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课件.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653220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X 页数:89 大小:65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课件.PPTx(8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3/111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l了解失业的基本概念、类型、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l了解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念、类型、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l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l能够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第1页/共89页2023/3/112 主要内容和结构第一节 失业理论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2页/共89页2023/3/113 第一节 失业理论一、失业与充分就业二、失业的类型三、失业的经济损失第3页/共89页2023/3/114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1.1.失业的界定与衡量2.2.充分就业第4页/共89页2023/3/115 1.1.失业的界定与衡量l就业:劳

2、动力从事有收入的工作。l就业者:指从事有酬工作的人,以及有职业但由于生病、罢工或休假而暂时没有去工作的人。l失业:劳动力想工作而没有工作做。l失业者: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工作岗位的人。第5页/共89页2023/3/116 美国标准l16-6516-65岁;l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 4周以上的人;l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l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七天未得到工资的人;l被企业解雇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既非自愿离职者。第6页/共89页2023/3/117 我国

3、标准l“就业人员”指男在1616至6060岁、女在1616至5555岁的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l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第7页/共89页2023/3/118 我国标准l“失业人员”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第8页/共89页2023/3/119 失业的衡量l失业率:是指失业者人数

4、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例(P541P541)。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人数 100%100%劳动力总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l在西方经济学中,失业率被称作“痛苦指数”。l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者人数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失业程度的另一个指标)。第9页/共89页2023/3/1110我国失业统计数据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经济学原理第10页/共89页2023/3/1111我国2001-20092001-2009年失业率项目项目2001200120022002200320032004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2009经济活动

5、人经济活动人口(万人)口(万人)74432 74432 75360 75360 76075 76075 76823 76823 7787777877就业人员合就业人员合计(万人)计(万人)73025 73025 73740 73740 74432 74432 75200 75200 75825 75825 7640076400 76990 76990 7748077480 7799577995城镇登记失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业人数(万人)(万人)681 681 770 770 800 800 827 827 839 839 839839830830886886921921城镇登记失城镇登记失业率(业

6、率(%)3.63.64.04.04.34.34.24.24.24.24.34.34.04.04.24.24.34.3第11页/共89页2023/3/11122003-20072003-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 第12页/共89页2023/3/1113 我国失业率l中国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根据对国内学者和官员的问卷调查,认为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达到7%7%,近两年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官员的估计较低(接近6%)6%),学者的估计较高(高于8%)8%);而中国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估计20012001年的真实失业率突破了9%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根据抽样调查并综合有关数据推算,90

7、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真实失业率在10%10%以上,其中19971997年和19981998年的真实失业率达13%13%至15%15%。l中国社科院劳动就业专家冯兰瑞教授认为:20032003中国失业率已接近30%30%。第13页/共89页2023/3/1114 我国失业率l中国社科院于20082008年1212月16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9.4%,已经超过了7%7%的国际警戒线,比政府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4.2%4.2%的统计数据多出一倍!l20062006年,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曾燕波认为,如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20%。如果把“

8、下岗”和“失业”实现并轨,失业率的数字将更高。在此之前,台湾经济学家测算中国大陆失业率在30%30%以上,亚洲开发银行测算在34.334.3%。第14页/共89页2023/3/1115 我国失业率l美国卡托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多恩认为,20022002年,中国城市和农村的总失业率已达到10%10%,失业人数在30003000万至40004000万之间。其中,农村的失业率在10%10%至15%15%之间。l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程晓农博士估计,中国城市的实际失业率达到20%20%,失业人数约有40004000万至50005000万人,他认为,我国内地中小城市的失业率都在30%30%以上。第15页/共

9、89页2023/3/1116 我国失业率的计算l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l非经济活动人口: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未参加或不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1616岁及以上在校学生、离退不再要求就业的人员、家务劳动者、无就业愿望的其他人员。第16页/共89页2023/3/1117 我国失业率的计算l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全部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包括民办教师、宗教职业者、现役军人

10、等)。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是研究我国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第17页/共89页2023/3/1118l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各单位的从业人员反映了各单位实际参加生产或工作的全部劳动力。l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城镇私营从业人员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其经营地址设在县城关镇(含城关镇)以上的私营企业从业人

11、员;包括私营企业投资者和雇工。城镇个体从业人员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持有城镇户口或在城镇长期居住,经批准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从业人员;包括个体经营者和在个体工商户劳动的家庭帮工和雇工。第18页/共89页2023/3/1119 我国失业率的计算l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l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100%第19页/共89页2023/3/1120失业统计的不足l一

12、是没有包括那些再就业服务中心里的下岗职工;l二是国有企业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富余人员没有被分流,即隐性失业部分;l三是登记失业率中没有包括外来人口;l四是没有包括农村地区存在的大量失业人口;l五是人为控制失业率指标。比如,规定大学新毕业生在失业6 6个月后,才有资格登记为失业人员。而且在一些地方为了控制登记失业率,发放失业登记指标。l六是在失业登记程序上进行限制。失业者必须在原户籍所在地进行失业登记。l七是其他未进行登记或无权进行登记的人员均被视为就业。第20页/共89页2023/3/1121登记失业率与调查失业率l调查失业率:是采用国际通行定义并按国际标准的调查方式即住户调查系统统计的失业率。l

13、国际通行的失业定义:指城镇常住人口中16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即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无论是非农业户口还是农业户口,无论是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的还是未进行求职登记的,只要符合失业的定义,就作为失业人员进行统计。l目前,通过城镇劳动力调查统计的城镇失业率尚未对外正式公布。l两种统计方法所得出的结果相差甚远。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没有真实地、客观地反映我国失业情况,因为都没有把最大的失业群体农民纳入到统计范围之中。第21页/共89页2023/3/1122失业统计的差异l我国的失业统计与发达国家的失业统计存在着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

14、:统计的口径、失业数据的来源、失业年龄的规定、从业时间等方面。l国外的失业人数是包括城镇和农村的全部失业人数,而我国的失业统计口径只限于城镇居民。l国外失业数据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对住户的抽样调查获得的,一周左右统计一次;而我国失业数据主要通过在劳动管理部门登记的失业人汇总而来,一年才统计一次。调查失业率的真实性高于登记失业率。l国外对失业者只规定年龄下限(如1616岁),并无年龄上限界定,退休后继续寻找工作仍算失业者;我国对失业者的年龄下限有规定(1616岁),而且也规定了年龄的上限(过低):失业登记的年龄范围是男16501650岁,女16451645岁,而职工退休年龄规定为男6060岁,女55

15、55岁。l我国把下岗与失业区分开来,下岗不算失业。第22页/共89页2023/3/1123 我国失业率的计算l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部门公布的失业率统计数字,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但这种失业率的统计方法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对失业却没有登记的人员、不愿意继续工作的人员以及隐性就业等情况,还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l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看作失业是因为:人们经常提到的就是,土地作为承载农民就业和生计的基本保障,只要农民有土地,就不存在对失业的担忧。而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有足够的土地来供养自己和家人,在江浙一些地方,农民基本上没有足以供养自己和家人的土地,仅有的少量土地不足以成为农民的就业保障。第23页/共89页2

16、023/3/112433%33%的失业率是怎样算出来的?l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24002400多万人,企业下岗职工为40004000多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1.791.79亿人(不包括农村人口上学毕业、军转复员等约250250多万人),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每年裁减的冗员300300多万,大学毕业生700700多万,城乡新成长的劳动力近20002000万人,减去GDPGDP增长的8%8%、就业弹性系数0.130.13、为劳动力市场提供的800800万个就业岗位来计算,我国真实失业人口为2.612.61亿人。按全国劳动力资源7.97.9亿人计算,我国目前城乡人口失业率至少在33%33%以上。第

17、24页/共89页2023/3/11252 2.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Full employment)l充分就业:泛指一切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通常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利用。l古典理论:工资的调节可以实现充分就业。l凯恩斯观点:消除了非自愿失业的一种就业状态。l当代经济学观点: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一种就业状态。第25页/共89页2023/3/1126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P541P541)l自愿失业 :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l非自愿失业 :是指劳动者虽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第26页/共89页2023/3/1127 自愿失业wNN

18、dNsNfNe自愿失业自愿失业w第27页/共89页2023/3/1128 非自愿失业wNDSNfN1自愿失业自愿失业N2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就业就业w第28页/共89页2023/3/1129 二、失业的类型1.1.自然失业自然失业2.2.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3.3.隐蔽性失业隐蔽性失业第29页/共89页2023/3/1130 1.1.自然失业l自然失业: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l可分为:摩擦性失业(P607P607)结构性失业(P608P608)技术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求职性失业(自愿失业)古典失业第30页/共89页2023/3/1131老老张张将将面面临临何何种种类类型型

19、的的失失业业?第31页/共89页2023/3/1132 猎人与猎狗l一个猎人养了几只猎狗,每天去猎取兔子到集市上卖,日子过得很惬意。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兔子染病,猎人猎取的兔子已经无人问津了。迫不得已,猎人只好去猎取别的动物。经过考虑后,猎人决定去打野鸭子卖。问题是这些猎狗该怎么办呢?它们现在对猎人已经没有什么帮助了,养它们又需要一笔较大的开销,于是,猎人只好把这些猎狗赶出家门,任其自谋出路。l试问:这些猎狗属于什么性质的失业?第32页/共89页2023/3/1133 2.2.周期性失业l周期性失业: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非自愿失业),也称需求不足的失业(P608P608)。l有效需求

20、不足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一般发生在经济运行的萧条期。l紧缩的缺口:为了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社会总支出需要增加的距离。第33页/共89页2023/3/1134 紧缩性缺口ADOYYfEfADfY0EAD0紧缩的缺口失业第34页/共89页2023/3/1135 三个心理规律l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需求不足;l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投资需求不足;l灵活偏好投资需求不足。第35页/共89页2023/3/1136 自然失业率l弗里德曼:自然失业率是维持通货膨胀率不变的最低失业率,它代表最高可以被维持住的就业水平,且相当于一国的潜在产出。l简单定义:自然失业率是指实现了充分就业(或潜在GDPGD

21、P水平)时的失业率,亦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P608P608)。第36页/共89页2023/3/1137 自然失业率l当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时,没有通货膨胀加速或递减的趋势;当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趋于递减。l自然失业率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50-6050-60年代是45%45%;80-90 80-90年代是56%56%。第37页/共89页2023/3/1138 自然失业率的上升l劳动者结构的变化;l结构性失业的增加;l政府政策的影响;l劳动力流动性增大;l最低工资法等。第38页/共89页2023/3/1139降低自然失业率的对策l改善劳动力市场服务;l扩大政府就业计划;l

22、排除政府障碍;l提供培训。第39页/共89页2023/3/1140 3.3.隐蔽性失业l隐蔽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第40页/共89页2023/3/1141 我国失业的五大类型 l第一,劳动力供给总量严重大于需求总量而产生的劳动力总量过剩型失业。衡量劳动力需求总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弹性系数,即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业率增加的百分点,或者说就业增加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上世纪9090年代后半期,就业弹性系数都在0.200.20以下,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强度越来越小;第41页/共89页2023/3/1142

23、我国失业的五大类型 l第二,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导致结构型失业。一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产业结构升级,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劳动力从原有岗位或企业中退出,产生的失业和新技术的应用所直接代替的劳动力;二是所有制结构变动。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客观地要求分流富余人员,从而产生失业;三是需求结构的变化。新的适应市场的产业不断发展,从而也必然有一部分劳动力被淘汰成为失业人员;第42页/共89页2023/3/1143 我国失业的五大类型 l第三,由于劳动力的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导致观念型失业。如愿意在公有制企业工作,不愿意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愿意到大城市就业,不愿意到小城市就业;乐意到城市就业,不乐意在农村

24、就业;不愿到新兴服务业就业;对新兴的工作方式不适应等;第43页/共89页2023/3/1144 我国失业的五大类型 l第四,由于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信息阻滞型失业。由于信息的不畅通,有大量劳动力不知道哪里有工作;第44页/共89页2023/3/1145 我国失业的五大类型 l第五,由于体制性障碍而产生的体制型失业。各个地区的社会保障还没能够衔接起来,直接制约了城市劳动力的流动。第45页/共89页2023/3/1146 我国失业的根源l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带来的结果l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企业用较少劳动力来推动更多生产资料,不断同先进的机器和技术来排挤工人。l这是

25、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但一个产业或行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带动上游产业或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业增加,但这有一定的时滞期,所以会在短期内带来失业人口的增加。这是产生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不是引起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第46页/共89页2023/3/1147 我国失业的根源l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失业增加l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下半期,我国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到目前调整仍在继续。第一产业开始排斥劳动力,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九十年代末以来就业比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成为吸收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渠道。l这种结构调整使从事一、二产业的非熟练劳动力释放出来,而这些劳动力又不

26、适应第三产业的工作要求,失业就产生了。依据三次产业的演进过程,第一、二产业产生过剩劳动力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不是我国目前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第47页/共89页2023/3/1148 我国失业的根源l国有企业改革使富余人员下岗l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吸纳了大量超过自身需求的剩余劳动力,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客观地要求分流富余人员;并且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一些企业面临破产命运,从而使这些企业职工被推向社会。这些人员大多数成为失业人员。并且这几年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呈下降趋势。l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是必须进行的,这也是引起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还不是造成高失业率的根本原因。第48页/共89页

27、2023/3/1149 我国失业的根源l体制障碍引起失业l户籍制度的束缚:户籍制度一方面使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向工业和城市转移,使中国产业结构扭曲;另一方面就业转换滞后于产值转换。l教育结构不合理: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现象说明大学生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由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引起的。一是教育内容及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加大企业的培训成本。二是教学理念不合理,使大学生期望过高,一些原本能就业的毕业生因工作差而放弃就业。三是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第49页/共89页2023/3/1150 我国失业的根源l体制障碍引起失业l政府监管制度的不合理:当前政府监管还有计划

28、经济的特点,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使企业无法发展。比如对钢铁业的打压,使小企业受到重创,可能会面临破产局面,失业人数增加;而垄断企业受到保护,使行业发展缓慢,进而创造的就业机会减少,从而使失业者继续失业。l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完善l综上所述,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我国“高增长、低就业”、失业率居高不下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体制方面存在重大不足。第50页/共89页2023/3/1151 三、失业的经济损失l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l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影响社会稳定;l最大损失是实际GDPGDP的减少奥肯定理第51页/共89页2023/3/1152阿瑟奥肯:作为政策

29、制定者的经济学家l阿瑟奥肯(Arthur Okun)是美国战后最富有创造性的经济政策制定者之一。奥肯率先提出潜在产出概念,随之发现了产出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即现在广为人知的“奥肯法则”。他信奉一种新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名为“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奥肯还以善于用简单的例证来阐明经济问题的要点而闻名。第52页/共89页2023/3/1153 奥肯定理l奥肯定律:是说明失业率与实际GDPGDP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这一规律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1%,则实际GDPGDP减少2.5%2.5%;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1%,则实际GDPGDP增加2.5%2.5%(P612P612)。l二者是反方向变

30、动的;1 1:2.52.5是平均数(6060年代1 1:3 3;7070年代1 1:2.5-2.72.5-2.7;8080年代1 1:2.5-2.92.5-2.9);主要适用于未充分就业的情况(自然失业率与实际GDPGDP的关系约为1 1:0.760.76)。第53页/共89页2023/3/1154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及其衡量二、通货膨胀的分类三、通货膨胀的成因四、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第54页/共89页2023/3/1155一、通货膨胀及其衡量l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显著的上升(P613P613)。l范围的规定性;时间的规定性;程度的规定性;与货币的超经济发行有关。第5

31、5页/共89页2023/3/1156 通货膨胀的衡量l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P615P615)。l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CPICPI)批发物价指数(WPIWPI)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IPDIPD,或GDPGDP平减指数)第56页/共89页2023/3/1157 物价指数l消费物价指数:衡量的是相当于某一固定年份(基年),购买产品与服务的某一标准集合或者我们称之为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费用,在当期购买同样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花费情况。l批发物价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生产原料和中间投入同等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这是对给定一组商品的成本的度量。它与C

32、PICPI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原料和中间产品。l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与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标。l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率。第57页/共89页2023/3/1158第58页/共89页2023/3/1159 消费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lCPI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产品的价格以及日常必须的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表示家庭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第59页/共89页2023/3/1160消费物价指数(CPICPI)l我国CPICPI中包含八大类商品:食品(权重占到食品(权重占到32.74%

33、32.74%)烟酒及其用品烟酒及其用品 衣着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讯交通和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 居住居住第60页/共89页2023/3/1161 CPI CPI与通货膨胀率l19931993年(基期)购买一组商品所花费的支出是857857元,19971997年购买同样商品的支出是11741174元,则19971997年的消费物价指数是:1174 1174857857137137l该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为:137-100/100=37%137-100/100=37%第61页/共89页20

34、23/3/1162我国我国4 4次通货膨胀高峰及其原因次通货膨胀高峰及其原因l19801980(6%6%)l高额的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为127.5127.5亿元。l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为22.6%22.6%。l19851985(8.8%8.8%)l信贷规模膨胀。贷款余额增长率为23.9%23.9%。l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为19.8%19.8%。l19881988(18.5%18.5%)l货币超额投放。为了启动经济,货币流通量增长了31.8%31.8%。l通胀预期导致消费者抢购。消费需求膨胀。l19941994(24.1%24.1%)l货币超额投放。为了启动经济,19921992年

35、货币流通量增长了43.2%43.2%。l投资高速增长导致货币超额投放。社会投资增长率19931993年为12.1%12.1%。第62页/共89页2023/3/1163第63页/共89页2023/3/1164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l 按通货膨胀的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严重程度分分(P615P615):爬行的通货膨胀:爬行的通货膨胀:1-3%1-3%温和性通货膨胀温和性通货膨胀:3-6%3-6%严重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6-9%6-9%奔腾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10%10%以上、以上、100%100%以内以内 恶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100%100%以上以上第64页/共89页2023/

36、3/1165 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l20082008年3 3月,通货膨胀率100500%100500%;l通货膨胀率2200000%2200000%,独立经济学家认为达到10000000-15000000%10000000-15000000%;l20082008年7 7月,通货膨胀率231000000%231000000%,2121日发行面额10001000亿津元钞票(够买一条面包)。第65页/共89页2023/3/1166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l 按通货膨胀按通货膨胀对价格影响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的差别分(P616P616):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照相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

37、都按照相 同的比例上升。同的比例上升。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的价格上升的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的价格上升的 比例不完全相同。比例不完全相同。第66页/共89页2023/3/1167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l 按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按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程度预期程度分分(P616P616):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l 按通货膨胀的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分:分:隐性通货膨胀隐性通货膨胀 显性通货膨胀显性通货膨胀第67页/共89页2023/3/1168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1.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2.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3.3.成本推动

38、型通货膨胀4.4.供求合力型通货膨胀5.5.结构型通货膨胀第68页/共89页2023/3/11691.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P617P617)l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过多的钞票追逐过少的商品”lMV=PY MV=PY(费雪交易方程式)即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实际产出lM=PY/VM=PY/V第69页/共89页2023/3/11702.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P617P617)l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的、显著的上涨。l膨胀的缺口POyP4AD5

39、y1ASAD1P1AD2y2AD4P3y4P2AD3y3第70页/共89页2023/3/11713.3.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P618P618)l成本(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的、显著的上涨。l工资推动 利润推动 进口成本推动YPADASP1Y1ASP2第71页/共89页2023/3/1172pp0yAS1AD1abcAD2Q0p2p1Q1AS24.4.供求合力型通货膨胀供求合力型通货膨胀(P619P619)第72页/共89页2023/3/11735.5.结构型通货膨胀(P620P620)l结构型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特点而

40、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l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衡。l经济学家的解释: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希克斯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托宾 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舒尔茨第73页/共89页2023/3/1174通货膨胀的持续(螺旋)(P622P622)l无论通货膨胀因为什么而发生,都会由于惯性和预期而持续。如通货膨胀时期,个人要求工资提高,以保证实际工资不降低;银行贷款要求提高名义利率,以获得一定的实际收益率。只要通货膨胀一发生,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就同时发挥作用。ASAD0AD1AS0AS1YP0P1超额需求超额需求 第74页/共89页2023/3/1175

41、四、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l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P623P623):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雇主不利于工人;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有利于买进卖出的投机商不利于固定收入获得者。第75页/共89页2023/3/1176四、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l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短期内:产出、就业增加 长期内:产出、就业不会增加第76页/共89页2023/3/1177产出效应的3 3种情况(P624P624)l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产出增加。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促进了产出增加。物价上涨扩大了厂商的利润空间,促进投资扩大再生产,减少失业。l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起失业,产出会不变

42、,或下降。不存在闲置资源。l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当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时,货币的交易和储藏等作用丧失,等价交换难以实行,投机盛行。第77页/共89页2023/3/1178四、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l通货膨胀对政府的影响:有利论(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不利论(通货膨胀政策是饮鸩止渴)中性论第78页/共89页2023/3/1179四、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l通货膨胀对财产分配的影响:负债越多获利越多;金额固定的资产越多受损越多。第79页/共89页2023/3/1180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l货币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压总需求;提高利率,抑制投资需求,刺激储蓄增

43、加,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l财政政策。增加税收,使企业和个人的利润和收入减少,使其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削减财政支出,以平衡预算、消除财政赤字,消除通货膨胀的隐患。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抑制个人收入增加。l收入政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轮番上涨趋势。l收入指数化政策。工资、利息、各种证券收益以及其它收入一律实行指数化,同物价变动联系起来,使各种收入随物价格数的变动而作出调整,从而避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l人力政策。通过改善劳工市场的运行,谋求降低与任何一定的通货膨胀率联系在一起的失业率。l对外经济政策。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l其它政策。增加有效

44、供给,反托拉斯和垄断,币制改革。从供给方面从需求方面 第80页/共89页2023/3/1181 通货紧缩l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显著的下降,同时伴随商品过剩、企业破产倒闭和失业现象的增加。流通中货币大大少于商品流通需要,特别是货币流 通速度下降,社会前景预期普遍不良,总需求 总 供给,造成价格水平普遍下降,经济持续萎缩,资 产缩水。通货紧缩的实质是“伴随物价下跌而出现的经济衰 退”。第81页/共89页2023/3/1182一、凯恩斯观点:一、凯恩斯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YOPASP0Y0AD0P1AD1YfAD2失业通货膨胀第82页/共89页2023/3/1

45、183 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l19581958年提出的关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的统计规律(1861-19571861-1957)。l 菲利浦斯曲线:是一条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P626P626)。O失业率失业率货币工资增长率货币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第83页/共89页2023/3/1184 菲利浦斯曲线的意义l承认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反之亦然);l为分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提供了理论依据;l定义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l给出了社会经济的临界点,为政策选择提

46、供了依据。第84页/共89页2023/3/11850失业率失业率通通货货膨膨胀胀率率菲利浦斯曲线的意义A A(临界点)(临界点)安全区安全区第85页/共89页2023/3/1186 菲利浦斯曲线的恶化失业率失业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滞胀第86页/共89页2023/3/1187第三节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一、凯恩斯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第87页/共89页2023/3/1188 滞胀的解释l海默:重要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l萨缪尔森:政府福利增长的结果;l托宾和杜生贝:价格和工资刚性造成的;l希克斯: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的结果;l供给学派:政府增税的结果;l货币学派:政府实施凯恩斯主义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结果。第88页/共89页2023/3/11宏观经济学89谢谢您的观看!第89页/共8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