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安全规程3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669472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耐火安全规程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耐火安全规程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耐火安全规程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耐火安全规程3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耐火安全规程3篇【第1篇】耐火砖砌筑和拆除安全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耐火砖安装砌筑和拆除安全控制程序。 2 适用范围 熟料工段参与耐火砖砌筑和拆除的内部员工;具体施工的合同第三方。 3 引用标准 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 4、所在区域存在安全风险: 高温烫伤、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粉尘、噪音、摔伤、坠落、碰伤、挂伤、砸伤、夹伤、顶伤、钉伤、压伤、切伤、刺伤等。 5 安全技术要求 5.1前提条件及准备工作: 5.1.1使用简易安全防护笼或便携式防护遂道 5.1.2应配备恒压开关或恒压控制(也叫常闭式紧急停车开关),当压力释放时会自动切断电源 5.1.3保证耐火材料拆除区域内没有通电电

2、缆 5.1.4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必须配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粉尘和烟气口罩。 5.1.5确保所有工作区域(窑头、窑内等)有足够的照明,且照明用电为24v安全电压。 5.1.6进行窑内密闭空间做拆除工作之前,必须先得到相应的工作许可。 5.1.7确保窑未最低一级旋风筒下料管及烟室缩口已用器具隔断。 6标准操作规程: 5.1拆除: 5.1.1启动拆除设备/工具时,操作人员必须与其保持一定距离。检查是否存在不正常振动或其他异常。 5.1.2清理预热器系统结皮。 5.1.2确保压缩空气管路没有漏气情况,如果有漏气或气管破裂,应先关闭压缩空气阀门。 5.1.3使用小型打砖机进行拆除时采取向前拆除法。

3、 5.1.4不允许用窑辅传排空拆除的耐火材料。 5.1.5隔离打砖机的工作范围。 5.1.6隔离装运废耐火材料的货车或存储区域。 5.2 砌砖 5.2.1确保设备/砌砖机附近没有杂物。 5.2.2检查砌砖机所有气缸是否有漏气情况(漏气时有噪音)。如果其中一个气缸有漏气现象,需压缩空气安全阀(是否配套)。 5.2.3保证没有任何人无意关闭给砌砖机提供气源的空压机(至少要在空压机附近张贴书面警告。 5.2.4砌砖机平台堆放的耐火砖量不能超重。 5.2.5检查并调整整个砌砖机在窑内安装固定是否平衡牢固。 5.2.6砌砖机平台保证适当数量的作业人员,不能过于拥挤 5.2.7吊起砌砖机”o”型圈时,确保

4、其处于被锁定状态。 5.2.8配备有操作资格的叉车司机。 5.3切砖: 5.3.1确保切砖操作人员穿戴劳保. 5.3.2电气回路的电缆敷设应整齐,不能乱搭 5.3.3禁止在易燃物附近进行切砖作业 5.3.4安装之前仔细检查刀片。使用之前仔细检查每个刀片。禁止使用有任何损坏或异常磨损迹象的刀片。需牢固、稳固的安装刀片,用扳手紧固。 5.3.5启动时应站在设备一边,直到转轮达到正常云状速度。然后,检查刀片振动和摆动情况。不允许任何人站在切装机的前方。 5.3.6选择通风良好的区域实施切割作业。 5.3.7应将耐火砖牢固的固定在切割平台上,此操作必须在机器停机情况下进行。 5.3.8确保身体任何部位

5、远离刀片和其他转动部件。设备运转中,禁止站在刀片正前方。 5.3.9不能在没有冷却水的情况下进行切割(除非碱性砖),以防止过热损坏。切割过程中保持水箱内水位。确保喷头有充足稳定的冷却水,这样会降低95%的粉尘。 6 相关文件 6.1 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 【第2篇】耐火砖砌筑拆除安全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耐火砖安装砌筑和拆除安全控制程序。 2 适用范围 熟料工段参与耐火砖砌筑和拆除的内部员工;具体施工的合同第三方。 3 引用标准 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 4、所在区域存在安全风险: 高温烫伤、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粉尘、噪音、摔伤、坠落、碰伤、挂伤、砸伤、夹伤、顶伤、钉伤、压伤、切

6、伤、刺伤等。 5 安全技术要求 5.1前提条件及准备工作: 5.1.1使用简易安全防护笼或便携式防护遂道 5.1.2应配备恒压开关或恒压控制(也叫常闭式紧急停车开关),当压力释放时会自动切断电源 5.1.3保证耐火材料拆除区域内没有通电电缆 5.1.4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必须配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粉尘和烟气口罩。 5.1.5确保所有工作区域(窑头、窑内等)有足够的照明,且照明用电为24v安全电压。 5.1.6进行窑内密闭空间做拆除工作之前,必须先得到相应的工作许可。 5.1.7确保窑未最低一级旋风筒下料管及烟室缩口已用器具隔断。 6标准操作规程: 5.1拆除: 5.1.1启动拆除设备/工具

7、时,操作人员必须与其保持一定距离。检查是否存在不正常振动或其他异常。 5.1.2清理预热器系统结皮。 5.1.2确保压缩空气管路没有漏气情况,如果有漏气或气管破裂,应先关闭压缩空气阀门。 5.1.3使用小型打砖机进行拆除时采取向前拆除法。 5.1.4不允许用窑辅传排空拆除的耐火材料。 5.1.5隔离打砖机的工作范围。 5.1.6隔离装运废耐火材料的货车或存储区域。 5.2 砌砖 5.2.1确保设备/砌砖机附近没有杂物。 5.2.2检查砌砖机所有气缸是否有漏气情况(漏气时有噪音)。如果其中一个气缸有漏气现象,需压缩空气安全阀(是否配套)。 5.2.3保证没有任何人无意关闭给砌砖机提供气源的空压机

8、(至少要在空压机附近张贴书面警告。 5.2.4砌砖机平台堆放的耐火砖量不能超重。 5.2.5检查并调整整个砌砖机在窑内安装固定是否平衡牢固。 5.2.6砌砖机平台保证适当数量的作业人员,不能过于拥挤 5.2.7吊起砌砖机”o”型圈时,确保其处于被锁定状态。 5.2.8配备有操作资格的叉车司机。 5.3切砖: 5.3.1确保切砖操作人员穿戴劳保. 5.3.2电气回路的电缆敷设应整齐,不能乱搭 5.3.3禁止在易燃物附近进行切砖作业 5.3.4安装之前仔细检查刀片。使用之前仔细检查每个刀片。禁止使用有任何损坏或异常磨损迹象的刀片。需牢固、稳固的安装刀片,用扳手紧固。 5.3.5启动时应站在设备一边

9、,直到转轮达到正常云状速度。然后,检查刀片振动和摆动情况。不允许任何人站在切装机的前方。 5.3.6选择通风良好的区域实施切割作业。 5.3.7应将耐火砖牢固的固定在切割平台上,此操作必须在机器停机情况下进行。 5.3.8确保身体任何部位远离刀片和其他转动部件。设备运转中,禁止站在刀片正前方。 5.3.9不能在没有冷却水的情况下进行切割(除非碱性砖),以防止过热损坏。切割过程中保持水箱内水位。确保喷头有充足稳定的冷却水,这样会降低95%的粉尘。 6 相关文件 6.1 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 【第3篇】烧结焦化耐火材料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1.烧结安全生产技术 1)生产特点 烧结是把含铁废弃物与精矿粉

10、烧结成块用作炼铁的原料。其工艺过程是按炼铁的要求,将细粒含铁原料与熔剂和燃料进行配料,经造球、点火、燃烧,所得成品在经过破碎、筛分、冷却、整粒后运往炼铁厂。 2)烧结生产安全技术及事故预防措施 (1)铁精矿运输。铁精矿是烧结生产的主要原料,在选矿厂生产过程中,常夹杂着大块和其他杂物,在胶带运输中经常发生堵塞、撕裂皮带,甚至进入配料圆盘使排料口堵塞事故。处理时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为避免以上事故,胶带机的各种安全设施要齐全,保证灵活、可靠,并应实现自动化控制。 3)主体设备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1)抽风机。抽风机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着烧结矿的质量。抽风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转子不平衡运动中

11、发生振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更换新的叶轮前应当对其作平衡试验;提高除尘效率,改善风机工作条件;适当加长、加粗集气管,使废气及粉尘在管中流速减慢,增大灰尘沉降的比率。同时,加强二次除尘器的检修和维护。 (2)带式烧结机。带式烧结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烧结机的机体又大、又长,生产与检修工人会因联系失误而造成事故。随着烧结机长度的增加,台车跑偏现象也很严重;受高温的变化,易产生过热“塌腰”现象。所以应当为烧结机的开、停,设置必要的联系信号,并设立一定的保护装置。 (3)翻车机。由于翻车机联络工和司机联系失误,车皮未能对正站台车即行翻车,会发生站台车及旋转骨架撞坏事故;工人处理事故易发生挤手、砸脚事

12、故。 4)除尘与噪声防治 (1)烧结厂防尘。烧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废水,含有硫、铝、锌、氟、钒、钛、一氧化碳、二氧化硅等有害成分,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因此应抽风除尘。烧结机抽风一般采用两级除尘:第一级集尘管集尘和第二级除尘器除尘。大型烧结厂多用多管式,而中小型烧结厂除了用多管式外还常用旋风式除尘器。 (2)烧结厂的噪声防治。烧结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高速运转的设备。这些设备主要有主风机、冷风机、通风除尘机、振动筛、锤式破碎机、四辊破碎机等。对噪声的防治,应当采用改善和控制设备本身产生噪声的做法,即采用合乎声学要求的吸、隔声与抗震结构的最佳设备设计,选用优质的材料,提高制造质量,对于超过单

13、机噪声允许标准的设备则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2.焦化安全生产技术 1)生产特点 焦化厂一般由备煤、炼焦、回收、精苯、焦油、其他化学精制、化验和修理等车间组成。其中化验和修理车间为辅助生产车间。 备煤车间的任务是为炼焦车间及时供应合乎质量要求的配合煤。炼焦车间是焦化厂的主体车间。炼焦车间的生产流程是:装煤车从贮煤塔取煤后,运送到已推空的碳化室上部将煤装入碳化室,煤经高温干馏变成焦炭,并放出荒煤气由管道输往回收车间;用推焦机将焦炭从碳化室推出,经过拦焦车后落入熄焦车内送往熄焦塔熄焦;之后,从熄焦车卸入凉焦台,蒸发掉多余的水分和进一步降温,再经输送带送往筛焦炉分成各级焦炭。回收车间负责抽吸、冷却及吸收

14、回收炼焦炉发生的荒煤气中的各种初级产品。 2)焦化安全生产技术及事故预防措施 (1)防火防爆。一切防火防爆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生产可燃(爆炸)性混合物或防止产生和隔离足够强度的活化能,以避免激发可燃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为此,必须弄清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和活化能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防止其产生和互相接近的措施。 有些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是难以避免的,如易燃液体贮槽上部空间就存在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因此,在充装物料前,往贮槽内先充惰性气体(如氮),排出蒸气后才可避免上述现象发生。此外,选用浮顶式贮槽也可以避免产生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其他非正常形成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如下: (

15、2)泄漏。泄漏是常见的产生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因。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温度超过闪点的液体的泄漏,都会在漏出的区域或漏出的液面上产生可燃(爆炸)性混合物。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设备、容器和管道本身存在漏洞或裂缝。有的是设备制造质量差,有的是长期失修、腐蚀造成的。所以,凡是加工、处理、生产或贮存可燃气体、易燃液体或温度超过闪点的可燃液体的设备、贮槽及管道,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其严密性和腐蚀情况。焦化厂的许多物料因含有腐蚀性介质,应特别注意设备的防腐处理,或采用防腐蚀的材料制造。 二是操作不当。相对地说,这类原因造成的泄漏事故比设备本身缺陷造成的要多些

16、。由于疏忽或操作错误造成跑油、跑气事故很多。要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除要求严格按标准化作业外,还必须采取防溢流措施。焦化安全规程规定,易燃、可燃液体贮槽区应设防火堤,防火堤内的容积不得小于贮槽地上部分总贮量的一半,且不得小于最大贮槽的地上部分的贮量。防火堤内的下水道通过防火堤处应设闸门。此闸门只有在放水时才打开,放完水即应关闭。 对可能泄漏或产生含油废水的生产装置周围应设围堰。 化产车间下水道应设水封井、隔油池等。 (3)放散。焦化厂许多设备都设有放散管,加工处理或贮存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或贮槽,放散管放散的气(汽)体有的本身就是可燃(爆炸)性混合物,或放出后与空气混合成为可燃(爆炸)性混合物。

17、焦化安全规程规定,各放散管应按所放散的气体、蒸气种类分别集中净化处理后方可放散。放散有毒、可燃气体的放散管出口应高出本设备及邻近建筑物4m以上。可燃气体排出口应设阻火器。 (4)防尘与防毒。煤尘主要产生在煤的装卸、运输以及破碎粉碎等过程中,主要产尘点为煤场、翻车机、受煤坑、输送带、转运站以及破碎、粉碎机等处。一般煤场采用喷洒覆盖剂或在装运过程中采取喷水等措施来降低粉尘的浓度。输送带及转运站主要依靠安设输送带通廓、局部或整体密闭防尘罩等来隔离和捕集煤尘。 破碎及粉碎设备等产尘点应加强密闭吸风,设置布袋除尘、湿式除尘、通风集尘等装置来降低煤尘浓度。 在焦化厂,一氧化碳存在于煤气中,特别是焦炉加热用

18、的高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在30%左右。焦炉的地下室、烟道通廓煤气设备多,阀门启闭频繁,极易泄漏煤气。所以,必须对煤气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维护,烟道通廓的贫煤气阀应保证其处于负压状态。 为了防止硫化氢、氰化氢中毒,焦化厂应当设置脱硫、脱氰工艺设施。过去国内只有城市煤气才进行脱硫,冶金企业一般不脱硫。至于脱氰,一般只从部分终冷水或氨气中脱氰生产黄血盐。随着对污染严重性认识的提高,近年来,各焦化厂已开始重视煤气的脱硫脱氰问题。为了防止硫化氢和氰化氢中毒,蒸氨系统的放散管应设在有人操作的下风侧。 3.耐火材料生产安全技术 1)生产特点 不同的耐火制品,使用的原材料及生产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虽不同,

19、但生产工序和加工方法,如原料煅烧、破碎、粉碎、细磨、配料、混料、成型、干燥和烧成等基本一致。耐火材料生产所用的设备比较笨重,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条件差,生产中易发生事故。另外,耐火材料生产工艺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大量含有较高游离二氧化碳的粉尘,严重地危害着人的身体健康。 2)耐火材料安全生产技术及事故预防措施 (1)主体设备运行的安全。运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检查轴承润滑情况,轴承内及衬板的连接处是否有足够而适量的润脂;检查所有的紧固件是否安全紧固;检查传动胶带,若有破损应及时更换,胶带轮有油污时,应用干净的抹布将其擦净;检查防护装置是否良好,发现有不安全的现象时应即行消除;检查破碎腔内有无矿石及杂物,并清除之,正常运行后方可喂料;正常启动后若发现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处理;在设备运行时,严禁从上面朝机器内窥视、进行任何调整、清理或检查等工作,也严禁用手在进料口上和破碎腔内搬运、移动矿石;停机前,应首先停止加料,待破碎腔内破碎物料完全排出后,方可断开电源开关。 (2)防尘措施。耐火厂的各个工艺环节可以说无处不产尘。经验证明,采取水、密、风、护、革、管、教、查八字方针是有效的、正确的。 (3)安全技术措施。改进工艺,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安装安全设施和标志,并定期检查;坚决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劳动保护,定期对职工进行身体检查。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