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八首》(其一)解析.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607571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诗八首》(其一)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杂诗八首》(其一)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杂诗八首》(其一)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诗八首》(其一)解析.ppt(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杂诗八首(其一)杂诗八首(其一)陶陶渊渊明明一一、课前导入:、课前导入: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在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在效陶效陶潜体十六首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先生去我久,纸。其中写到: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昏昏。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下面让我们与陶下面让我们与陶公对饮畅叙。公对饮

2、畅叙。陶渊明(365427)v一名一名潜潜,字,字元亮元亮,世号,世号靖节先生靖节先生。浔阳柴桑。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今江西九江)人。v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为实现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而归田。v他具有他具有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在当时,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的思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甚深。响甚深。江江西西九九江江陶陶渊渊明明墓墓江江西西九九江江陶陶渊渊明明纪纪念念馆馆神往桃源神往桃源醉饮图醉饮图渊明醉归渊明醉

3、归 v1、居家读书时期、居家读书时期v(29岁前)岁前)v2、三仕三隐时期、三仕三隐时期v(29岁至岁至41岁)岁)v3、彻底归隐时期、彻底归隐时期v(41至至62岁)岁)躬耕田园的隐者v箪瓢屡空,不慕荣利。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的隐士。v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最真诚的诗人。v诗酒自娱,纵浪大化。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最艺术化的人生。1 1、厌恶官场;、厌恶官场;、淡泊名利;、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田园;、热爱田园;隐逸隐逸出世出世5 5、安贫乐道、安贫乐道 杂诗八首(其一)杂诗八首(其一)陶渊明陶渊

4、明 v杂诗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年)前后,陶渊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首,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年之久了。在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露出个中消息。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5、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此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v陶渊明生缝晋宋易代前后,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迫于生计,他几度出仕,几度退隐,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职归田,不再出仕。如此世态,如此经历,使他对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蕴藏着

6、的一种理想破灭的失落,一种人生如幻的绝望。“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承前而来,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这一层意思出自论语:“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也是陶渊明在战乱年代对和平、泛爱的一种理想渴求。“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他毕竟没有完全放弃美好的人生理想,他转向官场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寻求美,转向仕途荣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寻求精神上的欢乐,这种欢乐平淡冲和、明净淳朴。“斗酒聚比邻”正是这种陶渊明式的欢乐的写照。“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7、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勉励,岁月不待人。”次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在今天,一般读者若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未尝不可。但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v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垠,生命孤独;生命的好戏还未垠,生命孤独;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上场,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探究诗歌的主旨探究诗歌的主旨v讨论明确:这首诗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8、讨论明确:这首诗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渊明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索、把握和追求。陶渊明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首诗起笔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激越,使人为之感奋。总结v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正所谓:“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