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学习情境十.ppt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75986566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48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学习情境十.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心理学学习情境十.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学习情境十.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学习情境十.pptx(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情境一“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系列规划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主编范寅虎副主编王晓明金铃尼珊瑜主审吴庆麟PPT模板下载: 习 目 标1识记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结构。2能够区分态度与品德的关系。3述评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两种道德发展理论。4理解并识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学 习 目 标5了解小学生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6掌握小学生品德形成(改变)的条件。7掌握良好态度和品德形成的方法。8能够结合实例对良好态度和品德形成的方法进行说明和示范。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

2、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知 识 导 图态度的实质与结构品德的实质与结构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价值辨析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辨析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掌握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掌握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小明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他平时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管班里的谁有困难无论是老师

3、还是同学,他总是要先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主动帮助他们。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经常在课上做小动作或者是睡觉,这使得数学老师很不高兴。今天又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数学老师一着急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这孩子,真是品德有问题?”你认同数学老师的观点吗?小明真得是品德有问题吗?问 题 情 境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一 辨析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1同样作为内部倾向,态度与能力不同同样作为内部倾向,态度与能力不同2态度是一

4、种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态度是一种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3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一 辨析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二)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1态度的情感成分2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3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一 辨析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实质对品德的理解应把握下面几点: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征,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同时也是内在观念不断外化的复杂过程,它不是个体的先天禀赋,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2.品德具有相

5、对的稳定性,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如果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即认识与行为的统一。如果没有形成道德观念或道德认识,那么,即使个体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也不能说是有道德的;反之亦然。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一 辨析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品德与道德的联系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一 辨析态度与品德的

6、实质及其关系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三)品德的心理结构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1.道德认识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一 辨析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一)态度与品德的联系(1)两者的实质相同,即都是一种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2)两者的形成方式一样,都是习得的结果。(3)两者的构成成分相同,即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一 辨析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二)态度和品德的区别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

7、,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鲁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一致,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性格化。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二 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自我中心阶段(25岁)1权威阶段(68岁)2可逆性阶段(810岁)3公正阶段(1012岁)4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二 理解小学生品

8、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对偷药故事的可能反映教育启示一、前习俗水平(510岁)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和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个人奖赏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第一阶段:惩罚服从阶段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认为只要受到惩罚,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

9、的。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动机。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是一种朴素的利己主义。判定某一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儿童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他们能部分地根据行为者的意向来判断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赞成:可以偷药,因为先提出请求。反对:偷药将会受到惩罚。赞成:他妻子需要这种药,他要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反对:他可能入狱,妻子也许在他出狱前死去。偷药对他没有好处。充分运用奖惩艺术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

10、务二 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对偷药故事的可能反映教育启示二、习俗水平(1115岁)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成年。这一水平的儿童为了得到奖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学、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能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认为凡是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反之是错的。顺从传统的要求,谋求他人的赞赏。判

11、断行为的好坏主要依据动机:认为有利他动机的就是好的,有利己动机的就是坏的。此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认为只要行为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道德的。相反,凡是维护权威和社会准则的行为,就是好的、正确的。赞成:只不过做了丈夫应该做的事。反对:偷药将给家庭带来麻烦,丧失名誉。赞成:如果不这么做,就要为妻子的死负责。反对:要救妻子的命是合情合理的,但偷东西是犯法的。充分运用舆论榜样和说理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

12、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二 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对偷药故事的可能反映教育启示三、后习俗水平(16岁以上)这一水平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了,也称原则水平。这时他们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是一种

13、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律可以维持公正。同时也认识到,契约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社会大众权益。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当根据自己所确立的原则活动时,个体就会觉得心情愉快;相反,当行为背离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和自我谴责感。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反对:不论情况多么紧急,总不能采用偷的方式。赞成: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是最重要的。反对:别人是否也像他妻子那样急需这种药,要考虑所有人的生命价值。充分运用两难选择

14、正反论证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二 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具体表现如下:1、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从直观、具体、较肤浅逐步过渡到较为抽象、本质的理解;2、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从只注意行为效果,逐步过渡到较为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关系;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道德判断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步过渡到受内心道德原则的制约。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二 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二)道德言行从比

15、较协调到逐步分化小学时期,儿童在品德发展上,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相称的。一般而言,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导致言行不一致的原因不是来自于内在的道德动机,而是受制于道德的组织形式及道德结构的发展水平。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二 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三)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具体要经过三个阶段:1是依靠外部教育要求阶段(教师制定具体规定并检查);2是过渡阶段(体会到纪律要求并遵守,但尚未形成自觉的纪律);3是将纪律原则变成自觉行动阶段。小学儿童违反纪律或缺乏自觉纪律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存在着年龄

16、差异与个别差异。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三 掌握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一)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三 掌握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

17、件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二)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比依从深入一层。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而且它不受外界压力的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三 掌握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三)内化内化是指在道德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18、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三 掌握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三 掌握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二)内部条件1.1.认知失调3.3.道德认识水平2.2.态度定势4.4.受教育程度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四 掌握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一、有效的说服(一)有效地利用

19、正反论据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可以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教师应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学生原本就有反面观点时,教师应该主动呈现两方面观点。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四 掌握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一、有效的说服(二)发挥情感的作用,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在说服过程中,情感因素和理智因素各起什么作用,哈特曼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发

20、现,富有情感因素的说服,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不能长久;说服的理智因素则能够起到长期的作用。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四 掌握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一、有效的说服(三)在原有态度基础上,逐步提高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学生原有的态度与教师要求他们形成的态度之间差距的大小,也是影响学生改变态度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四 掌握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

21、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与学生相似,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可接近感,避免产生高不可攀或望尘莫及之感。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四 掌握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三、利用群体约定 具体可按如下程序操作:(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5)使全

22、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四 掌握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四、价值辨析(一)选择阶段 1.自由选择 2.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3.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四 掌握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四、价值辨析(二)赞赏阶段1.喜

23、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2.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四 掌握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四、价值辨析(三)行动阶段1.按自己的选择行事2.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学习情境十学习情境十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品德学习任务四 掌握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给予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