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8.pdf

上传人:周** 文档编号:75939070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120 大小: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8.pdf(1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0 9结 构(结构体系)Str uctur e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 国 建 筑 标 准 设 计 研 究图书在 版 编 目(cIP)数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 O O 9年版结构结构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 质量 安全 监管 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一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o 912IS B N 9 7 8780 24 24 7 22I全住中民用建筑一建筑设计民用建筑一建筑结构一结构设计 T u2 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 0 0 9)第220 3 37号全 国 民用 建筑工程设计 技 术措 施(2o o 9)结构(结构体 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司,。中 国 建 筑 标准 设 计 研 究院编中国计戈 4出版社 出版发行(地址:北京市西城 区木樨地北里 甲l】号 国宏大厦 C 座四层)(邮政编码:1O【x】3 8电话:639064336390638 1)北京国防印刷厂印刷889l 194毫米t 16775印张23607干字20 09年I2月第1版2009年12月第1次印刷IS B N97 878O 24 24 722定价:4 8o 0关于发布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 O 0 9年版)的通知建质 2 00 912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总后营房部工 程 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3、,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贯彻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保证和提高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我部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等 单 位对 全 国 民 用 建 筑 工 程 设 计 技 术 措 施(20 0 3年版)作了第一次修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 0 09年版)包括 规划建筑景观、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和 防空地下室 分册,经审 查 批 准,现予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 Oo九年七月二十全国 民 用建 筑工 程设 计 技 术 措 施 (2 0 O 9年 版)编委 会主任委员:陈重副 主 任 委 员:吴 慧娟孙英委员:(按姓 氏笔 画

4、 为序)编写组负责 人:编 写 组 成 员主审人:审 查 组 成 员丁 再 励刘 文 镔张勇李雪佩林在豪赵锂程 懋 垄马 国馨孙兰张鹏杨蔚彪罗继 杰赵 继豪舒世 安于本英孙 国峰张兢汪大绥苑 振芳贾苇董 宇松王素英许 绍业张 树 君沈 祖 炎郁 银泉郭景詹谊 结构体系编审名单(按姓 氏笔画为序)刘敏陈远椿(按姓 氏笔画为序)左亚洲何玉如张 路 明陆兴郎四维曹彬蔡 益 燕田有连吴学敏张毅刚陆耀庆胡天 兵温 伯 银刘敏张宜李军陈 远 椿胥 正祥程述 成刘敏吴耀辉张作运张维斌沙志 国苏幼坡周建龙周炳章高志强曾德民程 绍革蒋航 军(按姓 氏笔 画为序)吴 学敏汪 大法(按 姓 氏笔 画为序)方鄂华王

5、卫东王 立军刘大海刘玉树朱丹齐五 辉吴耀 华李 少甫邱枕 戈邱鹤 年陈正祥陈富生范重郁银泉周笋娄宇柯长华徐永基黄志刚程懋垄窦南华参编单 位:(按章节先后 为序)中国建筑设计研 究 院中元 国际工程设 计研 究 院上 海现代建筑设 计(集 团)有限公 司华 东建筑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 司北京市建筑 设 计 研 究 院中 国建筑科学研 究 院中国电子工程设 计 院河北理工大-_|L-刖昌 全国民用建筑工 程设计技术措施(20 0 9年版)是 由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工 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一套大型的、以指导 民用建筑工程设 计 为 主 的技 术 文 件,是 对 全 国

6、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 03年版)的首次修编。在此,特 向“2 o 0 3年版技术措施”的编写组 和审查组全体成 员 以及参 编单 位致 以真挚 的敬 意,并 由衷感谢他们作为“2 o o 9年版技术措施”的顾问组成员对本次修编工作所给予的积极支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 0 9年版)共有 规划建筑景观、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砌体结构、混凝土 结 构、钢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及 防空地下室十一个分册。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 建设工 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现行法律、法 规 以及 工 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设

7、计质量和设计效率,供全国各设计单位参照使用,也 可供有 关建设管理部 门、建设单位和教学、科研、施工、监理等人员参考。本次修编 结构册共分为五 个分册:第一分册 结构体系、第二分册 地基基础、第三分册 混凝土结构、第四分册 砌体结构、第五分册 钢结构。结构体系分册是在2 0 o 3版 全 国 民用 建 筑工程 设 计 技 术措 施 第一章总则和第二章荷载的基础上 增加 了用 于各种结构形式在方案设计阶段的技术内容,供设计人员在确定结构方案及进行方案比较 时参考。本分册的内容包括总则,钢筋混凝土结构,多、高层钢结构,钢一混 凝土混合结构,砌体结构,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大跨度钢结构等七章。附录

8、A。附录K介绍了常用规范、规 程 目录,鉴 定 与 加 固,消能减震(振),隔震,偏心率的估算,荷载参考资料,温度气候作用,水平风荷载的估算,地震作用估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抗连续倒 塌设 计等 内容。本分册在编制过程 中力求通过实践与理论 的结合,规定与概念 的联系,较为全面、详细地介绍了结构设计的概念,希望能为提高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水平、判 断力、创造力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为刚刚涉足结构设计的年轻技术人员提供一本设计入门指南。本分册的部分编制 内容参照 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送审稿及各地区结构设计标准的一些补充规定,设计时,应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工程 的具体情况参 照使用。本分册的编制

9、,不仅得到原 措施编写 人员 和 审查 人 员 的 大 力 支持,同时得到新参与的编写人员和审查人员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吸纳了全国各地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编制工作凝聚了民用建筑结构专业各个领域老、中、青专家的辛勤劳动,编人的内容是业内有关人士 多年共同研究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2 oo9年版)创 造 的成果,是共有的技术结晶和财富。在此,特向各有关单位专家致以真挚的谢意。由于本分册 内容广、工作量大,加之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敬请批评指正,以便 不断修正和更新。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 区首体南路9号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邮编:10 0 o 4 8联系电话:O l O

10、一6 8799 l OO联系 人:刘敏Em ai l:l iur nch inabui l d ingc0 mcI1网址:w w wc】abui l d ingcomcn国家建筑标 准设计 网 结构体 系 分册编 写组二o 0九年八贝9一般规定一常用结构体系的选择抗震设计基本原则荷载及作用一2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21一般规定一22结构缝的设置23楼(屋)盖结构24框架结构25剪力墙结构26框架一剪力墙结构27框架一核心简结构、筒中筒结构28板柱结构29异形柱结构210不 规 则 建 筑 结 构 和 复 杂高层建筑结构3多、高 层 钢 结 构31一般规定32楼(屋)盖板结构及梁、柱截面估算

11、33框架、框架一支撑结构体系-34钢框架一核心筒和带伸臂桁架的框架一核心简体系35筒体结构体系36巨型框 架 结 构体系一4钢一混 凝 土 混 合 结 构41一般规定-42结构布置43结构设计(1)(1)(3)(5)(10)(50)(5O)(52)目录总 I;ii)BB博烈 拍 撙 如 弛 舛 拍;l;(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2 o o 9年版)5砌体 结 构51一般规定一52砌体结构的非抗震设计53多层砌体结构 的抗震设计54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6门 式 刚 架 轻 型 房 屋 钢 结 构6I一般规定62屋 盖和墙体63支撑布置。7大跨 度 钢结 构一71网

12、架结构72网壳 结 构73悬 索结 构-74膜结构。75张弦梁结 构附录附录A常用国家标准、规范、规程附录B鉴定与加 固附录c消能减震(振)附录D隔震附录E偏心率的估算附录F荷载参考资料。附录G温度气候作用附录H水平风荷载的估算附录J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地震作用估算附录K钢筋混凝土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一(60)(6O)(6O)(6 1)(6 5)66666768(69)(69)(7 2)(7 3)(7 5)(77);)舳 站 踞 昵 鳃胍m mmll;(1总则1-一般规定111本分册适用于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方案确定。参照:工程实践经验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给出没计概念及设计建议,供设计人在具体工 程

13、设计中参考。112结构设 汁应遵守 国家现 行 有关 标 准、规 范、规程和规定(见附录A)及工程 所 在地 的地 方 标准,并应结合工程实 际情况,与建筑专业、设备专业 紧密合作,精心 设计,做到安全适用、耐 久舒适、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确保质量。113结构方案的确定应考虑施工技术、材料供应等条件,做到便于施 工,符合实际。114凡本措施未涉及 的部分或与规范有 出入 的 内容应遵循 国家有关标 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115设计基准期一般工业与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 盼 没计基准期 为50年。当工程要求设计采用高 于50年的设计基准期时,必须另行确定在此基 准期 内荷载及其设计参数的取值

14、,确定可靠度指标。相应地还应确定与结构构件有关的建筑材料乃至设备的性能及其相应的设计参数。有抗震设 防要求 时,尚应对地震的概率分布以及抗震措施进行专门的研究。116设计使用 年限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又称服务期、服役期等,是在设计 时考 虑施工完成合格后正常使用、正常维护情况下不需要大修即可完成预定功能要求 的使用年限。亦 即结构在这期间应具有足够 的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功能要求。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表116采用。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取5O年。对于特殊建筑或业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如果要求设计使用年限超过5 O年,应事先取得相应文件。表116设计使 用年限分类类别设计使用年限(

15、年)示例15临时性结构225易于替换 的结构构件35O普通房屋和构筑物4100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 的建筑结构安全性是指结构在正常设计、施工和使用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各种荷载、外加变形、约束变形等);在偶然荷载作用下,或偶然事件(地震、火灾、爆炸等)发生时或发生后,结构应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不致倒塌。适用性是指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预定 的使用要求,即其变形、裂缝、振动等不超过规定的限值。耐久性是指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 的条件下,能够正常使用到规定的使用年限。例如钢材或钢筋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混凝 土不能斛严重碳化、风化、腐蚀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等等2-全 国

16、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2 oo9年版)117防空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上部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相同,但不应少于5O年。118加 固设 计 的后续使用年 限是加 固设计规定 的结构、构件加 固后无需重新进行检测、鉴定就能达到预期使用 目的的期限。有关现有建筑的鉴定加固设计的要求见本分册附录B。119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1建筑结构 没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 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119的要求。表119建筑 结构 的安全等级2地基基础设计安全等级及按抗震设计时建筑结构 的安全等级,尚应

17、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2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 与整个结 构 的安 全等 级相 同,规范允许对其 中部分结构构件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但不得低于三 级。3现有 建筑改扩建或加 固后,其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 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以及改扩建或加 固后 的使用年限,应 由业主和设 计单位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111 0结构重要性系数1对安全等级 为一级或设 计 使 用 年 限为10O年及 以上 的结构构件,不 应 小 于11;对 安 全 等级 为二级或设 汁使用年限为5 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 小 于1 0;对 安全 等 级 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 于O9;

18、对 没计使 用 年 限为2 5年的结构构件,应综合考虑材料 的性能确定结构重要性系数(钢结构设计规范cB 5o ol 72 0 0 3规定不应小于O95)。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O。3抗震 没计 中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4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作为荷载效应参与组合时,预应 力效 应 项 的结 构重要性 系数通常取1O。111 1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时,根据 地基 复杂 程度、建筑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 由于 地 基 问题 可 能造 成建筑物破坏或影 响正 常使用 的程度,将 地 基 基 础 没计 分 为 甲、乙、丙三个设计等级(见表111】)。结构设计中,地基基 础设计

19、 等级 主要体 现在设计 的复杂性、计算内容和采用的措施不同。111 2结构设计应选择类型合理、受力明确、传力简捷的结构体系;概念设计阶段宜采用受力概念明确而简单、直接的计算方法。111 3高度超过15 Om的高层建筑 混凝 土结 构、高层建筑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一般高度l(】(】m以上)应 具有 更好的使用条件,结构设计应满足舒适度的要求。除应满足最大层间位移限值以外,尚应按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 B 50o O9规 定的10年一遇 的风荷 载取 值 验算 在 风荷 载作 用下顺风 向和横 风 向结构 顶点最大加速度。,其值不应超过表1113的规定。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a可 由专

20、 门的风 洞试验确定或按 高层 民用建筑钢结构技 术规程 的规定计算。1114隔震 与消能 减震设计,可用于抗震安全性 要求较高及使用功能有专门要求的钢、钢筋混凝土、钢一混凝土结 构 高层建 筑。本分册附录c、D提供 的结构 消能减震(振)及 隔震技术措施,可供设计参考总则-j表111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设计等级建筑和地基基础类 型甲级重 要的工业 与民用建筑3O 层 以上的高层 建筑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 的高低层连成一体的建筑物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 的建筑物复杂地质条件下 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对原有 工程影响较大 的新 建建筑

21、物场地和地基条件 复杂 的一般建筑物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 以上地下室 的基坑工程乙级除 甲级、丙级 以外 的工业与 民用建筑物丙级场地 和地 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 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表 1113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限值a(ms。)使用功能住宅、公寓办公、旅馆高度超过l 50m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钢一混凝土混台结构01502 5l:a脏建筑钢结构O2002812常用结构体系的选择121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功能、材料性能、建筑高度、抗震设 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地基及施工等 因素,经技术经济和适用 条件综合比较,选择安全可

22、靠、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根据规范规定常用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见表12111214。对有抗震设 防要求 的建筑,表中所示的值为可采用的范围,设计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按本措施各相应结构分篇 的规定选用其确定值。表1211多层砌体房屋的最大适用层数和高度房屋类型多层砖房底部框架一剪力墙240m m普通砖24 0m【多孔砖19om m多i L砖小砌块最小墙厚(m m)2加240l 9ol 9024 0最大适用层数和高度非抗震层数87高度(m)2422抗震层数 77 7 77高度(m)2 I2 l 2 1 2 I 2 2适宜的高宽比 25注:】90多孔砖、小砌块和底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不应用于9

23、度区4全国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 术措施结构 结构体系(2 oo9年版)表 1212高层混凝土结构体 系的适用范围结构体系框架框架一剪力墙剪力墙眶架一核心筒筒中筒扳柱一剪力墙全部落地部分框支适用高度(m)非抗震 70 140l 50 130 16 0 2o o 1o 0抗震 6 O 13 O 14 0 l 20 1 5 0 I80 8 O适 宜的高宽 比非抗震 5 5 6 5抗震 4 4本表用于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体系。对于B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体系的适用高度及高宽 比应符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cJ32 o 0 2的相关规定。设防烈度为9度的建筑不应采用带错层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24、。表1213高层钢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结构体系钢框架钢框架一中心支撑钢框架一偏心支撑(延性墙板)各类筒体最大适用高度(m)非抗震 l1O 2 6 0 260 3 6 O抗震 l10220 2 40 3o 0适宜 的高宽 比非抗震 56665抗震 56 6 6注:表 中各类简体包括框筒、筒 中筒、桁架简、束筒等。表1214高层钢一混凝 土混合结构体 系的适用范 围结构体系混合框架结构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型钢混凝土框架一钢筋混凝士剪 力墙钢(型钢 混凝土)框筒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型钢t 凝土)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简双重抗侧力 体系非双重抗侧力体 系最 大适 用高度(m)非抗震60 16018O

25、2 802 10(24O)16O抗震55 150 17O26o200(22O)l 2(】注:表 中混合框架结构包括钢梁一钢骨(钢管)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梁一钢骨混凝土柱、钢梁一钢筋混凝土柱。1。22高层建筑的高宽 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 和经济合 理性 的宏 观控制,满足这一限制的结构方案 比较容易满足侧移限值,是 比较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高宽比不是必须满足的条件,但超过时需采取可靠 的技术措施。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至 主要 屋 面高度,不包括局部 突 出屋 面 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房屋的宽度B,一般取所考虑方 向的最小投影宽度,但不考虑突出建筑物平面很小的局部结构(如

26、楼梯间、电梯间等);对于不宜采用最小投影宽度计算高宽 比的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对 带有裙 房 的高层 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计算高宽比的房 屋 高度 和 宽度 可按 裙 房 以上部分考虑。123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密切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采取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免设 置各类结 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当必须设缝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设缝 的要求,并根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和竖 向布置的情况、地基情 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 荷 载、作用的总则5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各缝宜合并布置,并应按规范的规定

27、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防止地震时发生碰撞导致破坏。124结构设计应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建筑造型要求 的基础上布置结构竖 向构件和水平构件,例如柱(或墙)、梁、板等,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的空问结构体系,抵抗竖 向力和水平力。竖 向力 主要 由建 筑 物的 自重(永久荷载)和其他竖 向可变荷载组成,水平荷载主要 由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组成。1。25民用建筑中的构件截面尺寸主要由永久荷载控制,因而在方 案设 计 阶段 为 了估算 建 筑结 构构 件的截面尺寸,可将楼面可变荷载转化为永久荷载,将其与永久荷载合并共同作用在建筑结构上,根据每个构件 的从属面积,确定其承受的竖向荷载进行估算。126在方

28、案设计阶段,可将 由各个结构构件组成 的空 间结构体 系看作一个支承在基础上的竖 向悬臂构件,将作用在建筑物上的水平荷载简化成一个作用在建筑物一定高度(为力 的作用点到基础顶面的距离)处的集 中水平力尸,水平力引起的倾覆力矩M=朋由建筑物的重力G平衡。结构平面布置时宜将结构竖向构件布置在远离建筑物中和轴的位置上,以增加抗倾覆力臂,一般控制倾覆力矩产生的偏心距e(e=M c)不大 于8 5(对 于一般建筑,曰为结构底部 竖向构件外边缘 的距离),见 图126。对于高层建 筑宜满足相关规 范规定 的房屋结构适 用 的最 大高宽 比的要求。12。7合理地布置抵抗水平力的结构构件(抗剪 构件),使结构

29、抗侧力的合力中心 尽 量 与 水平力合力作用的投影重合或接近,以减少 因它们的偏心 对建筑物产生的扭矩(图127)。单片抗侧力构件不能抵抗扭矩,所以剪力墙应设置两片以上,并宜对称布置。128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避 免 产生过 大 的位 移而影 响结构 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要求。129为减少温度、徐 变和收缩产生 的 内力对结构受力 的不利 影 响,当建筑物较长时,框一剪结构 中刚度较大的剪力墙不宜布置在建筑物纵 向的两端。,L扛e=孑,LjLJ图1-2-6倾覆力矩偏心距示意图127抗侧力合力中心与水平力合力作用点示意13抗震设计基本原则131抗震设计基本规定1抗震

30、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 地 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 防设 计。2按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5o 0 1 1进行设计所能达到的抗震设 防 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3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 防类、标准设 防类、适 度设 防类 四个抗震设 防类别。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见 建筑工程抗震 没防分类标 准G B 50 2232o 0 8。不 同抗震设 防类别 的抗震设 防标准及要求 见表1316全 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2 O O 9年版)表 131抗震设 防标准及措施抗震设 防类别分类标 准地震作用抗震措施特 殊 没 防类(简 称甲类

31、)使用 上 有 特 殊 设施,涉及 国家公共安 全的重 大建筑工 程 和 地 震时可能发生严 重次 生灾 害等特别 重大灾 害后 果需 要 进 行 特 殊 设 防的建筑应按批 准 的地 震 安 全 性 评 价 的结果且 高 于 本 地 区抗 震 设 防 烈度 的要求本地 区设 防烈 度 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重 点 设 防类(简 称乙类)地震 时使用 功能不能 中断或需尽快恢 复 的生 命 线 相 关 建 筑,以及地 震 时 可 能 导致 大 量 人 员 伤 亡 等重大 灾 害 后 果,需要 提高 设 防标准的建筑应按本地 区抗 震 设 防烈度 的要求本地 区设

32、防烈度 为68度 时,应提高一度;9度时,应按 比9度更高的要求标 准 设 防类(简 称丙类)除其他三种类别外的大量建筑应按本地区抗 震设 防烈 度 的要求应按本地 区抗 震设 防烈度 的要求适 度 设 防类(简 称丁类)使 用 上人 员稀 少且震 损不致 产生次生灾 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应按本地区 抗 震 设 防 烈度的要求本地区设防烈度为79时允许比本地 区抗震设 防烈度适 当降低;6度时,不应降低注: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有具体规定外,对 乙、丙、丁类 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2建筑场地为I。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

33、类 建筑应允许按本地 区抗震设 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是抗震措施 中的一部分,指不需计算 而采取 的必要 的细部作法。3建筑场地为、类时,对设计 基本地震加速度为O15 g和030 g的地区,除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 g)和9度(04o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4对 于划为重点设 防类而规模很小 的工业 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132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 的建筑方 案应按规 定采

34、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 的建筑方案。1。33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应具有 明确 的计算 简 图和合理 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应避 免 因部分结构 或构件破 坏而导致 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 的承载能力;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 的变形 能力和消耗 地震能量 的能力;4对可能 出现 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 提高抗震能力;134结构体系宣有多道抗震防线。1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 由若干个延性较好 的分体 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如框架抗震墙体系是由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分体系组成。2抗

35、震结构体 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 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塑性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 的延性 和适 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3适 当处理结构构件 的强 弱关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以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约束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4在抗震设计 中由于某一部分结构设计过强,可能造 成结 构 的相对 薄 弱部 位,因此在设 计 中不合理地加强 以及在施工中以 大代小,改变抗侧 力构件 的配筋,都需要慎重考 虑。例如,一级抗震框架 的梁柱节 点处,其柱端弯矩设计值是根据节

36、点左、右梁端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计算的两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的较大值乘以放大系数确定。也 即,地震 时假如发生过大的塑性变形,应 当是梁先 于柱 出铰。若施工中以大代小,加大梁的配筋而柱配筋不变,则可能造成柱先出铰而不是粱 先 出铰,因此应 当避免。135建筑的平面形状及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对建筑物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影 响很大。有抗震设 防要求的建筑其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平面宜简单、规则(宜采用方形、矩形、圆形等);抗侧力构件宜沿两主轴方 向对称布置,两方 向的刚度宜接近。2竖 向宜规则,不宜 突变;结构的竖向构件宜连续,沿高度变化均匀,楼层刚度宜沿建筑物竖向不变或

37、自下而上 逐渐减 小。宜采用 的形体 为柱体、锥体等。136设计中,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与建筑师协商尽量不采用不规则形状的平面和头重脚轻”、竖 向形状突变 的立 面。不规则平 面和立面 的建筑会产 生过大 的扭 转效应,形成应力集中,造成结构设计复杂,增加造价。137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不规则性应按下列要求综合判断:1下列情况之一应视 为平面不规则:1)扭转不规则楼层最大弹性 水平位 移(或层 间位 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l 2倍。当结构的质量重心 和 结构的刚度中心存在偏心时,地震作 用下结构将发生扭转。判断扭转不规 则需先作结构分析

38、,所得位移值5:12f!学 1则为扭转不规则。6:为楼层 最大 层 间位 移,6,为楼层另一、-,端 的位移(图1371)。5。水平地震 作 Hj图1371平面扭转不规则示例合理地的布置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减小刚心 与 质心 的偏心距可有效地改善扭转不规则。当任一层 的偏心率大于O15时为平面不规则。方案设计 阶段,可按 附录E估算偏心率。2)平面尺寸不规则结构 的平 面凹进一侧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 向总尺寸的3 0 为平面凹凸不规则(图137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平面尺寸限值见表13 78全国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 措施结构结构体系(2 o o9年版)表 13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平面

39、尺寸 限值设防烈度L,B2B帆、f 66、7度6035t 208、9度5 03 O I5注:本表摘 自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 J32o 02。(巴jLL_ JL生一产f可仨丑L一l丁斗LUL一图1372平面凹凸不规则示例3)楼板局部不连续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 的5 O,图1373a中d。:,2或6曰 2;图l 373 b中。l+0 2,J 2或6l+62O3 A,其中A=8L,A0为开洞面积。对于高层建 筑,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何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小于5m,洞口任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小于2”;图l 373中01+n 25m,6(5m,6l+625“;0I2m或0 2

40、2m,6,2m或 61 2 4 2 4 2 4 2 4 2 424框架四框架一剪力墙高度(m)印6o(2424606o(24246O608O(24Z4808O80(24一60剪力墙四四部分框支势力墙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四四f不应采用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框支框架简体高度(m)6060印606O60 7 O框架一核心筒框架四核心筒筒中筒外筒内筒注:】建筑场地为 I 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表 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类场地 时,7度(015 g)和8度(03O g)应分别按8、9度对应 的抗震等级确定其抗震构造措施;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

41、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3表 中框架结构不包括大跨 度框架结构;4表中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指框架底部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50 的情况。表2162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框架一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特一剪力墙剪力墙框支剪力墙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特一框支框架特一特钢筋混凝土结构-J7续表2162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框架一核心筒框架核心筒特筒rp 筒内筒特一外筒特一表2163板柱一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板柱一剪力墙高度(m)35353535 3 5 3 5不应采

42、用框架、板柱的柱剪力墙表 2164异形柱 结构 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抗震设 防烈度6 度7度8度0O 5 g00 g05g02O g异形柱框架高度(m)2】2 12 1 18 J2框架四三(二)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高度(m)30303030 303028框架四三(二)二(二)剪 力 墙二(二)二(一)注:1对7度(015 g)时建 于、类场地的异 型柱框架结构和异型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应采用表 中括号 内所示的抗震等级。2框架剪 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犬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O 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5地 下结构的抗震等级1)当地下室顶板

43、作为上部结构 的嵌 固部位 时,地下一层 的抗震 等级应 与 上部结构 相 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且 不低于四 级。地下室 中无上 部结构 的部分,可根 据具体情 况采用三级或 四级。2)当地下室顶层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 固部位需嵌固在地下其他楼层时,实际嵌固部位所在楼层及以上 的地下 室楼层(与地面以上结构对应的部分)的抗震等级,可取 为与地 上 结构 相 同。嵌固部位以下各层可按1)采用。3)裙房与 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 围内不应低于按主楼确定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对应 的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 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

44、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图2161),8全 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2 oo9年版)崭膀 顶部图2161抗震等级的确定(一)c一表示 主楼结构 单元抗震等级;cl一表示裙房结构单元抗震等级;地 下一层 以 F 根据 具体情 况采用 三级或 四级;L取一倍主楼尺寸且不大于20m。4)当地下 室为大底 盘其上有 多个独立 的塔楼 时,若嵌固部位在地下室顶板,地下一层高层部分及受高层部分影响范围以内部分的抗震等级应与高层部分底部结构抗震等级相同(图2162)。地下一层其余 部分及地下二层 以下各层(包 括地下二层)的抗震 等级可按1)的方法确定。注:地下一层 高层 以外及受高

45、层部分影I l向范屠lL在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前,设计可根据工 程 具体情况考虑取一倍主楼对应尺寸和基础埋深两者中的大值且 不大于 20m。5)无上部结 构 的地下 建筑,如地下车库等,其抗震等级按三 级或四级采用。图2162抗震等级的确定(二)c一表示抗震等级L为受高层 l1分影响范围。6几点说明1)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 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 力矩 的5O 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宜按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 构 中,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 及3层 以上 时,其框支柱、剪力

46、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按表216一l和表2162的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经 为特一级时不再提高。3)高层建筑 主楼 与裙房相连 为一个结构单元,当主楼偏置时,裙 房端部 的扭 转效 应很大,需要加强,建议至少比按裙房 自身结构类型确定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4)7度乙类建筑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板柱一剪力墙结构和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2161规定的范围时,应经过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 的抗震措施。217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宜低于c 2O;当采用H R B 4【)0和R R B 4 0 0级 钢筋 以及承受反复荷 载 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 25;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 的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c

47、 3O;当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 钢筋作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宜低 于c 4O。混凝土强度等级 尚应 满足耐久性 的要求。抗震设计时,混凝土 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不应低 于c 30。22结构缝的设置221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应根据建筑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况、地基钢筋混凝土结构,9况、基础类 型、结构刚度以及抗震要求和荷载作用的差异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222设计 中应凋整建筑平面尺寸和结构布置,采取必要 的构 造 和施 工措施,能不设缝就不 设缝,能少设缝就少 没缝。当必须设缝时,宜使结构缝(伸缩缝、沉 降缝、防震

48、缝)三缝合一,并应按规范要求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防止地震时发生碰撞破坏。223伸缩缝的没置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223的规定。表223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 间距(m】结构类别室内或土 中露 天框架结构装日 e 式7550现浇式5535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40现浇式4530挡土 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装配式403O现浇式302O注:l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或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装配式与现浇式中问的数值;2框架一辨力墙结构或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 况取表中框架结 构与剪力墒结构之问的数值;3当

49、屋 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 的数据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 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l 2m。2下列情况,表223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1)位于气候 干燥地 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2)采用滑模类施工 工艺的剪力墙结构;3)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水泥用量较多、使用各种掺合料或外加剂 以改进混凝土性能而 导致收缩量增大,施工期结构外露时间较长;4)对 裂缝控制有严格要求 的混凝土结构。3采取以下构造和施工措施时,可适 当增大伸缩缝 问距:1)提高温度影响较大部位(顶层、底层、山墙、内纵墙端开间)的构件

50、配筋率;2)加厚屋面隔热保温层,或设置架空通风双层屋 面;3)将顶层分为长度较小的几个区段,如屋两板变标高,在结构顶部采用音叉式变形缝等;4)施工中留后浇带;5)采取专 门的预加应 力措施;6)在适 当部位设置引导缝。224沉降缝 的设置当建筑物体形复杂,各部分之间高度、荷载差异过大、地基不均匀、地基 土压缩 性差异较 大或基础类 型不同时,可能会使 基础产生显著沉降差异。通 常,解决建筑物各部分过大沉降差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放”设沉降缝,避免 由于 出现不均匀沉降使结 构产生显著 的附加 内力。沉 降缝 位 置可考虑 设置在 以下部位;1)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处;2)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