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津志辑佚.doc

上传人:景云 文档编号:767128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析津志辑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析津志辑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析津志辑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析津志辑佚.doc(8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残存的残存的析津志析津志一部残书,有时候就像一座城市的遗迹,当人们在寻找它,面对它的时候,会发现它的残缺,是历史留给我们另一种美感。析津志辑佚是一部元末人记述元大都的书所留下的部分文字,从这些残留在后人著作中的部分文字中,我们仿佛才能够看出一些当年元大都时期,乃至和、金中时期北京地区的一些有关官署、水道、坊巷、庙宇、古迹、风俗等的难得资料。析津志原书是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专写北京地方史地的著作。析津,古代的时候属于古蓟州的地域,唐代的时候这里叫幽州。 五代时成为辽的属地。辽太宗将幽州升级为南京,又叫燕京。辽圣宗开泰元年(1012),取古代人以星土辨分野的办法,以燕为析木之津,所以改南京为“析

2、津府”(治所在北京城西南)。析津这个名字虽然早就有了,但是一直没有人为它写一部志书,直到元朝的末年,才有一个叫熊梦祥的人因为在北京做官,对元朝时的北京有切身的了解,才为已经废而不用的析津府写了一部书,名字叫析津志典,又叫析津府志。此书的亡佚大约是在明末,20 世纪 80 年代原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室将其佚文辑出成书,析津府志的辑佚工作前前后后用了 50 年的时间,20 世纪 30 年代,当时管理四库全书的陈恩惠将永乐大典的辑佚工作列入善本组的工作计划,这项工作由当时善本组组长赵万里主持,用了六年的时间,他们辑出了一批佚书,这其中就包括析津志辑稿。到1983 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析津志辑佚,共计出文

3、字将近 10 万左右。30 年代所辑出的文字约占辑佚本百分之五十多一点,后来辑出的文字占百分之五十弱。这个辑佚本的资料来源大致有四个方面,著名版本学家李致忠先生在其为析津志辑佚所写的“整理说明”中对此作了十分详尽的介绍。它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第一来自于原北京图书馆馆藏的二百部永乐大典,以及中华书局影印本永乐大典。第二来自于日下旧闻考,当年朱彝尊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许多析津志的文字,那时候的永乐大典虽然也已经不全了,但是朱彝尊毕竟还是可以面对数千册的大典残卷,朱彝尊为我们保留下来的文字显得十分珍贵。第三来自于一部叫做宪台通纪的书。第四来自于明朝初年的顺天府志辑稿,此稿原由著名版本学家孙殿起所得,后来

4、入藏原北京图书馆。前不久我还在网上见到了一条帖子,指出析津志辑佚漏收的文字。其实佚书的最大价值,不是一劳永逸的把亡佚的文字全部辑齐,而在于不断有所发现。熊梦祥既非著名文人,也不是著名官吏,像他这样的文人,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进入正史的。也正是因为历史上存在着像熊梦祥这样的一大批文人,历史有时候才会让我们觉得很可爱。熊梦祥元史无传,甚至就连他生活的时间也都只能是一个大概齐,约在 1368年前后在世。这就够了,不过他的书比他个人似乎幸运些,没有向他这个人一样被湮没在茫茫的历史海洋中。还是李致忠先生为我们找到了一些有关作者的文字,对咱们北京深有感情的熊梦祥,才稍稍有了一点身影。古人和今人一样,也喜欢把当

5、代或是前代的诗文结成选集,元人朗瑛的草堂雅集就是这样一部元人选元诗的集子,光选诗还不行,还要对诗歌的作者有个简短的介绍,这是古今的通例,就是这个通例,把这个有恩于北京历史的文人,拯救了出来。清朝人也编了一部元人诗选,里面也有熊梦祥的介绍文字,把这些零零星星记忆在文人笔墨中的资料综合起来,大体可以知道熊梦祥,(有时候也写作蒙祥),字自得,晚号松雪道人。富州(今江西丰城)人,曾任白鹿书院山长,任大都路(今北京地区)儒学提举,又任崇文监丞。晚年隐居京西斋堂村。那么这样一部对于北京来说十分重要的图书,到底编撰于何时,据辑佚者推测很有可能是在熊梦祥担任崇文监丞之时或之后,丞这一职务在古代是个副职,崇文监

6、丞属于闲职,这对写作析津府志来说则是个大好机会。元代崇文监是从艺文监改名而来,艺文监的职能是掌管内府图书、译作和出版。1340 年,元至元六年改名“崇文监”,隶属翰林国史院。熊梦祥担任的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查阅大量内府以及罕见文献资料的职务。从现在留存下来的文字来看,熊梦祥接触到的有关北京山川名物风俗传说资料,今天已经是很难一见了,有一些文字也只能借助于析津志辑佚见个一鳞半爪。今天我们见到的这个辑佚本,只有 262 页,区区一薄本。那么熊梦祥的析津志到底有多少卷,明代正统年间编撰的文渊阁书目,以及成化年间编撰的菉竹堂书目中著录此书为 34 册,可见应该是一部大部头。它的亡佚对于北京来说应该是一个很

7、大的损失。图书文献散失的原因,今人曹书杰在其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中总结出了六条:一天灾人祸;二被统治者列为禁毁的图书;三雕版印刷之前全靠手抄,保存下来极其不易;四雕版印刷出现之后,多种相近的图书,往往仅有一种在社会上流传,其他几乎不行于世,象析津志这样的关于北京历史的书,后世多有编撰,而且还大量引用了其文字,使新书行而旧书亡;五大部头书流传不易;六有些书不在社会上流传,只收藏于官府。就明代北京来说,其藏书超过历代,仅明代开国 60 年间,就藏书 43200 册,但在明代 270 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图书散亡惨重。北京文渊阁因疏于管理造成其所藏图书多次散佚,幸存图书仅十分之一。存于此的元代图书,大多

8、亡佚。北京古籍出版社的析津志辑佚,是目前可以见到的保留原书文字最多的本子。析津志辑佚析津志辑佚 城池街市 辽开泰元年,始号为燕京。海陵贞元元年定都,号为中都。天德三年,始图上燕 城宫阙制度。三月,命张浩等增广燕城。城之门制十有二:东曰施仁、宣曜、阳春;南曰 景风、丰宜、端礼;西曰丽泽、灏华、彰义;北曰会城、通元、崇智。改门曰清怡,日光 泰。浩等取真定府潭园材木,营造宫室及凉位十六。 (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七京城总纪引析津 志。 )金朝筑燕城,用涿州土。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涿至燕传递。空筐出,实筐入, 人止上一畚,不日成之。 (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七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 世祖筑城已周,乃于文明门

9、外向东五里,立苇场,收苇以蓑城。每岁收百万,以 苇排编,自下砌上,恐致摧塌,累朝因之。至文宗,有警,用谏者言,因废。此苇止供内 厨之需。每岁役市民修补。至元间,朱、张进言:自备己资,以砖石包裹内外城墙。因时 宰言,乃废。至今西城角上亦略用砖而已。至元十八年,奉旨挑掘城濠,添包城门一重。 (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 庆寿寺西,有云团师与可菴大师二塔,正当筑城要冲,时相奏世祖。有旨,命圈 裹入城内,于以见圣德涵融者如是。 (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三城市引析津志。 ) 西华门在延春阁西,萧墙外即门也。门内有内府诸库、鹿苑、天闲。 (日下旧闻考 卷三十宫室引析津志。 ) 厚载门乃禁中之苑囿也

10、。内有水碾,引水白玄武池,灌溉种花木。白有熟地八顷, 内有小殿五所。上曾执末耜以耕,拟于结田也。 (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宫室引析津志) 崇天门正南出周桥。灵星三门外分三道,中千步廊街。出丽正门,门有三。正中 惟车驾行幸郊坛则开。西一门,亦不开。止东一门,以通车马往来。 (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 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 文明门即哈达门。哈达大王府在门内,因名之。 (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五城市引析津 志。 ) 光熙门与漕坝相接。当运漕崴储之时,其人夫纲运者,人粮于坝内,龙王堂前唱 筹。 (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八郊引析津志。 ) 坊名元五十,以大衍之数成之,名皆切近。乃翰林院侍书学士虞集伯生所立。外 有数坊,为大都

11、路教授时所立。 (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 福田坊在西白塔寺。阜财坊在顺承门内金玉局巷口。金城坊在平则门内。玉铉坊 在中书省前相近。 保人坊在枢府北。灵椿坊在都府北。丹桂坊在灵椿北。明时坊在太史院东。 凤池坊在斜街北。安富坊在顺承门羊角市。怀远坊地在西北隅。太平坊 大同坊里仁坊在钟楼西北。发祥坊在永锡坊西。 发祥坊西北大街,砖斗拱、扁溥光,最为年远。三相公寺前:善利坊、乐道坊、 好德坊。招贤坊在翰林院西北。善俗坊在健德门。 昭回坊都府南。居贤坊国学东,监官多居之。鸣玉坊在羊市之北。展亲坊、惠 文坊草市桥西。 请茶坊海子桥北。 训礼坊、咸宜坊顺承门裹倒钞库北。思诚坊、东皇华坊、明

12、照坊与上相对。蓬莱坊天师宫前。南薰坊光禄寺东。 甘棠坊、迁善坊、可封坊在健德门。丰储坊在西仓西。 (日下旧闻考卷二十八京城 总纪引析津志。 )有东甘泉坊,西甘泉坊。 (日下旧闻考卷一五六存疑引析津志) 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白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润,小街十二步 润。 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街通二字本方言。 (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 引析津志。 ) 长街千步廊街、丁字街、十字街、钟楼街、半边街、棋盘街。五门街、三叉街, 比二街在南城。 (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 米市、面市钟楼前十字街西南角。羊市、马市、牛市、骆驼市、驴骡市,以上七 处市,俱在羊角市一带。其

13、杂货并在十市口。北有柴草市,此地若集市。近年俱于此街西 为贸易所。 段子市在钟楼街西南。皮帽市同上。菜市丽正门三桥、哈达门丁字街。菜市,和 义门外。帽子市钟楼。 穷汉市一在钟楼后,为最。一在文明门外市桥;一在顺承门城南街边;一在丽正 门西;一在顺承门裹草塔儿。鹁鸽市在喜云楼下。鹅鸭市在钟楼西。 珠子市钟楼前街西第一巷。省东市在检校司门前墙下。文籍市在省前东街。纸劄 市省前。 靴市在翰林院东。就卖底皮、西甸皮,诸靴材都出在一处。车市齐化门十字街东。 拱木市城西。猪市文明门外一里。 鱼市文明门外桥南一里。草市门门有之。沙刺市一巷皆卖金、银、珍珠宝贝,在 钟楼前。柴炭市集市一顺承门外,一钟楼,一千斯

14、仓,一枢密院。 人市在羊角市,至今楼子尚存,此是至元间。后有司禁约,姑存此以为鉴戒。煤 市修文坊前。南城市、穷汉市在大悲阁东南巷内。 蒸饼市大悲阁后。腕粉市披云楼南。果市和义门外、顺承门外、安贞门外。铁器 市钟楼后。 (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 枢密院西为玉山馆,玉山馆西北为蓬莱坊、天师宫。 枢密院南转西为宣徽院,院南转西为光禄寺酒坊桥。 (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引 析津志。 )朝堂公宇 中书省。太祖皇帝辛未年十月,于燕置行省,大业实肇于此。至太宗皇帝己丑秋 七月,驾幸西京,改从官为中书省,以吾图撒里里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 右丞相。我太祖始立中书省,至世祖皇帝混一

15、区宇,遂于中统元年夏四月戊戌朔,立中书 省于上都。中统二年九月以口都火宅为中书省。中统五年诏:开平府阙庭所在,加号上都。 始于燕京修营宫室,分立省部,四方会同,乞正名。准奏,称大都路。其府号大兴府。燕 署,中书令街,置幕位。至元四年二月己丑,始于燕京东北隅,辨方位,设邦建都,以为 天下本。四月甲子,筑内皇城。位置公定方隅,始于新都凤池坊北立中书省。其地高爽, 古木层荫,与公府相为樾荫,规模宏敞壮丽。奠安以新都之位,置居都堂于紫薇垣。至元 二十四年闰二月,立尚书省,以宣政院使桑柯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相,叶李为尚书 右丞相。时五云坊东为尚书省。自至元七年至至元九年,并尚书省入中书省。至元二十七

16、 年,尚书省事人中书省,桑柯移中书省。于今尚书省为中书省,乃有北省南省之分。后于 至顺二年七月十九日,小书省奏,奉旨:翰林国史院裹有的文书,依旧北省安置,翰林国 史官人就那裹聚会。繇是北省既为翰林院,尚书省为中书都堂省固矣。殆与太保刘秉忠所 建都堂意自远矣。其于方位制度、视北省有间,然而朝廷公府,更张因革不一,故不可不 详。盖欲使后之稽者,知创始之初意。今复以南、北二省公宇并列于后,乃作朝堂公宇志。中书省在大内前东五云坊内。外仪门近丽正门东城下,有都省二字牌扁。中仪门 中通五云坊、万宝坊,东西大街,兵卫戟仗。内仪门三门,中、左、右。 省堂大正厅五间。东西耳房,宽广高明,锦梁画栋,若屏障墙。耳房

17、画山水林泉, 粲然壮丽。由厅后入穿廊,又名直舍。穿廊五间。舍之左右,咸植花果杂木。 正堂五间。东西耳房。春冬东耳房,夏秋西耳房,于内署省事。太子位居中。居 正中,有阑楯绕护。堂后有花木交荫石看山。次从屋,又有小亭。断事官厅三间。 参议府厅三间。西右司厅三间。东左司厅三间。左右提控掾史幕司学相厅前,三 间,向北一间口也。 左右属司幕司三间。东检校厅正厅三间。 西架阁库正厅三间。东西司房六间。中书断事官厅题名记 皇元初基,龙翔德隆仁厚,治尚忠质。太宗英文皇帝,奄甸中土,肇立宪度,乃 置斯断事官。官以断事,名不沿往者,尚忠质也。时居官首者,领政犹卿辅然。世祖皇帝 统一海寓,定鼎于燕。省部院台、百口庶

18、府、焕若列星。中统、至元间,尝以丞相领之。 至八年始给三品银印,日中书省断事官。爰有常秩,以迄于今,宣命四员。其在宗藩戚畹 膺王爵者,各得奏任二员或一员,世袭为之,通数十员,衣紫横金,身章惟一。世祖神宗 于股肱心膂之臣,同仁一体,凡厥有政,俾堂之西与中书参议府相为对之。连中为都堂。 而断事官,沾翼事当诣,乃望视六部之列外垣者,校为亲密,都堂判送之。凡大狱之当折, 要囚之当录,必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宗正府、刑部,参伍听之,号称五府。而中书 所任者,断事官也。断事官之官任重矣。官联之首,为尤重焉。一日圆聚而佥议曰:自忽 都鲁那演以来星数十终,由此登相位,历通显者相望也。而公署无刻石记名,此后将

19、何徵? 乃具石而来请,曰:愿记也。夫君子于位,慎所立名氏,有记则树立,得人而称之。迩有 劝,远有闻,匪徒识岁月也。若诸公之夙夜思政,图光于前,垂于后,岂不韪欤!故询其 官秩之本始,仰原德意之隆,俯述职任之重,而序陈之,来者得以览观焉。至正十五年, 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国子祭酒王思诚记。 中书参议府题名记 中统元年,置中书府,设参议二员。至元七年,尚书省立,罢参议,设给事中。 十三年复设。十八年增为四员。迨至正十九年,百年于兹,始求诸故记,自贾居贞而下, 得二百四十人。或久或近,或去而复至。迨我皇元起兵北方,统一宇内,号令所至,雷动 风行。铺张文物之盛,综理政务之繁,惟求所以祖宗用人弗贰故也。诗

20、曰:蔼蔼王多吉士, 维君子使。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盖治其天下国家,委任尊重,参断大议,久则稍 以吏事责之,动拘文法而不克展其素蕴。然而至今当慎是选是职者,谏行言听,膏泽下于 民。于是雍容庙廊,歇历华要,糜廪禄而承厚恩,流声实于无穷,复何议焉?若乃循默以 容身,贪墨以肥己,奸诡以阿时,书名于此,得无指而谓之哉!呜呼!吾知悲矣。中奉大 夫参议中书省事临川危素记。 中书省左司题名记 左右司始白隋世,司各置郎一人。寻有六部郎一人,而各置承务郎,以代理左右 司事。唐贞观初,复置左右司,又为左右承务郎中,曰大夫。既而复,故曰郎中,从五品 上,员外郎从六品上。其事任甚重,二十四曹呼为都公,犹近代号都司

21、也。皇元中统二年, 中书省既立,乃置提领左右司,提领郎中、员外郎各二员,都事四员。三年,落提领,置 左右司,郎中增为五员,都事增为二员。至元元年,员外郎增为四员、都事省为四员。三 年,郎中、员外、都事各以二员为额。七年,罢左右,置给事中二员,中书舍人二员,员 外郎二员,检正二员,都事一员。盖用前代三省属官制。给事中本省下省属,舍人中书省 属,左右司尚书省属也。当时流官所告身,各有训词。词虽共简,犹采前代两制法。翰林学士掌内制,舍人掌外制也。八年,复为左右司,置郎中三员,员外郎、都事各二员。十 五年,左右司分立。左司领左部事,郎中二员,员外郎,都事如旧。十八年,郎中、员外 郎各增一员,都事增二员

22、。十九年,左右复合为一司。廿年,洊分立左司,置郎中二员, 员外郎四员,都事二员。厥后时有增损。大德元年,置郎中三员,员外郎四员,都事四员。 今置郎中二员,余如大德初。其间崴月虽久,题名石未刻也。 至正十二年壬辰夏四月,左司郎中汝中栢子真、崔敬伯恭,员外郎伯颜帖木儿复 礼、张让谦甫,都事完者帖木儿秉中、王时本中、尚纲彦文、李敏中好古,咸极一时之选。 暇日考诸故府,得中统建官以来沿革损益。创自今始,凡是官者,记其名氏爵里,及到任 受代、选除日月,将刻石寞幕府,谒予题其端。我闻在昔有言,都事学为宰相者也,盖为 宰相,扬榷天下机务,莫如都事。余忝馆阁三十年,当时与余同官而为都司者,予见其进 坐庙堂,共

23、秉大政者多矣,宰相岂非可学而至乎?虽然,欲学宰相之器业,必先学其度量。 度量非宽不可,器业非厚不能。宽则知大体,厚则胜重任,此古今良相之资也。其他百尔 所长,皆有司之事,非学宰相者所先务也。官署题名壁记,其初不过列名于石,记岁月。 近世作者,往往寓劝相之道焉,余故亦进是说云。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 长沙欧阳玄记。 中书左司小瀛洲记(在学堂之门右,郎提控之专司也) 古之词臣内相,咸曰登瀛。瀛者,海中神山。巨鳖戴之以首,人间莫得觊觎,而 及者鲜。可攀龙鳞,附凤翼,朝通明,谒上帝。天威咫尺,呼吸肤寸之云而为天下霖,其 叵测也如是。中书东曹掾长幕次于左司之北,别为一所,座隅鼎峙,几案相接,

24、机务之繁, 提纲挈领,靡不在是。或堂议有所未安,据引经义以折衷之;或符契部属,必署卷末而施 行之;或承檄辟掾,品藻才行而进抑之;或勾检簿书,出内稽逢而督责之。复设铜章,以 别诡异之蔽,慎乃出令之所宜也。夫庙堂栋梁柱石之大,微榱桷之集,虽公输之巧,不能 施以成功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毛。九重之台,起于累土。莫不升高自卑,始微至著也。 由此途而擢翰林,历台阁,秉钧轴,表在人耳目者,不可枚举。政事之余,左图右书,羽 扇纶巾,舆一二知己讨论经旨,倡和诗文;户牖岑寂,松声森留,较之奔驰尘土,伺候门 庭,颇若相隔悟凡也。扁曰小瀛洲,宣文博士为之大书,以镂于梓。学悟虚诞,固不可取, 诗人之物象比兴,不以文害辞

25、,其孰曰不可哉!予遂记之,以告来者。镇阳史君识。 中书左司省掾题名记 国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政。分其属为六部,置左右司以统之。掾初设三十一 人,后增至六十人。隶左司者三十九人,提控掾二人,勾销一人,贴黄一人,知除六人, 礼八人,徵收总房二人,应辨二人,杂房十有一人,银钞户差四人,会总一人,惟奏事一 人,则二司兼焉。其初无题名,后至元五年,右司始刻石记之。至正元年,左司提控霍嗣 祖、杨允俨将纪其名如右司,属予叙其端。 夫掾持文墨,论议以接于上下者也。非有簪绂之华,爵位之荣也。然宰相佐天子 诏天下,进退出内,生杀予夺,缉熙庶政,以成治功者,必自掾始,责亦重矣。故令以枢 密御史掾及他从一品史才行挺

26、出者为之,流官有令闻者亦选焉。呜呼!自立省以来,膺是 职者几何人?以贤能而为公卿勋业,著当世者几何人?使其姓名具载,则有以见某公某相 尝居职者矣。其泯泯无足称者,则人将曰:某亦得与世列乎!於戏!此题名之所以不可已 也。至正元年闰五月初吉,朝请大夫同修国史国子祭酒李好文记。 後记 至正元年,中书左司内刻石,记省掾姓名。越九年,石既盈而复刻之,距今一纪 而复盈,于是提控掾史君仲良、聂君文郁,更砻石以图纪截。临川危素适在政府,则为之 记曰:考之周官天官冢宰,置史十有二人。史之职掌官,专以赞治,说者曰:六官之事众 矣!心志所不能存,言语所不能及,则载而述之。必有书史掌其官之宜,于话无不载焉,故曰赞治。

27、史无所用于治,掌官出以赞之。而国朝立中书省且百年,以其舆图之大,机务 至繁,掾之在左司者,请增其四十人。今存者犹三十人,往往简拔才俊以充其任。制,简 拔于一品,诸司或辟于七品职官,因其地望清峻,不数年位至公卿,人莫不欲为之。然得 之殊以为艰。知其难进,则凡所以洁己而奉法,从宰相佐天子以出令使,其泽被乎生民, 功施于社稷,所谓赞治王道,庶几在是。毋使后之览者指搅而议焉可也。至正二十年六月 庚子,通奉大夫中书参政危素记。 中书省医厅壁题名记 省医之设尚矣。察五气之运,审六脉之和,制为金石、草木、鱼虫、丸散之药, 以驱百病。自丞相执政,而下至士庶群吏,咸赖焉。其职任亦要矣。故食其禄,积劳至九、 十月

28、而授以流官七品,非通古今一德,行精于其业而勤共事者,莫能与兹选。苟在选者, 皆良医也。然无著位于省中。至正十七年,庐陵宋君心德请于上官,得检校所之西堂食局 之南,建屋一间,榜而揭之,于是省医有著位,自宋君始。乃与同辈杨文贵、刘浩、鄢元、 陈正善、傅敏谋,请识崴月于后,并书前人名氏,以待后之来者。 按国初崴远,卜太傅,徵诸掌故。至元二十年,省医三人,二十四年,减一人。 元贞元年,增至四人。大德元年,复减一人。至正二年,减二人而增其禄与俸,月受米二 石,中统钞一百廿贯。今如之。十二年,增至五人,十六年,复增一人,今六人云。其受 官,至元二十二年,田子真一考除架阁库管勾。李世荣秩满调德州同知,行省医

29、。有人为 兵部主事者,江淮张德义。为武刚县尹者,湖广孟吉。凡前人止书名氏。据所徵来者以次 书之,仍书其字若郡于名之下,去则书其官,以见有终之义。不克终者不书。凡医省入官 皆堂除,不拘月日,不属吏部,亦异数也。每崴冬、夏给药直与药而谨,治之有常数。分 省上都,则一人从。夫中书重地也,省医要职也,著位常数也,居重地守要职,而无常数 缺典也。自有省以来,殆将百年,医之立身行道者不少,则无一人及此。颅宋君何,抑亦 有时乎?百工居肆,以成共事。君子安其身而后动,圣人之治天下也,使万物各得其所, 其道一而已。勤则举,动则息,岂独省医哉!是崴八月之望,应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同知制 诰兼国史编修官新安程文记。 中

30、书检校厅壁记 中书省检校官者,至元二十八年,尚书省以户、工二部营缮出纳之繁,奏设是官, 以窍其程书。官二员,吏四人,其署在省之东偏。三十年,奏增四员,吏六人,分督省、 左右司、六部及架阁仓库文字之稽滞乖逢者,而纠正之。其官吏从东西曹阅公牍还,就署 决事。后中书省仍治宫城之北舍,因其旧而检校官署阙焉。徒寓直所至之部。至顺二年中 徙治官城东南之省,检校官奉政大夫前进士孙敏志道、奉直大夫杨益有直、中宪大夫王国 器鼎臣、朝列大夫杨惟恭伯温,以旧署之南为堂三楹,以居其官,傍列吏舍、庖、既,外 为门以列之。是年冬庀工,明年五月成。四君子既视事其间,而相言曰:是官之设三十有 余年矣,而厅事适成,于吾四人为僚

31、友,曰:可无识乎?且昔之居是官者,视诸掌故,益 将百人,去而坐丞相御史府之政事。风节历历可徵,其可无识以待后之来者乎?四君子皆 予与游,故来请为之记。 夫宰相,上承天子,以出令于天下,其属多矣。官有其事,职有其分,不得相越 也。于文史无不得察视者,唯检校官为然,其非宰相,寄乎耳目之明,有托于心膂之密, 而望高职清,又有若宾客之优游者焉。盖他官莫之及也。是以每难其选,而常得人焉。凡 为是官者,来升斯堂,而览斯文,尚思其任之重,其有远大之期也乎? 中书省架阁库题名记 中书省署之西偏为库,曰架阁。凡天下之图书、版籍,计金谷钱帛出纳之文牍, 尊闳庋藏,以待夫考徵之用者,咸在焉。其官管勾二人,吏书写十人

32、,分厘共事务。次者 十五人,分周藏史汉掌故遗制云。至正十九年,西域阿鲁温沙良甫、济南杨诚子真,眩擫是官,克修乃职,寅恭胥协,乃议易名其视事之堂曰阅公。取昔人貌阅户口之义。而子真 大书揭诸颜。予闻太史氏纪萧相国何,能取胜国律令图书,以故知其地形呃塞、户口多寡、 强弱处与民之疾苦,用辅成汉业。孝宣厉精核实,命察计簿,欺暧者按之,使真伪毋相殽, 号称中兴。盖路程品式,固为政不可缺如此。今国家舆图广而事务殷,端坐一堂之间而考 知四海之故,惟公则诚,私则伪;惟公故明,私则合。诚以立己,明以检奸。不痈乎官, 不病于民人,二君克修乃职,以报其上也久矣。后之嗣居是官者,其尚勿替于兹,因其请, 书以记共沿革在。

33、其人题名记。庚子年三月,国子博士承德郎张以宁。 又记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大孝皇帝建元中统初,立中书省以统百司,本庶政教、典礼、 兵刑,事之为成,与天下郡县之版籍,当藏弃徵信者,设管勾架阁库官俾典之。至元中立 尚书省以厘中书之务,则为尚书省管勾架阁。若后罢尚书,归中书,复为中书省管勾架阁。 初秩七品,其员增减不常。今四人,吏一十四人有常。选贤能之才,明礼习章程,廉敏有 幹局者居之。由是位通显,为时名卿大夫者有焉。稽之周官,民数登于天府,犹为旧章, 兼是任,何重如之?国家损益立法,枢机圆密,品式备具,一是考卒敬厥职者,宜朝夕尽 心力至也。至正十有三年夏,中书主管领掾高昌忽都鲁惟敬,中书掾济宁为好义用

34、中以眩 擫是官。同寅克勤,综理有条,官常具举。爰始立石公署,题名氏,纪迁次崴月,而虚下 方,以俟来者,思职以致远大者。夫异时所立,于兹有考矣。是年崴在癸巳秋七月,承事 郎园子监承毛元庆记。 中书省六政条要题名记(在架阁库内) 书契之兴邈矣。圣人综理天下,以成画一之治,而不迷于久远,其微诸此者常多, 有王者作,莫之能废也。不徒不能管,又加谨焉。周以太宰统六官,掌建邦六典,以佐王 治于国,府史之徵,亦有常数,盖其谨如此。皇元稽古建官,而与时损益。曰省,曰部者, 其名悉仍乎近代以告。夫居简驭烦之道,则犹周人之遗意也。然地广务殷,视古有加焉。 凡中书以天子之命立经制,陈教荣而下于四方,与四方之事,有司

35、不敢专而上于中书者, 简牍所充栋厦庋阁之间,揭以崴月,错陈杂袭,以待群吏之覆视。更乾乾复以为奸,典守者,矧又慢其出纳之令乎帙纷纭,间有亡轶,时加比次,寻复如故。至正七年三月又十五日,中书有大政便殿,遂以其事闻。请置局编辑,而不以有司从事。董政之大臣,笔 札之下吏,皆龋攕于上,而制皆日可。编辑之法,匪独以崴之远近,因以汇其因革。所因 者又缮录其大旨,别为一书,备观览焉。五月二十二日开局,明年十二月某日讫事。得卷 五十二万一千九百七十有八宗,籍卷册合八万五千五百四十三帙,所用之条,三万有奇。 书成,名曰六条政类者,亦上旨也。省掾王鼎新、郭睿终始有劳,谋刊石以记其成,且以 署在官者之爵氏于左方,属旸

36、述其梗槩。 呜呼!国家立业区区,固有天命。而人事存乎其间,乂安之余,狃为玩愒。今天 子夙夜励精,思正百度,以嗣中统、至元之绪。任事之臣,承命怀恐,惧无以称塞万一。 上负隆寄,故于休戚之系于生民者,行之无虚日。以其余力及此,其意槩可睹矣。列圣重 光,典章大备,虽其教化之精意,征伐礼乐之微权,与夫神谟睿算,非外庭所得与闻,有 不能尽见言语文字之间。若乃宗庙朝廷之彝制,土田山泽之委输,庠序之教,耕稼之法, 百工之程章,五刑之条令,庶官之品秩,或以泊于稽兆民之耗,登察九州之废置者,莫不 布在方册。所以持邦纪而定国,是以为亿万斯年之世守也。是可与州县之簿书同归,故而 设为有司之事乎?且旸闻昔孔子能言二代

37、之礼,而喟夫文不足徵。孟轲氏能闻其略,于班 爵禄之制者,以诸侯恶而去其籍也。文籍之有关于王政如是,其可忽诸?矧汉文传,相称 其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卒能佐孝宣中兴之业。而蔚为西京之名臣者,盖不无仿也。 是举也簿书云乎哉!董正者,平章政事定住左丞吕公也。浚仪归旸记。 中书省吏部考功堂记 吏部考功堂者,行止局也。行止之有籍者,古之仕版也。创于大德之初元,申举 于至顺之三年。初命文资尚书侍郎董其事,郎中、员外郎、主事,督令史书佐缮写而杂稽 之。继命主事一人,不厘他务,专掌而迭理。一季则更一当次者焉。省部诸司,除吏竣事, 则登载之,中外官沿牒报政则覆孜之。约谘问之烦,杜往复之弊,周虑于平时,责信于

38、预 定。故凡资序之扬历,功过之殿最,或以姓氏,或以地望,或以致身之涂,类聚而群分, 网撮而目沪者,旧为四千六百七十有四,今所增秩七百六十有八。研磨有方,封职有令。 用则启牍,而观之了然,烛龟卜也。帙之末,有署常涖事者姓名,有奸欺则按诘之。元统 二年夏,京兆李廷佐、滦阳宋存礼为主事也。克扬厥职,即部之东偏行止局中作厅事,颜 曰考功。门屏邃严,窥窬既绝,窗几虚静,暗昧不生。执事紥于是者,心目动朗,观瞻肃 然,盖从政之一助也欤!他日具石,请辞以为记。 夫自三代而下,考课之条,年劳之格,其事也远矣。论者谓考课难精,年劳易见。 思昔圣人不恃一己之聪明,举天下之物,轻重长短,一听命于度量权衡者,岂有他哉?

39、以 是为众人可守之法也。虽然,守法固易,用法为难。课最无真伪之淆,年劳无贤愚之滞, 则在乎善用法者之能执常以驭变也。余因其请,既述其绩,兼著其法,具语以其道焉,庶 乎其贻方来也。时则有尚书资政大夫唆南班、中宪大夫段辅、侍郎奉政大夫不花赤、郎中 奉政大夫忽里台焦恭默、员外郎承德郎斡凛、朝请大夫刘嗣祖,皆盛选云。是年十一月初 吉,翰林直学士中宪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欧阳玄记。 中书省户部题名记 皇元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今百年文治日盛,大小官署题名记皆备,而户部未暇 作焉。至正五年岁次乙酉,赛因不花买讷、李伯述为尚书,迭理威实、王恪为侍郎,木八 刺沙、霍仲贤为郎中,伯不花、王德谦、完颜秉文为员外郎,刘安

40、仁、邵元振、亦速福脱 大赤、郭继祖、佛保为司计,捏古栢官吉儿藏察罕、王可稹、呼延进、王惠、时庆、李伯 恭等为主事,协赞事功,克振乃职。于是架阁旧牍,考索前政姓名、爵里、到罢月日可徵 者,悉书而刻之石,属余记之。 夫户部,古之地官。自商周六卿以来,典司邦计,凡天下万物、籍帐、府库、仓 廪、宝货、钱粟、布帛,委输出纳,登耗饶乏之数咸隶焉。其任重矣!在易卦之彖曰:天 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故理财之道,兴利莫若节用,裕国先益民。 仕于斯者,以是为经国之计焉。则国用以足,民生以蕃,而教化兴,行仁义之劾著矣。部 署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三员,从六品。

41、司 计六员,正七品。主事八员,从七品。其属掾,译知印二,通事一,译史八,回回令史六, 令史六十一,奏差三十二,蒙古书写典吏二十二云。 甲子年云。国家以中统五年建中书省,下统六部,户居一焉。民物贡赋之数,宝 货仓廪之实,会其要,考其成,皆于是乎。在仕者姓名、始末有纪。至正五年初,登诸石, 而翰林承旨欧阳公记之。于今十年而碑以盈告。又自兵兴,增设职员,视旧为多。今尚书、 侍郎合郎中、员外、主事相与谋,更伐石,树其次,而以文属曾坚。坚于欧阳公门生也, 岂敢望执笔以次公后!然辞不获,则为文,言曰:国家土宇之广,财贿之富,前古所稀有 也。则户部之繁且剧,视往代之任者,其尤难也,亦明矣。且八十年之间,任户

42、部者,其 才暑之优劣,奉职之勤怠,致诸前碑,盖可见也。由是而迁居中书、谏台、枢府者,亦皆 历历可数。继今以往,使疆宇谧一,复中统、至元之盛,而仕于斯者,人人以财自勉焉, 功名事业,视当日元臣大老,相与辉耀,岂非生民之至幸欤!而坚也并得以其文附于翰林 先生之次,其尤幸者矣!至正十五年闰月吉日,承事郎国子助教曾坚记。 中书省礼部合化题名记 凡职事官,悉有司也。惟六官隶丞相府,分领庶务,颁降文书。春官礼典,古秩宗之职,或谓南省,或谓仪曹,其视五官,非独有司之事焉。天子祠郊庙,则赞相。中书 论制度,则与议,朝觐会同之班簿,声名文物之品节,咨辨位之名数,稽载籍之推本,莫 不于是详定焉。褒崇旌异,劝善成俗

43、,报德尚贤,尊右儒学之义,咸敦大而涵煦之,优柔 而裕养之,生而不杀之道存焉。与夫饔膳醴斋之荐于上,镰牵牲牢之馈于下,以仁睦亲, 以德体物,分吏以上四方之职贡,专官以比四方之宾兴,嘉谷灵兽,献祯奏祥,皆祔以达 彬彬乎。华要之地,而大夫士之高选矣。天历己巳,皇帝御极之明年,觞百官修职,礼部 奉命惟谨,乃相告戒,不敢怠于事。登公堂而更相命曰:传所谓礼乐合天地之化者,岂不 谓兹类耶?请用合化为礼部公堂之名。记堂之始,遂公署官名之员联属之次于左方云。令 甲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主事二员,令史十九人,通事一人,国 子译史二人,西域译史二人,知印二人,奏差十二人。官并列其姓名、序迁之由。

44、令史以 下,国制以其名,俾后之人有徵焉。 中书省兵部题名记 皇元肇造,经国理民,志遵古制。中统建元,始以右三部为一,左三部为一。至 元之里,合兵刑又为一。官数尝有增减,而职无少异焉。七年,立尚书省,分置六部,设 官叙职,庶事毕举,於戏盛哉! 按成周六典,大司马掌九法,以佐王平邦国,以九伐之法正邦国,斯夏官之责任 也。今之兵曹虽不古,若其职所专,则邮置驿传递,屯田经正,畜牧征取,通朝廷之政令, 定州郡之废置,此其大概尔。故其任也重,其责也深。擢是官者,恪遵成宪,以荆 邦之 职,不其韪欤!逮至正四年,侍郎王由义谓予曰:爰自立都八十年,堂未有扁,题名缺记, 汝盍命之。予不敏,乃摭周礼平诸侯正天下之语

45、,名其堂日平正。署官之名额,稽前政岁 久而不可孜,即以今之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及幕宾主事、历官次叙,勒诸坚珉,并 知其同寅协恭,裨赞雍熙之治,不其少补焉。吁!唐虞建官惟百,成周六卿分职,其人存 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是记之作,非徒炫耀于耳目,实有以警其忠诈回直可畏哉。 是年六月十日,正议大夫兵部尚书廉惠山海涯记。文林郎兵部侍郎兀颜思温书。 中书省刑部题名记 中书六部,置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从唐制也。其品秩亦如之。惟 主事今超进五等,所掌四法十二律,皆仍其旧,而其条置颇损益焉。尚书则周秋官大司寇 之卿,侍郎则小司寇之中大夫,郎中则士师之下大夫,员外郎则卿士之上士。士师、卿士,

46、 皆大司寇之属。 夫古者之制刑,所以生人,非以杀人。故刑一人,则千万人惧。惧则知改过;赏 一人,则千万人悦,悦则知劝善。民知改过而劝善,则犯法者少。刑罚清,而民化服。化 服则陶之以礼、乐、诗、书。民知礼、乐、诗、书,则风可移,俗可易,极治可臻也。故 曰刑期于无刑。刑一无罪,则千万人怨,怨则恶日长;赏一无功,则千万人怒,怒则善日 怠。民长恶而怠于善,则犯法者众,盗贼多,狱讼繁,而民不服。民不服,则不可得而治 矣。是故刑赏者,治国之柄。礼乐者,治民之本。出于礼乐,则入于刑。有天下国家者, 必求习礼,而明刑者置之刑官,然后刑可平,而治可兴也。斯民也,三代之民也。以三代 之民,而五帝三王之治不复见者,

47、秦法乱之也。秦废礼乐而以法吏为师,虽治如汉之文景、 唐之太宗,人犹有所憾。况天下上计曰:某有罪当罚,罚则无不信而听焉。天下上计曰: 某有功当赏,赏则无不疑而格焉。夫如是,天下孰与为治哉!国家之元气日削而不知贤否, 易位乱相禅而不悟,比前代已然之明验也。 惟我朝自世祖皇帝,执信赏必罚之柄,激昂天下,莫不悦服,故天下大治。后如 成宗之守成,武宗之明断,仁宗之仁恕,取任刑官多得其人,皆可为治世之法也。上有圣 天子明赏罚之道,知守成之体,有明断之资,及仁恕之德,好贤而纳谏,敷礼、乐而躭诗、 书,合是数者,又佐之以贤相,赞之以忠良,有举必行,如臂使指,虽欲唐虞斯世,期于无刑可也。此千载一时,患不为耳。居

48、刑官者,可不知所称塞哉!于公自称治狱多阴德者, 非纵之也,能无冤耳。诚能深识圣人立刑之本,惩后世罔民之弊,谨视听之明,垂哀矜之 心,严公私之限,详过故之辨,绝财货之门,公赏罚之中,信赏而必罚。敬哉,敬哉,毋 失其时!重惟国家旧有题名,不可不断,所以寓劝惩之道也。至正二年十二月,翰林侍讲 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揭傒斯记。 绩记 至正二年,刑部题名,翰林侍讲学士揭文安公为之记。后十三年书名已满,复谋 砻石。尚书、侍郎、郎中合谋,属素记之。揭公之文,论设官之沿革,制刑之源本,祖宗 之成法,今上之圣明,谆谆然详且尽矣,奚使余渎告之也。惟我国家立法制刑,必当其罪, 反覆审录,恐致街冤,重而绞,轻而

49、笞,权量校计,细入蓬芒,弗敢出其私情。苟为之变, 变则失其中。非深文则纵出,深文则不仁,纵出则不义,岂命官之意哉! 素尝读易,至噬嗑之象曰:君子明罚敕法。至于礼则曰:君子折狱至刑。二卦皆 取象于雷电。释者曰:雷电者,天之威令。而电有曲光,虽遐远之境,无不达焉。幽暗之 处,无不烛焉。然而非至明且断者,不足以当其任。古之明刑而弼教者,宜莫如汉之于廷 尉。守死善道,用法平允。唐之侍郎,非吾师乎?宋之欧阳崇公,非吾师乎?书名于此, 诚能取法圣贤于千百世之上,则四海之民,无烦苛之苦,亦有无穷之闻焉。顾不韪欤。尚 书、侍郎、郎中来求为记者,题名于下方,故此不著。至正十五年八月,工部侍郎危素记。刑部主事厅题名记 刑部之名始于隋,主事之名始于汉。汉察茂才高第者为主事。国家自分设六部以 来,刑部置主事三员。天下刑名功过之事,主事与尚书等官集议而可否之。旧题名附于部 官。至正四年,弗林哈刺元素、辽西王时本中、博平皇甫阶子锡,同以科第致身,擢为是 官。于是,本部斯文纪载之典,备举于一时,乃谋伐石,作主事题名,谒予记之。 吾闻法家者流,以刑罚辅礼制。名家者流,以名分别等威。名一也。生而名之, 亲所命也。仕而名之,君所命也。一言一行,一事一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