集群灭绝有5次。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灭绝的起因和规律,并提出了多种解释,比如陨星撞击、宇宙射线变强、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海洋盐度变化、地磁变化等。以前的生物大灭绝都属于自然灾害,但即将到来的第6次生物

9、大灭绝将是人为的。我们正在经历的生物灭绝比地球生命史上其他灭绝事件更为恶劣。新研究发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100倍,并且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有150种鸟类灭绝。根据化石记录,无脊椎动物的平均生存时间,从起源到灭亡,据估计大约是500万1000万年,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则快得多,通常是100万-200万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对物种灭绝速度进行了估测,认为当今地球每小时就有3种生物灭绝,也就是一天灭绝72种生物。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

10、,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25%-50%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更为可怕的是,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得脆弱,当它受到的损害达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1下列关于本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量物种濒临灭绝。B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环境越来越差。C人类的活动使得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D人类是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地说明了稳定期和剧变期新生率、灭绝率的大小

11、。B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几类常见的导致生物大灭绝的自然灾害。C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类开始改变地球后生物灭绝速度加快了。D第段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的论断。使文章内容更真实可信。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主要是时间顺序。B第段中加点的词“可能”“濒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选文的结构形式为“总分总”。D文章通过说明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的恶果,呼吁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地球。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式微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

12、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在句式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均属于近体诗。B式微通过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含蓄抒情。C石壕吏中作者歌颂了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D两首诗都有较强的记叙和描写以及作者的内心独白。(2)请分析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异同点。六、语言表达(共10分)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每组中哪一句更好些,为什么?(1)A急促的雨点像骤雨一样;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2)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在(1)中,_句更好些,因为_。在(2)中,_句更好些,因为_。七、作文(共40分)作文11.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家乡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家乡的秀美景色,家乡的风土人情,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味。请以我家乡的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节日或最有特色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人教版专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