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茶艺教案_茶艺教案教案_1.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647074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茶艺教案_茶艺教案教案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茶艺教案_茶艺教案教案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茶艺教案_茶艺教案教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茶艺教案_茶艺教案教案_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茶艺教案_茶艺教案教案 茶艺教案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茶艺教案教案”。 茶艺 香茗溢葵园 小挚友们,你们听说过“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话吗?可见啊,茶在我们的生活“七小事”里还真是占有重要的位置呢,那么你想了解以茶会友、客来敬茶的礼仪吗?你能闻香识茶、说说茶事风俗吗?来,跟老师一起学学茶艺,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小茶艺师吧! 第一节:和茶艺交挚友 小挚友们,要想和茶艺交挚友,首先要先知道茶艺这位挚友的“性格”“爱好”和“爱好”哟,了解了这些,你们就可以往好挚友迈进一步啦。 首先这位挚友的名字就有肯定的来由哦,它是包括茶叶品评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

2、以及品茗美妙环境的领会等整个品茶过程的一种美妙意境,简洁的说,就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能体会到他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的气质。 这位挚友性格恬淡、清爽,是一位没有“火气”的挚友,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挑剔的挚友,他对水质、水温、茶量与茶具等要素都有要求,当然,他还渴望一位喜爱品茗的挚友来观赏他,那这样就太完备了。 除此之外,茶艺还有很多分类: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建等一系列内容。而经过这些工序泡出来的茶汤,色泽、香气和味道都有很多讲究哦。 在我国古代,始终有“以茶会友”的说法,也就是说,这个挚友还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伙伴

3、,一起坐在一起喝喝茶、聊闲聊,观赏的美景,沉淀心灵,是多么奇妙的享受啊! 瞧,这位挚友可是有“大家”的范儿呢,和它交个挚友,也会提高你的品位哦。 其次节:茶之史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留下绚丽光辉的一页。 唐代茶神陆羽在茶经里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中国是茶的家乡,茶文化发祥于中国,并广泛传播于世界。目前,全球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饮茶。茶是21世纪最受人们青睐的健康饮品之一。 自唐代起先制作绿

4、茶以来,中国茶已经拥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等六大种类。几千年来,从人民大众到文人雅士,从乡村到城市,从南疆到北方,从国内到国外,人们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以茶会文,以茶雅志,以茶当药,以茶代酒,以茶馈赠,茶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第三节:喜闻乐见的名茶 要想进一步和茶艺交挚友,还要知道茶里面的几个“大哥大”哦。熟识一下它们都是什么脾性吧。 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样,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匀称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芳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

5、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产自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匀称光明。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绽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缓缓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直立。 5.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

6、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味道回甜,叶底厚实光明。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态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澄澈、杏黄、光明,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艳丽。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长0.60.8厘米,味道深厚,剧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态不齐。 8.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2.

7、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自然兰花香,汤色澄澈金黄,味醇厚甜蜜,入口微苦,马上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光明,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冲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味道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澄澈明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心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在68次以上,假茶起先味淡,欠韵味,色泽枯

8、暗。 第四节:好茶需用好水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泡茶时所选用的水对冲泡效果的重要影响。 2.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参加实践。 【教学打算】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茶杯,茶叶,二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多媒体课件演示情景:小云、玲玲姐妹俩为爷爷展示新学的龙井茶冲泡本事;小云选用烧开的自来水冲泡;玲玲选用烧开的瓶装矿泉水冲泡;两人的冲泡过程完全相同;最终,爷爷夸奖玲玲冲泡的茶好喝,为什么呢? 老师:看完这个小故事,想一想,爷爷夸奖玲玲冲泡的茶好喝,主要与什么有关? 出示课题:好茶需用好水泡。 二、寻根究底 老师出示3杯水:你能从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中

9、选出矿泉水吗? 试验:分币的沉浮。学生4人一组,用二分硬币轻轻放置于杯里的水面上。 老师:你们发觉了什么吗? 学生沟通试验状况。 老师说明:矿泉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可以使硬币置于水面上而不会下沉。这样的水被称作软水。反之,则是硬水。矿泉水能泡出汤色光明、香气鲜爽、味道醇和的茶。 三、小试身手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 老师提出实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选用同样的茶叶,用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冲泡三杯茶,比较香味、茶汤颜色、口感,不同在哪里? 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水冲泡,并依据实际状况来填写表格,然后沟通实践结果。 老师提问:能说说泡茶竞技中玲玲赛过小云的缘由吗? 多媒体课

10、件出示:水质的好坏,干脆影响到泡茶的效果。 老师:自来水冲泡茶叶,其实也能有好的效果。我们试着将自来水放置24小时,去除水底的沉淀物后,冲泡出的茶味道会有所改善。回家动手试一试,想一想,为什么?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四、博览群书 多媒体课件出示:“陆羽茶经: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老师略作说明。 学生沟通自己所知的泉水:金山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虎丘观音泉;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 请同学介绍:山泉水与饮茶的故事。(事先收集) 老师:你能去找寻资料了解一些名泉水泡茶好的特点吗? 第五节:好茶须要温度宜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状况下

11、,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简单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渐渐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 。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味道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凹凸,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凹凸,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详细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

12、殊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澄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味道鲜爽而不熟,叶底光明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假如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观赏性;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养分价值;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茶人常说的把茶“烫熟”了。反之,假如水温过低,则渗透性较低,往往使茶叶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学浸出,结果,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大宗红、绿茶和花茶,由于茶叶原料老嫩适中,故可用90左右的开水冲泡。 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种茶,由于原料并不细嫩,加之用茶量较大,所以,

13、须用刚沸腾的100开水冲泡。特殊是乌龙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要在冲泡前用滚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用滚开水淋壶加温,目的是增加温度,使茶香充分发挥出来。 至于边疆兄弟民族喝的紧压茶,要先将茶捣碎成小块,再放入壶或锅内煎煮后,才供人们饮用。 推断水的温度可先用温度计和计时器不测量,等驾驭之后就可凭阅历来断定了。当然全部的泡茶用水都得煮开,以自然降温的方式来达到控温的效果。 第六节:好茶须要时间当 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150200毫升,冲泡时宜加杯盖,避开茶香散失,时间以35分钟为宜。时间太短,

14、茶汤色浅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汤涩味,香味还易丢失。不过,新采制的绿茶可冲水不加杯盖,这样汤色更艳。另用茶量多的,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则宜长。质量好的茶,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宜长些。 茶的味道 是随着时间延长而渐渐增浓的。据测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来的是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大约到3分钟时,含量较高。这时饮起来,茶汤有鲜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饮茶者须要的刺激味。以后,随着时间的持续,茶多酚浸出物含量渐渐增加。因此,为了获得一杯鲜爽甘醇的茶汤,对大宗红、绿茶而言,头泡茶以冲泡后3分钟左右饮用为好,若想再饮,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汤时,再续开水,以此类推。 对于注意香气的乌龙茶、花茶,泡茶时,为了不使

15、茶香散失,不但须要加盖,而且冲泡时间不宜长,通常23分钟即可。由于泡乌龙茶时用茶量较大,因此,第一泡1分钟就可将茶汤倾入杯中,自其次泡起先,每次应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这样要使茶汤浓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冲泡时,要求沸水的温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钟后,浮在水面的茶叶才起先缓缓下沉,这时,品茶者应以观赏为主,观茶形,察沉浮,从不同的茶姿、颜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一般到10分钟,方可品饮茶汤。否则,不但失去了品茶艺术的享受,而且饮起来淡而无味,这是因为白茶加工未经揉捻,细胞未曾破裂,所以茶汁很难浸出,以至浸泡时间须相对延长,同时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冲泡时间还与茶叶老嫩和茶的形态有关。一

16、般说来,凡原料较细嫩,茶叶松散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相反,原料较粗老,茶叶紧实的,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冲泡时间的长短,最终还是以适合饮茶者的口味来确定为好。 第七节:好茶的冲泡次数 据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简单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其次次时,能浸出30% 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几乎是白开水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和绿碎茶,由于这类茶的内含成分很简单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冲泡一次就将茶渣滤去,不

17、再重泡。速溶茶,也是采纳一次冲泡法, 工夫红茶则可冲泡23次。而条形绿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冲泡23次。白茶和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1次,最多2次。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时(约半壶)的状况下,可连续冲泡46次,甚至更多。 第八节:茶叶的贮藏 【活动目的】 1.知道茶叶的贮存不当会影响茶叶的自然风味,甚至失去饮用价值。 2.了解家庭贮存茶叶的基本方法,学习“塑料袋贮藏茶叶的方法”。 3.探求家庭茶叶贮藏的多种方法。 【活动打算】 1.教具打算:塑料袋、蜡烛、直尺,铁听、石灰、热水瓶等。 2.学生带家庭所用茶叶及盛器。 3.指导部分学生课前去了解一些家庭贮藏茶叶的好方法。 【活动过

18、程】 一、情景激趣 小品表演:1.学泡茶,真棒!2.我的茶叶怎么又干又黄!3.小刚的茶叶又青又嫩!4.“你是怎么贮藏的?” 老师提问两位表演小品的学生:能告知大家,你们家的茶叶是放在什么地方的吗? 表演小品的学生回答。 老师:谁能来解答小明的难题? 指导学生结合“小明”“小刚”茶叶贮藏方式的不同进行沟通。 老师小结:茶叶品质的好坏与保存方式有着亲密的关系。要尽可能延长茶叶的原有风味,就必需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保存。那么,应当用什么方法来贮藏茶叶呢? 出示课题:茶叶的贮藏。 二、思索分析 老师:我们学校的苗苗茶艺队做了一个“茶叶贮藏”的小试验,他们要试验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叶品质影响(出示表格)。你

19、能预料他们的试验结果并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试验项目 条件1 条件2 条件3 温度 20 10 -5 避光程度 不避光 不避光 避光 密封程度 露天保存 不密封 密封 水分含量 20% 10% 6% 时间 两个月 两个月 两个月 试验效果预料 学生小组探讨,然后沟通。 老师留意归纳:茶叶在低温、避光、密封、干燥的条件下贮藏效果最好。 老师提问:那么,用什么方法能保证家庭茶叶的低温、避光、密封、干燥的贮藏条件呢? 指导学生小组探讨,然后沟通相应的贮藏方法。 三、了解和学习家庭常用的茶叶保存方法 老师:有一些同学已经做了家庭贮藏茶叶好方法的了解,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大家细致视察,并说说这种方法贮藏

20、茶叶的特点和好处。 1.学生介绍演示:“罐贮法”。 老师引导学生视察并沟通:这只铁罐,和一般的铁罐有什么不同(有两层铁盖)?它保存茶叶有什么好处(两层铁盖密封性很好,能更好的防潮)? 老师提问:假如想用原来放置其他食品的铁听箱保存茶叶, 铁听箱里有一些异味,怎样除去原物品留下的气味呢?这个问题留给有爱好的同学课后去试验探究。(备选方法之一:可以用少许茶叶末放在箱中,盖上盖,放置几天,等它把留下的气味吸尽后,倒去茶末,便可以保存茶叶了。) 2.学生介绍演示:“塑料袋贮藏法”。 老师引导学生视察并沟通:要用厚一点的食品塑料袋;假如塑料袋没有自封口,可以用绳子扎、用夹子夹,但密封性都不是很好;我们也

21、可以运用一些材料,自己来封口。 老师演示塑料袋贮藏茶叶的封口方法:将散装茶叶放入食品袋内;挤出袋内多余的空气;点燃蜡烛;将食品袋口叠在要封口处,取一把直尺压住封口处;将食品袋封口处在烛光上方的适当距离缓慢移动,就可以封好袋口;为削减香气散失和提高防潮性能,可以再套上一层食品塑料袋,依照刚才的方法再封好口;假如是珍贵茶叶,又须较长时间的保存,可以放到冰箱冷藏室,这样的效果更好。 老师:想自己来实践一下吗?好,我给每组两个食品袋,请你们分工合作,来学习塑料袋贮藏法的封口方法。 学生实践。 引导学生比较实践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用塑料袋贮藏茶叶所应留意的要点:塑料袋要求干净无异味;茶叶装袋后必需挤出多余

22、空气; 3.学生介绍演示:“热水瓶贮藏法”。 热水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木塞塞住瓶口后,瓶胆内与外界空气隔绝,这样就不简单受潮,用来贮藏茶叶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保存前,先将热水瓶内的水放光,阴凉、干燥,然后将茶叶装入瓶中,尽量把瓶胆的空间装满,盖好塞子。再用白蜡封口,这样可以保存好几个月。 4.小结茶叶贮藏的留意事项 老师:结合几种茶叶的保存方法,能说说茶叶的保存应当留意些什么吗? 学生沟通。(茶叶要干燥,防止受潮;茶叶简单汲取异味,因此茶叶不能和有剧烈气味的物品如香皂等放在一处;不同种类的茶也不宜放在同一罐内;茶叶罐要放在阴暗、没有太阳晒的地方;) 老师板书:防潮、避光、防异味。 四

23、、设计一种茶叶贮藏的好方法 老师:除了今日沟通的茶叶保存方法外,还可以设计出很多保存茶叶的方法。你能开动小脑子,结合茶叶贮藏的留意事项,设计一种茶叶贮藏的好方法吗? 第九节:茶之美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一、茶名之美 庄子庄子逍遥游曰:“名者,实之宾也。”所以名讳很重要。我国茶叶的名称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茶树的植物学名称,从这类茶名我们一眼可了解该茶的名种和产地:如西湖龙井、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 其次类是地名加茶叶的形态特征:如六安瓜片、平水珠茶、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像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

24、、敬亭绿雪、舒城兰花、恩施玉露、日铸雪芽、南京雨花、顾渚紫笋等。 第四类是有着奇妙动人的传闻或典故: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绿牡丹等。 其他统统可归为第五种,这类茶名有的具有深厚的宗教色调,如普陀佛茶、xx茶、金佛、佛手等;有的以祥瑞物命名,如太平猴魁、银猴等;有的反映了采茶时令,如谷雨春、不知春等。总之好的茶名都能引发茶人美妙的联想。 赏析茶名之美,事实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从中不仅可以感受道茶文化,而且可以看出我国茶人的艺术底蕴。 二、茶形之美 我国的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普洱茶、拼配茶等种类,其外观形态各有千秋。 绿茶、红茶

25、、黄茶、白茶等多属于芽茶类,一般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以绿茶为例就可细分为光扁平直的扁形茶,细紧圆直的针形茶,紧结如螺的螺形茶,弯秀似眉的眉形茶,芽壮成朵的兰花形茶,单芽扁平的雀舌形茶,圆如珍宝的珠形茶,片状略卷的片形茶,细紧弯曲的曲形茶,以及卷曲成环的环形茶等类型。 乌龙茶(青茶)属于叶茶,采青时一般要到长出驻芽后的一芽三开片才采摘,所以制成的成品茶显得“粗枝大叶”。但是在茶人眼中,乌龙茶也自有乌龙茶之美。例如对于安溪“铁观音”即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对于武夷岩茶则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对于茶叶的外形美,审评师的专业术语有显毫、匀齐、细嫩、紧秀、紧结、浑圆、圆

26、结、挺秀等。而文士茶人们更是妙笔生花。宋代丞相晏殊形容茶的颜色之美为“稽山新茗绿如烟”。苏东坡形容当时龙风团茶的形态之美为“天上小团月”。清代乾隆把茶芽形容为“润心莲”,并说“眼想青芽鼻想香”,足见这个爱茶皇帝很有审美的想像力。 武夷山是茶的名丛王国,仅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记载的名茶就有830多种,武夷山的茶人们爱茶至深,他们依据茶叶的外观形态和色泽,为武夷岩茶起了不少形象而生动的茶名。如:“白瑞香、东篱菊、孔雀尾、素心兰、金丁香、金观音、醉西施、绿牡丹、瓶中梅、金蝴蝶、佛手莲、珍宝球、老君眉、瓜子金、绣花针、胭脂米、玉美人、金锁匙、岩中兰、迎春柳”等等。 三、茶色之美 茶叶的色泽

27、,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不同的茶类应具有不同的标准汤色。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澄澈”,表示茶汤清净透亮而有光泽。“艳丽”,表示汤色显明而有活力。“显明”,表示汤色光明略有光泽。“光明”,表示茶汤清净透亮。“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浑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亮度差,是劣质茶的表现。 对于详细色泽按审评专业术语有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等。 鉴赏茶的汤色宜用内壁雪白的素瓷杯或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在光

28、的折射作用下,杯中茶汤的底层、中层和表面会幻出三种色调不同的漂亮光环,非常奇妙,很耐欣赏。茶人们把色泽明丽醉人的茶汤比作“流霞”,把色泽清淡的茶汤比作“玉乳”,把色调变化莫测的茶汤形容成“烟”。例如,唐代诗人李郢写道:“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乾隆皇帝写道:“竹鼎小试烹玉乳”。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一诗中写道:“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四、茶香之美 茶香有的甜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长久,有的鲜灵沁心。根据评茶专业术语,仅茶香的性质就有芳香、高香、浓香、清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等,根据茶香的香型可分为花香型和果香型或细分为水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兰花香

29、、桂花香等等,根据香气的表现则可分为馥郁、高爽、长久、浓郁、浓烈、纯正、纯和、平和等。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至少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三是要闻茶香的长久性。闻香的方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上升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渐渐地细闻杯底留香。茶香有一大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第十节:以茶会友 客来敬茶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

30、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留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当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匀称,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凝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打算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便利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当静谧、幽雅、干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

31、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爱饮香味茶,江浙人喜爱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爱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致独特的,也可以用简洁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行言传。另外,可适当赞扬主子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至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子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试验小学德育处 2022.2 茶艺教案 专心沏好茶第一篇茶艺学问一、“茶艺”的由来源于20世纪70年头的台湾。二、“茶艺”的定义广义:探讨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 茶艺教案6546

32、4 中职生茶艺教案课 时:1课时教学内容:冲泡普洱茶的步骤 授课老师:邓凤琴 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生 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茶艺课中冲泡普洱茶的过程,中职生对于普洱茶、茶艺礼仪及. 茶艺上课教案 教化目标:茶艺一、初步相识茶具及其作用。二、充分驾驭泡茶的基本程序和品饮的步骤。三、感受茶文化的内涵,品尝-“和”“敬”“礼”。 教学重点和难点:泡茶的基本流程; 感受茶. 茶艺招生课教案 茶艺公开课教案活动名称奇妙的茶小班 活动目标1了解“茶”是一种饮料 2感受中华茶文化接茶,奉茶的基本动作。 活动打算热水红茶茶具一套 活动过程 1课前行礼上课行礼,有始. 北京茶艺教案花茶 第四篇清心问茶 6- 花茶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_ 宋.江奎花茶(Scented tea)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属于再加工茶类,为中国独特的一个茶叶品类。利用茶擅长汲取.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