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最新10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587486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教案(最新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孙权劝学教案(最新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教案(最新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案(最新10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孙权劝学教案(最新10篇)孙权劝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

3、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课下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 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大屏幕展示重点字词的翻译。 (五)、再现故

4、事,品析人物 师:文章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你感兴趣的人物的语言自由练读。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奇、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通过指读、齐读、对比读、师生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体会人物的语言,从而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最后让学生脱本进行人物对话,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孙权:平易近人、关心下属、王者权威、重才、善劝 吕蒙:虚心听劝、胸怀坦荡、幽默 鲁肃:

5、真诚、敬才、爱才、讲礼节 归纳成语: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拓展迁移,比较阅读 我们学过伤仲永,你认为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你觉得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吟诵课文、结束本课 学生能背则背,不能背就读,课堂在课文的吟诵声中结束。 (八)、作业设计 文中有多处省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扩写孙权劝学,完善人物形象。语言可用文言,可用白话,也可文白夹杂,字数不限。 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

6、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九)、板书设计 吕蒙 虚心 听劝 鲁肃 真诚 敬才 孙权劝学 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朗读成诵。 2、反复朗读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意。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

7、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揭题 板块二:风采展示 (1)学法交流 要求: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方法 (2)预习检测 要求:学生到黑板前展示预习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文学常识、正确读音、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字词句、多义同词 (3)我有我风采 要求:共享预习中的收获、探讨预习中的疑

8、问 板块三:感悟文本 (1) 初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朗读得失 。 (2) 品读课文,探讨人物神态、心理, 概括人物性格。 板块四:拓展延伸 要求:从孙权的劝说艺术、吕蒙虚心学习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板块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关心下属 吕蒙就学知错就改 鲁肃赞学赏识进步 孙权劝学 教案 篇三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

9、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

10、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

11、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解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解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

12、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

13、(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 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

14、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一、课前三分钟 (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正课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一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朗读后合作讨论理清课文情节,归纳出本课应掌握的字词 3、课

15、文解释补充。 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互相挑战文中的翻译,从而归纳出各段落的重点词语。 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读出味道。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 (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鼓励吕蒙求学。) 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16、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6、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书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孙权劝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7、重点: 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

18、显示如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9、 1、让学生结合课下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 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大屏幕展示重点字词的翻译。 (五)再现故事,品析人物 师:文章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你感兴趣的人物的语言自由练读。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奇、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20、 通过指读、齐读、对比读、师生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体会人物的语言,从而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最后让学生脱本进行人物对话,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孙权:平易近人、关心下属、王者权威、重才、善劝 吕蒙:虚心听劝、胸怀坦荡、幽默 鲁肃:真诚、敬才、爱才、讲礼节 归纳成语: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拓展迁移,比较阅读 我们学过伤仲永,你认为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你觉得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吟诵课文、结束本课 学生能背则背

21、,不能背就读,课堂在课文的吟诵声中结束。 (八)作业设计 文中有多处省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扩写孙权劝学,完善人物形象。语言可用文言,可用白话,也可文白夹杂,字数不限。 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孙权劝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利用课文解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2、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齐读此词,导入新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诵读课文,品评人物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在自由朗读后,挑战无标点而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

23、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生挑战后,明确停顿,再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读懂文意,读出感情。 根据情景,补充对话。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揣摩语气。 权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曰:“

24、 _。”(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曰:“_。”(蒙乃始就学)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齐读课文,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提示: 初,权谓_曰:“卿今_掌事,不可不学!” 蒙_军中多务。 权曰:“孤_卿治经为_邪! 但当_,见_耳。 卿言_,_若孤? 孤常_,自以为_。” 蒙乃_。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_,非复_!” 蒙曰:“_,即更刮目相待,大兄_!” 肃遂拜_,_而别。 三、大胆想象,深入探究 “刮目相待

25、”后,请结合文章最后一句,想象鲁肃有何表情、动作、语言?这说明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感受 请用“伤仲永,我悟到蒙,我懂得。”的句式,谈谈学习了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感受。 孙权劝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

26、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 教法设计 、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投影片 教时课时 孙权劝学 教案 篇七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历史典故,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以往的教学中,多以教师翻译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记忆

27、文言词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挖掘文章内涵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2)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使学生懂得“好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想必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谁能说出里面称霸天下的三个枭雄? 生:

28、(不难回答) 师:他们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人不仅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孙权手下有一个草莽英雄吕猛,英勇善战却不习文,后经孙权劝告,成为学识英博之士。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学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 (二)、学生自读课文 可结合课下解释,利用工具书或小组讨论理解文意,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中的文言常用词语,可采用小组互相提问的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 (三)、探究课文内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2,吕猛是如何做的? 3,鲁肃为什么与吕猛“结友”? (这些内容的理解

29、也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并可加以适当的发挥,进行表演。在编写剧本,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深入研究课文,同时,表演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畅谈感受 1,吕猛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试将本课与伤仲永作比较,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幼年不学,毫无所成。谈谈你的看法。 3,你是怎样看待学习的? 四、作业 在日记中写写学后感。 孙权劝学教案 篇八 教与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重难点

30、: 1、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2、难点: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解释,熟读课文。并查阅司马光的有关资料。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

31、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

32、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用多媒体出示)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解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提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强调:卿qng 岂q 涉猎sh 孰sh 遂su 邪y 更gng 2、对照解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33、(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提示: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二) 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议一议: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 学法指导: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研讨学习要点一: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要求: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 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学法指导:

34、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提示: “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

35、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1、精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这些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神情和内心世界,揣摩其作用。 提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6、”“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学法指导: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之极。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师

37、适时点拨与补充。 例如: 1、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出了孙权的什么语气?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课堂中还出现其他问题恰当处理。 三、课堂练习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 提示: 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拓展延伸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五、教师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

38、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七、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论议吕蒙大惊结友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在熟练朗读的

39、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 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

40、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 2、作品、作者介绍 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命名由来并出示。当年宋神宗之所以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希望同学们通过孙权劝学这个小故事,也能有所收获。 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是:出示课件,生

41、齐读明确。 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解释读懂文意; 通过诵读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形象; 通过阅读、体验、感悟,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出示多层次朗读要求,讲读明确。 (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下面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如果碰到生字和不懂的地方,在下面后面的合作朗读中与大家讨论解决。(教师口述) 2、全体起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读。先交流自己画出的字词,互相质疑答疑,再小组集体朗读课文。(师提出要求,生起立朗读) 3、小组展示朗读成果。(两个小组) 4、出示全文,教师强调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和停顿不当之

42、处。 5、全班齐读课文 (二)读懂文意,理解内容 1、小组合作,通译全文。(起立) 2、二人小组合作,读译全文。 3、学法点拨 通过我们对文意的疏通,我们知道,我们依然用到了以前翻译文言文常用的五字法,就是,让生说(留替调补删)并出示。明确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翻译课文最基本的方法。 (三)读出语气,品味语言 通过读译课文,相信大家对本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出文章的内容或写法吗?(先小组讨论,后自主发言) 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并得到鲁肃赞扬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正所谓开卷有益。(板书:孙权劝吕蒙学鲁肃赞开卷有益) 本文

43、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文中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测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品析)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溢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保护。)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