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625069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1 a9 d1 Y+G-w#N9 W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三种形式。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字母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I!Y7 e2|6 w2 8 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H*D7 X-E6 d5 W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l#Q3 V|6 U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

2、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1、+j 4 Y#P&t$?#R)T4 MU:J&S系统*U(U7 K,c2 t5 o r*h8 Y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系统、系统、系统。下面分别进行介绍。#y/a0 4?)M,z!C 1.1、TN C系统:_;4 2 A:S,a W7 zW#_2 b4 o;x#h%e#_其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与工作零 线()共用。()它是利 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 碰壳,故障电流经零 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 电

3、流大,因此可 采用过电流保护器 切断电源。系统一 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Y!S-f2$m8 7 Z#Q)j(R-O()系统 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线中有不 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 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从而中性线 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 定的基准电位;K,|7 S/m r()系统 应将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 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2 Y,A2 m A-s4 2 y7 9 uv5 U由上可知,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

4、地呈现电压。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通过漏电保护 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 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 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所决 定的。()对接有二 极漏电保护 开关的单相用电设备,如用于 TN-C系统中其 金属外壳的保护 零线,严禁与该电路的工作零 线相连接,也不允许接在漏电保护 开关前面的 PEN 线上,但在使用中极易发生误接。()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与通过 漏电开关的工作零 线相连接。TN-S供电系统,将 工作零 线与保护 零线完全分开,从而克服了 TN-C供电系统的 缺陷,所以现在施工现场已经不再使用 TN-C系统。1.2、TNS系统

5、a a#d;h0 y5 a&b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_1 E!x$x.L3 B2 Q/H()当电气设备相线 碰壳,直接 短路,可采用过电 流保护器 切断电源;()当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 位升高,但外壳 无电位,线也无电位;()系统 PE线首末端 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 PE线断线造成的危险。0 m.v&Y0 c4 f/?,s()系统 适用于工业企业、大型民用建筑。7 G!l!P.d2 M0 f目前单独 使用独一变压器 供电的或变配电 所距施 工现场较近的工地基本上都采用了系统,与逐级漏 电保护相配 合,确实起到了保障施工用电安全的作用,但系统 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6、()保护零线绝对不允许断开。否则在接零设备发生带 电部分 碰壳或是漏电时,就构不成单相回路,电源就不会自动切断,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使接零设备失去安全保护;二是使后面的其他完好 的接零设备外壳 带电,引起大范围的电气设备外壳 带电,造成可怕的触电威胁。因此在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专用保护线 必须在首末端做 重复接地。()同一用电系统中的电器设备绝对不允许部分接地部分接 零。否则当保护接地的设备 发生漏电时,会使中性点接地线电 位升高,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 零的设备外壳 带电。$W2 G Y0 n-v7 o&l()保护接 零 PE线的材料及连接要求:保护 零线的截面应

7、不小于工作零 线的截面,并使用黄/绿双色 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少于 2.5mm2的绝缘多股铜 线。保护零线与电气设备连接 应采用铜鼻子等 可靠连接,不得采用铰接;电气设备接线 柱应镀锌或涂防腐油脂,保护零线在配电箱中应通过端子板连接,在其他地方不得有接头出现。*.H+A;t)q _2 E:m1.3、TNCS系统 T)B;j;b0 u.c8 d!H,l*P0 M.h它由两个接地系统 组成,第一部分 是系统,第二部分是系统,其分界面在线与 线的连接点。()当电气设备 发生单相碰壳,同系统;()当线断开,故障同系统;()系统中 应重复 接地,而线不 宜重复接地。,m3 x#q%H%

8、I(_7 p线连接的设备外壳 在正常运 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所以系统 提高了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施工现场一般当变台距现场较远或没有 施工专用变压器 时采取系统。A Z!&,h4 y,f 2、7 1 m+c7 g!H1&G$V-V7 J供电系统+T3 M#9 M6 D/T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线接到接地极(此接地极与中性点接地没有电气联系)在采用此系统保护 时,当一个设备 发生漏电故障,设备金属外壳所带的故障电压较大,而电流较小,不利于保护开关的动作,对人和设备有 危害。为消除 T系统的缺陷,提高用电 安全保障可靠性,根据 并联电阻 原理,特提出完善 TT系统的技术革新。

9、技术革新内容 是:用不 小于工作零 线截面的绿/黄双色 线(简称 PT线),并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主要机械设备下埋设的 4-5 组接地电阻的保护接地线为保护地线,用 绿/黄双色 线连接电气设备 金属外壳。它有下列优点:1)单相接地的 故障点对地电压 较低,故障电流较大,使漏电保护器 迅速动作切断 电源,有利于防止触电事故发生。2)PT线不与中性线相联接,线 路架设分明、直观,不会有接错线的事故隐患;几个施工单位同时施工的大工地可以分片、分单位设置 PT线,有利于安全 用电管理和节约导线用 量。3)不用每台电气设备 下埋设重复接地线,可以节约埋 设接地线 费用开支,也有利于提高接地线 质量并

10、保证接地电阻 10,用电安全保护更可靠。系统 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仅限 于局部对接地要求高的电 子设备场合,目前在施 工现场一般不采用 此系统。但如果是 公用变压器,而有其 它使用者使用的是 TT系统,则 施工现场也应 采用此系统。3、IT 系统 0 i1 T9 2 j9 n:f7 u电力系统的 带电部分与大地 间无直接连接(或经电阻接地),而受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则通过保护线直接接地。这种系统 主要用于 10KV及 35KV的高压系统和 矿山、井下的某些低压供电系统,不适合在施工现场应用,故在此不再分析。#o8 d:N(D4 T6 k%j)A建设部新颁发的建筑施 工安全 检查标准(JGJ

11、59-99)规定: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 TN-S接零保护系统。因此,TN-S接零保护系统 在施工现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 如果 PE线发生断 裂或与电气设备 未做好电气连接,重复接地阻 值达不到安全 的要求,也同样会发生触 电事故,为了提高 TN-S接零保护系统的 安全性,在此提出等电位联接概念。所谓等电位联结,是将电气设备外露 可导电部分与系统外 可导电部分(如混凝土 中的主筋、各种金属管道等)通过保护 零线(PE线)作实质上的电气连接,使二者的电位趋于相等。应注意差异,即等电位联结线正常时无电流通过,只传递电位,故障时 才有电流通过。等电位联结的作用。(1)总等电位联结能降低预期接触电压;(2)总等电位联结能消除装置外沿 PE线传导故障 电压带来的电击危险。因此施工现场也应 逐步推广该技术。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接地形式 都绝不是万无一失绝对安全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 格按 JGJ46-88规范要求进行系统的设 置和漏电保护器的 使用,严格履行施工用电设计、验收制度,规范管理,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