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6220006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1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pdf(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年级美术教案2/14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教学课时:1 课时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

2、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二、发展阶段1、认识三原色:a.出示定义。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b.观看电脑课件。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

3、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2、认识三间色:3/14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师小结:用色块表示。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d.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师小结:

4、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e.得出定义。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生:(答)师贴出间色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3、做游戏: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 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

5、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4/14 三、课堂练习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 己 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2、作业要求: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平涂着色。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4、讲评作业。四、看录像结束教学1、看课本第P1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如课本中:红色的苹果,黄

6、色的香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2、看录像。师:大家一起来观看一组录像,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五、收拾与整理六、课后拓展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教学后记:在色彩调配知识的教学中,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刚接触调色,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

7、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第二课万花筒教学目标: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5/14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教学重难点: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教学课时:2 课时课前准备: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彩色纸,剪刀,绘画笔。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引导阶段1、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

8、样是如何对称的。3、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4、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二、发展阶段1、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2、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3、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三、收拾与整理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四、课后拓展在万

9、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海鸥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6/14(第 2 课时)一、复习就知识二、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万花筒”的美丽图案四、学生练习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五、小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设计巧妙的地方。教学后记:本课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游戏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万花筒设计的简单知识,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标志产生了兴趣。用游戏的方法解决了本科的重难点,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存,进行探

10、索性学习。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兴趣高,设计大胆,色彩、材料运用较为突出,达到了本科教学目的。第三课大人国与小人国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3、构图是否完整。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教学课时:2 课时课前准备: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引导阶段(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

11、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7/14 1、同学们,你知道格列佛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吗?如果你能在想象中漂流,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奇迹。请同学欣赏课件:大人国与小人国 2、提出问题:(1)你们认为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2)你们想知道格列佛曾经有过哪些奇遇吗?(3)格列佛认为战争不是好事。为了阻止小人国与邻国之间的战争,他用绳子将邻国的战船扎在一起,不让他们航行。(4)渐渐地,小人国的人们和格列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人还敢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二、新授阶段1、观察、思考、感受:a:出示几组大与小比较的课件:让学生说说你会有什么感觉。b:出示课件:有一个男孩还有一个女孩。想一

12、想怎样将其中的女孩变成巨人?互相说一说,巨人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横构图表现?哪些动态适合用竖构图表现?三、发展阶段 1、出示课件:假如你是一个巨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帮助小朋友解决?(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1)朋友们到一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去旅行,会遇到哪些困难?险境?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帮助他们?(2)假如你是巨人,在愉快的节日里,你会为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呢?(3)假如你是一个巨人,你还有哪些办法能使我们的地球变得和平、安宁、清洁和美丽呢?(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共享,看看谁的想法新奇、有趣。)(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大人国与小人国里的快乐。2、课堂练习:通过以上的欣赏与了解,

13、如何结合自己想象与感受,把你编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画成一幅画,画完后讲给同学听。3、小结:4、展示、评价、延伸:各组选出有特色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互相欣赏、互相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及时评价,给予肯定。8/14 四、课后拓展课后根据自己的喜爱用泥塑等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把小的东西放大或把大的东西缩小。(第 2 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课堂教学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要有主题,有情节。画面要饱满、丰富。三、学生练习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

14、正。四、小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巧妙的地方。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己研究解决的办法。表现到大人国与小人国时的情景和感受。想象、创作出有特色的大人国与小人国。通过电教欣赏、示范讲解、来感受和完成教学目的及目标。第 4 课前前后后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教学重难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学课时:1 课时教具学具:绘画

15、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9/14 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二、发展阶段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学生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学生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2、教师小结: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学生分组讨论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三、学

16、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四、收拾与整理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来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五、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教学后记:这节课利用荷兰霍贝玛的林间村道的画。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术教学上被我用来作为示范作品。在例举 近大远小 的现象。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并了解。第五课天然的斑纹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

17、法表现1-3 种不同的肌理。教学重难点: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10/14 教学课时:1 课时课前准备: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一)摸一摸,说一说。(引导学生认识肌理)1、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2、教师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3、教师可以示范: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指导学

18、生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二)看一看,猜一猜。欣赏拓印的肌理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的肌理?(三)想一想,说一说:怎么来拓印呢?(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四)学一学,试一试。二、发展阶段1、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2、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

19、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3、作业展示:评评自己的作业,评评他人的作业。三、收拾与整理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四、课后拓展11/14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后记: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

20、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学生动手尝试。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就更难。第 6 课校园里的花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3、通过写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叶、枝杈的形态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教学课时:2 课时课前

21、准备:写生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引导阶段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的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分组讨论2、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盆栽,分别摆在教室的几个地方,请学生观察:(1)、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2)、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3)、枝杈之间如何穿插的?12/14 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走进观察,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内写生。)三、发展阶段1、教师示范:用简单的线条勾勒植物的形状。(边示范边讲解)2、教师小结: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

22、根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时子还垂下来。等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前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五、收拾与整理第 7 课最受尊敬的人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

23、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3.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最受尊敬的人的外貌特征。2.在肖像有绘画过程中,能否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3.能否大胆,自由地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绘制肖像。儿童人物画的欣赏与研究教学课时:2 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范画,一些名人的图像;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学生思考回答。2、教师在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能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描述,如:五官的特点,13/14 着装的特点等。3、教师请学生欣赏几幅不同风格的肖像画作品。4、通过讨论,得出谁是最受尊敬的

24、人,为什么?5、出示范作,猜猜“这是谁”?“为什么”?“他为什么受尊敬?”得出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的道理。二、发展阶段1、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要画出最受尊敬的人,可以从他的职业特点入手,并能进行描述。通过不同职业人物衣着的比较,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肖像画的风格多变,注重色彩与线条的表现力。2、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绘画,并能运用拼贴,拓印等多种制作方法来绘制作品。3、欣赏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4、学生作业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优秀作业点评。三、收拾与整理第 9 课有趣的鞋教学目标: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

25、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教学重难点:1、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2、运用废旧材料美化教室的环境。教学课时:1 课时课前准备:旧画报、旧挂历纸、剪子、胶、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讲授新课14/14 1、引导阶段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2、发展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

26、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2)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四、教学拓展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

27、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教学后记:本节课以“看”“想”“说”为教学主线,通过大量直观的鞋子图片和作品实物,引导学生了解鞋子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鞋子的造型美和装饰美,从而把视觉经验转化为实践经验,并通过动手“做”,创造出了各式各样有趣的鞋,达到了教学目标。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上网搜集有关鞋子的知识,使学生对鞋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很高,制作鞋子时小组之间合作得很好,许多学生在装饰鞋面时采取了很多种方式,如粘贴、绘画、染色、印小印章、贴小饰物等方法,制作的鞋子造型独特,色彩和装饰美感很强,学生学得开心,做得更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