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与中国大学.pdf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75978456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精神与中国大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精神与中国大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精神与中国大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精神与中国大学.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 要】当前,我国大学学术造假、急功近利现象突出,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精神的缺失。为此,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大学精神以及大学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并结合大学精神对我国大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大学精神 中国大学 学术自由 自主管理【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3003103当前,党和政府给予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号召。2010 年,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然而,我国的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不惜重金、远

2、涉他乡圆自己的求学梦。中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已成为摆在国人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加上学术造假、诚信不好,中国的高等教育前景令人担忧。中国大学的教育问题出在哪?不少教育界人士有一个共识:当前中国大学的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方面,而在精神层面。正如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所说,与 70 年前的西南联大相比,如今中国大学建设发展的条件、资金显然都大大超过当年的西南联大,但今天中国大学的地位和影响力仍然难以超越当年的西南联大。那么,如今的中国大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西南联大差距在哪?笔者认为,现今中国大学缺失基本的大学精神。一 什么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

3、为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理想或理念;有人认为大学精神等同于大学功能;还有人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的行为特征和精神气质,如大学精神面貌、特色、凝聚力等;我认为,大学精神应涵盖以下两点:(1)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觉形成并共同遵循的一套价值理念,这些理念一直以来对大学的办学行为和大学发展发挥着指导作用。(2)大学精神类似于大学不成文的行业核心规范,对大学活动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大学精神是大学本质的体现,它保障了大学育人、求真、服务社会等主要价值和使命的实现,引导着大学从工具意识向本体意识的回归,使大学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不因外界的利诱偏离方向。概括地说,大学精神是大学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保障大

4、学保持其本色的主要思想和原则。大学精神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思想指导和精神制约两个方面。二 大学精神的内容大学精神包括哪些内容?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多数人认同“学术自由和自主管理”这一点。大学是以探索和研究学问为主,同时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学术性组织。作为学术性组织,探寻和发现真理是大学的主旨,也是大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学者们必须拥有充分的学术自由,不受限制地反复试验才有可能取得卓越的科研成果;大学只有实行自主管理,才能排除外界的干扰,创设一个自由的学术环境,保证学者们依着真理的目标前进。欧洲中世纪大学在创立之初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利益群体和行会性组织,中世纪大学在运

5、行上主要依靠群体成员的自发意愿而不是依靠某种行政指令。这种运行方式充分体现了大学作为“法律体系内一个建立在精神生活自治之上的组织”的特点,其自治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在于为作为学者团体的大学提供一种制度保障,强调的是一种团体性权利。这个思想和理念被以后新成立的大学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学术自由、自主管理”精神,或称作大学的独立自由精神。独立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基础,是大学生存的生命线。大学自身应保持和珍惜这个精神,社会各界都要认可和尊重这个精神。为此,大学要很大程度地远离社会的干扰,保持自己的独立自由;政府应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大学的独立和自由。独立自由是大学的基本精神,但大学精神并不局限

6、于独立自由,围绕着大学的功能、使命和发展的实际,我认为大学精神包括以下内容:1独立精神梁启超先生曾指出大学在于“独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正如上文所述,独立精神是大学保持学术本色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大学履行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必要条件。大学的独立精神要求大学按照自己的原则和价值标准进行活动,始终保持不为政府和其他组织左右的独立意识,不为强权和金钱改变其行为的独立思想,并为其独立性不懈抗争的精神。以创办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闻名的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基于一定的价值体系,对社会风尚保持合适的批判性的抵制,有助于避免愚蠢的近乎灾难的莽撞”。“大学应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应随世俗的风尚

7、、喜好乱转;不应像报纸和政客那样见风使舵、赶时髦”(弗莱克斯纳,大学,1930)。所以,大学与外界社会环境的关系要做到:一方面大学要适应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大学要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不应受到政治、社会风气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偏离自己的轨迹。大学的独立精神意义在于大学应是一切知识和事实、科学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为学者与外界之间建立了一层无形的防火墙,使大学与社会保持距离,尽可能地排除外来势力的侵入。这一距离的存在使思维更加客观、学术作风更加踏实、品质更纯真,成为维持大学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智慧之发展的客观条件。有了这个距离,大学就可以避免功利化和市场化。用台湾大学校长

8、傅斯年的话说:“大学要尽量成为乌托邦”。2自由精神大学的自由以大学的独立精神为前提,大学没有独立性就很难有自由。自由精神首先是一种自主选择而不被追究的权利。罗素曾说:“自由的精神意味着 一切问题都可以讨论,一切意见或多或少总有怀疑的余地”(罗素,论自由,2007)。大学的自由精神表现为大学师生具有自主教学、自主研究、思想和言论的自由,表现为大学师生有发表、讨论学术意见而免于被处置的自由。英国红衣主教纽曼说,“大学是一个推动探索,是使轻率鲁莽也变得无伤大雅,使错误通过思想与思想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碰撞暴露于众的地方”(纽曼,大学理念,1852)。温柏格说,“大学里,专家和研究者是皇帝”。大学以

9、知识创新为根本,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学者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研究方法、自己安排工作时间。在对知识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判别上,学者们只受基于理性方式产生的纯学术行规与权威的制约,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是屈从外界的标准。可以说,“学者们是他们自己道德的唯一评判者”。在文明的国家里,学术自由已上升为一种工作的条件,是学者从事传授与探索真理所必需的条件,是研究最有效的环境。自由精神对大学发展非常重要,张楚廷教授曾指出,“一所大学办得怎么样?不仅看它是否传递了真理,而且看它是否赋予了师生以自由,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2007)。3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指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显示出的精神和气

10、质。大学作为教学科研机构,其探索和传授新知识的特点要求大学必须遵循科学精神。大学的科学精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求真的精神;二是求是的态度。求真精神表现为信仰真理、崇尚学术,理性地、无休止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大学是研究和传播科学的殿堂,大学师生不仅是社会王国的公民,更是科学王国的积极构建者,是真理和科学的追随者。大学师生受“原始的求知欲”和“闲逸的好奇心”的驱使,执著地探求未知领域,追求真理,而不应受其他因素驱动。求是态度是大学最基本的治学态度。大学注重学术、探求真理,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此,需要尊重事实、讲求实际、注重效益、捍卫真理,具有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求是态度体现在师生教学科研

11、活动中,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讲求用数据说话、以客观事实验证假设、反复求证以及对先人理论的批判性地继承、发展。类似于 中庸 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科学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只有拥有一批孜孜以求、求真务实的知识分子队伍,学术才有希望,教育才有希望。不仅如此,科学精神还有助于大学形成一种有益于学科发展和学术合作的价值理念和氛围,以修正大学学术间互不往来或恶性竞争的学术歧途。纽曼指出,“在大学里,一大群学识渊博的人埋头于各自的学科,又互相竞争,通过熟悉的沟通渠道,为了达到理智上的和谐被召集起来,共同调整各自钻研的学科的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学会了互相尊重、互

12、相切磋、互相帮助。这样就营造了一种纯洁明净的思想氛围”(纽曼,大学理念,1852)。4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指向人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体现了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大学是以培养“人”为天职的,它的立足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因此,大学教育要从人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关心人、发展人、完善人。为此,大学教职工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全面发展上,要使受教育者在人格、智能、品德方面得到最充分的完善,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成为社会所要求的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是大学教育的根本。5服务精神大学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体现了大学服务于受教育者的服务精神。当然当代大学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学生,而且还包括政府、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大学服务精神表现在大学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应用、文化传播和公民素质提升的活动,为军事技术进步、工农业生产发展等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为政府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政策咨询;为社会提供成人教育、法律援助、卫生保健等全方位服务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