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_定滑轮动滑轮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674706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_定滑轮动滑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_定滑轮动滑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_定滑轮动滑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_定滑轮动滑轮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_定滑轮动滑轮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定滑轮动滑轮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 黄翠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探讨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看法、价值观: 发展探究简洁机械的爱好;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爱好;在操作过程中获得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 相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试验来验证定滑轮不

2、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具学具打算 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 厘米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升旗视频。“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 “对,滑轮。”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板:定滑轮)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变更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情愿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视察

3、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晰了吗?发觉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 可以变更用力方向)升国旗时运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便利) (二)探讨定滑轮是否省力 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生揣测。 3、请各小组探讨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揣测呢?(探讨、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 4、试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右边钩码看作所用的力)当定滑轮达到平

4、衡时,我们认为右边所用的力刚好把左边的重物拉起,这和我们做过的哪个试验相像?(杠杆尺的探讨) 5、老师提示学生试验要求,做好记录。 6、生试验,师巡察。 7、汇报。 8、小结:定滑轮可以变更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板: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1、(出示课件 9、10)问:在建筑工地见过这种装置吗?塔吊上也有滑轮。它是可以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我们称它为动滑轮。(板:动滑轮) 2、揣测:你认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 11、12)课件12中要使重物上升,必需想哪个方向用力?动滑轮可以变更用力方向吗?(不能)(板:不能变更用力方向) 3、运用动滑轮省力吗?请各小组探讨,制定探讨安排

5、来证明你们的揣测是否正确。 4、生汇报。 5、(出示课件14)学生明确探讨安排后,老师演示操作方法: (1)组装动滑轮。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干脆提升的重力大小。 (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小。(提升到肯定高度读读数) (此时帮学生复习测力计的运用方法) 6、小组合作探究,师巡察。(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钩码干脆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测得数据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得出结论) 7、汇报。 8、小结:运用动滑轮能

6、省力。(板:能省力) 9、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三、总结提升 1、(出示课件18)图片中哪个人用的力气小? 2、我们在什么状况下运用定滑轮,什么状况下运用动滑轮?(搬运较重的货物时用动滑轮,想站在地面把较轻的物体搬运到高处就用定滑轮。) 3、假如在生活中又想省力又想变更用力方向,那该怎么办?(滑轮组) 4、请各小组把试验器材整理好,试验桌清理干净。 板书设计 定滑轮 和 动滑轮 作用 可以变更用力方向 可以省力 不能省力 不能变更用力方向 附: 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化科学出版社义务教化 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7、第五课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驾驭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相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视察和试验探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 2.【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藏,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运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相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识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动身引出定滑轮,最终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本课的学

8、问结构和科学探讨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状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见教案)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本课学问特点,以及小学生对试验操作很感爱好的实际状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纳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试验法”。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相识,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试验探究实力。同时在采纳“试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视察法”、“探讨法”、“谈话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渗透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试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以视察、提问、记录、探讨、小组试验等活

9、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和合作学习实力。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本课制定的三维目标,遵循科学探讨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导入新课、科学探究、学以致用、课堂总结(见教案) 一、导入新课 1、首先我请同学们先观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是我们学校每周一实行的升旗仪式。你留意到了吗?画面中的升旗手轻轻拉动绳子,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高空?(学生回答:有滑轮) 2、(出示课件)细心视察的学生发觉,原来在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你知道这个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 3

10、、(出示课件)定滑轮的定义:像这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板书:定滑轮 )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上课一起先,我首先展示播放升旗视频资料,启发学生猜想在旗杆的顶上有什么样的装置吗?从而引出了滑轮的问题,出示滑轮。指导学生相识滑轮的结构。自然而然的进入开心主动的学习情境,确定了探讨活动的方向。)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变更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情愿当升旗手吗?(老师指定一位学生借助定滑轮把这面小国旗升起来。) 其他同学视察我们的升旗手手向哪个方向拉动绳子?小国旗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晰了吗?

11、发觉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书:可以变更用力方向)升旗时运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呢?(使工作便利) (二)探讨定滑轮是否省力 1、老师提问: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学生揣测: 3、请各小组探讨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来证明你们的揣测呢?(出示探讨安排,老师巡察指导) 4、试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线套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线的一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线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 5、老师提示学生试验要求,学生小组试验探究,填好试验记录表。老师巡察指导。 6、学生汇报沟通:通过试验你

12、们小组发觉了什么? 7、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定滑轮有哪些作用?(结论:可以变更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老师板书:但不省力) (三)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 1、(出示课件)提问:“图片中的这些滑轮是定滑轮吗?”(不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 2、动滑轮的定义:那他们是怎样转动的?(板书: 随重物一起移动)人们在搬运货物时,经常运用这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你能给取个名字吗?(板书:动滑轮) 3、揣测:你认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请各小组探讨制定探讨安排来证明你们的揣测是否正确。 5、老师演示操作方法 (1)组装动滑轮。将细线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

13、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钩码干脆提升的重力大小, (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小。 6、学生小组合作试验探究,老师巡察指导。(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2-5个)的钩码干脆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试验结果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得出结论。) 7、沟通发觉:通过试验你发觉了什么?(用数据说明) 你们小组的结论和他们小组一样吗 8、老师小结:运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变更用力方向。 板书:能省力但不能变更用力方向) 9、老师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板书:和)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

14、图:这是本课教学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新的科学课堂要求老师必需树立以“试验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试验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所以这部分就是通过指导学生从视察入手,亲自试验操作,经过分析思索,了解客观现实,使学生获得生动、详细的感性相识,并逐步形成理性相识。) 四、课堂总结 1.老师提问:这节课你相识了什么机械?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学习后的收获是对本课学问进行回顾总结。 2、请各小组组长把各组试验记录表收上来,其他小组快速把器材分类整理好归还老师。(老师清点器材,评价学生在试验中的表现) 四 说教学预料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有以下二个亮点:

15、 1、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学生推想推断、设计探讨安排、自主试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科学结论,老师没有做过多的限制。完全由学生自己揣测、自己设计试验、亲自动手探究验证,从而进行视察,发觉问题、总结结论,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胜利的喜悦。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实力,又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经验“提出问题猜想推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程序,顺当地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动手操作实力和科学探究实力得到了提高。 3、这节课我最担忧的是:学生在试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动手操作实力不强,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师应当刚好坚决处理好! 课后反思 公开课上

16、完了,心里并没有轻松,反思这堂课以及整个备课的过程,有欣慰也有缺憾,现总结几点: 1、备课要深化教材,吃透教材。从教这么多年,这句话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可是,真正的做到是很不简单的。就拿科学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变更用力方向”来说,六年级的同学绝大部分都参与过升旗仪式,都知道升旗时旗子向上移动,我们却把绳子往下拉,这样变更了什么呢?学生未必能说出是变更了用力方向。我想了好一阵,想用什么例子来引导呢?经过反复的琢磨,我有点茅塞顿开:用他们身边的、相像的、简洁的事例。我这样写在教案里:假如你想把地面上的书包拿到课桌上,你会向哪个方向用力?(向上)假如不用定滑轮,我们想把旗子升到旗杆顶

17、端,我们会向哪个方向用力?(向上)用了定滑轮后,我们向哪个方向用力?(向下)那么,定滑轮在这变更了什么?学生这时候才异口同声说:“变更了用力方向”。这是老师备课过程的一刹那产生的怀疑,假如老师不抓住这个一刹那,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就不会那么顺畅,学生对这个问题也不会理解得那么透彻。 2、科学老师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得备试验打算员所要打算的工作。大到整个试验所用的材料,小到仅仅一根细绳备不到,都会大大影响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上课前我检查了每个组的试验材料:支架、钩码、测力计、滑轮、细绳。可是偏偏就有两个组的同学没有用我给他们打算的细绳,用的是他们自己带的绳子。结果绳子过长,大大影

18、响了他们组的试验速度和效率,尤其是定滑轮的试验。看来以后试验材料须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丝毫的疏忽。这节课对学生的备课就不是很好,我没想到他们连給绳子打个结都那么难!这样干脆影响了试验进程!还有,学生的座位支配也欠考虑:没让他们集中往前做,还是和平常一样做了,结果听课的老师后面坐不下,就做到学生中间,有的甚至做到了同小组三个同学的中间,搞得学生做试验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同时也使我在学生做试验的时候不能走过去刚好了解他们的状况,刚好指正。虽然这都是细微环节问题,但是很重要!真是“细微环节确定成败”! 3、在探究“定滑轮是否省力”时,有的学生会说出和试验步骤相近的方法,老师明确“绳子的左端挂上钩码看作

19、重物,右端看作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当右边所用的力将左边的重物提起时定滑轮平衡”,可是,学生在做完试验的时候仍有这样的汇报:“左边2个钩码,右边3个钩码,定滑轮的状态:不平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们探讨的就是定滑轮的平衡状态,只有定滑轮平衡了才说明右边的钩码(看作力),把左边的钩码(重物)提起来了!可能还是因为自己引导得不够到位,表述得不够透彻。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20、!我说课的课题是定滑轮和动滑轮。我这节课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预料一、说教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 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 邢台县试验学校 安小静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化科学出版社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五课内容。下面.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举荐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定滑轮和动滑轮二、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1、相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依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反思 1、已经将课堂完全移到了试验室,教室只是一个学生与老师汇合的地方,要求课代表课前问好上课地点,整好队后再一起动身2、让课代表更像个“官”,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演讲后,觉得自己以.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