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623467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析摘要: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市场潜力巨大,正在成为全球新的医疗器械制造中心。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前十大企业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所占行业市场规模的比例逐年上升。关键词:行业集中度,三大产业带,新医改,新农合1、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在全球的地位据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的统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1 年的 1870 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9 年的 3553 亿美元。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增长率远远高于全球整体GDP增长速度,医疗器械市场相对全球整体经济而言,发展迅速。2001-2009 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情况年份

2、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销售收入(亿美元)1,870 2,100 2,276 2,468 2,675 2,900 3,103 3,320 3,553 数据来源: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国、西欧、日本占据绝对领先优势,其中美国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排名前25 位的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60%,2008 年全球前 20 大的医疗器械企业中有16 家在美国。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销售收入在全球占比高达 40.10%,其次分别是西欧,占比32.80%,日本约占10.90%,中国约占2.90%,其它国家

3、和地区共占13.30%。据中国机电网数据显示,到 2010 年,中国医疗器械设备总产值将达到约1000 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份额占到4%,而预计到2050,这一份额将达到25%。2、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1)行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在2000 年至 2009 年 10 年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规模翻了近 6 倍,工业增加值在全国GDP 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经过 30 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

4、产业和支柱产业。2000-2009 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销售收入(亿元)145 173 207 247 295 353 434 535 659 812 数据来源: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无法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与世界医疗器械工业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2)行业两极分化趋势明显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总体偏低,呈现小而散的状态,与美欧日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业结构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需求

5、的规模释放,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兼并重组加速,与些同时,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前十大企业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所占行业市场规模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业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 90%的企业是年收入不足1000 万元的以生产技术含量较低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该领域准入门槛较低,与国外企业竞争力弱,国内竞争较激烈;另一方面,生产电子监护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心电生理设备、X 射线断层扫描设备、CT 等拥有自主品牌的高技术含量产品且收入规模过亿的企业仅几十家,随着我国软件开发能力和精密电子设备制造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批诸如深圳迈

6、瑞、深圳理邦仪器、东软医疗等从事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具国际声誉的品牌企业。2005-2009 年国内前十大医疗器械所占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年份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前十大医疗器械所占市场份额8.50%10.13%12.76%15.72%18.45%数据来源:中国机电数据网3、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情况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进口产品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产的大型精密型医疗器械,而出口产品主要以医用耗材、按摩器具、常规设备等中小型产品为主,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差异导致我国长期以来在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随着我国研发、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国外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差距渐渐缩小;常规医疗器械设

7、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由此表现为我国出口逆差逐步缩小,并于 2005 年首次实现顺差。2002-2009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情况年份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一般贸易进口额(亿美元)14.3 18.5 19.8 21.2 20.8 22.7 26.4 30.4 一般贸易出口额(亿美元)12.8 16.9 19.6 24.3 36.9 43.1 63.9 83.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4、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概况(1)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8、,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都有很大改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对这些慢性病的诊治需求会日益增长,刺激医院及家用医疗设备需求快速增长。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加大、新医改政策落实加速对医疗设备的新增。根据“十一五”规划,2007 年,“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 60%,2008 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 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卫生体系的完善给医疗设备需求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除整体规模以外,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一块巨大

9、的市场。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统计显示,我国医疗机械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全国 17.5 万家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 15 左右还是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的产品,有 60 是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目前,我国整个医疗卫生服务开支占总的GDP 比重为 4.7 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美国达到16;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仅为1:10,而发达国家该比例已经达到1:1,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还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2)医疗设备采购以政府筹集为主目前,中国现阶段医疗体系以公有制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主

10、,政府采购是医院装备医疗设备的主要模式。非公医疗机构近年来渐渐得到稳定增长,对公有制医疗机构形成市场竞争,将有助于整体医疗设备装备水平的提升。2008 年医疗卫生支出831.58 亿元,增长 25.2,国家重点支持的农村卫生事业建设项目总投资216.84 亿元(分5 年安排),其中设备购置投资共计67.71 亿元,包括乡(镇)卫生院 42.71 亿元,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4.3 亿元,县妇幼保健机构2.74 亿元,县中医院7.96亿元。(3)高低端产品需求差异化受到目标消费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及单位采购条件的限制,我国不同性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仪器及器械产品的具体需求特点及发展趋势各异:医疗机构性

11、质收费水平设备采购资金需求器械特点发展趋势3 级医院、发达地区部分县市级医院中高充裕以高端进口设备为主,国产设备比例不足1/3 需求速度趋缓,以升级换代为主,国产品牌采购比例渐增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低紧缺以常规或中低端设备为主,绝大部分为国产品牌受益于国家医改系列政策,设备更换需求庞大(4)农村常规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快速释放来自中国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08 年底,虽然我国农村人口是城镇人口的1.19倍,但其人均年医疗保健支出却只有城镇人口的31%,且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床位总数仍不足城镇医院总床位数的30%,农村市场缺口庞大。2008 年中国农村与城镇地区医疗条件综合对比农村地区城镇地区农村较

12、城镇倍数人口总量(亿人)7.21 6.07 1.19 人均医保支出(元/年)246 786 0.31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84.69 288 0.29【注】农村地区卫生机构指的是乡镇卫生院,城镇地区卫生机构指的是医院。数据来源:中国卫生部2006 年 8 月,卫生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此次中央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216.84 亿元,其中设备投资67.71 亿元,基础建设投资149.13 亿元,分 5 年安排。主要支持中西部及东部贫困地区约2.2 万所左右的乡镇卫生院、1300 所左右的县医院、400 所左右的县中医医院以及950 所左右县妇幼保健机构,到2010 年建立起基本设施较为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文章来源作者 本站浏览次数300 次 更新时间2010/8/23 11:4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