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653378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X 页数:92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体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pptx(9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概述概述 良姿位的摆放及原则良姿位的摆放及原则 转移技术转移技术(本次主要讲授床上体位转移技术,轮椅相关移乘技术在OT中讲授)第1页/共92页概述概述一、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本概念一、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体位及转移技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二、体位及转移技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第2页/共92页一、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本概念 体位 转移第3页/共92页一、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本概念体位的定义体位(body position)是指人体所处的某种姿势。第4页/共92页一、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本概念体位的分类卧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长坐位、端坐位。跪位:单膝跪位、双膝跪位。立位:单

2、足立位、双足立位。第5页/共92页一、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本概念转移的定义转移(transfer)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换到另一种姿势以及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比如由卧到坐、由坐到站、由床到轮椅等。通过转移使瘫痪患者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第6页/共92页一、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本概念转移的分类转移的分类独立转移:是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转移方法。独立转移:是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转移方法。辅助转移:是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方法。辅助转移:是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方法。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程度较重而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由外力将

3、患者整个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程度较重而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由外力将患者整个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第7页/共92页二、体位及转移技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目的 注意事项第8页/共92页二、体位及转移技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目的 体位摆放的目的防止发生身体损伤,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预防并发症 转移训练的目的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护理依赖,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再就业帮助患者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第9页/共92页二、体位及转移技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4、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良姿位的摆放应从疾病的急性期尽早开展,并以不影响临床良姿位的摆放应从疾病的急性期尽早开展,并以不影响临床救治为前提。救治为前提。针对瘫痪患者的良姿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针对瘫痪患者的良姿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影响运动功能,必须定时进行体位变位,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影响运动功能,必须定时进行体位变换。换。在进行体位摆放时,切忌使用暴力牵拉肢体。在进行体位摆放时,切忌使用暴力牵拉肢体。注意对后枕部、肩胛部、肘、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注意对后枕部、肩胛部、肘、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膝内外侧、踝内外侧、足跟等骨突处的保护,预防形成

5、子、膝内外侧、踝内外侧、足跟等骨突处的保护,预防形成压疮。确保患者卧位时,其完好视野侧不靠墙。压疮。确保患者卧位时,其完好视野侧不靠墙。坐位、立位下良姿位的保持,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静态坐位、坐位、立位下良姿位的保持,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静态坐位、立位平衡能力。立位平衡能力。为达到好的效果,患者需具备遵从简单指令的认知能力。为达到好的效果,患者需具备遵从简单指令的认知能力。在任何一种体位下,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做出调整。在任何一种体位下,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做出调整。第10页/共92页二、体位及转移技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转移技术的注意事项 独立转移 辅助转移搬运第11页/共92页

6、(1 1)独立转移)独立转移 此项技术是由患者独立完成转移活动,对患者功能水平要求较高,转移过此项技术是由患者独立完成转移活动,对患者功能水平要求较高,转移过程要注意患者安全。有多种独立转移方法可供选择时,以最安全、最容易程要注意患者安全。有多种独立转移方法可供选择时,以最安全、最容易的方法为首选。的方法为首选。患者学习独立转移的时机要适当。患者学习独立转移的时机要适当。床、轮椅等转移用具在构造、位置上要利于患者完成转移活动。比如相互床、轮椅等转移用具在构造、位置上要利于患者完成转移活动。比如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高度通常相当、位置应该稳定,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转移的两个平面的高度通常相当、位

7、置应该稳定,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患者应具有满意的静态及动态坐位、立位平衡能力。患者没有视野、空间患者应具有满意的静态及动态坐位、立位平衡能力。患者没有视野、空间结构等感觉缺损。结构等感觉缺损。患者应熟悉转移活动的周围环境,对自身的功能水平有清楚的认识。患者应熟悉转移活动的周围环境,对自身的功能水平有清楚的认识。第12页/共92页(2 2)辅助转移)辅助转移此类转移技术要求辅助者与患者之间互相信任。此类转移技术要求辅助者与患者之间互相信任。此类转移技术对辅助者有明确的要求:辅助者应熟知患者病情,此类转移技术对辅助者有明确的要求:辅助者应熟知患者病情,转移前辅助者必须准备好必要的设施和空间,辅助

8、者对患者下转移前辅助者必须准备好必要的设施和空间,辅助者对患者下达指令应简单、明确、易懂,转移过程中需要辅助者具备相当达指令应简单、明确、易懂,转移过程中需要辅助者具备相当的技巧而不能单独依靠体力,而且辅助者应时刻留意患者突然的技巧而不能单独依靠体力,而且辅助者应时刻留意患者突然或不正常的动作,以免发生意外。或不正常的动作,以免发生意外。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辅助量应逐渐减少。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辅助量应逐渐减少。第13页/共92页(3 3)搬运)搬运 此为完全由外力实现的转移活动,无论是人工搬运还是机械搬运,转移时此为完全由外力实现的转移活动,无论是人工搬运还是机械搬运,转移时均不能增加患者的

9、痛苦,不能加重病情。均不能增加患者的痛苦,不能加重病情。在实施此项技术时,要求患者应当对搬运者有信心,目视前方,保持身心在实施此项技术时,要求患者应当对搬运者有信心,目视前方,保持身心放松,配合搬运。搬运过程中患者应当保持搬运开始的姿势,不再改变。放松,配合搬运。搬运过程中患者应当保持搬运开始的姿势,不再改变。对搬运者有要求:若需要两个以上搬运者,则每一位都必须清楚地了解整对搬运者有要求:若需要两个以上搬运者,则每一位都必须清楚地了解整个转移程序及方向。并在搬运前确定由何人指挥,所有搬运者要听号令协个转移程序及方向。并在搬运前确定由何人指挥,所有搬运者要听号令协同用力。同用力。当利用机械搬运时

10、,搬运前要检查机械是否准备好并安全、完好,要保证当利用机械搬运时,搬运前要检查机械是否准备好并安全、完好,要保证空间畅通,没有障碍。空间畅通,没有障碍。第14页/共92页针对以上三种转移技术,当患者能够独立转移时则尽量不要辅助,能提供少量辅助时则不要提供大量辅助,搬运可作为最后选择的转移方法。患者残疾较重或存在认知障碍时不要勉强训练其独立转移活动。转移距离过远时难以依靠一个人的帮助,转移频繁时不便使用升降机。第15页/共92页良姿位的摆放良姿位的摆放及原则及原则第16页/共92页良姿位的保持和体位变换必须结合进行,卧床患者应每隔良姿位的保持和体位变换必须结合进行,卧床患者应每隔1 12 2小时

11、翻身一次,患者在任何时间都应保持良小时翻身一次,患者在任何时间都应保持良姿位,这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功能恢复的有着重要意义。姿位,这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功能恢复的有着重要意义。第17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 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 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 四、截肢患者的良姿位四、截肢患者的良姿位 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 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良姿位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良姿位 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 重点为常见疾患的

12、良姿位摆放操作方法重点为常见疾患的良姿位摆放操作方法第18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良好卧位姿势 良好坐位姿势 良好立位姿势 第19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良好卧位姿势患侧卧位患侧卧位头颈:上颈段稍前屈。头颈:上颈段稍前屈。躯干:稍向后倾,背部可用枕躯干:稍向后倾,背部可用枕头稳固支持。头稳固支持。上肢:患侧上肢肩关节屈曲、上肢:患侧上肢肩关节屈曲、肩胛带前伸,患肢前伸与躯干肩胛带前伸,患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的角度不小于9090,伸肘,前,伸肘,前臂旋后,腕背伸,手指伸展,臂旋后,腕背伸,手指伸展,掌心向上,要注意保持患侧肩掌心向上,要注意保持患侧肩胛骨充分前伸。健侧上肢放松

13、,胛骨充分前伸。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放在躯干上。下肢: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下肢: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伸髋、膝稍屈、踝关在床上,伸髋、膝稍屈、踝关节中立位;健侧下肢髋、膝屈节中立位;健侧下肢髋、膝屈曲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曲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第20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良好卧位姿势健侧卧位健侧卧位躯干: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躯干: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不可前趴成半俯卧位。不可前趴成半俯卧位。患侧上肢:要有支撑,由软患侧上肢:要有支撑,由软枕在躯干前方垫起,肩关节枕在躯干前方垫起,肩关节前屈约前屈约100100,伸肘、伸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伸指、掌心向下。

14、健侧上肢:可放在任何舒适健侧上肢:可放在任何舒适的位置。的位置。患侧下肢:要有支撑,患肢患侧下肢:要有支撑,患肢向前屈髋、屈膝、踝关节中向前屈髋、屈膝、踝关节中立位,完全由软枕支持。注立位,完全由软枕支持。注意患足不可悬空导致内翻悬意患足不可悬空导致内翻悬在枕头边缘。在枕头边缘。健侧下肢:取舒适位平放在健侧下肢:取舒适位平放在床上。床上。第21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良好卧位姿势仰卧位仰卧位 头部:由枕头提供良好的支持,头部:由枕头提供良好的支持,枕头不宜过高,注意不能使胸枕头不宜过高,注意不能使胸椎屈曲。椎屈曲。患侧上肢:在患侧肩胛和上肢患侧上肢:在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使肩前伸

15、;患侧下垫一长枕,使肩前伸;患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肘关节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平放于枕上。平放于枕上。骨盆:患侧骨盆下垫薄枕,使骨盆:患侧骨盆下垫薄枕,使其骨盆向前,并防止患侧下肢其骨盆向前,并防止患侧下肢外旋。外旋。患侧下肢:髋关节伸直,可将患侧下肢:髋关节伸直,可将小的软枕垫在膝关节下,保持小的软枕垫在膝关节下,保持微屈,但要防止膝过于屈曲;微屈,但要防止膝过于屈曲;此外应避免将软枕垫于小腿下此外应避免将软枕垫于小腿下方,因此种放置方法可引起膝方,因此种放置方法可引起膝过伸或对下肢静脉造成压迫。过伸或对下肢静脉造成压迫。踝关节保

16、持背屈、外翻位,防踝关节保持背屈、外翻位,防止足下垂。止足下垂。第22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良好坐位姿势床上长坐位:床上长坐位:采取此体位时须保持躯干直立,背部伸展,必要时用棉被或抬起的床头充分支撑躯干。采取此体位时须保持躯干直立,背部伸展,必要时用棉被或抬起的床头充分支撑躯干。确保髋关节屈曲确保髋关节屈曲9090,双下肢伸展,为避免膝关节的过度伸展,可以在膝下垫一小海绵垫。,双下肢伸展,为避免膝关节的过度伸展,可以在膝下垫一小海绵垫。患者双上肢对称置于其身前的小桌上,使患者上肢始终位于患者视野之内,避免患者忽视。患者双上肢对称置于其身前的小桌上,使患者上肢始终位于患者视野之内,避免

17、患者忽视。第23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良好坐位姿势椅坐位椅坐位 :左右两侧肩和躯干需对称,躯干伸展、骨盆直立、髋膝踝三关节保持:左右两侧肩和躯干需对称,躯干伸展、骨盆直立、髋膝踝三关节保持9090位,避免髋关节的位,避免髋关节的外展、外旋,小腿垂直下垂、双足底着地。外展、外旋,小腿垂直下垂、双足底着地。第24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良好坐位姿势轮椅坐位轮椅坐位 轮椅要求轮椅要求 坐姿要求坐姿要求第25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良好立位姿势 偏瘫患者站立时,注意保持头部处于水平位置,双肩对称,躯干直立,肩在髋的正上方,髋在踝前,偏瘫患者站立时,注意保持头部处于水平位置,双

18、肩对称,躯干直立,肩在髋的正上方,髋在踝前,双足稍分开约双足稍分开约10cm10cm。第26页/共92页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 痉挛型 软瘫型 偏瘫型 第27页/共92页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痉挛型侧卧位:此为患儿主要卧位姿势,侧卧位有利于阻断原始反射,改善痉挛状况,以及患儿姿势和动作侧卧位:此为患儿主要卧位姿势,侧卧位有利于阻断原始反射,改善痉挛状况,以及患儿姿势和动作的对称。侧卧位时,针对存在非对称姿势的痉挛患儿,应使患儿双上肢在身体前方,双下肢屈曲;也的对称。侧卧位时,针对存在非对称姿势的痉挛患儿,应使患儿双上肢在身体前方,双下肢屈曲;也可以在患儿背部加放枕头稳定姿势;还可考虑给患儿使用可以

19、在患儿背部加放枕头稳定姿势;还可考虑给患儿使用“耳枕耳枕”以稳定头部。以稳定头部。第28页/共92页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痉挛型仰卧位:仰卧位:因为患儿在仰卧位时易出现角弓反张,所以仰卧因为患儿在仰卧位时易出现角弓反张,所以仰卧位使用较少。需要仰卧时可用软枕垫在肩下面,使患位使用较少。需要仰卧时可用软枕垫在肩下面,使患儿肩部前倾和内旋,此法可缓解患儿四肢的肌紧张;儿肩部前倾和内旋,此法可缓解患儿四肢的肌紧张;也可用一个大围巾或宽布条,将患儿双肩往前拉,扣也可用一个大围巾或宽布条,将患儿双肩往前拉,扣在胸前;还可以用一个特制的布套将患儿双手固定在在胸前;还可以用一个特制的布套将患儿双手固定在胸前。

20、胸前。对角弓反张表现异常强烈的患儿,上述措施效果对角弓反张表现异常强烈的患儿,上述措施效果不明显时,可让患儿躺在吊床上,吊床中间凹陷可使不明显时,可让患儿躺在吊床上,吊床中间凹陷可使患儿过度伸展的躯干变成屈曲;同时吊床也能控制患患儿过度伸展的躯干变成屈曲;同时吊床也能控制患儿头部背屈或向侧面旋转的倾向,促使患儿将头部保儿头部背屈或向侧面旋转的倾向,促使患儿将头部保持在中线位置。如果在床的上方悬挂吸引患儿注意力持在中线位置。如果在床的上方悬挂吸引患儿注意力的玩具,将更有利于患儿的头部保持在中线位置,并的玩具,将更有利于患儿的头部保持在中线位置,并刺激患儿将手放到胸前中线位置。刺激患儿将手放到胸前

21、中线位置。第29页/共92页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痉挛型俯卧位俯卧位 :不要垫枕头,头转向一侧,让患儿的脸直接贴在床上,双上肢屈曲、外展放在床上。采取此:不要垫枕头,头转向一侧,让患儿的脸直接贴在床上,双上肢屈曲、外展放在床上。采取此体位时要经常观察患儿的呼吸是否通畅。此体位有利于患儿抬头功能的发育,也有利于身体各部分的体位时要经常观察患儿的呼吸是否通畅。此体位有利于患儿抬头功能的发育,也有利于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对称。姿势对称。第30页/共92页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软瘫型软瘫型患儿由于肌张力低下,缺乏对抗重力和维持姿势的能力。因此最好采用仰卧位,可在患儿肩部、软瘫型患儿由于肌张力低下,缺乏对抗重力

22、和维持姿势的能力。因此最好采用仰卧位,可在患儿肩部、髋部加放枕头给予支持。髋部加放枕头给予支持。第31页/共92页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偏瘫型 偏瘫型患儿也可采取侧卧位,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压迫患侧,尽可能采取健侧卧位,在上的患肢可自偏瘫型患儿也可采取侧卧位,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压迫患侧,尽可能采取健侧卧位,在上的患肢可自然屈曲并放于软枕上,有利于患肢血液循环和防止患儿关节过度内收。然屈曲并放于软枕上,有利于患肢血液循环和防止患儿关节过度内收。第32页/共92页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 仰卧位 侧卧位俯卧位第33页/共92页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仰卧位 第34页/共92页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侧

23、卧位 第35页/共92页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俯卧位患者俯卧时,双侧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手和前臂旋前位支撑于床面上;将软枕置于双侧膝关节及踝关节下方。第36页/共92页四、截肢患者的良姿位 小腿截肢小腿截肢后易发生膝关节屈曲挛缩,应保持髋、膝关节伸展。尤其在轮椅坐位时注意小腿截肢后易发生膝关节屈曲挛缩,应保持髋、膝关节伸展。尤其在轮椅坐位时注意。大腿截肢大腿截肢后易发生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挛缩,应保持髋关节伸直、内收体位。可取健侧卧位,使大腿截肢后易发生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挛缩,应保持髋关节伸直、内收体位。可取健侧卧位,使患者髋关节保持在内收的功能位。也可适当采取俯卧位,有利于髋

24、关节伸直。患者髋关节保持在内收的功能位。也可适当采取俯卧位,有利于髋关节伸直。第37页/共92页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 卧位坐位立位日常活动中良好姿势的保持 第38页/共92页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 卧位 首先要选择适合患者的枕头,理想的枕头应该能适应颈椎的弧度,使颈部肌肉得到充分放松。枕芯最好用谷皮、荞麦皮等充填,而不宜用海绵、棉絮等物,软硬适中。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为佳,可利用中间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同时对头颈部可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枕头的高度因人而异,一般仰卧位枕高12cm左右,约与患者拳头高度相当,侧卧与肩等高。应避免枕头过高,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前屈位置,颈部肌肉处于被动

25、牵拉状态,不利于颈部的休息。应保持头部轻度后仰的姿势,以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另外避免长时间采取俯卧位或半俯卧位,防止颈椎长时间旋向一侧,造成椎间盘压力改变,并导致张力较大一侧的肌肉疲劳。第39页/共92页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 坐位尽量保持自然端坐位,头部保持略微前倾,背部有良好支撑。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者,桌面和座椅的高度要适中,保持眼睛与显示屏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过度前屈。需要长时间伏案工作者,应调整桌面的高度与倾斜度,使桌台适合于自身身材,如果桌面过高,则使头颈部后伸;过低,则使头颈前屈;这两种姿势均不利于颈椎的内外平衡。颈椎病患者,尤其不要长时间低头工作,避免过度低头屈颈,桌面宁高勿低,

26、对桌面高度的调节,半坡式斜面桌对患者更为有利,可通过调整桌面的倾斜度使颈部处于良好姿势,一般可倾斜1030。患者要避免长时间阅读,以免过度劳累对颈部造成压力。在疲劳或疼痛出现之前,应定时转换姿势,使颈部得到休息和放松。避免长时间坐位和突然转动颈部。第40页/共92页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 立位患者站立时,头部保持水平位置,避免颈部前屈,下颌稍内收,放松颈部肌肉,保持颈椎稳定。患者站立时,头部保持水平位置,避免颈部前屈,下颌稍内收,放松颈部肌肉,保持颈椎稳定。第41页/共92页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 日常活动中良好姿势的保持颈椎病患者在洗漱时要保持颈部挺直,避免低头。熨烫衣服时要保持良好立位姿势

27、,颈椎病患者在洗漱时要保持颈部挺直,避免低头。熨烫衣服时要保持良好立位姿势,烫衣板的高度适中,烫衫时患者应能保持头部在水平位置,避免低头烫衫。做饭等烫衣板的高度适中,烫衫时患者应能保持头部在水平位置,避免低头烫衫。做饭等家务劳动持续时间不宜太长,要经常变换姿势。不要长时间看电视、阅读,应使电家务劳动持续时间不宜太长,要经常变换姿势。不要长时间看电视、阅读,应使电视机、书本等与眼睛处在同一水平的位置。工作中确保头部维持在良好位置,避免视机、书本等与眼睛处在同一水平的位置。工作中确保头部维持在良好位置,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长时间低头工作。日常生活中要定期改变体位,由于工作需要,头颈部常持续做某一方

28、向转动或固定日常生活中要定期改变体位,由于工作需要,头颈部常持续做某一方向转动或固定在某一姿势,特别是前屈或左、右旋转。应当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一般每隔在某一姿势,特别是前屈或左、右旋转。应当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一般每隔1 1小时适小时适当进行颈部运动,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引起椎间盘压力改变以及肌肉疲劳,达到保当进行颈部运动,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引起椎间盘压力改变以及肌肉疲劳,达到保护颈椎的效果。无论进行任何活动,要安排间歇休息,如感到颈部不适,应立即停护颈椎的效果。无论进行任何活动,要安排间歇休息,如感到颈部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适当休息让颈部放松,避免加重局部损伤。止活动,适当休息让颈部放松,避免

29、加重局部损伤。第42页/共92页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 卧位坐位立位第43页/共92页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卧位腰腿痛患者卧位时要注意保持脊柱的正常曲线,床垫不可太软,要能支持身体重量,防止身躯下坠造腰腿痛患者卧位时要注意保持脊柱的正常曲线,床垫不可太软,要能支持身体重量,防止身躯下坠造成腰椎后凸。慢性腰腿痛患者仰卧时,可用毛巾卷垫在腰部下方,以保持腰部的生理弧度。保持脊柱成腰椎后凸。慢性腰腿痛患者仰卧时,可用毛巾卷垫在腰部下方,以保持腰部的生理弧度。保持脊柱正常对线,可使脊柱和躯干肌肉处于平衡状态,对于防止腰腿痛的发生及复发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治正常对线,可使脊柱和躯干肌肉处于平衡状态,对于防

30、止腰腿痛的发生及复发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治疗的重要前提。疗的重要前提。第44页/共92页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坐位患者取坐位时,腰部挺直,避免弯腰弓背,靠背垫于腰部保持腰椎正常弧度;臀部后靠,小腿自然下患者取坐位时,腰部挺直,避免弯腰弓背,靠背垫于腰部保持腰椎正常弧度;臀部后靠,小腿自然下垂,双足着地。座椅不宜太软、太深或太高,如果座椅偏高,为避免双足悬空,可在足下垫一个小凳垂,双足着地。座椅不宜太软、太深或太高,如果座椅偏高,为避免双足悬空,可在足下垫一个小凳子;工作台高度合适,避免背部过分弯曲。子;工作台高度合适,避免背部过分弯曲。第45页/共92页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立位站立时头部保持水

31、平位置,下颌稍内收,肩平直,胸部微向前倾,下腹内收,腰后微凹,可以防止背站立时头部保持水平位置,下颌稍内收,肩平直,胸部微向前倾,下腹内收,腰后微凹,可以防止背部肌肉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女性下腰痛患者不宜穿高跟鞋,因穿高跟鞋会增加腰椎的前凸,使骨部肌肉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女性下腰痛患者不宜穿高跟鞋,因穿高跟鞋会增加腰椎的前凸,使骨盆的前倾角增大,降低腰椎的稳定性。当需要长时间站立位工作时,为防止腰部肌肉紧张,可用一侧盆的前倾角增大,降低腰椎的稳定性。当需要长时间站立位工作时,为防止腰部肌肉紧张,可用一侧脚踩在约脚踩在约30cm30cm高的小凳上,并且不时双脚轮换,实现重心在双下肢间转移。高

32、的小凳上,并且不时双脚轮换,实现重心在双下肢间转移。第46页/共92页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良姿位 术后早期的体位摆放 体位摆放注意事项第47页/共92页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良姿位术后早期的体位摆放手术当天,患者仰卧位,在手术侧肢体下方垫软枕,使髋、膝关节稍屈曲,术侧足穿防旋转鞋(丁字鞋),避免下肢外旋,并缓解疼痛。手术后17天,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手术侧下肢,以防屈髋畸形。保持术侧下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可在双腿间放置三角垫,但须防止手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为防止患者向健侧翻身引起髋外旋,床头柜应放在手术侧。取健侧卧位时,两腿之间垫上软枕,防止髋关节屈曲大于4560。不同手术入路

33、对体位的要求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对体位有不同限制。手术后入路,应避免患髋过度屈曲超过90、内收、内旋,特别是屈曲、内收、内旋的联合动作。手术侧方入路和前侧入路,应避免患侧下肢的过度伸展、内收、外旋,特别是伸展、内收、外旋的联合动作。所有患者均应避免伸髋外旋。第48页/共92页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良姿位体位摆放注意事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有四种危险而应避免的体位。髋屈曲超过90。下肢内收超过身体中线。伸髋外旋。屈髋内旋。要保持患肢经常处于外展中立位。术后68周内屈髋不要超过90。应叮嘱患者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患者术后日常休息时使用三角垫或枕

34、头使患髋外展是为了防止患肢内收、内旋,该枕头通常使用612周,12周后,髋关节的假髋形成,此时的肌力也足以控制髋关节的稳定。全髋关节置换术46周后,患者髋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屈曲可达8090,轻度内旋(2030)和外旋(2030),并且可以在忍受的范围内被动外展。术侧髋关节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与手术医生联系。第49页/共92页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 烧伤患者体位摆放的原则 体位摆放方法 第50页/共92页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体位摆放方法伤后伤后4848小时之内患者应平卧,休克期过后若存在头面小时之内患者应平卧,休克期过后若存在头面部烧伤,床头应抬高部烧伤,床头应抬高3030左右,有利于头面部

35、消肿,左右,有利于头面部消肿,1 1周后恢复平卧。周后恢复平卧。颈部烧伤:颈前部烧伤时,去枕仰卧保持头部充分后颈部烧伤:颈前部烧伤时,去枕仰卧保持头部充分后仰(可在颈肩部放一个小长枕),预防颈前部屈曲挛仰(可在颈肩部放一个小长枕),预防颈前部屈曲挛缩。颈后或两侧烧伤时,保持颈部中立位,预防颈两缩。颈后或两侧烧伤时,保持颈部中立位,预防颈两侧瘢痕挛缩。侧瘢痕挛缩。胸部、背部、腋部、侧胸壁、上臂烧伤:上肢充分外胸部、背部、腋部、侧胸壁、上臂烧伤:上肢充分外展展9090,预防上臂与腋部及侧胸壁创面粘连和瘢痕挛,预防上臂与腋部及侧胸壁创面粘连和瘢痕挛缩。缩。肘部烧伤:上肢屈侧烧伤或环形烧伤时,肘关节保

36、持肘部烧伤:上肢屈侧烧伤或环形烧伤时,肘关节保持伸直位。背侧烧伤时,肘关节屈曲伸直位。背侧烧伤时,肘关节屈曲70907090,前臂保,前臂保持中立位。持中立位。第51页/共92页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体位摆放方法手部烧伤:患者伤后因怕痛往往造成腕关节屈曲,指间关节屈曲和拇指内收畸形。手背烧伤,宜将腕手部烧伤:患者伤后因怕痛往往造成腕关节屈曲,指间关节屈曲和拇指内收畸形。手背烧伤,宜将腕关节置于掌屈位;手掌或环形烧伤,腕关节以背伸为主;全手烧伤时,腕关节微背伸,各指蹼间用无关节置于掌屈位;手掌或环形烧伤,腕关节以背伸为主;全手烧伤时,腕关节微背伸,各指蹼间用无菌纱布隔开,掌指关节自然屈曲菌纱布隔开

37、,掌指关节自然屈曲40405050,指间关节伸直,拇指保持外展对掌位,必要时采用塑料,指间关节伸直,拇指保持外展对掌位,必要时采用塑料夹板做功能位固定(夜间使用夹板固定,白天取下活动)。夹板做功能位固定(夜间使用夹板固定,白天取下活动)。臀部、会阴部烧伤:保持髋关节伸直,双下肢充分外展。臀部、会阴部烧伤:保持髋关节伸直,双下肢充分外展。第52页/共92页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体位摆放方法下肢烧伤:单纯前侧烧伤,膝关节微屈下肢烧伤:单纯前侧烧伤,膝关节微屈10102020,也可在膝关节后,也可在膝关节后侧垫高侧垫高15153030。若膝关节后侧烧伤,膝关节保持伸直位,必要时。若膝关节后侧烧伤,膝关

38、节保持伸直位,必要时用夹板作伸直位固定。用夹板作伸直位固定。小腿伴踝部烧伤:踝关节保持中立位,患者仰卧位可在床尾放置海绵小腿伴踝部烧伤:踝关节保持中立位,患者仰卧位可在床尾放置海绵垫尽量保持踝关节背屈,防止跟腱短缩形成足下垂。垫尽量保持踝关节背屈,防止跟腱短缩形成足下垂。为减轻水肿,减少疼痛,可将烧伤部位抬高,一般用枕头、软垫等将为减轻水肿,减少疼痛,可将烧伤部位抬高,一般用枕头、软垫等将肢体维持在伸展和抗重力位置,也可采用矫形器帮助体位摆放。大面肢体维持在伸展和抗重力位置,也可采用矫形器帮助体位摆放。大面积烧伤患者应每隔积烧伤患者应每隔2 2小时变换体位一次,防止压疮,减少肺部感染。小时变换

39、体位一次,防止压疮,减少肺部感染。第53页/共92页转移技术转移技术第54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 二、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转移技术 三、脑瘫患儿的转移技术(放在OT一章讲解)四、搬运技术(放在OT一章讲解)第55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 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 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放在OT一章讲解)轮椅与座厕之间的转移(放在OT一章讲解)轮椅与浴盆间的转移(放在OT一章讲解)第56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床上翻身床上翻身向健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患者仰卧位,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患者双手患者仰卧位,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患者双手十指交叉相握,患

40、手拇指在上(十指交叉相握,患手拇指在上(BobathBobath握手)握手)向上伸展上肢,肩上举约向上伸展上肢,肩上举约9090(若患侧肩部疼(若患侧肩部疼痛或上举受限,可将患侧上肢和手放于腹部上痛或上举受限,可将患侧上肢和手放于腹部上面,翻身时用健手抱住患侧肩膀以帮助患侧上面,翻身时用健手抱住患侧肩膀以帮助患侧上肢转向健侧)。先将头、颈转向健侧,然后向肢转向健侧)。先将头、颈转向健侧,然后向健侧摆动上肢,旋转躯干,同时健腿带动患腿健侧摆动上肢,旋转躯干,同时健腿带动患腿翻向健侧。必要时治疗师可辅助其骨盆旋转。翻向健侧。必要时治疗师可辅助其骨盆旋转。第57页/共92页第58页/共92页一、偏瘫

41、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床上翻身床上翻身向患侧翻身向患侧翻身患者仰卧位,双手患者仰卧位,双手BobathBobath握手向上伸展上肢,握手向上伸展上肢,肩上举约肩上举约9090(若患肩上举受限,可先将患侧(若患肩上举受限,可先将患侧上肢外展放于床上,防止受压),屈曲健侧下上肢外展放于床上,防止受压),屈曲健侧下肢使足底平放于床面上。先向患侧转动头和颈肢使足底平放于床面上。先向患侧转动头和颈部,然后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向患侧摆动,部,然后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向患侧摆动,当摆向患侧时,转动躯干、摆膝,完成肩胛带、当摆向患侧时,转动躯干、摆膝,完成肩胛带、骨盆带的共同摆动,健侧腿跨过患侧,完成

42、翻骨盆带的共同摆动,健侧腿跨过患侧,完成翻身动作。在翻身过程中在患肩给予支持防止患身动作。在翻身过程中在患肩给予支持防止患肩受损。肩受损。第59页/共92页第60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床上卧位移动床上卧位移动 患者仰卧,将健足插入患足下方;健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健侧下肢抬起患侧下肢移向一侧;抽患者仰卧,将健足插入患足下方;健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健侧下肢抬起患侧下肢移向一侧;抽出健足并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该侧;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再用头和健侧肘支出健足并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该侧;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再用头和健侧肘支起肩部并移向同侧,最后将头

43、向同方向移动。起肩部并移向同侧,最后将头向同方向移动。第61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由卧位到床边坐位由卧位到床边坐位独立从健侧坐起独立从健侧坐起患者健侧卧位,用健腿将患腿移于床边,双腿垂患者健侧卧位,用健腿将患腿移于床边,双腿垂于床缘下。于床缘下。用健侧肘于体侧撑起身体,头、颈和躯干向上方用健侧肘于体侧撑起身体,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侧屈。改用健手继续支撑,使躯干直立,调整好姿势,改用健手继续支撑,使躯干直立,调整好姿势,完成坐起动作。完成坐起动作。第62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由卧位到床边坐位独立从患侧坐起患者患侧卧位,用健手将患臂置于胸

44、前,提供支撑点。用健腿帮助移动患腿使双腿置于床缘下。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健手横过胸前在患侧床面支撑身体,侧屈起身、坐直。第63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由卧位到床边坐位辅助下坐起患者侧卧位,两膝屈曲。辅助者先将患者双腿放于床边,然后一手托住下方的肩部,另一手放于位于上方的骨盆或两膝后方进行帮助,命令患者向上侧屈头部。辅助者扶起下方的肩部,同时患者用健侧上肢撑起上身,以骨盆为枢纽转移成坐位。第64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由床边坐位到卧位独立从患侧躺下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交叉置于患腿后方。健手从胸前横过身体,支撑在患侧髋部旁边的床

45、面上。患腿在健腿的帮助下抬到床上。当双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渐将患侧身体放低,直至躺在床上,在身体躺下的过程中双腿保持屈曲。第65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由床边坐位到卧位由床边坐位到卧位独立从健侧躺下独立从健侧躺下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交叉置于患腿后方。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交叉置于患腿后方。身体向健侧倾斜,以健侧肘部支撑于床上。身体向健侧倾斜,以健侧肘部支撑于床上。患腿在健腿的帮助下抬到床上。患腿在健腿的帮助下抬到床上。当双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渐将身体放低,最后躺在床上,可当双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渐将身体放低,最后躺在床上,可依靠健足和健肘支起

46、臀部向后移动到床的中央。依靠健足和健肘支起臀部向后移动到床的中央。第66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由床边坐位到卧位由床边坐位到卧位辅助躺下辅助躺下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交叉置于患腿后方。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交叉置于患腿后方。辅助者站在其患侧,用一侧上肢托住患者的颈部和肩部。辅助者站在其患侧,用一侧上肢托住患者的颈部和肩部。辅助者微屈双膝,把另一侧手放在患者腿下,当患者从患侧躺下时帮辅助者微屈双膝,把另一侧手放在患者腿下,当患者从患侧躺下时帮助其双腿抬到床上。助其双腿抬到床上。辅助者转到床的另一侧,将双侧前臂置于患者的腰及大腿下方。患者辅助者转到

47、床的另一侧,将双侧前臂置于患者的腰及大腿下方。患者用健足和健手用力向下支撑床面,同时辅助者将患者髋部拉向床的中用健足和健手用力向下支撑床面,同时辅助者将患者髋部拉向床的中央。调整好姿势,取舒适的患侧卧位。央。调整好姿势,取舒适的患侧卧位。第67页/共92页第68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独立转移由坐位到立位患者床边坐位,双足着地,两足间距与肩同宽,两足跟落后于两膝,两足摆放时患足稍靠后,以利负重及防止健侧代偿。双手Bobath握手,双上肢向前充分伸展。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患侧下肢充分负重。当双肩向前超过双膝位置时,伸展髋、膝关节,抬臀,双腿同时用力慢慢站起,立位时双

48、腿平均负重。第69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独立转移由立位到坐位患者背靠床站立,双下肢平均负重,双手Bobath握手,双上肢向前伸展。在保持脊柱伸直状态下躯干前倾,两膝前移,屈膝、屈髋。慢慢向后、向下移动臀部,平稳坐于床上。从椅子或轮椅上站起和坐下方法同上第70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辅助转移辅助转移由坐位到立位由坐位到立位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躯干尽量挺直,双足平放地上,患足稍偏后。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躯干尽量挺直,双足平放地上,患足稍偏后。患者患者BobathBobath握手双上肢前伸,辅助者站在患者患侧,面向患者,指引握手双上肢

49、前伸,辅助者站在患者患侧,面向患者,指引患者躯干充分前倾,髋关节尽量屈曲,不要出现弯腰、低头动作,并患者躯干充分前倾,髋关节尽量屈曲,不要出现弯腰、低头动作,并注意引导患者患侧承重。注意引导患者患侧承重。辅助者进一步引导患者将重心向前移到足前掌部,一手放在患膝上,辅助者进一步引导患者将重心向前移到足前掌部,一手放在患膝上,重心前移时帮助把患膝向前拉,另一手放在对侧臀部帮助抬起身体。重心前移时帮助把患膝向前拉,另一手放在对侧臀部帮助抬起身体。患者伸髋、伸膝,抬臀离开床面后挺胸直立。患者伸髋、伸膝,抬臀离开床面后挺胸直立。起立后患者双下肢应平均负重,辅助者可用膝顶住患膝以防起立后患者双下肢应平均负

50、重,辅助者可用膝顶住患膝以防“打软打软”。第71页/共92页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辅助转移由立位到坐位 与上述顺序相反。但应注意:无论是站起还是坐下,患者必须学会向前倾斜躯干,并保持脊柱伸直。患者必须学会两侧臀部和下肢平均承重。辅助者向患侧足跟方向下压患膝,鼓励患者站立时两腿充分负重。辅助者应教会患者在完全伸膝前将重心充分前移。第72页/共92页二、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 不同平面之间的转移动作训练(放在OT一章讲解)第73页/共92页二、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床上翻身脊髓损伤患者受累肢体瘫痪,翻身困难,如果患者在床上长期固定于一种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