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644729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3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3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3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9鱼我所欲也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 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 “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 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二)学法引导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理解文

2、句的基础上,抓住那些表述作者观点的语句和作者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以此来 剖析作者的“舍生取义”的思想,并逐步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另外,反复朗读,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 从而了解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三)审美鉴赏生动透彻的修辞美本文在论说道理的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说理生动明白、深刻透彻。“舍鱼而 取熊掌”的比喻,告诉人们择优而取的道理。“一箪食,一豆羹”的比喻,证明“义”重于“生”的论点,突出了主题。 生和义的对比中突出了舍生取义之人的高大形象。“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的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 的精神。排比更是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

3、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四)重点难点突破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析本题旨在从整体把握入手,抓住文章关键,同时初步了解作者说理的思路及其好处。参考答案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 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 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浅人深, 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析本题FI的非常明显,就是要理解本

4、文的论证结构,从而对本文的逐层深入的论证思路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参考答案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 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 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 “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 失。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 “向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

5、?先前为了 “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掠了 “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 “本 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3、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析论证方法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好的论证方法,在说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因此,阅读议论文, 一定要揣摩其运用的论证方法。参考答案1、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 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如

6、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那就必 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进而提出了 “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读者心悦诚服。如:文章将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进行 对比。第一部分中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自然得出结论。4、鱼我所欲也一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进步性、局限性?析对待任何文化等遗产,都应坚持批判吸收的态度,既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全盘吸收,设计此题,主要目的便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人、对待传统的文化遗产。参考答案鱼我所欲也的论点是“舍生取义”。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 坏事来。他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

7、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为利忘义的人。这种思想显然有 它的进步性。当然,孟子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此类局限, 应予剔除。二、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不丹苟得也所晋有甚于死者为宫室之美一箪由皿)食 蹴(c(1)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x i e)也2、请用“ / ”为下列各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所欲有甚于生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为宫室之美B、故不为苟得也C、非独贤者有愚心I)、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所识穷乏者将我与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5、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此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9、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 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1、在文中空格处填上所缺诗句。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二者不可得或(2)所欲有甚于生者(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10、也(4)得之则生(5)今为妻妾之拳为之 (6)万钟则不那礼义而受之3、翻译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于我何加焉!4、简要回答(1)上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上文“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3)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5、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开放探究阅读下面不食嗟来之食,完成文后问题。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 者蒙袂

11、(m2辑屣(ju)(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 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选自礼 记檀弓(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2) “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J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 释它的意义。【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

12、于求成,反而 坏事。【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三、资料下载1、关于“嗟来之食”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屣,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 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意思是: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 我就是因为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终不肯吃,最后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历来是有气节的表现,吴啥先生就曾著文谈到这一问题。2、关于美味“鱼”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

13、鱼在今天,特别是南方人看来,是极平常的菜肴。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对古代的北方人, 鱼是上等佳肴,而猪肉、狗肉乃至鸡肉、羊肉是普通食品,一般人都可以吃到。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 论。北方少河流,当然鱼也不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不 满意在孟尝君门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长铁归来兮,食无鱼!”3、关于文章中的“钟”钟,古代的容量单位。古代计容量的单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当于今天的一小汤匙;10勺为一合(g 4), 10合为一升,10升为一斗,10斗为一斛,6斛4斗为i钟。按此计算,“万钟”是6. 4万斗,这个年俸是相当大 的。当

14、然,在本文中,孟子仅仅是用“万钟”来表示优厚的俸禄而已。19 鱼我所欲也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1、(Dwdi,动词,做,干。WU,动词,厌恶wQi,介词,为了ddn名词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cfi动词用 脚踢xie 动词 认为值得,这里是接受的意思2、所欲/有甚于生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3、“辟”通“避”,躲避辩” 通“辨”,辨别“得”通“德”,恩惠(动词)、感激“与”通欤二语气词“吗” 4、C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此 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

15、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能力提高1、略2、(1)同时拥有(2)比(3)祸患、灾难(4)生存、活(5)侍奉(6)通“辨,辨别” 3、(1)不仅仅贤能的 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万钟这样的丰厚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4、(1)舍生取义(2)答案不唯一,要言之成理(3)富贵不能淫.5、略开放探究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 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 施舍。(要求: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点明出处,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