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知识竞赛试题.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624415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知识竞赛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气象知识竞赛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知识竞赛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知识竞赛试题.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气科学学院“春雷杯”气象知识竞赛试题学院姓名1 夏天,水泥墙、水管“冒汗”,预示天气的变化是()。A 天气将变得晴朗起来B 天要下雨了C 出现大雾天气2 通常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是()A20-22|B24-26C28-303 全球气候变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A 正面影响|B 负面影响C 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4 影响我国的中心风力达12 级的热带气旋叫台风,影响美国的叫()A 台风|B 一级飓风C|热带风暴5 台风常常给我们带来狂风暴雨,台风眼中通常是()A 狂风大作|B 暴雨倾盆|C 风平浪静6 高温天同学们应怎样避暑()A 多吃冷饮B|午后多户外活动多出汗C|多喝冷开水7 通常第一次闻雷

2、表明云顶已到达多少等温线高度附近()A-20B|-10C|08 雷雨发生时常常出现雷雨大风,多数情况下,在雷暴移向的下风方的风速比上风方()A 大B 小|C 一样大9 通常情况下,雷暴区的温度要比四周空气()A 高|B 低C|一样高10 强雷暴和一般雷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系统中的()A 水平范围大B|垂直气流强的多C|产生闪电11 龙卷风有时会成对出现,两个龙卷风的旋转方向()A|相反B|相同C 不确定12 天上的云和地上的雾它们的组成是()A 相同B 不相同C 有时相同有时不同13 按照气象上的标准,五天平均气温在10-22为春天和秋天,五天平均气温大于 22夏天,上海最近几年季节最长的是()

3、A 春天B|夏天C|秋天14 雪花的形状很多,而且十分美丽,请问雪花大多数形状是()A 六角形|B 八角形C|五角形15 我国与冷锋活动有关的天气现象是()江淮地区的梅雨,冬季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的春旱A|B|C|16 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总是向暖气团一侧倾斜,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差别很大,锋面过境时一定出现云雨、大风天气。A|BC|D17 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旋是对天气系统高压状况的描述。|B 北半球的气旋,空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呈逆时针。|C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了晴朗,|气旋中心的空气被迫下沉。18 台风中心在厦门时,广州的风

4、向是()A 偏南风B|偏北风C|偏东风|D 偏西风19 当上海东部洋面上形成一比较稳定的反气旋时,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 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B 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C 吹东北风,寒冷干燥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20 东北信风带位于()A 赤道低压带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间B|赤道低压带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间C|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之间D|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之间21 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向,原因是()A 太阳辐射加强B|暖流增强C|二氧化碳增多D|降水增加22 以下那种气体会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人们称之为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

5、B|氦气C|氧气D|氢气23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海域的海水异常增温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次年,常常会造成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A 赤道东太平洋地区B|赤道西太平洋地区|C 赤道东大西洋地区|D 赤道西大西洋地区24 暴雨来自于充沛的水汽,下列哪种云可产生暴雨?()A 积雨云B|高层云C|密卷云25 当瞬时风速达到多少()时称为大风?A12 米/秒|B15 米/秒|C17米/秒D|20米/秒26 静止气象卫星距离地面()千米。A3.4 万|B3.5万|C3.6万D|3.7万27 天气预报中的暴雨是指:某地24 小时累积降水量大于或等于()。A30 毫米B|50 毫米C|100毫米28 冰雹

6、,是坚硬的球状,锥装或形状不规则的()降水。A 自然B|液态C|固态29 1989 年 12 月,第 44 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A8 月B|9 月C|10月30 为防雷击,户外避雨,不宜在()避雨,同时也要远离高压线和变电设备。A 路边B|桥下C|大树下31 空气污染与天气条件关系密切,在一天当中,一般空气污染比较严重。()A 中午B|傍晚C|早晨32 雷暴大风的阵风风力达()级,常伴有雷电、暴雨、冰雹等,是突发性强、破坏大的气象灾害之一。A8-12 级B|5-6 级C|12级以上33 台风是一种在热带海洋上生成的强烈涡旋,其中心风力达()级以上。A1

7、0|B12 C|8 34 气象台发布高温预警信号是分两级,即:橙色预警信号-24 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以上;红色预警信号-24 小时内最高气温要升到40以上A37B|38|C3535 1860 年以来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地表温度的年平均值升高了(),其中,最暖的十年都出现在1990年以后。这是科学家称为 全球气候变暖 的主要依据。A1.0B|0.6 C|0.536 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几级风时需停运?()A4 级风B|5 级风|C6级风37 气压的单位百帕与毫米汞柱两者的关系为()A1 百帕=1 毫米汞柱|B1百帕 1 毫米汞柱C|1 百帕=3/4 毫米汞柱D1 百帕=4/3毫米汞

8、柱38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为()A60 毫米汞柱,1000百帕|B750毫米汞柱,1013.25百帕|C750 毫米汞柱,1000百帕D|760 毫米汞柱,1013.25百帕39 780 毫米汞柱,1000百帕分别为()A1020 百帕,760 毫米汞柱B|1040百帕,750毫米汞柱C|1040百帕,760 毫米汞柱|D1020百帕,750 毫米汞柱40 地面气压日变化两次谷值出现的时刻大约为()A02:00,14:00 B|04:00,16:00 C|08:00,20:00|D10:00,22:00 41 地面气压日变化两次峰值出现的时刻大约为()A02:00,14:00 B|04:00,

9、16:00 C|08:00,20:00|D10:00,22:00 42 地面气压日变化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刻分别约为()A04:00,10:00 B|04:00,22:00|C10:00,16:00 D|10:00,22:00 43 气压日较差最大的地方是()A 大连B|青海C|上海D|广州44 气压日较差最小的海域是()A 大连B|青海C|上海D|广州45 自由大气的起始高度约为()A10 千米B|5 千米C|3 千米D|1 千米46 通常能够代表对流层大气的一般运动状态的高度大约为()A0.5 千米B|1 千米C|5千米D|10 千米47 通常能够代表对流层大气的一般运动状态的标准等压面为(

10、)A850 百帕B|700 百帕C|500百帕D|300 百帕48 在中高纬地区对流层的中上层盛行并且风随高度增大()A 偏东风B|偏南风C|偏北风D|偏西风49 在远距离无线电通讯中,短波的传播依赖于的反射()A 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散逸层50 近地面层空气的平均密度为()A1.011.03 克/厘米 3|B1.00 克/厘米 3|C1293克/厘米 3|D0.860.92克/厘米 3 51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A 日平均气温|B 旬平均气温C|月平均气温D|热浪与寒潮极端气温51 北半球气温最高的月份在大陆和海洋上分别为()A1 月,2 月|B7月,8 月

11、C|7 月,1 月|D1 月,7 月52 北半球气温最低的月份在大陆和海洋上分别为()A1 月,2 月B|7 月,8 月C|7 月,1 月D|1 月,7 月53 南半球气温最高的月份在大陆和海洋上分别为()A1 月,2 月B|7 月,8 月C|7 月,1 月D|1 月,7 月54 南半球气温最低的月份在大陆和海洋上分别为()A1 月,2 月B|7 月,8 月C|7 月,1 月|D1 月,7 月55 在对流层中通常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A 下降B|上升C|先升后降|D 先降后升56 就平均状况而言,在对流层中高度每增加100 米气温约()A 升高 1B|降低 1|C 升高 0.65D|降低 0.

12、6557 就平均状况而言,在对流层中高度每升高100 米气温约降低()A1.2B|1.0C|0.65D|0.558 逆温层是指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A 升高的气层B|降低的气层C|先升后降的气层D|先降后升的气层59 北半球 1 月海平面气温等温线向北凸出最显着的地区位于()A 北美大陆B|北大西洋C|亚欧大陆|D 北太平洋60 热赤道的平均位置()A 大致与地理赤道重合B|位于 5N5S之间C|位于 10S左右D|位于 10N 左右61 气温的年轻差很小,且一年中出现两个高值和两个低值的地区在()A 低纬度地区|B 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极地地区62 在 1 千米以下的近地面大气中,

13、高度每升高8 米()A 气压升高 1.3 百帕B|气压升高 1 百帕C|气压下降 1.3 百帕D|气压下降 1 百帕63 在 1 千米以下近地层大气中,高度每下降10 米()A 气压升高 1.3 百帕B|气压升高 1 百帕C 气压下降 1.3 百帕D|气压下降 1 百帕64 水平地转偏向力()A 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的大小B|只改变风的大小,不改变风的方向C|即改变风的方向,由改变风的大小D|即不改变风的方向,由不改变风的大小65 地转风是()两个力平衡时空气的水平等速直线运动。A 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C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惯

14、性离心力66 地转风的大小除与水平气压梯度有关外,还与()有关。A 气压,空气密度B|气温,空气湿度C|纬度,空气密度D|纬度,空气湿度67 航海常用高空等压面图为()A850 百帕700 百帕500 百帕|B850 百帕700 百帕300 百帕C|700百帕500 百帕300 百帕D|850 百帕500百帕300 百帕68 地转风不适用的地区为()A 热带地区B|副热带地区C|温带地区|D 寒带地区69 通常在中高纬开阔洋面上,实际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交角约为()A00100|B100200 C200300 D|00450 70 在开阔海面上,实际风速越为相应气压场中地转风速的()A25左右B

15、|35左右C|45左右|D65左右71 梯度风是()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A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B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立,惯性离心力|C 水平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D|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72 在北半球高压区海面上,风绕中心()A 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B|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C|顺时针方向向内辐合D|逆时针方向向内辐合73 在北半球低压区海面上,风绕中心()A 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B 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C|顺时针方向向内辐合D|逆时针方向内辐合。74 在南半球低压区海面上,风绕中心()A 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B 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C|顺

16、时针方向向内辐合D|逆时针方向向内辐合75 在北半球摩擦层低气压中,风绕中心()A 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B 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C 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D|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76 在南半球摩擦层低气压中,风绕中心()A 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B|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C|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D|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77 在北半球摩擦层高气压中,风绕中心()A 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B|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C|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D|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78 在南半球摩擦层高气压中,风绕中心()A|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B|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C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79 产生大气环流最基本的因素是()A 球表面

17、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均匀B|地转偏向力作用C|海陆分布D|地形差异80 热带辐合带是指()A 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交汇形成的气流辐合带B|南北半球极地东风带交汇形成的气流辐合带C|南北半球副热带无风带交汇形成的气流辐合带D|南北半球信风带交汇形成的气流辐合带81 阿留申低压发展最盛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秋季|D 冬季82 冰岛低压发展最盛的季节是()A 春季B|夏季|C 秋季D|冬季83 亚速尔高压发展最盛的季节是()A 春季B|夏季|C 秋季D|冬季84 夏威夷高压发展最盛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冬季85 东北信风带位于()A 赤道低压带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间B|

18、赤道低压带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间|C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之间D|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之间86 盛行西风带位于()A 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B 赤道低压带与副高之间C|信风带与副热带无风带之间|D 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带之间87 中国东部海区夏季盛行()A 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 西南风88 华南沿海,菲律宾及附近洋面夏季盛行()A 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南风89 华南沿海,菲律宾及附近洋面冬季盛行()A 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90 我国南海夏季盛行()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南风91 我国南海冬季盛行()

19、A 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92 对于未饱和空气而言,当气温一定时,露点温度越高表明空气()A 越容易凝结B|越不容易凝结C|相对湿度越小|D.绝对湿度越小93 对于未饱和空气而言,当温度一定时露点温度越低表明空气()A 越容易凝结B|越不容易凝结|C相对湿度越大D|绝对湿度越大94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 露点越低,表明空气越不容易凝结B|露点越低,表明空气越容易凝结C 露点越高,表明空气越容易凝结D|露点本身的高低不能表明空气是否容易凝结95 在海面上当相对湿度达到80左右时常能观测海雾出现,这是因为()A 相对湿度的测算存在一定的误差B|空气过于潮湿C|海水含有大量的盐分D 低层大气有较强逆温96 当气温为()时,水汽压(以毫米汞柱为单位)与绝对湿度在数值上完全相等。A0B|16C|32D|27497 在常温下当水汽压以毫米汞柱为单位时,常以其数值代替()A 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露点温度D|饱和水汽压98 形成露或霜的主要冷却过程是()A 绝热上升B辐射冷却C平流冷却D接触冷却99 形成海雾的主要冷却过程是()A 绝热上升B 辐射冷却C 平流冷却D接触冷却100 成云的主要冷却过程是()A 绝热上升B 辐射冷却C 平流冷却D 接触冷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