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5917073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鹤峰县绿色食品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茶叶)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鹤峰县农业局1 1、范围、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茶叶所必须运用的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和使用这些措施和规程后所能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适用于 10以上的积温高于 4500,年降雨量 1000mm 以上的鹤峰县、海拔 1300m 以下茶区。2 2、生产基地建设、生产基地建设2、1 环境选择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为确保绿色食品茶叶的质量,在进行大气、水质、土壤和茶树的取样,检测分析污染残留物质时,各项污染物的含量必须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

2、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值.2、2 空气质量绿色食品茶叶基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标准要求。2、3 用水质量2、3、1 茶园灌溉用水要求不受污染,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2、4 土壤质量2、4、1 绿色食品茶园基地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可耕土壤厚度在 50cm 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1,PH 值 4.56.0。2、4、2 茶园土壤质量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5 周边环境2、5、1 生产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茶园与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

3、距离,附近及上风口没有污染源。2、5、2 绿色食品茶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应有50-100 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果、林和作物为隔离带。2、6 园地规划与开垦2、6、1 全面规划是高标准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建设的前提。因地制宜设置场部、种茶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化区、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用地等;制定出技术要求、实施方案与进度计划.2、6、2 园地开垦,对于 15 度以下的缓坡地,首先清除地面杂物,然后进行两次耕作,初垦深度要求在 50 厘米以上,翻埋杂草,对小竹、金刚刺、蕨类、茅草等宿根性杂草的根茎必须彻底清除,复垦 30

4、厘米左右、平整地面。2、6、3 坡度在 1525 度丘陵山地,应建筑等高水平梯级园地,全面深耕,地面平整后种茶,在水土流失特别大的坡地和山头,不应开垦种茶,应有目的地保留植被、植树造林.2、6、4 在茶园与山林或农田交界的地段应修建隔离沟,茶园路边坡地应植树种草,茶园内根据地势应修竹节沟、蓄水池等以加强水土保持。2、6、5 每 30 亩左右茶园附近应修建一个积肥坑;生产者平时不断可将各种有机物料(如杂草、秸杆、畜粪、绿肥等)堆积于坑内,经堆制腐熟后、供茶园施用。2、7 茶园道路与水利2、7、1 缓坡丘陵地茶园的干道和支道可设在岗顶,能通行耕作机具;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干道设在坡脚、支道与步道按

5、“S”形绕山开筑。禁止陡坡茶园开设直上直下的道路,以避免水土冲刷与茶园作业不便。2、7、2 园地范围内的沟、渠等水利系统设置,应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茶园移动式喷灌系统,保证茶树生长具有适宜的水肥条件。2、8 茶树的品种与种植2、8、1 按照非良种不种的原则,符合中小叶茶树良种苗木标准DB513122/T02、1-1998.2、8、2 选择的茶树品种应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并适制当地的名优茶类,以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名山白毫 131、名山早 311、名山特早芽 213、福鼎大白、梅占等品种。2、8、3 面积较大

6、的茶场,对茶树品种的选择,还应注意各类品种特性(如芽叶性状、发芽迟早等)的搭配,保持生物基因的多样性。2、8、4 种植规格与密度。种植规格:采用大行距 150165 厘米,小行距 3540 厘米,株距 16 厘米,双行单株;密度:每 0。067 公顷栽植 5500 株,预留同龄茶苗于苗圃,以备苗期补缺之用.3 3、茶园的管理、茶园的管理3、1 幼龄茶园3、1、1 幼龄茶园采用定型修剪培养树冠,茶园中 70%茶苗超过 30 厘米,粗度达 0。3 厘米以上时,离地 1820厘米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剪高度离地 3035 厘米剪平;第三次高度离地 45-50 厘米剪平,同时用整枝剪剪去细弱枝、病虫枝。3

7、、1、2 幼龄茶园(1-3 年)施肥,追肥按纯氮 2。5-5 公斤逐年增加 N:P:K 以 1:2:2 比例,分34 次施入小行中心线及大行靠近茶苗根系处,深度 10 厘米,同时适当施叶面肥。3、2 投产茶园3、2、1 耕作与施肥3、2、1、1 耕作春前浅耕:立春-雨水间,将茶行普遍耕作一次,深度 1015 厘米。春茶后浅耕:立夏前后,深度 10 厘米左右。夏茶后浅耕:小暑大暑,深度 10 厘米左右。冬前深耕:在秋茶采摘结束后进行一次较深(1525厘米)的耕作.3、2、1、2 施肥:施肥标准:投产茶园以纯氮为标准,按每生产 100 公斤干细茶追施 15 公斤纯氮,其中:1/3 为有机氮,2/3

8、 为无机氮,同时追施商品磷、钾肥各 5 公斤,氮、磷、钾比例为 3:1:1。施肥比例:春、夏、秋、冬按 30:20:10:40 的比例,其中秋季以叶面肥为主,冬季以有机氮肥为主(每亩年均 2000 公斤左右).施肥方法:结合浅耕、中耕、深耕,沿树冠滴水处开沟深 1020 厘米(冬季 20 厘米)施入,并及时覆盖。3、2、2 投产茶园的采摘:按标准分批、多次、留叶采、采尽同等嫩度对夹叶的原则采茶。根据生产实际,确定采摘标准:名优茶按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开展、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开展的五个标准采摘;大宗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叶。留叶:视茶园长势,一般采取春留鱼叶或真叶采,夏茶或

9、秋茶留一片真叶采,常年保持叶面积指数45 之间.提倡机械化采收鲜叶.3、2、3 修剪标准:轻修剪:目的是平整树冠,刺激下轮新梢萌发,每年进行一次。方法:剪去树冠表层枝叶 35厘米。深修剪:对病虫枝、鸡爪枝、冗枝较多的茶园,每隔3-5 年应深修剪一次。方法:剪掉树冠上层 15-20 厘米,重新培养采摘面.3、3 低产茶园改造与管理3、3、1 低产茶园范围:栽培历史较久(树龄在1520年左右),树势衰退的老式茶园,以及种植年限不久,但因种种原因而造成未老先衰,0.067 公顷面积单产鲜叶在 200 公斤以下的茶园。3、3、2 技术改造3、3、2、1 树冠改造:凡骨干枝结构较好,只是中上层枝条再生力

10、差,或因病虫害导致枯死造成茶叶产量与品质下降的,应离地 30-40 厘米进行重修剪,时间 7 月上、中旬。对于树势极度衰老,产量低下,采用重修剪已不能恢复树势的茶园可离地 10 厘米进行台刈,重新培养骨干枝和树冠采摘面.3、3、2、2 土壤改造,重施有机肥:土壤衰退的茶园,应在 8-10 月份沿树冠滴水处开沟深 25 厘米、宽 25 厘米,0。067 公顷面积内施入 5000 公斤有机肥,氮、磷、钾数量及比例按相应的产量比例施入。3、3、2、3 改植换种:对极度衰老、品种混杂、单产极低,种植不规范的茶园,应全部挖掉后按新建茶园标准实施.3、3、2、4 改善茶园管理,加强肥培、提高土壤肥力、用采

11、、剪、养相结合的方法,重新培养树冠。4 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4、1 农业防治4、1、1 选育种植对病虫害抗性强的茶树品种。4、1、2 加强茶园科学管理,增强树势,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性。4、1、3 采用相应农艺措施直接杀灭病虫。4、2 生物防治措施: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包括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4、2、1 茶园应加强对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保护,以虫治虫。4、2、2 利用有益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4、2、3 利用病毒治虫。病毒具有专一性、持效性长、效果好,对环境安全。4、3 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等)人工或器具防治病虫害,如人工捕杀

12、、灯光诱杀等.4、4 使用天然化合物(包括矿物)防治病虫,主要包括昆虫提取液,植物提取液、海洋动物残体和天然皂类物质等,鱼藤酮、除虫菊、鱼尼丁、硅藻土等应有限地使用,秋茶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封园,减少次年病虫发生量,但不得在采茶季节使用,波尔多液用后,茶叶的铜含量不得超过 30mg/kg。4、5 化学防治4、5、1 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氧化乐果、甲胺膦等。4、5、2 允许使用农药,敌敌畏、联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茶毛虫病毒制剂、BT 制剂、鱼藤酮、苦参碱、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白僵菌、黑刺粉虱真菌制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苯菌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多抗素等,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2012 年 12 月 2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