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孟子梁惠王上》.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644996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孟子梁惠王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孟子梁惠王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孟子梁惠王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孟子梁惠王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一孟子梁惠王上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梁惠王日:“骞冬愿安承教。”盂子对日:“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日:“无以异也。”日:“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孽,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 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日:始作何者,其 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日:“置图去工其爱黄更之所为也及塞人之身东败于无长子比焉西忍也王秦出 百里南曼于爱。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会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日:“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看刑罚,薄税效,深耕易耨

2、;壮 者以暇日修其本皆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框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 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将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 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日:仔者无敌。王请勿疑!”(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梃:木棒。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天子和各国承认其为诸侯国,称三 家为“三晋”,所以魏国自称晋国。耨:锄草。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寡人”是秦始皇之前君主的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被封为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B.“俑”是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孔子赞成用俑殉葬,“始作俑者”后泛指恶劣风 气的创始者

3、。C. “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D. “仁”是中国古代一个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 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 楚。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 楚。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而辱于 楚。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腹辱于

4、 楚。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壹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 业。C.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教 民”。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的结论。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盂

5、子对目:“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 以利吾家? 士序小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 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 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 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寿冬愿安承教。”孟子对日:“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 乎? ”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孽,此率兽而 食人也。普相食且人您之为氏g券行政不免于遮善面食人恶在共为民父母逸仲尼日:,始 作世者,

6、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日:“魏国,天下其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会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日:“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簿税敛,深耕易耨,壮 者以暇日修其幸馋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 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盂子-梁惠王上,有删改)【注】梁惠王:魏惠王。梃(ting):木棒。耨(ndu):锄草。5 .下列对文中画波

7、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B.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C.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D.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B. “寡人”即寡德之人,是秦始皇之前君子的自称,春秋战国时常用。被封为诸侯王者也可 自称“寡人“俑”是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孔子赞成用俑殉葬,

8、“始作俑者”后泛指恶劣风 气的创始者。C. “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7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 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 政,不要使百姓活活地饿死。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 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外来之敌。D.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教

9、民”。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2)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孟子)日:“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 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 不能也。”(齐宣王)日:“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日:“挟太山以趣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 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 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

10、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 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 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何与?”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 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尊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 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日:“吾脩,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日:“

11、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目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 邪修,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 故明君利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 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圭子;乐岁终 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椎救死而恐不服,臭暇治礼义裁?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 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年手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12、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9 .下列对文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B.若民,则无恒产,用无恒心因:就、随之。C.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侈:奢侈。D.明君剜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10 .下列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B.庠序: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C.家邦:指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和国,泛指国家。D.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 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

13、都分为上下两篇。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在说理中充分运用了对比,展现了他善于论辩、言辞富有气势的特点。B.孟子认为理想的君王必定善于“推恩”,“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乙他劝谏齐宣王将“足以及 禽兽”的“恩”推广为“至于百姓”的“功”。C.“为长者折技”这一设例,旨在说明齐宣王没有施行仁政,是因为不能为。D.为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答案1、B “孔子赞成用俑殉葬”曲解文意,根据文

14、中“仲尼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 人而用之也”可知,孔子应该是反对用俑殉葬的。2. C句意: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了,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 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 边又(已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欺侮。“焉”为句末语气词,是断句的标志,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Do“东败”西丧”南辱”句式结构一致,在“东”“西”和“南”前应断开,排除Bo3. A”愿比死者壹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表述错误,文中梁惠王报仇雪恨的基础就是动 员民众为他打仗,这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死活的行为;“愿比死者壹洒之”的真 实意图是称霸

15、。4. (1)(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 对抗。(2)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 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指教。”盂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区别。”孟子说:“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区别。”盂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厩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 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 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

16、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 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应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 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对于使老百姓饿死的,又该怎么办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了,这是您老所深知 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 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已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欺傕。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 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推行王道。大王如果 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

17、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 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 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因为)它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百姓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 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儿女各自逃散。它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们, 有谁能跟大王较量呢?有道是: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 ” 5、B “且人恶之”,“且%尚且,表递进,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AD; “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行政”,施行政事,主语,其前断开,排除C。本句译为: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

18、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 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6. C “孔子赞成用俑殉葬”错误。从原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来看,孔子反对用俑殉葬。 7. C “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外来之敌”错误。原文是说秦、楚 君王的行为,而非梁惠王自身行为。. (1)等到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 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欺侮。(2)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 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参考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

19、,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 有利的高见吧? ”盂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 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 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 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新兵车的国家里, 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 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 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 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

20、 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 呢? ”梁惠王说:“我乐意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 有什么不同。”(盂子)问:“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 “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 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 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 母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应该断子绝孙吧?正

21、是因 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被允许),又怎能让这些 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梁惠王说:“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等到我当政,东 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 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 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 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 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

22、上, 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 抗。(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 挨饿,兄弟妻子儿女各自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 跟大王较量呢?因此说: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琼徘徊! ”9、C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的意思是“放荡邪僻、不守法纪、胡作非为,没有什么事情干 不出来”。侈:放纵。10. B “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错误,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11. C “旨在说明齐宣王没有施行仁政,是因为不能为”错误,“为长者折技”这一设例,旨 在说明齐宣王没

23、有施行仁政,其原因是不为,而非不能为。12. (1)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人 家的孩子,天下便可以运转于掌上。(2)这样仅仅保全生命都恐怕来不及,怎么有功夫讲求礼仪呢? 参考译文:“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 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 姓没有受到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 而不是不能干。(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袅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

24、 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 天下,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 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 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 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 为罢了。如今(您的

25、)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 么原因呢?”(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 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 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 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 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 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 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齐宣王

26、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 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 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 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 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 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 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 易了

27、。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蟾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 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 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 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鸣、小猪、狗、大猪 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 一百亩的田地, 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 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 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