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共24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618765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共2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共2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共2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共24页).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教师版2018东城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劝农桑也,实仓廪也,备灾害也,修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其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三焉,请为陛下陈之。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有其本,不患其无用。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狂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笃,则不能自修,

2、况天下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之治?然而或欲为而不知所措,或始锐而不克其终,或安于积久之弊而不能改为,或惑于众多之论而莫知适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臣观朝廷每有善政,鲜克坚守,或行之而天下不从。请举近年一二事以明之。朝廷以今之任人未尝选择,一用荐举之定式,患所举不得其人也,故诏以饬之,非不丁宁,然而当其任者如弗闻也。陛下以为自后所举果得其人乎?曾少异于旧乎?又以守令数易之害治也,诏廉察之官举其有善政者啤之再任,于今未闻有应诏者。岂天下守令无一人有善政邪?苟陛下之志先立,奋其英断以必行之,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莫敢违也,况郡县之吏乎?故臣愿陛下以立志为先,如臣前所

3、陈,法先王之治,稽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为生民长久治安之计,勿以变旧为难,勿以众口为惑,则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若曰人君所为,不可以易,易而或失,其害则大,臣以为不然。稽古而行,非为易也。历观前史,自古以来,岂有法先王,稽训典,将大有为而致败乱者乎?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事据昭然,无可疑。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取材于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劝农桑也 劝:鼓励B或始锐而不克其终 克:攻破C故诏以饬之 饬:告诫D. 稽经典之训 稽:考察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4、同的一项是((3分)( )A然犹未知其本也 吾其还也B不狃滞于近规 师不必贤于弟子 C则不能自修 欲速则不达D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 今者有小人之言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 B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能够治理好呢C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害怕D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愿陛下不因为我的粗疏卑贱而轻视我的话,如果这样那么天下幸运之至1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

5、危亡者则多矣。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议论国事的人没有认识到“立志”“责任”和“求贤”的重要性。 B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是因为他们被方方面面的议论所迷惑。C很多君主都想治理好天下,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现理想。 D君主取法古代改革时弊是恰当的举措,不会导致社会混乱。14作者为什么希望君主要以立志为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具体说明。(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9.(3分)B 10.(3分)D 11.(3分)B12.(6分)参考答案:一定决心使天下达到像夏商周三代那样的社会,说的就是这个立志的含义。只有举动不效法古人,苟且偷安而沿袭旧弊,最终

6、导致危亡的就多了。13. (3分)B14. (5分)参考答案:一是实现治国理想的需要。君主确立了志向,天下就容易治理了。君主如果没有坚定志向就容易造成混乱。二是现实政治的需要。现今朝廷每当有好的政策措施,很少能够坚持,或者实行却没有人服从。【参考译文】现今议论国事的人,必然说应当先做的是,放宽赋税和劳役,鼓励农业和蚕桑业,充实仓库,防备灾害,加强国防,推行教化。这些确实是重要的事,但还是没有懂得事情的根本。我认为尤其应当先做的有三条,请允许我为陛下陈述。第一叫做立志,第二叫做责成任用,第三叫做求贤。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有根本,不怕没有功用。三件事之中,又以立志为根本,君主

7、的志向确立,天下就治理了。所谓立志,至诚一心,以道为己任,坚信圣人的教诲必定可以相信,先王的治国方法必定可以推行,不拘泥于近代的成规,不为众人的议论所动摇迷惑,一定决心使天下达到像夏商周三代那样的社会,说的就是这个立志的含义。就以一个人来说,立志不坚定,便不能自我约束,何况天下之大,不体会上天刚强的本性,又能治理好吗?自古的君主,谁不想天下治理(得好)?然而有的想做而不知怎么做,有的开始勇往直前却不能坚持到底,有的安于积累日久的弊病而不能改弦易辙,有的迷惑于众多的议论而不知什么适用。这些都是由于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的缘故。我看朝廷每当有好的政策措施,很少能够坚持,或者实行而天下不服从。请允许我举

8、近年的一两件事来说明。朝廷因为目前任用官员没有经过选择,全部按照推荐的固定模式,怕所推荐的不是合适的人选,因此用诏书告诫,不是不反复叮嘱,然而任职的人像没有听到一样。陛下以为今后所推荐的果真是合适的人吗?难道有丝毫不同于以前吗?又因为郡守县令经常更换有害于治理,命令查访的官员推荐那些有德政的人让他们再任,到现在没听说有响应诏令的。难道天下郡守县令没有一人有德政吗?如果陛下的志向先立,果断决策而坚决实行,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害怕,没有谁敢于违抗,何况郡县的官吏呢?因此我愿陛下也以立志为先,像我前面所陈述的那样,效法先王的治理,考察经典的训示,深信不疑而全力推行,医治天

9、下根深蒂固的弊病,为人民制定出长治久安的大计,不要以改变旧的东西为难事,不要因为各种议论而疑惑不定,那么三代的治理可望在今天实现。如果说君主所做的,不可以改变,改变而万一失误,危害就大了,我认为不是这样。取法古代去做,不叫做改变。历观前代历史,自古以来,哪里有效法先王,考察经典,将大有作为而导致失败混乱的呢?只有举动不效法古人,苟且偷安而沿袭旧弊,最终导致危亡的就多了。事实根据明白清楚,无可怀疑。愿陛下不因为我的粗疏卑贱而轻视我的话,如果这样那么天下幸运之至。2018西城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答尹似村书(清)袁枚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10、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

11、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矣。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

12、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注释】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 遽:断然B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裕:渊博C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 隆:盛大D则亦有分矣 分:区分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孔子之道大而博/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B仁者见之谓之仁/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C以求合圣人之道乎/尊宋儒者之过也D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方悔为古人所囿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A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宋儒虽贤明,终究比不上颜回、曾参B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 这也就像把持市场的市侩之徒罢了C遵之者贵,悖之者贱遵循宋儒学说的就能成为显贵,违背它的就只能处于卑贱的地位D致索解人不得导致无法探索了解这样的人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1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话意在表明“道”并不是难以理解的。B文章第三段以关武帝之事说明后人不必将宋儒之说视为法令。C作者认为宋儒解释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D作者恳劝尹似村早些觉悟,不要作那种见识狭

14、窄的迂腐之士。14.尹似村写信来责怪作者违背宋儒的认识解释论语,而作者却“颇不谓然”。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谓然”的理由。(5分)二、(23分) 9(3分)C 10(3分)C 11(3分)D12(6分)【答案示例】假如宋儒果真贤明,有不详细追问的人吗?那些才能优秀之人,又多浮泛粗浅地读书,不愿意冒着犯错误被指责的风险去深入研究。【评分参考】第一句话“使、果贤、审问”三个要点各1分;第二句话“长才秀民、冒不韪、深造”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13(3分)C14(5分)【答案示例】论语博大精深,不能断然认定宋儒之学就都是对的;自己虽然不才,但也可能有所得;宋儒们应该也希望后来者对其

15、学说补过拾遗;人们尊崇宋儒学说是因为现实中求功名的束缚;读书人不愿或不能深入探求学问,难有真知灼见;作者自己的求学经历使作者更坚定地认为不能墨守宋儒之学。【评分参考】一个要点1分,能自圆其说、意思对即可。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您写信来,责怪我违背宋儒的认识解释论语,我实在不这么认为。孔子所讲说的道理博大精深,当时像愚笨之人一样对它不加违背的,就只有颜回了。有若、宰我他们的智慧足以了解圣人,最终有得有失。子思直接受到孔子的教导,孟子是孔子的私淑弟子,后来的马融、郑玄(汉代为论语做过注的学者)称得上博雅,都有得有失。哪有数千年后只尊奉宋儒一派,而断然说孔子的道理在他们那儿就都对了呢?易经说:“仁者见到

16、它称之为仁,智者见到它称之为智。”孟子说:“道理像大路一样,哪里会难以理解!”如果有所得,即使是沧浪的童子,也能吟唱而心与之相通;如果无所得,即使是颜回这样的亚圣,也会觉得高深难解。宋儒虽然贤明,终究不能超过颜回、曾参;我虽然不才,或许比沧浪的童子要聪明一些。怎么知道宋儒都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呢?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追问求教)”尚书说:“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指勤于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就办不成大事)”假如宋儒果真贤明,会是不审问之人吗?会是只管自己的狭小之人吗?如果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立刻发怒,哪里称得上贤明呢?如果一定要抹杀一切(解释论语

17、的学说),只是以宋儒为依归,这也就和市侩等卑贱之人想要把持市场一样了。古代人常常有开始并没有料到(惟宋儒是归这种情形),后人反应太过了的情形。关羽效忠于汉室,这是他的志向,哪里料到后人尊崇他为帝呢?宋儒阐发宣扬周公、孔子的道理,这是他们的志向,哪里料到后人尊崇其学说为法令呢?况且怎么知道他们著书时不希望后世的贤人君子为他们补过拾遗,去除不对的,保存正确的,借此来合乎圣人的道理呢?自从(科举的)时文兴盛,以宋儒之说应对科举的制度确立、性理大全颁布以来,遵循宋儒学说的就能获得贵势,违背它的就只能处于卑贱的地位,这样之后就束缚住了天下之人的聪耳明目,要使他们像僧人照着经文诵经、伶人照着乐谱歌唱一样才

18、罢手。这不是宋儒的过错,是尊奉宋儒之人的过错。现在天下有两个弊病,平庸之人多习惯附属与平常的旧习,就是这样都忙不过来,哪里能够另外有新的发现?那些才能优秀之人,又多浮泛粗浅地读书,不愿意冒着错误被指责的风险去深入研究。这两种情形,都不是在尊奉宋儒,而是在尊奉朝廷的法律命令。法律命令与宋儒,也是有区分的。我自幼墨守宋学,听到讲义中有不同的观点,总是掩耳而走。长大后,读书渐多,对道理的理解逐渐加深,才后悔被古人所束缚。您也应早早醒悟,不要固执宋儒的学说,成为(孤陋寡闻的)迂腐之人,并且不要像我这样因为闻道太晚,以致于找不到了解这个道理的人。2018海淀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

19、文言文,完成9-14题。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 予为童子时,则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归也。盖世之所谓慷慨魁磊之士,吾必日先生焉。先生精于学,邃于文,熟于事。少时,为县大夫郡邑长者所推重。当道者往往叹息,期以大用,指日以望。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先生自负瑰玮,不见施设,独喜为人言之。人无贤愚,见者倾倒。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士之有志者,亦皆归先生。每从嘉林修竹间,纡衿方履,笑咏相随,殆无虚日。时有质辨,剖析毫发,议论蜂起,群疑豁如,云披雨霁,天清日明。其于天下之利害,生民之得失,常有隐忧于其间。天子中兴,慨然有志于三代之治。诏书数下,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悉

20、先生之所尝言者。故与先生游者,皆去为显官。先生独为诸生,揖让进退自若也。嘉靖辛卯,先生始发解,于是将上礼部。皆喜先生之遇,而又惜其晚也。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而施于遇不遇之际。不以徒遇之为喜,而以得所遇之为乐。 予惟国家以科目收天下之士,名臣将相,接踵而兴。豪杰之士,莫不自见于其间。而比年以来,士风渐以不振。其始羸然一书生耳,才释褐而百物之资可立具,此何从而得之哉?亦独不念朝廷取之者何如,用之者何如,爵禄宠锡之者何如也!世之所倚重者尽赖此辈,而如是弥望,君子盖以为世道无穷之虑焉。 初,先生与余论天下事,予未尝不竦然,又默然有感也。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则天下可以无事,然而先生不遇也。今先生

21、遇矣,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则犹饥渴而饮食之也。夫趋俗之士师师,持正之士谔谔。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倡者一人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若是而相与持天下之势,君子又以为世道无穷之幸焉。故予谓先生不谓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谓之真遇也。若彼碌碌者徒,虽襁褓而朱紫,日唯诺于殿廷,吾不谓之遇也。因书以为别。 (取材于归有光的同名文章) 【注释】本文写于吴纯甫44岁即将赴京参加会试之时。文中的“发解”指考中乡试第一名,“将上礼部”指即将赴京会试。施设:施展才能的机会。褐:粗布衣衫。锡:同“赐”。师师:庄严恭敬的样子。下文的“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借代高官显爵。9 下

22、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邃于文 邃:精深 B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 向方:遵循正道 C群疑豁如 豁如:晓悟,明白 D而比年以来 比:等到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悦而忘其归也 B当道者往往叹息而又惜其晚也 故与先生游者 C士之有志者 D士风渐以不振 用之者何如 因书以为别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之后遭遇失意与得意的情况将近三十年 B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 用来修正阐明千百年来废置的礼法制度的不止一例 C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 然而评判君子不以考中科举的早晚为标准 D以其向

23、所言者而从事焉 按照他先前所说的那样去做1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纯甫年少时就深受当地府县中有地位、有威望之人的推崇。 B作者认为君子不应只以考中科举为喜,更当以报效国家为乐。 C文章批评有些读书人在做官之后仍然不明白朝廷的用人标准。 D吴纯甫关于天下事的见解,常常令作者震惊,并且深有感触。14.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根据第二段,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吴纯甫的形象特点。(3分) 作者认为,吴纯甫在44岁时参加会试不算晚,是“真遇”。请根据最后一段,回答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二、(本

24、大题共6小题,共23分)9.(3分)D 10(3分)B 11(3分)A12(3分)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倡者一人/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评分标准】“/”为必断,“/”为可断可不断。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四处得2分,全部断对得3分。13(3分)C14(8分)(3分)答案示例:博学多才/奖掖后进/忧国忧民/高瞻远瞩/泰然自若/风神潇洒【评分标准】从不同角度作答,写对一个得1分。(5分)参考答案:先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1分);践行以前的想法,会对国家大有裨益(2分);先生能以一人之力引领更多同道之人扭转士风颓靡的局面,共同保持天下的好形势(2分)。【评分标准】意思对即

25、可,其它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我在小时候,就听说过吴纯甫先生。长大后登门拜访,高兴得忘了回家。当世人谈论胸怀大志、刚正不阿、高特超群的人时,我一定说是吴纯甫先生。先生学业精通,文章精深,事理精熟。年少时,被县令及州县中的长者推崇。掌权的人往往感叹,对他寄予宏图大展的期望,认为他很快就可以施展抱负。(没想到)其后先生近三十年都未能得志。先生自认为才能卓异,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特别喜欢说别人的好话。无论贤人还是愚人,见到先生都十分敬慕。那些稍稍懂得遵循正道的少年学子,他一定会引荐推举。有志的士人,也都归附先生。人们常常跟从他在嘉林修竹之间,衣衿围绕,鞋履相并,谈笑吟咏,几乎没有一

26、天空着。有时士人对学问质疑、辩论,先生解析得细致深入,议论纷然并起时,(经过先生分析)众人便豁然开朗,就像云散雨停,天清日明。他对于天下的益处与害处,百姓的所得与所失,常常有深切的忧虑。当今天子振作,国家转衰为盛,有效法夏商周三代治世的志向。屡次颁布诏书,其中用来修正阐明千百年来废置的法令制度的不止一例。这些都是先生曾经说过的。过去与先生交游的人,都离开成为显赫的官员。唯独先生还是秀才,但他在与人交往中泰然自若。嘉靖辛卯年,先生才在乡试中考中举人第一名,此时将赴京参加礼部会试。大家都为先生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而高兴,却又为他机会到来得如此之晚而惋惜。但是评论君子的标准,不是看他中举人、进士的早晚

27、,而是看他是不是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君子)不只以科场得意,考中举人、进士为喜,更当以施展才华以有利于国家为乐。我思考国家用科举考试来招收天下的读书人,名臣将相,连续不断地涌现。豪杰之士,没有不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可是近年来,士大夫的风气渐渐衰颓。他们开始只是一个贫弱的穷书生,刚刚脱去平民的衣服,一切应用物资就可立刻拥有,这些都是从哪里得来的呢?唯独不去思考朝廷为什么录取他们,为什么任用他们做官,为什么赏赐给他们官爵俸禄!世上依靠、器重的都是这类人,这类人触目皆是,君子因此为世道感到无尽的忧虑。当初,先生和我议论天下事,我总是对先生充满恭敬,又对所论之事深有感触。我认为当权者如果都能像先生那

28、样以天下为本心,国家就可以太平无事了,然而先生没有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如今先生有机会了,能够按照以前所说的那样去做,(带来的效果)就好像饥渴的人有了饮食一样。迎合世俗的人恭敬顺从(不敢直言),持守公正的人直言争辩。直言争辩,(对于个人来说)不是好事。但是天下的事,那个人不做这个人做,一个人倡导,十个人跟从,那么本来就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随)。如此共同保持天下的好形势,君子又认为这是世道莫大的幸运。所以我说先生(如今中举赴京会试)不能算晚,像先生这样可以说是真的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那些庸碌无为的人,即使很早就得到了高官显爵,但每天在朝廷中一味地顺从,不敢争辩,我不认为他是真遇。于是写下这篇序

29、文作为与纯甫的赠别。2018朝阳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禹南省,方济乎江,黄

30、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则禹达乎死生之分也。天固有衰歉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

31、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1】,匹士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处于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匹士之志,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则害曷足以禁之矣?”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知分)

32、注:【1】践绳之节:正直之士的节操。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亦有困穷屈匮 穷:困厄B.直兵造胸 造:制造 C.而迭闻晋事 迭:多次D.审赏罚 审:慎重地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达乎死生之分其孰能讥之乎B. 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C. 俞然而以待耳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D.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古之学者必有师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所达则物弗能惑到达某地,事物就不能看清楚了B.则今是已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 C.疾不必生,徐不必死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D.然后

33、贤不肖尽为用矣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叔敖通晓义理,为官和离任都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B.禹通晓生死之义,但是面对黄龙,依然十分害怕死亡。C.白圭认为“正直之士的节操”是天下最杰出的事情之一。D.文章结尾指出贤主应用赏罚的方式役使“不肖”之人。13.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14.请从“次非”“晏子”中任选一人,概述其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做法,并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认识。(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9.(3分) B(造:到,达到)10.(3分)D 的人(

34、A介词,相当于“于”;语气词,表疑问 B连词,和;动词,亲附 C助词,的样子;代词,这样)11.(3分)A(通晓义理,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12.(3分)B(“依然十分害怕死亡”理解有误) 13.(6分) 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 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14.(6分)评分标准:概括做法3分,结合文本谈认识3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次非面对两蛟夹绕船只,必死无疑的状况,临危不惧,刺杀蛟龙,保全了性命。我认为,这种勇于面对强敌的做法值得学习。面对外界的凶险,与其害怕、逃避,不如放手一搏,这样才能战胜强敌,闯过险境,得以生存。示例二:晏

35、子面对武力逼迫、富贵诱惑,宁死不屈,不改变自己的言论,陈述自己不会用邪曲、迂回之法来保全性命。我认为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告诉我们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志向,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通达事理的人,通晓死生之义。通晓死生之义,那么利害存亡就不能使之迷惑了。所以,晏子与崔杼盟誓时,而不改变自己遵守的道义。延陵季子,吴国人愿意让他当王而他却不肯当。孙叔敖几次当令尹并不显得高兴,几次不当令尹也并不显得忧愁。这是因为他们都通晓(义理)啊。通晓(义理),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楚国有一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那得到了一把宝剑。他回来的时候坐船渡长江

36、,到了江心,有两条蛟龙从两边缠绕住他乘坐的船。次非对船工说:“你是否见到过两条蛟龙缠绕住船,龙和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船工说:“没有见过。”次非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我至多不过成为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如果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于是跳到江里去刺杀蛟龙,杀死蛟龙后又上了船,船里的人全都得以活命。孔子听到这事以后说:“好啊!不因为将成为腐肉朽骨而丢掉宝剑的,大概说的就是次非吧!”禹到南方巡视,在渡江的时候,一条黄龙把他所乘的船驮了起来。船上的人都大惊失色。禹仰脸朝天感慨地说:“我从上天接受使命,尽力养育人民。生,是事物固有的特点;死,是命中注定。我对龙有

37、什么害怕的呢?”龙伏下耳朵垂下尾巴游开了。这样看来,禹是通晓死生之义的。天本来就有衰微、亏缺、毁弃、隐伏,有兴盛、盈余、聚积,生息;人也有困顿、窘迫、贫穷、匮乏,有充足、富饶、显贵、成功。这些都是天包容万物的原则。古代的圣人不因自己的私念伤害神性,只是安然地对待罢了。晏子与崔杼盟誓。崔杼的誓词说:“不亲附崔氏而亲附齐国公室的人,必遭祸殃!”晏子低下头含了口血,仰起头向上天呼告说:“不亲附齐国公室而亲附崔氏的人,必遭祸殃!”崔杼很不高兴,用矛顶着他的胸,用戟勾住他的颈,对晏子说:“如果你改变你说的话,那么我可以与你共同享有齐国;如果你不改变你所说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晏子说:”

38、崔子,你难道没有学过诗吗?诗中说:和悦近人的君子,不以邪曲求福。我难道能够以邪曲来求福吗?你考虑考虑这些话吧!”崔杼说:“这是一个贤德的人,不可以杀死他。”于是崔杼撤去兵器离开了。晏子的车夫要赶马快跑,晏子按着车夫的手说:“安稳点,不要失去常态!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晏子可以说是懂得天命了。天命啊,是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但最终却这样了。靠耍聪明来做事的人,是不能领会这些的。因此国家杰出的人,按照义的原则决断,安然地对待它。白圭向邹公子夏后启问道:“正直之士的节操,平民百姓的志向,三家分晋的事情,这些都是天下最杰出的。因为我住在晋国,所以屡次听到晋国的事情,不曾听到过正直之士的节操、

39、平民百姓的志向,希望能听您说一说。”夏后启说:“认为可以做,所以就去做,做了,天下谁都不能禁止他。认为不可以做,所以就不去做,不去做,天下谁都不能够驱使他。”白圭说:“利益也不能驱使他吗?威严也不能禁止他吗?”夏后启说:“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连死亡都不足够用来禁止他,那么祸害又怎么足够用来禁止他呢?”因此,圣明的君主用赏罚役使不肖之人,用道义运用贤德之人。贤明的君主自己的臣属一定要根据道义,慎重地施行赏罚,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2018丰台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4题。送徐尚之序张惠言尚

40、之以诗、古文名天下。乾隆戌戌、己亥间,余尚少,方学制艺文【1】,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与尚之交最密。余以此识尚之,读其诗文。其后尚之游京师,校书四库馆,试官河南,超然往往与偕,而余迄不得相见。然见超然,未尝不言尚之也。超然言尚之居京师时,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少司寇杜公以谳鞠【2】失实得谴,事不可测。当是时,尚之以诸生旅居,贫困,衣食弗能给。出则左右营护,事卒得解释;入则供具衣物酒肉,起居纤悉无不周办。其尊甫愉然不知逮系之戚,并不知其子之贫也。“人之知尚之者,取其儒雅醇粹而已,而吾之重之以此。此其至诚,抑有才知焉。”超然言此时,眉目怒张,神色飞舞,闻者皆为慷慨。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

41、道义相取也。尚之在河南,五摄知县事,皆有声,以忧去。嘉庆五年十月,起谒吏部,引见,仍试用河南。而超然适以应顺天试不得解,留京师。三人者遂复得偕晤。回顾始相识时,年各少壮,今二十载矣,超然与余须始白,而尚之发溓然,盖三人者皆将老矣。超然既困有司,不得志;尚之亦局促于一官,非其所乐。独两人诗、古文益奇,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余又以知两人者之所得有在,而非世之役役者也。余少学诗,不成。年三十余,始为古文,愧未闻道,而尚之独见许,亟称之。于其别也,超然曰:“子不可无言。”余曰:“然。”乃谂之曰:古之以文传者,传其道也。夫道,以之修身,以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故自汉之贾、董,以逮唐宋文人,

42、韩、李、欧、苏、曾、王之俦,虽有淳驳,而就其所学,皆各有以施之天下。非是者,其文不至,则不足以传。今子为古之文,学古之道,立身事亲,既至矣。独位卑,任之者浅,道不得于下。古之人不能必其道之果行也,而无一日忘道之行。故十室之邑,未尝不以先王之道治之。方今天子申饬吏治,大吏方务求才,尚之之得为于时,必也往哉!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若曰古之道不可用于今,则非吾之所敢知也!(选自茗柯文补编)注:【1】制艺文,即八股文。【2】谳鞠,审讯。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的一项是(3分)A.而余迄不得相见 迄:竟B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 尊甫:谦称,对人称自己的父亲C.起居纤悉无不周办 纤悉:细致而详尽

43、D.五摄知县事 摄:代理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而就其所学B終见超然 而尚之发溓然C 出则左右营护则不足以传D. 故自汉之贾、董未尝不以先王之道治之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取其儒雅醇粹而已剔除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B.闻者皆为慷慨听的人都为此情绪激动C.而尚之独见许可是唯独尚之称赞我D.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用您侍奉父母的诚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13.

4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丨A.在这篇赠序中,作者回顾了与徐尚之的交往过程,也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尚之曲折的人生经历。B.徐尚之以诗和古文闻名天下,却并未因之仕途显达,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古代读书人追求仕进之艰。C.徐尚之为官河南颇有声望,后以忧去职,守孝结束后先为官吏部,再到河南为官,作者写此文祝贺。D.这篇序言夹叙夹议,作者既叙述、评价了徐尚之的为人和作文,也借此文表达了自己的为文之道。14.董超然在文中起哪些作用?结合全文予以概括。(5分)2018石景山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义騟【1】传【宋】岳珂义騟者,九江戍校王成之铠骑也。开禧间,

45、成以卒从戎四方山,屡战有功,稍迁将候骑。成徇地至花靥,见病騟焉,疥而瘠,骨如堵墙,步且僵,莫适为主,絷而得之。会罢兵归,饲以丰秣,几半年,肤革仅完,毛耏【2】复生。日置之槽枥,整整然与群马不相顾,时一出系庑下,顾景嘶鸣,若自庆其有所遇,成亦未始异之。一日,有告马病,从成请騟往。始命鞍,踶鸣人立不可制,易十数健卒,莫能孰何。乃以归之成,成曰:“安有是!”呼常驭羸卒持鞚来,则帖耳训服如平时,骋控缓亟无少忤者。自是惟成乘则受之,他人则弗受,军中咸指为驽悍。嘉定庚午,峒寇李元砺盗弄潢池,统府调兵三千人以往,成与行。崎岖山泽,夷若方轨。至月余,寇来犯,成出搏斗四五合,危败之矣,或以钩出其腋及鞬而坠死焉。官军亟鸣钲,騟屹立不去,踯躅徘徊,悲鸣尸侧。贼将顾曰:“良马也。”取之。元砺有弟,适见之,色动曰:“我欲之。”遂试之,蹴踘进退,折旋良惬,即不胜喜,贮以上厩,煮豆粟,用金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