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653522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ppt(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 引言2.1 单容对象的动态特性2.2 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2.3 用响应曲线法辨识过程的数学模型2.4 用相关统计法辨识过程的数学模型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返回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描述对象输入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图描述对象输入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图描述对象输入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图描述对象输入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图形表达式。形表达式。形表达式。形表达式。动态特性:动态特性:动态特性:动态特性:以某种形式的扰动输入对象,引起对象的输出以某种形式的扰动输入对象,引起对象的输出以某种形式的扰动输入对象,引起对象的输出以某种形式的扰动输入对象,引起对象的

2、输出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时域或频域上用微分方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时域或频域上用微分方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时域或频域上用微分方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时域或频域上用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进行描述,称为对象的动态特性。或传递函数进行描述,称为对象的动态特性。或传递函数进行描述,称为对象的动态特性。或传递函数进行描述,称为对象的动态特性。2.0 引言动态特性(模型)建立的方法:动态特性(模型)建立的方法:动态特性(模型)建立的方法:动态特性(模型)建立的方法:机理法:机理法:机理法:机理法:根据系统的结构,分析系统运动的规律,利用已根据系统的结构,分析系统运动的规律,利用已根据

3、系统的结构,分析系统运动的规律,利用已根据系统的结构,分析系统运动的规律,利用已知相应的定律、定理或原理推导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知相应的定律、定理或原理推导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知相应的定律、定理或原理推导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知相应的定律、定理或原理推导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白箱问题针对白箱问题针对白箱问题针对白箱问题机理法机理法机理法机理法 系统辨识法系统辨识法系统辨识法系统辨识法 机理分析机理分析机理分析机理分析+系统辨识系统辨识系统辨识系统辨识机理分析机理分析机理分析机理分析+系统辨识法:系统辨识法:系统辨识法:系统辨识法:利用已知的运动机理和经验确定系统利用已知的运动机理和经验

4、确定系统利用已知的运动机理和经验确定系统利用已知的运动机理和经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使用于系统的运动机理不是完全未知的情的结构和参数。使用于系统的运动机理不是完全未知的情的结构和参数。使用于系统的运动机理不是完全未知的情的结构和参数。使用于系统的运动机理不是完全未知的情况。况。况。况。返回返回“系统辨识系统辨识系统辨识系统辨识”:信息、控制、系统科学相交叉的新兴学科信息、控制、系统科学相交叉的新兴学科信息、控制、系统科学相交叉的新兴学科信息、控制、系统科学相交叉的新兴学科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系统的建模理论与方法。系统的建模理论与方法。系统的建模理论与方法。系统的建模理论

5、与方法。系统辨识法:系统辨识法:系统辨识法:系统辨识法: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在规定的一类系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在规定的一类系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在规定的一类系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在规定的一类系统模型中确定一个系统模型,使之与被测系统等价。系统模型中确定一个系统模型,使之与被测系统等价。系统模型中确定一个系统模型,使之与被测系统等价。系统模型中确定一个系统模型,使之与被测系统等价。系统辨识包括统辨识包括统辨识包括统辨识包括模型结构辨识模型结构辨识模型结构辨识模型结构辨识和和和和参数的估计参数的估计参数的估计参数的估计。针对黑箱问题针对黑箱问题针对黑箱问题针对黑箱问题针对灰色问题针

6、对灰色问题针对灰色问题针对灰色问题系统辨识方法:系统辨识方法:系统辨识方法:系统辨识方法:古典辨识的统计相关方法,现代辨识的最古典辨识的统计相关方法,现代辨识的最古典辨识的统计相关方法,现代辨识的最古典辨识的统计相关方法,现代辨识的最小二乘法、剃度校正法、极大似然法等,非线性智能辨小二乘法、剃度校正法、极大似然法等,非线性智能辨小二乘法、剃度校正法、极大似然法等,非线性智能辨小二乘法、剃度校正法、极大似然法等,非线性智能辨识技术,如神经网络辨识、遗传神经网络技术等。识技术,如神经网络辨识、遗传神经网络技术等。识技术,如神经网络辨识、遗传神经网络技术等。识技术,如神经网络辨识、遗传神经网络技术等

7、。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过程对象的动态特过程对象的动态特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性性性1 1 1 1、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 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如下: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如下: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如下: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如下:(1 1)确定系统中各元件的输入输出物理量;)确定系统中各元件的输入输出物理量;(2 2)根据物理定律或化学定律(机理),列出元件的原始方)根据物理定律或化学定律(机理),列出元件的原始方 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忽略次要因素,适当简化;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忽略次要因素,适当简化;(3 3)消去中间变量,

8、按模型要求整理出最后形式。)消去中间变量,按模型要求整理出最后形式。v 根据系统物理机理建立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基本步骤:根据系统物理机理建立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基本步骤:根据系统物理机理建立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基本步骤:根据系统物理机理建立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基本步骤: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 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

9、量的拉普拉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 斯变换之比。斯变换之比。斯变换之比。斯变换之比。三要素:三要素:三要素:三要素:线性定常系统线性定常系统线性定常系统线性定常系统 零初始条件零初始条件零初始条件零初始条件 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零初始条件:零初始条件:输入及其各阶导数在输入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刻均为时刻均为0;输出及其各阶导数在输出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刻均为时刻均为0。形式上记为:形式上记为: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过程对象的

10、动态特过程对象的动态特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性性性方法一:方法一:方法一:方法一: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求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求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求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求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方法二:方法二:方法二:方法二:列写系统中各元件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中各元件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中各元件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中各元件的微分方程;在零初始条件下求拉氏变换;在零初始

11、条件下求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求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求拉氏变换;整理拉氏变换后的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整理拉氏变换后的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整理拉氏变换后的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整理拉氏变换后的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整理成传递函数的形式。整理成传递函数的形式。整理成传递函数的形式。整理成传递函数的形式。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一、自平衡过程的动态特性一、自平衡过程的动态特性一、自平衡过程的动态特性一、自平衡过程的动态特性自平衡过程:自平衡过程:自平衡过程:自平衡过程:指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其平衡状态被破坏指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其平衡状态被破坏指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其平衡状态被破坏指过程在扰动

12、作用下,其平衡状态被破坏 ,不需要操作人员或仪表等干预,依靠其自身逐渐达到新的不需要操作人员或仪表等干预,依靠其自身逐渐达到新的不需要操作人员或仪表等干预,依靠其自身逐渐达到新的不需要操作人员或仪表等干预,依靠其自身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平衡状态的过程。平衡状态的过程。平衡状态的过程。单容对象:单容对象:单容对象:单容对象:只有一个储蓄容量的对象。只有一个储蓄容量的对象。只有一个储蓄容量的对象。只有一个储蓄容量的对象。1 1 1 1、液位过程、液位过程、液位过程、液位过程若若若若 输入变量:输入变量:输入变量:输入变量:输出变量:输出变量:输出变量:输出变量:要求建立平衡点附近的数学模型

13、:要求建立平衡点附近的数学模型:要求建立平衡点附近的数学模型:要求建立平衡点附近的数学模型:(见下页图)(见下页图)(见下页图)(见下页图)讨论:讨论:讨论:讨论:(1)(1)(1)(1)、静态时,、静态时,、静态时,、静态时,q q q q1 1 1 1=q=q=q=q2 2 2 2,dh/dt=0 dh/dt=0 dh/dt=0 dh/dt=0;(2)(2)(2)(2)、当当当当q q q q1 1 1 1变化时变化时变化时变化时h h h h变化变化变化变化 q q q q2 2 2 2变化。变化。变化。变化。经线性化处理,有:经线性化处理,有:经线性化处理,有:经线性化处理,有:其中,

14、其中,其中,其中,R R R R2 2 2 2为阀门为阀门为阀门为阀门2 2 2 2的阻力,称为液阻或流阻。的阻力,称为液阻或流阻。的阻力,称为液阻或流阻。的阻力,称为液阻或流阻。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过程对象的动态过程对象的动态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特性特性特性式中:式中:式中:式中:-分别为偏离某一平衡状态分别为偏离某一平衡状态分别为偏离某一平衡状态分别为偏离某一平衡状态的增量的增量的增量的增量1 1 1 1、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由式由式由式由式(2-6)(2-6)(2-6)(2-6)和式和式和式和式(2-7)(2-7

15、)(2-7)(2-7),有:,有:,有:,有: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2 2 2 2、消去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3 3 3 3、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4 4 4 4、求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求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求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求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2 2 2 2、温度过程、温度过程、温度过程、温度过程 式中:式中:式中:式中:过程的放大系数过程的放大系数过程的放大系数过程的放大系数过程的容量系数过程的容量系数过程

16、的容量系数过程的容量系数若若若若 输入变量:输入变量:输入变量:输入变量:输出变量:输出变量:输出变量:输出变量:要求建立平衡点附近的数学模型:要求建立平衡点附近的数学模型:要求建立平衡点附近的数学模型:要求建立平衡点附近的数学模型:电加热炉电加热炉电加热炉电加热炉(如右图)(如右图)(如右图)(如右图)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传热系数传热系数传热系数传热系数表面积表面积表面积表面积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假设环境温度不变,则由式(假设环境温度不变,则由式(假设环境温度不变,则由式(假设环境温度不变,则由式(2

17、2 2 2)得:)得:)得:)得:对上式求拉氏变换,有:对上式求拉氏变换,有:对上式求拉氏变换,有:对上式求拉氏变换,有: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过程对象的动态特过程对象的动态特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性性性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代入上式代入上式代入上式代入上式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过程的纯延迟时间过程的纯延迟时间过程的纯延迟时间过程的纯延迟时间见下页图见下页图见下页图见下页图纯延迟单容水箱及其响应曲线无纯滞后有纯滞后无自平衡过程无自平衡过程无自平衡过程无自平衡过程(P16P16P16P16):):):):指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其

18、平衡状态指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其平衡状态指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其平衡状态指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其平衡状态被破坏后被破坏后被破坏后被破坏后 ,不经过操作人员或仪表等干预,仅依靠其自,不经过操作人员或仪表等干预,仅依靠其自,不经过操作人员或仪表等干预,仅依靠其自,不经过操作人员或仪表等干预,仅依靠其自身能力不能重新恢复平衡状态的过程。身能力不能重新恢复平衡状态的过程。身能力不能重新恢复平衡状态的过程。身能力不能重新恢复平衡状态的过程。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的微分方程为:过程的微分方程为:过程的微分方程为:过程的微分方程为:过

19、程的动态特性为:过程的动态特性为:过程的动态特性为:过程的动态特性为:-过程的积分时间常数过程的积分时间常数过程的积分时间常数过程的积分时间常数当具有纯延迟时当具有纯延迟时当具有纯延迟时当具有纯延迟时以液位过程为例,以液位过程为例,以液位过程为例,以液位过程为例,见下页图见下页图见下页图见下页图无纯滞后有纯滞后无自平衡能力的单容水箱及其响应曲线返回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一、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双容过程一、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双容过程一、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双容过程一、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双容过程(见下页)(见下页)(见下页)(见下页)多容对象:多容对象:多容对象:多容对象:具有多个储蓄容积(量)的对象。具

20、有多个储蓄容积(量)的对象。具有多个储蓄容积(量)的对象。具有多个储蓄容积(量)的对象。要求建立:输入变量要求建立:输入变量要求建立:输入变量要求建立:输入变量 输出变量输出变量输出变量输出变量 的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的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的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的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对水箱对水箱对水箱对水箱1 1 1 1:对水箱对水箱对水箱对水箱2 2 2 2:根据物料平衡关系根据物料平衡关系根据物料平衡关系根据物料平衡关系 拉氏变换拉氏变换拉氏变换拉氏变换拉氏变换拉氏变换拉氏变换拉氏变换此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为:此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为:此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为:此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为:-水箱水箱

21、水箱水箱1 1 1 1的时间常数的时间常数的时间常数的时间常数-水箱水箱水箱水箱2 2 2 2的时间常数的时间常数的时间常数的时间常数-双容对象的放大系数双容对象的放大系数双容对象的放大系数双容对象的放大系数对于多容对象,如对于多容对象,如对于多容对象,如对于多容对象,如下页图下页图下页图下页图所示:所示:所示:所示:串联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等于各单容对象动态特性的乘积串联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等于各单容对象动态特性的乘积串联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等于各单容对象动态特性的乘积串联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等于各单容对象动态特性的乘积类似地,其结构图如下:类似地,其结构图如下:类似地,其结构图如下:类似地,其结构

22、图如下: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则则则则 若还具有纯延迟若还具有纯延迟若还具有纯延迟若还具有纯延迟则则则则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对于水箱对于水箱对于水箱对于水箱1 1 1 1对于水箱对于水箱对于水箱对于水箱2 2 2 2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相互作用的双容水箱见相互作用的双容水箱见相互作用的双容水箱见相互作用的双容水箱见下页图下页图下页图下页图所示:所示:所示:所示:要求建立:输入变量要求

23、建立:输入变量要求建立:输入变量要求建立:输入变量 输出变量输出变量输出变量输出变量 的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的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的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的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平衡时:平衡时:平衡时:平衡时:当输入出现扰动后当输入出现扰动后当输入出现扰动后当输入出现扰动后对水箱对水箱对水箱对水箱1 1 1 1:对水箱对水箱对水箱对水箱2 2 2 2:整理得:整理得:整理得:整理得:上式中:上式中:上式中:上式中:思考:思考:思考:思考:建立输入变量为建立输入变量为建立输入变量为建立输入变量为,输出变量为,输出变量为,输出变量为,输出变量为 的过程的动态特性。的过程的动态特性。的过程的动态特性。的

24、过程的动态特性。返回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 许多工业过程,其内部许多工业过程,其内部许多工业过程,其内部许多工业过程,其内部工艺过程较为复杂工艺过程较为复杂工艺过程较为复杂工艺过程较为复杂或或或或存在非线存在非线存在非线存在非线性因素性因素性因素性因素,甚至,甚至,甚至,甚至过程机理不明确过程机理不明确过程机理不明确过程机理不明确,因而很难通过机理法对其,因而很难通过机理法对其,因而很难通过机理法对其,因而很难通过机理法对其建模,只有采用实验建模的方法。建模,只有采用实验建模的方法。建模,只有采用实验建模的方法。建模,只有采用实验建模的方法。

25、响应曲线法:响应曲线法:响应曲线法:响应曲线法:又称又称又称又称时域法时域法时域法时域法,是指在被控对象上人为地加入,是指在被控对象上人为地加入,是指在被控对象上人为地加入,是指在被控对象上人为地加入 非周期信号,测量其响应曲线,然后再根据响应曲线,非周期信号,测量其响应曲线,然后再根据响应曲线,非周期信号,测量其响应曲线,然后再根据响应曲线,非周期信号,测量其响应曲线,然后再根据响应曲线,计算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计算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计算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计算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阶跃信号阶跃信号阶跃信号阶跃信号矩形脉冲信号矩形脉冲信号矩形脉冲信号矩形脉冲信号实验时往往会对正常生产

26、造成影响。实验时往往会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实验时往往会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实验时往往会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见(见(见(见P20P20P20P20)合理选择阶跃信号合理选择阶跃信号合理选择阶跃信号合理选择阶跃信号幅值,一般取正常输入幅值,一般取正常输入幅值,一般取正常输入幅值,一般取正常输入信号的信号的信号的信号的5 5 5 515%15%15%15%左右;左右;左右;左右;试验前,被控过程试验前,被控过程试验前,被控过程试验前,被控过程必须相对稳定;必须相对稳定;

27、必须相对稳定;必须相对稳定;试验必须在相同的试验必须在相同的试验必须在相同的试验必须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重复几次;测试条件下重复几次;测试条件下重复几次;测试条件下重复几次;试验时应在阶跃信试验时应在阶跃信试验时应在阶跃信试验时应在阶跃信号正、反方向变化时分号正、反方向变化时分号正、反方向变化时分号正、反方向变化时分别测取其响应曲线。别测取其响应曲线。别测取其响应曲线。别测取其响应曲线。矩形脉冲响应矩形脉冲响应矩形脉冲响应矩形脉冲响应见下页图见下页图见下页图见下页图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将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阶跃响应曲

28、线将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阶跃响应曲线将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阶跃响应曲线将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阶跃响应曲线 (针对线性系统针对线性系统针对线性系统针对线性系统)阶跃响应阶跃响应阶跃响应阶跃响应脉冲响应脉冲响应脉冲响应脉冲响应阶跃响应阶跃响应阶跃响应阶跃响应转换思路:转换思路:转换思路:转换思路:将矩形脉冲看作正负两个等幅阶跃信号的叠将矩形脉冲看作正负两个等幅阶跃信号的叠将矩形脉冲看作正负两个等幅阶跃信号的叠将矩形脉冲看作正负两个等幅阶跃信号的叠 加,据此而得到阶跃加,据此而得到阶跃加,据此而得到阶跃加,据此而得到阶跃响应曲线。响应曲线。矩形脉冲响应曲线(上图)矩形脉冲响应曲线(上图)矩形脉

29、冲响应曲线(上图)矩形脉冲响应曲线(上图)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 阶跃响应曲线(右图)阶跃响应曲线(右图)阶跃响应曲线(右图)阶跃响应曲线(右图)可见:可见:可见:可见:矩形脉冲与同样幅值的矩形脉冲与同样幅值的矩形脉冲与同样幅值的矩形脉冲与同样幅值的 阶跃信号相比对系统产阶跃信号相比对系统产阶跃信号相比对系统产阶跃信号相比对系统产 生的影响要小生的影响要小生的影响要小生的影响要小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一般过程的模型结构:一般过程的模型结构:一般过程的模型

30、结构:一般过程的模型结构:(P22P22P22P22)无自平衡过程的模型结构:无自平衡过程的模型结构:无自平衡过程的模型结构:无自平衡过程的模型结构: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放大系数:放大系数:放大系数:放大系数:a a a a、切线法:如右图切线法:如右图切线法:如右图切线法:如右图。c c c c、半对数图解法(略)、半对数图解法(略)、半对数图解法(略)、半对数图解法(略)时间常数:时间常数:时间常数:时间常数:b b b b、响应曲线上升到稳态值响应曲线上升到稳态值响应曲线上升到稳态值响应曲线上升到稳态值 的的的

31、的63.2%63.2%63.2%63.2%时所经历的时间。时所经历的时间。时所经历的时间。时所经历的时间。模型形式为:模型形式为:模型形式为:模型形式为: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放大系数:放大系数:放大系数:放大系数:算法与前面类似。算法与前面类似。算法与前面类似。算法与前面类似。a a a a、切线法:如右图切线法:如右图切线法:如右图切线法:如右图。算法思想:算法思想:算法思想:算法思想:用响应曲线上的两点用响应曲线上的两点用响应曲线上的两点用响应曲线上的两点 去拟合模型表达式。去拟合模型表达式。去拟合模型表达式。去

32、拟合模型表达式。时间常数与纯延迟时间:时间常数与纯延迟时间:时间常数与纯延迟时间:时间常数与纯延迟时间:b b b b、两点计算法。两点计算法。两点计算法。两点计算法。模型形式为:模型形式为:模型形式为:模型形式为: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如果模型形式为:如果模型形式为:如果模型形式为:如果模型形式为: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则可得:则可得:则可得:则可得:另取两个时刻点的值进行校验:另取两个时刻点的值进行校验:另取两个时刻点的值进行校验:另取两个时刻点的值进行校验

33、:看是否有:看是否有:看是否有:看是否有:如果误差不大,说明该如果误差不大,说明该如果误差不大,说明该如果误差不大,说明该模型结构能够较好地描述被模型结构能够较好地描述被模型结构能够较好地描述被模型结构能够较好地描述被控过程;如果误差较大,则控过程;如果误差较大,则控过程;如果误差较大,则控过程;如果误差较大,则表示该模型结构与被控过程表示该模型结构与被控过程表示该模型结构与被控过程表示该模型结构与被控过程的结构不符,要重新建模。的结构不符,要重新建模。的结构不符,要重新建模。的结构不符,要重新建模。如果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如果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如果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如果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 坐标

34、系中形式,可坐标系中形式,可坐标系中形式,可坐标系中形式,可以将纵坐标右移至以将纵坐标右移至以将纵坐标右移至以将纵坐标右移至 处,在处,在处,在处,在 坐标系中利用上坐标系中利用上坐标系中利用上坐标系中利用上述两点计算法进行建模,最后模型的纯延迟时间述两点计算法进行建模,最后模型的纯延迟时间述两点计算法进行建模,最后模型的纯延迟时间述两点计算法进行建模,最后模型的纯延迟时间 。选取坐标系选取坐标系选取坐标系选取坐标系 中响应曲线上两点:中响应曲线上两点:中响应曲线上两点:中响应曲线上两点:和和和和 ,带入上式(见下页图,带入上式(见下页图,带入上式(见下页图,带入上式(见下页图),),),),

35、简化得:简化得:简化得:简化得:将曲线上两点的值带入上式,得到含有未知数将曲线上两点的值带入上式,得到含有未知数将曲线上两点的值带入上式,得到含有未知数将曲线上两点的值带入上式,得到含有未知数 和和和和 的两个表达式,计算出的两个表达式,计算出的两个表达式,计算出的两个表达式,计算出 、,模型便可获得。,模型便可获得。,模型便可获得。,模型便可获得。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放大系数:放大系数:放大系数:放大系数:算法与前面类似。算法与前面类似。算法与前面类似。算法与前面类似。时间常数:时间常数:时间常数:时间常数:模型形

36、式为:模型形式为:模型形式为:模型形式为:如果有纯延时,则在二阶环节后加上如果有纯延时,则在二阶环节后加上如果有纯延时,则在二阶环节后加上如果有纯延时,则在二阶环节后加上 。其中:其中:其中:其中: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见课本见课本见课本见课本P27P27P27P27表表表表2-32-32-32-31 12 23 34 45 56 67 78 80.320.320.460.460.530.530.580.580.620.620.650.650.670.670.6850.685切线法切线法切线法切线法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

37、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两点计算法两点计算法两点计算法两点计算法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若模型形式为:若模型形式为:若模型形式为:若模型形式为:则则则则若模型形式为:若模型形式为:若模型形式为:若模型形式为:则则则则返回相关统计法的基本思想:相关统计法的基本思想:相关统计法的基本思想:相关统计法的基本思想: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计算出输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计算出输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计算出输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计算出输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输入与输出信号的互相关函数输入与输

38、出信号的互相关函数输入与输出信号的互相关函数输入与输出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属于属于属于属于古典辨识方法古典辨识方法古典辨识方法古典辨识方法1 1 1 1、随机信号(变量)、随机信号(变量)、随机信号(变量)、随机信号(变量)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 在任一时刻的值是无法确定的,也不能用确定的方程来在任一时刻的值是无法确定的,也不能用确定的方程来在任一时刻的值是无法确定的,也不能用确定的方程来在任一时刻的值是无法确定的,也不能用确定的方程来表示,但在任一时刻在某一区间的可能性可以用概率和统计表示,但在任一时刻在某一区间的可能性

39、可以用概率和统计表示,但在任一时刻在某一区间的可能性可以用概率和统计表示,但在任一时刻在某一区间的可能性可以用概率和统计平均等参数来描述。平均等参数来描述。平均等参数来描述。平均等参数来描述。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事物变化过程。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事物变化过程。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事物变化过程。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事物变化过程。如:自由落体运动、电容充电过程如:自由落体运动、电容充电过程如:自由落体运动、电容充电过程如:自由落体运动、电容充电过程其变化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律性其变化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律性其变化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律性其变化过程具有明确

40、的规律性 确定性过程确定性过程确定性过程确定性过程 又如:电子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风浪中海面的起伏又如:电子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风浪中海面的起伏又如:电子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风浪中海面的起伏又如:电子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风浪中海面的起伏 相同条件下测量的多个样本具有偶然性,但它们的总体相同条件下测量的多个样本具有偶然性,但它们的总体相同条件下测量的多个样本具有偶然性,但它们的总体相同条件下测量的多个样本具有偶然性,但它们的总体却往往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规律性却往往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规律性却往往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规律性却往往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规律性 随机过程随机过程随机过程随机过程 自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自相关

41、函数:自相关函数: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过程过程过程对象的动态特对象的动态特对象的动态特对象的动态特性性性性 互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过程对象过程对象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的动态特性的动态特性的动态特性 简单地说:简单地说:简单地说:简单地说:凡均值为零,并在所有频率下都具有恒定幅凡均值为零,并在所有频率下都具有恒定幅凡均值为零,并在所有频率下都具有恒定幅凡均值为零,并在所有频率下都具有恒定幅值的随机信号就为白噪声。值的随机信号就为白噪声。值的随机信号就为白噪声。值的随机信号就为白噪声。是一种均值为零、谱密度函数(随机变量自相关函数

42、的是一种均值为零、谱密度函数(随机变量自相关函数的是一种均值为零、谱密度函数(随机变量自相关函数的是一种均值为零、谱密度函数(随机变量自相关函数的傅氏变换,是傅氏变换,是傅氏变换,是傅氏变换,是 的实函数)为非零常数的平稳随机过程,或的实函数)为非零常数的平稳随机过程,或的实函数)为非零常数的平稳随机过程,或的实函数)为非零常数的平稳随机过程,或者说是由一系列不相关的随机变量组成的一种理想化随机变者说是由一系列不相关的随机变量组成的一种理想化随机变者说是由一系列不相关的随机变量组成的一种理想化随机变者说是由一系列不相关的随机变量组成的一种理想化随机变量。量。量。量。白噪声只是理论上的抽象,实际

43、上是不存在的。在实白噪声只是理论上的抽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实白噪声只是理论上的抽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实白噪声只是理论上的抽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实际应用中,当某随机信号在所考虑的频率范围内(对工业际应用中,当某随机信号在所考虑的频率范围内(对工业际应用中,当某随机信号在所考虑的频率范围内(对工业际应用中,当某随机信号在所考虑的频率范围内(对工业过程来说,在低频范围内)均值为零且谱密度的幅值是恒过程来说,在低频范围内)均值为零且谱密度的幅值是恒过程来说,在低频范围内)均值为零且谱密度的幅值是恒过程来说,在低频范围内)均值为零且谱密度的幅值是恒定的,就视为白噪声。定的,就视为白噪声。定的

44、,就视为白噪声。定的,就视为白噪声。可以证明:当输入信号为白噪声时,系统输入与输可以证明:当输入信号为白噪声时,系统输入与输可以证明:当输入信号为白噪声时,系统输入与输可以证明:当输入信号为白噪声时,系统输入与输出的互相关函数与系统的脉冲响应成正比。出的互相关函数与系统的脉冲响应成正比。出的互相关函数与系统的脉冲响应成正比。出的互相关函数与系统的脉冲响应成正比。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即:即:即:即:其中:其中:其中:其中:单位冲击函数:单位冲击函数:单位冲击函数:单位冲击函数:但是,白噪声只是数学上的一个抽象,工程上是

45、不容易但是,白噪声只是数学上的一个抽象,工程上是不容易但是,白噪声只是数学上的一个抽象,工程上是不容易但是,白噪声只是数学上的一个抽象,工程上是不容易实现的,且为了精确地获取互相关函数,理论上要无限长时实现的,且为了精确地获取互相关函数,理论上要无限长时实现的,且为了精确地获取互相关函数,理论上要无限长时实现的,且为了精确地获取互相关函数,理论上要无限长时间,所以常用伪随机信号作为辨识被控过程的输入信号。间,所以常用伪随机信号作为辨识被控过程的输入信号。间,所以常用伪随机信号作为辨识被控过程的输入信号。间,所以常用伪随机信号作为辨识被控过程的输入信号。伪随机信号:伪随机信号:伪随机信号:伪随机

46、信号:是人为产生的一种具有某些随机信号统计是人为产生的一种具有某些随机信号统计是人为产生的一种具有某些随机信号统计是人为产生的一种具有某些随机信号统计 特征的随机信号。特征的随机信号。特征的随机信号。特征的随机信号。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 伪随机信号是一种伪随机信号是一种伪随机信号是一种伪随机信号是一种周期为周期为周期为周期为T T T T的信号序列,它有多种形的信号序列,它有多种形的信号序列,它有多种形的信号序列,它有多种形式,其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是式,其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是式,其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是式,其中最简单、

47、最常用的是二位式序列二位式序列二位式序列二位式序列。二位式最大。二位式最大。二位式最大。二位式最大长度序列简称长度序列简称长度序列简称长度序列简称M M M M序列序列序列序列。设有一个四级移位寄存器,其反馈信号来自第三级设有一个四级移位寄存器,其反馈信号来自第三级设有一个四级移位寄存器,其反馈信号来自第三级设有一个四级移位寄存器,其反馈信号来自第三级(K=3K=3K=3K=3)和第四级输出的模和第四级输出的模和第四级输出的模和第四级输出的模2 2 2 2加法门加法门加法门加法门(如下页图)(如下页图)(如下页图)(如下页图),假定,假定,假定,假定该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全为逻辑该移位寄存器的

48、初始状态全为逻辑该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全为逻辑该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全为逻辑1 1 1 1,(初始状态可以为,(初始状态可以为,(初始状态可以为,(初始状态可以为全全全全0 0 0 0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接入移位脉冲后,各级的状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接入移位脉冲后,各级的状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接入移位脉冲后,各级的状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接入移位脉冲后,各级的状态将按下页表形式转换。态将按下页表形式转换。态将按下页表形式转换。态将按下页表形式转换。例:四位移位寄存器产生例:四位移位寄存器产生例:四位移位寄存器产生例:四位移位寄存器产生N=15N=15N=15N=15的二位式序列(的二位式序

49、列(的二位式序列(的二位式序列(M M M M序列)序列)序列)序列)模模模模2 2 2 2加法门加法门加法门加法门级级级级状状状状 态态态态号号号号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 11 10 00 00 01 10 00 01 11 10 01 10 01 11 11 11 10 02 21 11 10 00 00 01 10 00 01 11 10 01 10 01 11 11 11 13 31 11 11 10 00 00 01 10 00 01 11 10 01 10 01 11 11 14 41

50、 11 11 11 10 00 00 01 10 00 01 11 10 01 10 01 11 11 1 1 1:低电平,:低电平,:低电平,:低电平,0 0 0 0:高电平,幅值为:高电平,幅值为:高电平,幅值为:高电平,幅值为a a a a M M M M序列是有周期的序列是有周期的序列是有周期的序列是有周期的计算上述计算上述计算上述计算上述M M M 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序列的自相关函数时时时时刻刻刻刻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 11 11 11 10 00 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