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7672599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凉山州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背面上方填涂座位号,同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收回。本试卷分为A卷(100分)、B卷(50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又分为第卷和第卷。A卷(共100分)第卷 选

2、择题(共27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憔悴(qio) 篡改(chun) 喧嚣(xio) 屏住呼吸(png)B. 掂量(din) 掰开(bi) 忌讳(hu) 绚丽多姿(xun)C. 找茬(ch) 陨石(yn) 污秽(su) 姗姗来迟(shn)D. 赫然(ch) 哺育(b) 要诀(ji) 酣然入梦(hn)【答案】B【解析】【详解】A. 篡改(chun)(cun),屏住呼吸(png)(bng);C. 找茬(ch)(ch),污秽(su)(hu);D. 赫然(ch)(h),要诀(ji)(ju);故选B。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A. 邓稼先心里怀着对祖国挚痛的热爱,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B. 中国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在核动力领域颇有建树。C. 2022年农历虎年春晚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一台高谈阔论的春节文化盛宴。D. 电影长津湖塑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答案】C【解析】【详解】A.挚痛:是指疼痛并有抽掣。从语境中“热爱”一词的搭配来辨析,“挚痛”合适。使用正确;B.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通常用来指人。形容“中国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在核动力领域颇有成就”合适。使用正确;C.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不能形容“2022年农历虎年春晚”。使用有误;D.可歌可泣:形

4、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与“英雄人物”搭配合适。使用正确;故选C。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操志在千里是诗意;李白豪迈洒脱是诗意;杜甫忧国忧民也是诗意。B. 随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冉冉升起,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C. 人类过去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三十年会发生什么?D. 戏台、窗花、热闹的社火等乡土文化意蕴丰厚。【答案】B【解析】【详解】A.构成排比句,一般不用分号,应该用逗号;C.不是疑问句,句末的问号可改为句号;D.表示未列举完时,“等”字和“”号不能同时使用,可去掉“等”字;故选B。4.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

5、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直至今日,这一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但真正落实到位,让每一位学生均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面临诸多现实困难。一方面劳动教育如何才能成为学校易于开展的一门功课。谁都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可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因此,只有因地制宜解决好现实困难,学生的劳动技能才能够提高。另一方面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仔细阅读每个句子。中心词是“劳动教育”,中心议题是“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然后解释原因。据此分析,句是首句。句子的“这一问题”是指句中“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句子的“诸多现

6、实困难”是指句的“一方面”和句中“另一方面”。句是总结语。排序为:。故选A。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春望的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被誉为“诗圣”。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C. 叶圣陶,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稻草人倪焕之。D. 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变色龙我的大学。【答案】D【解析】【详解】D.“自传体小说童年变色龙我的大学”有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分)(一)(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

8、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6.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B. 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C. 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

9、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D.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8. 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A.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B.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C.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D.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答案】6. C 7. D 8. B【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A.“开张”古

10、义是扩大,今义是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B.“异同”古义是不同,今义是不同和相同;C“和睦”古今义相同,团结和谐;D“痛恨”古义是痛心、遗憾,今义是极端憎恨或悔恨;故选C。【7题详解】D.“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有误。“亲贤远佞”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段重点论述了“亲贤远佞”。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今,现在。疲弊,民生凋敝,困苦穷乏。此,这。诚,确实,实在。秋,时候A.“今”、“秋”解释有误;C.“今”、“疲弊”解释有误;D.“疲弊”、“秋”解释有误;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

11、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

12、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13、。(二)(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管仲得其所欲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施伯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节选自智囊全集)注释: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施伯:鲁国大臣。夷吾:即管仲。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9.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使人请管仲于鲁 使:派B. 寡君欲亲以为戮 欲:欲

14、望C. 欲速至齐 至:到D. 其所唱适宜走 走:奔跑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11. 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9. B 10. (倘若)管仲在齐国受重用,那么鲁国就危险了!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给齐君。(语意相近即可) 11. “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管仲担心鲁国国君追杀而想快速到达齐国;“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唱的歌曲不仅适合奔跑,还能让役人不易疲倦,能更快的到达齐国。【解析】【9题详解】B.“寡君欲亲以为戮”意思为:我国的君王想要亲手杀死管仲。欲:想要。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

15、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用,重用;则,就;危,危险;授,还给。【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结合“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可知,管仲担心鲁国国君追杀而想快速到达齐国,他考虑比较周全,体现了他的智慧。于是对车夫“我为汝唱,汝为我和”,管仲所唱的歌节拍轻快,适合马车快步疾行,车夫也不感到疲倦,于是越走越快,管仲也平安到达齐国。这是快速离开鲁国的办法,体现了管仲的智慧。【点睛】参考译文:齐桓公因为鲍叔牙的极力推荐,派人到鲁国去请管仲。施伯对鲁庄公说:“这一定是要重用管仲。如果管仲为齐国效命,鲁国就危险了

16、。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还给齐国。”鲁庄公准备杀掉管仲,但齐国的使者说:“我国的君王想要亲手杀死管仲,如果得到管仲的尸体,就如同没有得到他一样。”于是,鲁庄公命人把管仲绑起来装入囚笼中,派车夫用车把他送往齐国。管仲怕鲁君追上来杀了他,想尽快到达齐国,就对车夫说:“我唱歌给你听,你为我和拍子。”管仲所唱的歌节拍轻快,适合马车快步疾行,车夫也不感到疲倦,于是越走越快,管仲也平安到达齐国。(三)古诗文积累(6分)12. 古诗文默写(1)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入则无法家拂士,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落红不无

17、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5)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视死如归、舍身取义决心的诗句是:_?_。【答案】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了却君王天下事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详解】本题中“却”“患”“化作”“汗”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三、作文(6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一百年前,共青团成立之际,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新时代建设中,哪里有需要

18、,哪里就有青年的身影: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美丽的校园里不懈奋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要求:请以“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为文章的结尾,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答案】参考例文青年之担当今年早春,在长辈眼里“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的九零后和零零后们,在这场抗疫会战中扛起了大旗。他们用年轻的肩膀,同前辈们一起肩负起中国的命运。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主要以“担当”“团结”和“科学”三个篇章展

19、开讲述。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篇章“担当”,尤其是青年人之担当。那些九零后的医护人员们通过一张张照片,讲述了他们在一线抗疫的故事。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用于担当,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在抗疫期间,武汉市的方舱医院里,这一群青年人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直面死亡,守护生命。原本平日里很在乎“颜值”的他们,任由厚实的口罩和护目镜遮住脸庞,让汗水里三层外三层的在防护服中流淌,这一切只为了让感染者尽快的好起来。看到他们鼻梁上的口罩勒痕没有,那是这个季节最美的妆容。我们作为零零后大军的一员,也是未来的希望之师,可我们有为未来做了些什么呢?整天不务正业,喜欢追剧上网

20、,零食不离口,爱睡懒觉。我们做着八、九十岁的老爷爷奶奶都能做的事。如此这般长大后的我们又将如何担当国之重任呢?如饥似渴的学习文化,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将青春的汗水尽情的抛洒在祖国的大地上,才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最应做的事请吧!时间会永远铭记,有那样一群青年,他们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扛起重担。经受住了历史与生命的考验,绽放绚烂的青春之花。这就是中国青年之担当,这就是中华民族之脊梁。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解析】【详解】本题是材料作文。第一,审题立意:结合材料分析,材料的内容论述了五千年文明史中青年的担当,一百多年来青年的担当,新时代建设中青年的担当。据此分析,材料论述的中心是“青年的

21、担当”。要求以“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为文章的结尾。据此分析,本次作文主要考查价值观,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当青年使命、交出不愧于时代的答卷的问题。写作时,首先应整体把握材料,重点分析建党百年,共青团成立百年中每一代青年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新时代,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美丽的校园里不懈奋斗等。写作的主题应是新时代青年有何使命和担当。并立足现实,结合自身,“展望”未来,发出号召之意。第二,选材构思:可以写记叙文。记录生活中有责任,有担当青年的故事,可以是发生在抗击疫情时的故事,可以是抢险救灾前线的故事,可以是美丽校园

22、里发生的故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彰显大主题。可以写议论文。参考立意:找到新时代的位置,创造新青年的价值;担当使命昂首进,我辈青年写新篇;心怀家国之梦想,把握新时代机遇;激情满怀写青春,无私奉献新时代;以前代青年为镜,肩负新时代使命。写议论文,注意恰当处理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14. 按要求作文。请以“ 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600至800字;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答案】参考例文微笑的力量微笑,是生活中

23、最美的语言,微笑,是生命中闪闪发亮的金子,微笑,使人更加美丽。当你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皱眉,不要生气的破口大骂,只需要一个微笑,为笑着点点头,说声“对不起”亦或一句“没关系”,你们便省下了口舌之争。当你与朋友发生争执,不要生气,亦不必担心,只需一个微笑,你们便可以和好如初,冰释前嫌。当你面对困难时,不要悲伤,不要失望,带着自信的微笑,一路向前,永不言弃,困难就会向你低头,这样你便可以顺利地抵达成功的彼岸。当你终于成功了,你更需要给自己一个鼓励的微笑,告诉自己不要骄傲,不要自满,继续努力,登上更高的领奖台。当然,即使你不幸的失败了,千万别灰心,千万别气馁,微笑着爬起来,握紧手中用自信打造的

24、长剑,斩断一路上的荆棘,朝着胜利继续勇敢的迈近。当然,微笑不仅是要给自己的,当你的朋友失败了,正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的时候,你应该微笑着拍拍他的肩,告诉他要重新振作,不远处,胜利正在向他招手,并微笑着牵起他的手,陪着他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登上成功的最高峰。而在你的朋友或者家人关心你时,你更要给予他们一个大大的微笑,感谢他们的关心,并告诉他们你很好,让他们不要担心。然而,对于陌生人,你的微笑更加温暖。当你看见有困难的人,微笑着伸出援助之手,你知道吗,你的微笑变的多么有力量啊!相信吗?即使是一只落难的小猫,你的一个微笑,都会令它不在瑟瑟发抖,令它鼓起活下去的勇气,重新踏上求生之路。微笑是春天的阳光

25、,是夏天的微风。所以,让我们带着微笑出发!【解析】【详解】本题是半命题作文。第一,审题:“力量”中蕴含的执着追求、挚爱亲情、锁而不舍、团结奇进、坚强不屈等内涵,为构思立意寻找突破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典型的素材,倾注真挚的情感,就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力量”前面的修饰语,其限定了写作的主题、情节、线索等,因此在横线上注意选择词语或短语时要注意:谁的力量,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作用,围绕“力量”发生了什么故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结局如何等,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二,选材: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成长和变化,无一不是缘于一种力量。一幕场景、一句话、一本书,乃至一首歌、一部电影、一

26、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瞬间等等,只要它使心灵颤动,使心智变化,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写作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写“母爱的力量”、“书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坚韧的力量”,可以写“音符的力量”、“雨滴的力量”、“微笑的力量”、“背影的力量”,更可以写“那句话的力量”、“眼睛的力量”、“阳光的力量”、“痛苦的力量”、“失败的力量”等。所谓“力量”,是感动,是震撼,是启发,是联想更是成长、进步,感悟确定写作对象时,要注意以小见大。写母爱,可以是“牛奶的力量”,“白发的力量”等,这远比“母爱的力量”更脱俗,更能打动人。要善于抓住细节,不仅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更要写出自己的心灵感觉。在内容丰富的同时,更要

27、注意中心的明确,主题的深刻。写作时,除了要紧扣主题,展开具体细致的情节描写,运用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外,还要注意拟题、书写、错别字,标点符号等细节。第三,思路:如亲情给予成长的力量。家庭生活中,父母、亲人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爱,如背上的一个巴掌,屁股上的一脚,深夜的一杯牛奶,重复不变的唠既有恨铁不成钢的恼怒,也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都体现了亲情不可阻挡的力量。如恩师激励前行的力量。不论是一句表扬、一声夸奖,或者一个微笑、一次鼓励,还是面对作业潦草时的愤怒与训斥、上课开小差时的提醒都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前行。B卷(共

28、50分)四、现代文阅读(30分)(一)(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敬畏一粒米林文钦一粒米能有多重?我一直以为,它重如一座山。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在深秋的时候总是出去“捡地”,就是去大地里捡拾农人秋收后遗落在地里的粮食。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米吃多了,就有了想法。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有时我看到掉在桌上的一粒米,会产生一番联想:这粒米,不知道是哪粒种子被种在土里,经过了多

29、少风霜雨雪,又被哪个农民精心养育,浇水、施肥、捉虫、打药,顶着酷暑烈日收割了来,再冒着酷暑高温脱了粒。脱一遍还不算,再脱一层皮,再脱一层皮,成为白白亮亮的精米,大有缘法落到我的饭碗里,结果不等它入口,就被轻轻抛弃,假如这米有灵,不知道会不会伤心?对米,汪曾祺先生有过经典描述。其笔下有一个叫作八千岁的人物,开着一个米行,他店里一溜排开几个大米园,从“头糙”“二糙”“三糙”到“高尖”应有尽有。挑箩把担卖力气的吃头糙米,一老碗紫红的糙米饭,上面堆上岗尖岗尖的腌小鱼和小青菜,大口大口吞食;住家铺户吃二糙三糙米,比头糙精致,米色亮白一些;所谓高尖,精致透亮,只有高门大户才吃,普通百姓不是吃不起,只是总觉

30、得有些糟蹋。中国人自古惜福心理就十分强烈,字纸尚且不肯浪费,更何况养身的米?此外还有糯米和晚稻香粳。糯米不用说,常用来蒸八宝饭、包粽子;香粳米煮出粥来米长半寸,颜色浅碧如碧螺春荼,香味浓厚。西厢记里有一个章回专门说到崔莺莺吃的一顿便饭: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碗虾丸鱼皮汤,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红楼梦中也提到了红米、绿米。红的,颜色嫩红,味腴粒长,香气扑鼻,叫作“御田胭脂米”;那绿米,就是芳官吃过的“绿畦香稻粳米”。关于米,还有不少传奇典故。据说远古时期,上帝虽说把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命令他们流汗才有饭吃,但到底对自己的造物心怀恩慈,命令地下的麦子长得如同一棵

31、树一般,分出七股八杈,每一个枝头都有一个麦穗,于是天下万民不缺粮食。有一日上帝到人间巡行,发现麦子烂倒在泥里,上帝一怒之下改了规矩,下令麦株从今以后只结一穗,且不时有风雹雷灾、水患火欺,以此惩罚不知惜福的凡间生灵。真正有品德、有修养的人不肯怠慢了世间万物,尤其是珍珠一样的米。在弘一大师的眼里,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倘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白米饭,更是好上加好。我在闽东太姥山的摩宵庵吃过一次素斋。那些不起眼的素菜素饭,盛在清素的餐盘里,竟是那样温润有致,不由心生一丝感恩,细细把一碗米饭装进胃里,生怕丢弃一粒米。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选自意林,有删改)15. 联系上下文

32、,揣摩文中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16. 从引用的角度品味文中第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17. 作者为什么认为“一粒米”重如一座山,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18. 作者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生活中有什么是你敬畏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答案】15. 粒米之恩既指“粒米”是身体的营养来源之恩,又指母亲的辛苦养育之恩。这样的恩情在作者心中无比伟大,堪比皓月之辉,突出了作者对米的感激、敬重之情和对母爱的深切感受和赞美。(意思相近即可) 16. 引用诗句,既用诗意的语言凝练地赞美了米的来之不易

33、、珍贵,又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米的敬畏之情和高度赞誉,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意思相近即可) 17. 作者母亲捡米养育子女(米是儿时的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一粒米”包含了深深母爱和养育之恩;种子经过农民精心培育、收割、脱粒、脱壳才能成为米,“一粒米”来之不易是农民的血汗,是时间的结晶;汪曾祺描述不同人吃不同的米,“一粒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惜福、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红楼梦西厢记中关于米的故事,“一粒米”有了文化底蕴和浓浓的诗意;西方关于不珍惜粮食受到上帝惩罚的传奇典故,告诉我们要懂得惜福,存感恩之心;弘一大师眼里没有不好的东西,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米饭便觉得是好上加好,不息慢“一粒米”是有品德、

34、有修养的人的体现;一次我吃素斋的经过,表明对“一粒米”的珍惜是对世间万物都应有的敬畏之心。 18 能结合生活体验,谈到具体敬畏之物,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把“粒米之恩”与“皓月之辉”的价值相提并论,表现出粒米对人的恩情之大,之重要。再联系“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可知,这里的粒米提供给我的身体营养之恩其实来自母亲,里面蕴含着深厚的母亲的养育之恩,这份恩情能与皓月

35、争辉,可见这样的恩情在作者心中无比伟大,不难看出,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米的感激、敬重之情,进而表达了对母爱、母恩的深切感受和赞美。【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这美妙的语言一下就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同时把“米”比作精灵、种子、珍珠,也表明作者对米心情崇高的敬畏之情,对米对人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高度的赞美,用“我也有这个感觉”强调了诗中的情感就是作者表达之意,强调要珍惜每一粒米的意含,同时,让文章更具文化韵味,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第段“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

36、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可知,米是儿时的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而作者母亲却是靠着捡米养育子女,“一粒米”包含了深深母爱和养育之恩;从第段“这粒米,不知道是哪粒种子被种在土里,经过了多少风霜雨雪,又被哪个农民精心养育,浇水、施肥、捉虫、打药,顶着酷暑烈日收割了来,再冒着酷暑高温脱了粒。脱一遍还不算,再脱一层皮,再脱一层皮,成为白白亮亮的精米,大有缘法落到我的饭碗里,结果不等它入口,就被轻轻抛弃,假如这米有灵,不知道会不会伤心”可知,种子经过农民精心培育、收割、脱粒、脱壳才能成为米,“一粒米”来之不易是农民的血汗,是时间的结晶;

37、从第段“对米,汪曾祺先生有过经典描述中国人自古惜福心理就十分强烈,字纸尚且不肯浪费,更何况养身的米?”可知,汪曾祺描述不同人吃不同的米,“一粒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惜福、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从第段“此外还有糯米和晚稻香粳西厢记里有一个章回专门说到崔莺莺吃的一顿便饭红楼梦中也提到了红米、绿米”可知,红楼梦西厢记中关于米的故事,“一粒米”有了文化底蕴和浓浓的诗意;从第段“关于米,还有不少传奇典故。据说远古时期,上帝虽说把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西方关于不珍惜粮食受到上帝惩罚的传奇典故,告诉我们要懂得惜福,存感恩之心;从第段“在弘一大师的眼里,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倘跋山涉水之际能有

38、一碗白米饭,更是好上加好”可知,弘一大师眼里没有不好的东西,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米饭便觉得是好上加好,不息慢“一粒米”是有品德、有修养的人的体现;从第段“我在闽东太姥山的摩宵庵吃过一次素斋不由心生一丝感恩,细细把一碗米饭装进胃里,生怕丢弃一粒米”可得,一次我吃素斋的经过,表明对“一粒米”的珍惜是对世间万物都应有的敬畏之心。【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可参照本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活中自己敬畏的东西即可。示例:生活中,最让我敬畏的是那些默默无闻了小草。小草,没有兰花那种淡雅的芬芳,没有柳树那婀娜的身姿,也没有梨花带雨的脸庞,然而,它却有坚韧的品格,顽强的精神。在每一个孤独的角落里

39、,都可以看到小草的身影,在峭壁上,在石缝中,在沙漠里,都可见小草坚毅的身影。在荒无人迹的原野,一棵棵小草孤独的守望着,春去冬来,一岁一枯荣;坚忍不拔,春风吹又生。(二)(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刺绣,针尖上的千年国粹小小的一根针,传承着历史,联结着古今。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刺绣和蚕丝不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除了瓷器之外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震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西周的染织刺绣已

40、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战国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极盛时期,刺绣的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是丝绸之路上对外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为发达,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汉代王充所著的论衡中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到了唐朝,刺绣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针法基本均已出现。此时的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

41、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宋代是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改良了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淡雅、素净。南宋时,针法已达十五六种之多。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不仅有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秦绣、鲁绣、晋绣、汴绣、瓯绣、

42、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可谓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杭州,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使他目眩神迷。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风靡了西方上流社会,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至此,中国刺绣的传统手艺在全世界得以融合与发展。然而,中国刺绣这一心手合一的传世绝技,其高超技艺、时间厚度、文化深度、人情温度,都使之成为他国无法超越的经典。雅艳相宜,典雅奢华。如今,刺绣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还被呈现在各大秀场之中,成为时尚界的宠儿,更是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刺绣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样简单,更是

43、一种艺术和时尚。中国刺绣凭借它独有的魅力,穿越沙漠、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选自科学大众小诺贝尔订阅,有删改)19. 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20. 文章第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21. 第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22. 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答案】19. 本文从刺绣的历史与发展、刺绣的绣法、刺绣的种类、刺绣走向世界(刺绣与

44、世界的融合)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20. 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具体详实地说明了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特点。 21. 举例子,举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精美绝伦的刺绣残片这一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富有代表性,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2. “据尚书记载”,表明“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这一事实(记载刺绣的历史),出处准确、权威,增强了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本文先总体介绍中国刺绣的特点: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中华文明的又一

45、张名片。然后,第段,依据“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知,这是从刺绣的历史与发展角度来介绍;第段,依据“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知,这是从刺绣的绣法角度来介绍;第段,依据“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知,这是从刺绣的种类角度来介绍;第段,依据“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知,这是从刺绣走向世界(刺绣与世界的融合)角度来介绍。总共从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主要有

46、三种,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空间顺序是按照空间的内外、远近、高低等顺序去展开,逻辑顺序是按照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去展开。文章第段介绍了刺绣的历史与发展。依次从周代到战国然后到汉代、唐朝、宋代,明显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联系第段,依据“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这一说明内容可知,采用时间顺序能让介绍的内容条理清晰、能从时间角度具体详实地说明了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特点。【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理解运用。从“最具代表性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等内容可知,这是列举马王堆汉墓出土刺绣的例子来说明,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联系其上一句“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可知,举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精美绝伦的刺绣残片这一例子,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