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汇对比练习(根据2022新高考Ⅱ卷改编)(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7672303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汇对比练习(根据2022新高考Ⅱ卷改编)(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汇对比练习(根据2022新高考Ⅱ卷改编)(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汇对比练习(根据2022新高考Ⅱ卷改编)(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汇对比练习(根据2022新高考Ⅱ卷改编)(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课内外词汇对比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2022新高考卷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

2、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

3、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薨,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诏特赐曰忠侯。(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

4、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B.“韩鸿为使者”与“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C.“使持节”中的“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与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持节”含义相同。D.“降河北”与“惟庚寅吾以降”(离骚)两句中的“降”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为言”与“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B.“奇士”,非常之士,奇异之士,指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这里称赞吴汉才能非同一般。C.“可与计事”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字

5、含义相同。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与“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两句中的“文”字含义不同。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次”,在文中是“仓猝、匆忙”的意思,与三国演义“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中的“造次”含义不同。B.“上亦以其南阳人”与“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C.“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与“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两句中的“及”字含义不同。D.“不能以辞语自达”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

6、的“达”字含义不同。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文中是“这以后”的意思,句中“其”是代词,代指吴汉一次又一次地被召见。B.“勤勤不离公门”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两句中的“勤”字含义相同。C.“渐亲之”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两句中的“亲”字含义不同。D.“上既破邯郸”与“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既”字含义不同。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邓禹宿”与“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采草药)两句中的“宿”字含义不同

7、。B.“夜语曰”与“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两句中的“语”字含义不同。C.“突骑”意思是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颜师古注:“突骑,言其骁锐,可用冲突敌人也。”D.“吾欲北发幽州突骑”与“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雨霖铃)两句中的“发”字含义不同。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谁可使者?”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使”字含义不同。B.“禹数与语”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数”字含义相同。C.“诸将鲜能及者”与“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两句中的“鲜”字含义相

8、同。D.“牧”是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与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用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中的“牧”含义相同。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人”,文中的意思是有眼光、能体察人的品性或才能。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的“知人”含义相同。B.“汉躬被甲持戟”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C.“遂鼓而进”与“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石钟山记)两句中的“鼓”字含义不同。D.“皆平之”与“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赤壁之战)两句中的“平”字含义不同。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

9、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营于水南水北”与“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出师表)两句中的“营”字含义不同。B.“引兵往合水南营”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两句中的“合”字含义不同。C.“奇兵”,文中指特殊的战士,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军队。与三国演义第一回“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中的“奇兵”含义相同。D.“缘马尾得出”与“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笃于事上”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同。B.“自初从征伐”与“合从缔交,

10、相与为一”(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C.“侧足”指形容因敬重或畏惧而不敢正立。从前面的“笃于事上”可以看出吴汉忠诚皇上,因皇上未能安寝而不敢正立。D.“侧足屏息”与“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大铁椎传)两句中的“屏息”含义相同。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翻译为“这样以后”,与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中的“然后”含义相同。B.“上安然后退舍”与“子若欲战,则吾退舍”(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两句中的“退舍”含义相同。C.“兵有不利”与“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D.“

11、军营不完”与“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两句中的“完”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与“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时”字含义相同。B.“还言方作战攻具”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两句中的“作”字含义不同。C.“隐若一敌国矣”与“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论)两句中的“敌”字含义相同。D.“吴汉尝出征”与“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两句中的“尝”字含义相同。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之曰”

12、与“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B.“军师”这里是军队的意思,与隆中妙对,巧借东风,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军师诸葛亮的“军师”含义不同。C.“昆弟外家”,“昆弟”这里指兄弟,“外家”这里泛指母亲或妻子的娘家或外戚。吴汉为国效忠,不治家产。D.“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与“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奉”字含义不同。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但治宅”与“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两句中的“但”字含义相同。B.“不起巷第”与“项伯亦拔剑起舞,常

13、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两句中的“起”字含义不同。C.“不作祠堂”与“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石钟山记)两句中的“作”字含义不同。D.“恭俭如此”与“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信陵君窃符救赵)两句中的“恭”字含义相同。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B.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C.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廉颇蔺相如

14、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就是掌管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官员。D.“诏特赐曰忠侯”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特”字含义相同。附:参考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错误。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含褒义。有一次,刘秀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将军也失去斗志。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总算还有吴将军叫人满意。”2.【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招降”的意思,后者是“降生”的意思。A项,叙述正确。B

15、项,前项是“担任”的意思,后者是“演奏”的意思。C项,二者的含义相同,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3.【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介词“跟”,其后省略宾语“之(吴汉)”;后者是动词“帮助”,该句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意思是岁月不会等待我。A项,前者是介词,其后省略宾语“之”,介宾短语“为之”作“言”的状语;后者是动词“做”的意思,即“您家的媳妇难做”。B项陈述正确。D项,前者是“文采、才华”的意思,该句是说汉为人质朴淳厚缺少文才;后者的意思是“文字”,用篆文(用篆书写的文字)山龟鸟兽的图案来作装饰的意思。4.【答案】B【解析】B项,前者作连词,是“原因”的意思,后者作介词

16、,是“把”的意思。A项,前者是“仓猝、匆忙”的意思,吴汉仓促之间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明他质厚少文的性格特点;后者是“随便、乱来”的意思,是刘备指责张飞的话语。品味语境,分析结构,培养语感是分析该试题的方法之一。C项,前者是连词“和”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比得上”的意思。D项,前者是动词“表达”的意思,后者是名词“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意思。5.【答案】D【解析】D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已经,之后”的意思。A项,“其后”是一个固定结构,翻译为“这(那)以后”。B项,二者都是“勤奋、刻苦”的意思。前者同义词相连,说明吴汉工作勤勤恳恳,努力不倦。C项,前者是动词“亲近”的意思,后者是名词“

17、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6.【答案】B【解析】B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动词“告诉,对说”的意思。A项,前者是动词“留宿、过夜”的意思,后者是“隔年的,旧的,老的”意思。翻译为“大概可以说,用植物的根入药,如果有隔年老根,必须选择在没有茎叶时采摘” 。C项,陈述正确。D项,前者是动词“派遣,调发”的意思,后者是“出发,上路”的意思。7.【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副词(shu)“数次、多次”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词(c)“细密、稠密”的意思。整句翻译为“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 。A项,前者是“派遣”的意思,本句的句式为宾语前置句,即“诸将可使谁者?”;后者是连词“假使、如果”的意

18、思。C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很少”的意思。后者翻译为“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D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一州的最高长官。8.【答案】D【解析】D项,二者都是“平定、平息”的意思。后者翻译为“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几乎已经平息了”。A项叙述正确。B项,二者含义相同,“亲身、亲自”的意思。C项,前者是动词“击鼓”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振动”的意思。9.【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凭借”的意思,后者是连词“由于”的意思。A项,前者是名词作动词“扎营”,后者是名词“军营”,翻译为“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去问问他”。B项前者是“会合”的意思,后者是“环绕”的意思。C项解说正确。

19、10.【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忠诚、厚道”的意思;后者是“(疾病)严重、加重”的意思。翻译为“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B项,前者是动词“跟随、跟从”的意思;后者通“纵”,是一种对抗秦国的策略,翻译为“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来对抗秦国)”。C项叙述正确。D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屏气、屏住呼吸”的意思,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后者翻译为“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11.【答案】C【解析】C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兵器”的意思。前者翻译为“兵器有不锋利的”,后者翻译为“君王发兵去交战

20、,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A项,叙述正确。B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退却、退避”的意思。D项,前者是“完善、修缮”的意思,后者是“保全”的意思,翻译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12.【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动词“匹敌、抵挡”的意思,该句话翻译为“吴汉威重的样子好像能匹敌一个国家”。后者是名词“敌人、仇敌”的意思,该句话翻译为“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A项,二者都是“不时、时常”的意思。后句翻译为“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B项,前

21、者是“制作”的意思,后者是“发起”的意思,该句翻译为“一个人起来发难(指陈胜、吴广起义),秦朝就灭亡了”。D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曾经”的意思。13.【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动词“责备”的意思,即“吴汉责备他的妻子说”;后者是名词“谦让、礼让”的意思,该句翻译为“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B项,解说正确。C项,解说正确。D项,前者是“俸禄”的意思,后者是“恭敬地捧着、拿着”的意思。后作“捧”。14【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恭谨”的意思,后者是“恭敬、容貌端庄严肃、谦逊有礼”的意思。A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只、只是”的意思。B项,前者是“兴建、兴造”的意思;后者是“开始、开端”的意思。C项,前者是“建造,兴建”的意思,后者是“演奏”的意思。15【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特地”的意思,后者是“只、不过”的意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