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语文早读资料.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75912930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3语文早读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13语文早读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3语文早读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3语文早读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13语文早读任务:6:15-6:25 1.诵读疫情相关素材并将关键句抄写在积累本上6:25-6:32 2.背诵易混淆成语和病句标志6:32-6:37 3.背诵邹忌和观沧海并完成题目(完成后请将你的答案发到微信群里)6:37-6:42 4.背诵文化常识和文言高频实词(记得做题哦)6:42-6:50 5.背诵并积累古诗常见意象每日寄语: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人无所不能,就好像也不可能有人一无是处一样。 一、素材背诵积累中国何以能:一个被西方有意藏匿的事实这场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让世界惊叹,更让世界侧目。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处处彰显了中国非凡的全民动员能力,展示出中国强大

2、的国家能力。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国一盘棋”释放出无穷无尽的战斗力。中国政府高效的治理能力令人肃然起敬。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出强大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力量”。所谓国家能力,那就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变为行动、化为现实的能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意志,即想办成的事情,但是要把意志变为行动、化为现实却绝非易事。霍布斯看得较为透彻,“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这种战争是每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他所表达的意思显而易见:一

3、个有效国家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孟德斯鸠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他认为国家如果治理得不好,在彼岸世界就难以幸福。在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之前,欧洲发生了五件大事:军事革命(16至17世纪)、财政-军事国家的出现(17至18世纪)、大规模殖民主义(16至19世纪)、大规模奴隶贸易(16至19世纪)、税收增长(17至20世纪)。这五件大事反映出国家能力的变化,而国家能力的增强很可能与工业革命的出现息息相关。在欧洲出现近现代国家(即具有一定的强制能力与汲取能力的国家)之前,世界各个地区的状况差不多,经济长期停滞,几乎没有增长。欧洲近现代国家开始出现以后(1500年以后),情况发生变

4、化,经济增长开始提速,特别是在西欧国家的基础性能力提高后,它们的经济增速逐渐加快。流行观点认为,亚当斯密只强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而强烈反对国家干预。其实,这是对他观点的极大误读。如果认真仔细阅读他的著作就会发现,亚当斯密最关注的是秩序、好政府与个人自由安全。在他看来,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之所以经济停滞,是因为暴力盛行。野蛮民族对原居民的掠夺和迫害,中断了城乡间的贸易,使得罗马帝国时期富裕的欧洲,一时间变得贫乏、野蛮。有效的国家才是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前提,而并非是自由放任;因为只有在有效国家的保障下,市场才能运作;没有一个有效国家,市场主体根本无法正常运作。更具体地说,英国工业革命的时点

5、恰好与中西军事大分流的时点吻合。这绝不是由于巧合,而是因为战争与强权造就了更加强大的现代国家,而具有强大国家能力的现代国家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能力具体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从欧洲的历史看,其作用表现在对内、对外两方面。对内,国家能力可以为当时的“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创造一个和平内部环境更好地发展自身产业;对外,国家能力可以用来做两件事情:一是掠夺海外资源,其方式是殖民主义与奴隶贸易;二是打开海外市场。反观近代中国,按照荷兰经济史学家皮尔弗里斯的解释,近代中国衰落更可能是中了市场的“魔咒”,而不是西方流行的说辞,将中国落后归因于门户不开放、闭关锁国。加州学派的彭慕兰、戈德斯通和弗兰克也坚持认为

6、,清代中国经济即使不比英国更为资本主义化,至少也同英国处于同一水平。但是,与西方不同的是,清代政府更倾向于对市场实行自由放任政策。18世纪的中国缺乏财政支持,没有一家国家银行,缺少稳定的国家贷款,生产更趋无分散,很少见到生产者的联合。因此,无政府主义和混乱无序才是近代中国的真正威胁。同样,回首过往,西方的衰落更可能源于自己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新自由主义理论,太过于推崇万能的市场化。这套理论本来是准备误导更多发展中国家,结果却“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这方面,中国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坚持用中国理论,走好自己的道路。这个理论就是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始终坚持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有机结合和

7、辩证法。由此,中国发展才得以不断突出重围,道路越走越宽广。正如罗马大学东方学院院长、意大利著名汉学家费德利科马西尼所说,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行动迅速有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的坚定决心和卓越能力。因此,疫情大考只是中国道路成功的一个缩影。疫情大考给世界的启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国际社会看到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中国,看到顽强不屈、逆境奋进的中国,看到迅速出击、蹄疾步稳的中国,看到担当有为、守护世界的中国。这是以行动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这是以行动践行阻止疫情蔓延的大国担当!在过去几年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各国过于侧重经贸的分工协作及政治力量的抗衡

8、,却忽略了病毒也会随全球化散播、肆虐,以至于今天尝到苦果。吸取此次教训,今后的人类社会必须更加重视平衡与共生的智慧。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很好地提出了问题,是时候应该正视中国:在世界所有其他地区的生活中,中国已经成了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正在担起符合其地位的责任,正在书写自己命运的篇章,也在协同书写世界命运的篇章。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行动。因为中国人在构建自己社会时,也在无意识中形成了一套与西方不一样的价值观标准。这个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标准就是,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很好,也希望各国都发展得很好。依照西方价值观,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一个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既不通过侵

9、占领土,也不通过对他国政治军事介入,这样的大国是如何在国际上立足,又会如何越来越稳定。事实上,按照中国人的价值观,无论何时,中国不会立志于成为帝国,更不会遵循霸道和王道,而是行大道、奉天下为公。对此,早在18世纪中期,孟德斯鸠在法的精神中已给出过答案。他说,一般地说,所有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那就是保存自己。不过,每一个国家各自还有一个特殊的目标。罗马的目标是扩张,斯巴达的目标是战争,中国的目标是安定。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西方也不再是过去的西方。西方要想对中国有更多了解,那就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中国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再没有任何事情是天经地义和不可改变的。换句话说,要用全新的目光看待中国。

10、现在世界已进入新世纪,新世纪有一个公式,那就是学会分享。西方要解决好自身发展难题,从现在起、从今天起,需要学会分享。这场瘟疫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们: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是永无止境的,这场战争还将继续下去。中国的探索与实践,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带给世界重要启示,即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病毒无国界,人类是命运息息相关的共同体。与疫情较量,谁也不可能成为局外人,人类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场战“疫”提醒人们,要真正构建一个全球命运共同体,仍然任重而道远。在这个伟大进程中,中国从未缺席,并且一直在奋力前行。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密切、利益交融,共同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产生的土壤。

11、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即使现在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中国还是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发展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面对疫情,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并最终研制出疫苗,彻底战胜病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将是此次疫情带给世界的最大启示,必将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易错易混成语16.过于多虑的想法多虑:过多的担心。与“过于”“想法”重复17.凯旋归来/胜利凯旋凯旋:胜利归来18.互相厮打厮打:互相扭打19.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德育教育育:教育20.亲眼目睹目睹:亲眼看到21.十分罕见罕见:难得见到;很少见到22.热切渴望渴望:迫切地希望,前面不能再缀以

12、“热切”23.仔细端详端详:仔细地看24.可以堪称堪称:可以称25.提出质疑质疑:提出疑问26.第一部处女作处女作:作者的第一部作品27.胜利的捷报捷报:胜利的消息28.人为的蓄意破坏蓄意:存心的,人为的29.心脏病突然猝发猝发:突然发作30.十分雪白雪白:像雪一样洁白,用比喻表达“非常白”的意思31.无故旷课旷课:不请假缺课,本身含有“无故”32.一致公认公认:大家一致认为33.过高的奢望奢望:过高的期望34.非法取得暴利暴利:非法取得的利益35.您的令郎、令爱令:您的,对人的敬称36.破天荒第一次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37.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截止日期:最后一天38.邂逅相遇邂逅:偶然遇

13、见,不期而遇39.不正的歪风歪风:不正派的作风,不好的风气40.过分溺爱溺爱:过分宠爱十六、发现因果复句,看是否出现下列毛病: “原因”“因为”同时重复出现,造成重复 例:日本专家认为禽流感在亚洲迅速蔓延的原因是:因为生鸡交易市场检疫力度不够;因为病毒可能通过候鸟传播;因为有些国家对养鸟场缺乏监测,没能及早掌握禽流感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 有“因为”而无结果 例:这一幅因为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而受损)的壁画,已是轮廓模糊,色彩黯淡,抢救性的修复刻不容缓。 因果关系混淆 例: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惊夺性开采,储量锐减。 分句间并无因果关系 例:“耶路撒冷”是和平

14、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三、古诗文背诵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

15、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的情况是“虽欲言,无可进者”,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2)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

16、好局面。(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对妻子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能做到“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就可以受下赏。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观沧海中,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观沧海

17、中,写山岛的草木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3)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高耸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奇特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文化常识及高频词记忆宗法常识【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18、即“嫡长子”。【宗子】指嫡长子。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妻)所生的庶子。【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亲也。”后者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qu)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

19、“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六亲】泛指亲属。但具体说法不一:按左传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按周易说,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说,指父母、兄弟、妻子;等等。【三党】指父党、母党、妻党,亦即父族、母族、妻族。【考妣】旧时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如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项脊轩志:“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

20、至。”【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为穆。后由宗庙的次序,又推广到坟地葬位和祭祀时的排列顺序,后又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丧服】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反映了血统亲疏的等级。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

21、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太庙】天子的祖庙,如“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261.更:改变。262.乡:通“向”。263.要领:主要意图。264.傍:依靠。265.听:听任。266.称:表扬,符合。267.危:高。268.庄:严肃。269.愀然:忧伤的样子。270.署:任命;代理;官署。271.疏:疏远;奏章的一种。272.孰:同“熟”仔细。273.庶:大概,几乎,或许。274.薄:迫近。275.赀:钱财,礼物。276.狐疑:怀疑。277.未萌:没有出现。278.曹:小官吏。279.殄:灭绝。280.大行:大力推

22、行。五、古诗常见意象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菰菜羹:菰菜、莼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双鲤:代指书信。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

23、和变化无常的事物。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却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橘: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太许可,才可入营。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南冠:代指囚禁而不变节操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