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熔窑余热发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7612096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玻璃熔窑余热发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玻璃熔窑余热发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玻璃熔窑余热发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熔窑余热发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玻璃熔窑余热发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5811843、北纬30383131,是沿江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全市东西两端最长距离约72Km,南北两端最长距离约100Km。市域轮廓呈蝴蝶形,东与宣城地区相邻,西与巢湖地区隔江相望,西南与铜陵市相连,南临皖南山区,北与马鞍山市相连,市区座落在长江和青戈江交汇处,距安徽省会合肥市119Km。本项目位于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二、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芜湖市地貌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主要由河温滩和阶地构成,还有台地和丘陵。总地势东北高

2、,西南低,呈带状,平均海拨610m(黄海高程,下同)市区土地面积平原占95.5%,丘陵占4.5%。区域内地貌单元为长江级阶地和高温滩地,阶地中沟渠纵横,池塘广布,沿江有防洪大堤,零星分布有侵蚀残丘和孤山,其中四褐山为区域内的最高点,海拨高度133.93m,其次是小马鞍山。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拨20m以下,平均海拨79m,地势坦荡,相对起伏小。南有银湖水面,西临长江,小马鞍山为区内最高点,海拨高度为70.6m。区域地层自震旦纪以来发育较为齐全,但市区范围内地层出露较为简单,为中生代沉积岩层及火山岩组成,自老到新顺序为:三叠第、白垩系、第四系。区内由于浮土覆盖,大部分

3、地区无地层出露。本区在大地构造上分属淮阳山字型构造东翼下扬子准地台宁芜凹陷南缘。芜湖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铁、锰、钒、煤、有色金属、粘土等。三、气象、气候芜湖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具有明显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季多为东北风,寒冷干燥,夏季深受东南季风影响,暖热湿润,春秋季为过渡性季节。芜湖雨水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约40%集中于夏季,梅雨典型。其主要的气象特征如下:年平均气温约16.2,78月气温最高,平均34.5,12月气温最低,平均2;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雨量1195.9mm;年平均大气压1014.2hpa;该地区主导风向为东风主,年平均风速2.83m

4、/s。四、水资源及水文特征(1)地表水体芜湖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湿润,雨量丰富,河流纵横,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丰富,长江和青弋江为该区域主要地表水体,全市水面面积为478Km2,占总面积的14.4%。长江为本工程废水的最终纳污水体,长江芜湖段江岸平直、稳定,为芜湖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兼有饮用、工业、家业、渔业、航运旅游、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的多用途水体。据水文据统计资料表明:长江芜湖段的平均流量为28300m3/s,最大流量92600m3/s,最枯流量4620m3/s。芜湖市经济开发区实施雨污分流制,采用明沟和暗沟结合的方式导流,分别通过合南泵站(雨水)和西江排灌站(污水)排入长江。长江芜湖段江东

5、船厂码头到广福叽、三叽头至上闸岸边起向中弘线宽度200 m内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其余达到GB3838-2002类标准。(2)地下水评价区域内地下水丰富,属潜水型,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位较浅,埋深约1.1m,pH值约7.08.0,是非侵蚀性地下水。五、土壤、植被及生态环境概况芜湖地处北亚热带和中亚热的交接地带。土壤类型复杂多样,自然土壤有黄壤、棕壤;耕作土壤有水稻土和潮土。植被属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由于人为影响,天然植被已茫然无存,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林,以人工林为主,1999年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3.1%。区域内土壤类型为冲积型粘土和瘀泥

6、质粘软土,土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区内植被以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等;山岳地域有人工栽培的林区绿地。社会环境简况:芜湖市概况:1、人口芜湖市域面积5988km2,下辖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11个省级开发区。2012年末,户籍人口383万,其中市区面积1292km2、人口136万。2、综合 国民经济: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6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234.24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521.

7、76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6.465.927.7调整为6.365.927.8。 财政收支:2012年实现财政收入33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全年完成财政支出30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0%。投入71亿元,实施了39项民生工程。 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0.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80.15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率54.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0.0%。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1.67亿元,增长130.5%;第二产业投资861.97亿元,增长16.8%。 市场价格:2012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

8、PI)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9%。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1%,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7%。3、农业 2012年,芜湖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789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185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4868公顷。粮食产量133.7万吨,比上年增产4.6%;油料产量15.3万吨,增产1.4%;棉花产量54882吨,增产0.8%;蔬菜产量127.5万吨,增产7%;肉类产量14.89万吨,增长5.4%;水产16.25万吨,增长2.5%。2012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0.3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5.98万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9.12

9、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1.24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52万吨,农村用电量12.58亿千瓦时。2012年,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惠及15.82万农村居民,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已达到84.4%。4、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2012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8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实现利润总额199.61亿元,利税总额387.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20.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11.8%。建筑业:2012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2家。全年完成总产值34

10、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实现利税19.32亿元,增长23.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69.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89.6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21.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1.46万平方米。5、科学技术与教育业科学技术:2012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43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54个,其中当年新认定180个。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33家,其中新增和升级共13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鑫龙电器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面积26.9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个,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

11、器6家。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89项,其中国家项目62个;全年共登记各类科技成果15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81项;获各类科技奖45项,其中省级以上13项。教育:2012年末,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0所,专任教师0.64万人,在校学生14.73万人,招生4.72万人,毕业生3.99万人;普通中学211所,专任教师1.31万人,在校学生17.3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5所,在校学生5.92万人;小学523所,专任教师1.15万人,在校学生19.27万人;幼儿园409所,在园儿童8.2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100%。6、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建设:2012年末,市区建成

12、区面积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1896.5公里,拥有公交车1423辆,新增208辆;拥有出租车4971辆,其中市区3522辆。初步建成芜湖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放自行车1.05万辆。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77万吨。全年天燃气供气总量30887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18.25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2.43万吨,用气人口49.35万人,城市气化率100%。全年居民用电量16.13亿千瓦时。2012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9.2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6平方米。拆迁改造市区棚户区136.79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52个。环境保护:2012年末

13、,拥有国家三级及以上环境监测站5个,其中二级站1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的天数为36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9%。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类标准。长江和青弋江干流芜湖段水质分别以类和类水质为主。森林覆盖率达到14.8%7、人民生活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4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消费支出16992元,增长13.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75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生活费支出6369元,增长13.6%;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5.67平方米。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2%和44.6%,分别较上年上升1.6个和下降1.

14、0个百分点。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1、开发区概况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芜湖市北部和东部,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是安徽省第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芜湖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创新的先导区、先进制造业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现规划面积121.68平方公里。下辖龙山、万春两个街道,常住和就业人口超过20万。芜湖经济开发区区内设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并开发了东区和凤鸣湖风景区。开发区东区规划面积48.4平方公里,是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新的发展空间。东区地势平坦,腹

15、地广阔,位于沿江高速和芜杭高速的交叉口,建设条件非常优越,将致力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五大产业:汽车及其零部件、家用电器、电子信息、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目前,美的集团、天航集团等知名企业已经进区发展。东区按新城区标准,打造金融、物流、娱乐、餐饮、住宿、文化、卫生、体育等综合配套体系。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和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正大力培育汽车及高端装备、光伏光电、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已经吸引了美国江森、PPG、德国大陆、日本日立、东芝、富士通、意大利菲亚特、法国道达尔、韩国浦项等2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批著名跨国公司以及广东美的、德豪润达、福建三安、浙江杉杉、万向钱潮等45家国内上市公司进区投资。培植了奇瑞汽车、海螺型材、鑫科材料、长信科技等一批著名企业,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集群。2011年底,经开区共有企业1588家(含24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和45家国内上市公司),其中工业企业566家。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433亿元,可比价增长20%;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639.5亿元,实现增加值400.7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