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老高考诗歌必备篇目汇总(高效记忆版).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76116866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老高考诗歌必备篇目汇总(高效记忆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老高考诗歌必备篇目汇总(高效记忆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老高考诗歌必备篇目汇总(高效记忆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老高考诗歌必备篇目汇总(高效记忆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高考诗歌必备篇目四首爱情诗关雎蒹葭氓锦瑟五首咏史诗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泊秦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七首送别怀人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无题次北固山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四首登山咏怀诗观沧海望岳登飞来峰登高十三首抒志咏怀诗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见欢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锦瑟蜀道难江城子密州出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钱塘湖春行浣溪沙天净沙秋思虞美人春花秋月五首爱国诗春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过零丁洋己亥杂诗观刈麦两首田园诗饮酒其五游山西村三首边塞诗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渔家傲一、四首爱情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

2、,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小伙子对文静善良美好的姑娘的爱慕之情。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给出,着重表现了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

3、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却不得的凄婉惆怅之情。叙写追求“伊人”的道路艰难而漫长,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因不能见到心上人而焦虑、忧愁的心情。第二小节以景物描写营造了秋天凄清悲凉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又以道路之难走反衬了主人公思念之切。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

4、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主人公对“伊人”的追寻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三章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

5、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第一小节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第二小节写出女子痴情一片,爱意无限,男子表现好发脾气,通过鲜明对比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第三小节劝诫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运用比、兴艺

6、术手法,以桑叶新鲜有光泽喻女子青春貌美的样子,以鸠鸟不要贪吃桑葚喻女子不要沉溺爱情。第四小节比兴手法,以桑叶枯黄陨落喻女子年老色衰的样子。“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夫妻关系破裂,女子被休回家。“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揭示了婚姻失败的真正原因。第五小节运用“赋”的手法写出了婚后的辛劳,受虐待,不被理解。第六小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运用比兴手法写男子变化无常没有尽头,女子劳累痛苦没有尽头。女子最后倔强反抗,清醒理智。锦 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以“锦瑟”起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7、辞,是起兴的手法。用“锦瑟”之华美比喻美好“年华”。写弦之细密繁复,暗示伤痛之情、悲愤之情的繁多,从而为下文的叙事、抒情做铺垫。运用典故,“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对美好往事逝去的伤感。运用典故,“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的迷幻。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尾联运用设问,表达了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等到追忆时

8、才有,只是当时的我在事情发生时却模糊不清,茫茫然不懂得珍惜的感情。二、五首咏史诗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前两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含着岁月流逝的物是人非之感。后两句议论评析,运用典故,从反面想象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比拟的手法,化动为静,描写了潼关的壮丽景象,生动形象。“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古今对比写出作者感慨昔日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的古都宫殿如今踪影全无

9、。“望西都,意踌躇。”表现了作者登高远望,由写景引发思古之情,起承上启下作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凭吊古迹,在对比中感念百姓的艰难。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涛骇浪的壮丽景色。“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承上启下,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出后面对历史的缅

10、怀。“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以美人烘托英雄,更显出周瑜青春年少、风姿洒脱的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出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从容沉着、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也表现了周瑜的赫赫战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借古伤怀,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首句写景,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四句,用典,由借陈后主所做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

11、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首联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颔联运用夸张,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两军激战的惨烈。颈联运用侧面描写写出战况的紧张。尾联运用“黄金台”典故,表现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决心,表达诗人忠君爱国的情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阕用典。借孙权,表达了对英雄业

12、绩的仰慕,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千古”“英雄”“觅”“风流”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孙权功业的仰慕,对孙权本人的崇敬,慨叹英雄难觅,遗憾之情十分强烈。同时叹英雄后继无人,讽刺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借刘裕,以刘裕的赫赫功业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统治者懦弱无能的批判。下阕,借刘义隆,针对韩侂胄以北伐邀功一事而作,作者借古讽今,劝谏统治者北伐不可草率,要做好准备。借拓跋焘,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满,“烽火扬州路”与“神鸦社鼓”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扬州记录着北宋南逃的耻辱与仇恨。可是,如今佛狸祠前却是祭神赛社,烟火不断!借古讽今,叹息中原百姓忘记了国恨家仇

13、,劝谏朝廷勿忘收复失地。表达了作者急切、沉重的心情。三、七首送别怀人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首联,点明分别地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拱卫着长安城的景象,奠定了全诗豪壮的情感基调。颔联,跨越了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与牵挂。颈联,王勃入仕短短十年两遭贬谪,宦海沉浮使诗人与友人感同身受,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惜别之中显示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尾联,直抒胸臆,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表现出开朗、乐观、豪迈的情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

14、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诗人在许多诗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第二句构思之奇,“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

15、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上片望月。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琼楼玉宇”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

16、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人有”句,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最后一句用典,“但愿人长久”,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颔联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

17、追求。颈联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尾联想象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首联对偶句发端,“客路”“行舟”写出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颔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

18、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qn)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将军角弓不得控”两句,互文手法,写出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

19、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四、四首登山咏怀诗观沧海曹操东临碣(ji)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sng)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首句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二三四句实写眼前的景观

20、,神奇而又壮观。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五六句虚写,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望岳杜甫岱宗夫(f)如何?齐鲁青未了(lio)。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z)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首联设问,一问一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然后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

21、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拟人化,写出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一个“割”字,化静为动,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颈联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尾联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

22、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远所见之景,首句是高处所见,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颔联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颈联写出八层

23、愁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尾联对结,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五、十二首抒志咏怀诗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见欢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道难江城子密州出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钱塘湖春行浣溪沙天净沙秋思虞美人春花秋月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z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

24、钱。停杯投箸(zh)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一系列动作描写,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七八句用典,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

25、,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行路难”句,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运用刘宋时宗悫的典故,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ng)精神。首联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颔联用典,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

26、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首句,以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月如钩”句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剪不断”句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

27、排遣。末句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ch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n)长(ch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此诗写的是自己的数

28、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描写了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法,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八月”句起势迅猛,“风怒号”如闻秋风咆哮;“怒”字把秋风拟人化。“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第二节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然而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第

29、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安得”三句,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何时眼前”两句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和至死不悔的决心的精神。蜀道难李白噫吁嚱(yxx),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mn)参(shn

30、)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tun)瀑流争喧豗(hu),砯(png)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w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嗟!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上有”两句引用神话故事,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

31、突出蜀道之高,之难行。“黄鹤”两句侧面描写突出蜀道难行,“青泥”两句正面描写蜀道难行,“扪参历井”两句从行人反应侧面描写蜀道难行。第二段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飞湍”两句,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第三段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

3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上阕,此词开篇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接着三句,化用典故,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下阕,前三句是说写苏轼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中间两句化用冯唐典故,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末三句是说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早春呈水部张

33、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三四句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运用对比手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

34、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上片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夕阳西

35、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下篇仍融情于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小园香径独徘徊”,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

36、“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并列式意象组合”,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疑问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

37、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

38、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六、五首爱国诗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颔联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以乐景表现哀情,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拟人化的描写,借景

39、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颈联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想知道家人的情况。尾联通过头发的细节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下炙(zh),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上阕,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三、四两句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

40、的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下阕,一二句通过马和弓的快与惊,写出了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场景。三四句写将军一战获胜,功成名就,就在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

41、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首联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颔联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叙述。国家破碎,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

42、愤和盈握血泪。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由现在渡到将来,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首句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白日斜”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第二句“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三四句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

43、,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此时诗人在想落红护花。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h)箪(dn)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ng)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zng)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两句总领全篇,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4、夜来两句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足蒸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惜字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七、两首田园诗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

45、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首句写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第二句,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4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展开想象,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八、三首边塞诗使至塞上王维1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n)然。首联写诗人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第二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写诗人内心的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