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冯友兰解析.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5832046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冯友兰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13-冯友兰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冯友兰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冯友兰解析.ppt(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冯友兰n冯友兰(冯友兰(189518951990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主要著作有所谓主要著作有所谓“三史三史”、“六书六书”。“三史三史”即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19311931,19341934)、)、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简史简史(19481948)、)、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新编(1982198219891989););“六书六书”即即“贞元六书贞元六书”,包括:,包括:新新理学理学(19391939)、)、新事论新事论(19401940)、)、新世新世训训(19401940)、)、新原人新原人(19431943)、)、新原道新原道(19441944)

2、、)、新知言新知言(19461946)。)。n19311931年和年和19341934年,冯友兰出版了他的两卷本中国年,冯友兰出版了他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之后,其兴趣开始由哲学史的研究转向哲学史,之后,其兴趣开始由哲学史的研究转向哲学创作。他自述:哲学创作。他自述:“在我的中国哲学史完成以在我的中国哲学史完成以后。我的兴趣就由研究哲学史转移到哲学创作。后。我的兴趣就由研究哲学史转移到哲学创作。”(三松堂自序,(三松堂自序,254254页,三联书店,页,三联书店,19841984)n从从19391939年至年至19461946年,冯友兰陆续写作出版了年,冯友兰陆续写作出版了新新理学理学、新事论新

3、事论、新世训新世训、新原人新原人、新原道新原道、新知言新知言,统称为,统称为“贞元六书贞元六书”。在这些著作中,冯友兰运用中国哲学的材料和西在这些著作中,冯友兰运用中国哲学的材料和西方新实在论的哲学方法,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方新实在论的哲学方法,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由于这一体系由于这一体系“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一派”,(新理学,贞元六书,(新理学,贞元六书,5 5页,华东师范大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出版社,19961996)故其自命为)故其自命为“新理学新理学”。n冯友兰: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有四冯友兰: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有四个主要

4、底观念,就是理、气、道体,及大全。个主要底观念,就是理、气、道体,及大全。这四个都是我们所谓形式底观念。这四个都是我们所谓形式底观念。有四有四组主要底命题。这四组主要底命题,都是形组主要底命题。这四组主要底命题,都是形式命题。(新原道,贞元六书,式命题。(新原道,贞元六书,844844页。)页。)n1.1.理理n1-1 1-1 物之为物必有是理物之为物必有是理n冯友兰: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第一组主冯友兰: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第一组主要命题是:凡事物必都是什么事物,是什么事物,要命题是:凡事物必都是什么事物,是什么事物,必都是某种事物。有某种事物,必有某种事物之必都是某种事物。有某种

5、事物,必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借用旧日中国哲学家底话说: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借用旧日中国哲学家底话说:“有物必有则有物必有则”。(新原道,贞元六书,。(新原道,贞元六书,844844页。)页。)q例:这是方底例:这是方底q这这所知、实际底事物;所知、实际底事物;q方方类类q这这有方性、属方之类有方性、属方之类q这之所以为方,因其具方之理。这之所以为方,因其具方之理。n冯友兰:所谓方之理,即方之所以为方者,冯友兰:所谓方之理,即方之所以为方者,亦即一切方底物之所以然之理也。凡方底物亦即一切方底物之所以然之理也。凡方底物必有其所以为方者,必皆依照方之所以为方必有其所以为方者,必皆依照方之所以

6、为方者,此方之所以为方,为凡方底物所皆依照者,此方之所以为方,为凡方底物所皆依照而因以成其为方者,即方之理。(新理学,而因以成其为方者,即方之理。(新理学,贞元六书,贞元六书,3232页)页)q比较:此理实类似于程、朱的理与柏拉图的理念比较:此理实类似于程、朱的理与柏拉图的理念(ideaidea)q程颐: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程颐: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程氏遗书卷十八)一理。(程氏遗书卷十八)q朱熹:且如这把扇子,此物也,便有个扇子的道理,朱熹:且如这把扇子,此物也,便有个扇子的道理,扇子是如此做,合当如此用,此便是形而上之理。扇子是如此做,合当如此用,

7、此便是形而上之理。(朱子语类卷六十二)(朱子语类卷六十二)q柏拉图认为床之所以为床,桌子之所以为桌子,即柏拉图认为床之所以为床,桌子之所以为桌子,即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床的理念和桌子的理念。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床的理念和桌子的理念。n1-2 1-2 理外于物而有,先于物而存理外于物而有,先于物而存n冯友兰:有某种事物,涵蕴有某种事物之所以冯友兰:有某种事物,涵蕴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从此命题,我们又可以推出两为某种事物者。从此命题,我们又可以推出两命题。一是: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命题。一是: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可以无某种事物而有。一是:某种事物之所以可以无某种事物而有。一是:某

8、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在逻辑上先于某种事物而有。为某种事物者,在逻辑上先于某种事物而有。(新原道,贞元六书,(新原道,贞元六书,845845页)页)q论证论证1 1:有山必有山之理,而有山之理不必有山,:有山必有山之理,而有山之理不必有山,故,山之理可以无山而有。故,山之理可以无山而有。q论证论证2 2:有山,必先有山之理,故,山之理逻辑:有山,必先有山之理,故,山之理逻辑上先于山而存在。上先于山而存在。n评论:把一般看成可以离开个别而独立存在评论:把一般看成可以离开个别而独立存在的东西。的东西。n朱熹: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朱熹: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

9、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朱子语类卷九十五)理。(朱子语类卷九十五)q王夫之反驳说:未有弓夭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王夫之反驳说:未有弓夭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周易外传卷五)无御道。(周易外传卷五)q冯友兰认为,弓夭之理,是本有底。创制弓夭者,冯友兰认为,弓夭之理,是本有底。创制弓夭者,发现其理,依照之以制弓夭。(新理学,贞元六发现其理,依照之以制弓夭。(新理学,贞元六书,书,5656页)所以,先有弓夭之理,才有弓夭。页)所以,先有弓夭之理,才有弓夭。n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有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唯名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有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唯

10、名论认为,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正存在的,一般或共论认为,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正存在的,一般或共相只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并不具有实在性;实在论认为,相只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并不具有实在性;实在论认为,一般或共相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一般或共相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唯名论与实在论又有极端与温和之分。极端实在观实在。唯名论与实在论又有极端与温和之分。极端实在论以安瑟伦为代表,认为共相是先于个别事物,离开个别论以安瑟伦为代表,认为共相是先于个别事物,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温和实在论以托玛斯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温和实在论以托玛斯阿奎那为阿奎那为代

11、表,认为共相作为神创造个别事物的原型,存在于被创代表,认为共相作为神创造个别事物的原型,存在于被创造物之先;作为个别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中;作为造物之先;作为个别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中;作为人对个别事物的抽象概括的概念,存在于事物之后。人对个别事物的抽象概括的概念,存在于事物之后。n冯友兰的理论实际上又回到了朱熹和安瑟伦那里。冯友兰的理论实际上又回到了朱熹和安瑟伦那里。n1-3 1-3 理之全体为太极理之全体为太极n冯友兰:所有之理之全体,我们亦可以之为一全冯友兰:所有之理之全体,我们亦可以之为一全而思之。此全即是太极。(新理学,贞元六书,而思之。此全即是太极。(新理学,贞元六书,40

12、40页)页)n总所有底理,新理学中,名之曰太极,亦曰理世总所有底理,新理学中,名之曰太极,亦曰理世界。理世界在逻辑上先于实际底世界。(新原道,界。理世界在逻辑上先于实际底世界。(新原道,贞元六书,贞元六书,846846页)页)n程颢说: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程颢说: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穷居不损。这上头更怎生说得存亡加减?是它元穷居不损。这上头更怎生说得存亡加减?是它元无少欠,百理俱得。(程氏遗书卷二)无少欠,百理俱得。(程氏遗书卷二)n百理具在,平铺放着。几时道尧尽君道,添得些百理具在

13、,平铺放着。几时道尧尽君道,添得些君道多;舜尽子道,添得些孝道多?元来依旧。君道多;舜尽子道,添得些孝道多?元来依旧。(同上)(同上)n冯友兰说:实际上有依照某理之实际底事物,某冯友兰说:实际上有依照某理之实际底事物,某理不因之而始有;无依照某理底事物,某理不因理不因之而始有;无依照某理底事物,某理不因之而即无。实际上依照某理之实际底事物多,某之而即无。实际上依照某理之实际底事物多,某理不因之而增;依照某理之实际底事物少,某理理不因之而增;依照某理之实际底事物少,某理不因之而减。(新理学,贞元六书,不因之而减。(新理学,贞元六书,4141页)页)q评论:此理世界实际上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世评论:

14、此理世界实际上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界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n2.2.气气n2-1 2-1 物之为物必有是气物之为物必有是气n冯友兰:在新理学形上学的系统中,第二组主要冯友兰:在新理学形上学的系统中,第二组主要命题是:事物必都存在。存在的事物必都能存在。命题是:事物必都存在。存在的事物必都能存在。能存在底事物都有其所以有以能存在者。借用中能存在底事物都有其所以有以能存在者。借用中国旧哲学家的话说,有理必有气。(新原道,贞国旧哲学家的话说,有理必有气。(新原道,贞元六书,元六书,846846页)页)n解释:凡实际底存在底物皆有两所依,即其所依解释:凡实际底存在底物皆有两所依,即

15、其所依照,及其所依据。其所依照即其类之理,照,及其所依据。其所依照即其类之理,其其所依据以存在,即实现其理之料。所依据以存在,即实现其理之料。n料有绝对相对之分,如砖瓦对于房子而言,即是相对料有绝对相对之分,如砖瓦对于房子而言,即是相对底料;底料;n冯友兰:今试随便取一物,用思将其所有之性,一一冯友兰:今试随便取一物,用思将其所有之性,一一分析,又试用思将其所有之性,一一抽去。其所余不分析,又试用思将其所有之性,一一抽去。其所余不能抽去者,即其绝对底料。(新理学,贞元六书,能抽去者,即其绝对底料。(新理学,贞元六书,4747页)页)n冯友兰:此所谓料,我们名之曰气;此所谓绝对底料,冯友兰:此所

16、谓料,我们名之曰气;此所谓绝对底料,我们名之曰真元之气,有时亦简称曰气。(同上书,我们名之曰真元之气,有时亦简称曰气。(同上书,4848页)页)n2-2 2-2 真元之气为无名真元之气为无名n冯友兰:气既无性,故不能对之作任何判断、说冯友兰:气既无性,故不能对之作任何判断、说任何命题,亦即不能对之有任何思议、任何名状、任何命题,亦即不能对之有任何思议、任何名状、任何言说。(任何言说。(新理学,贞元六书,新理学,贞元六书,48-4948-49页)页)n解释:气完全是一逻辑底观念,其所指既不是理,解释:气完全是一逻辑底观念,其所指既不是理,亦不是一种实际底事物。一种实际底事物,是我亦不是一种实际底

17、事物。一种实际底事物,是我们所谓气依照理而成者。们所谓气依照理而成者。(新理学,贞元六书,(新理学,贞元六书,4949页)页)n若就道是无名说,则道家所说之道,颇有似于我若就道是无名说,则道家所说之道,颇有似于我们所说真元之气。(同上书,们所说真元之气。(同上书,5050页。)页。)q评论:冯友兰所谓的气,类似于柏拉图、亚里评论:冯友兰所谓的气,类似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质料(士多德哲学中的质料(mattermatter)n2-3 2-3 无极与太极无极与太极n冯友兰:我们的系统所讲之宇宙,有两个相反底极,冯友兰:我们的系统所讲之宇宙,有两个相反底极,一个是太极,一个是无极。一个是极端地

18、清晰,一个一个是太极,一个是无极。一个是极端地清晰,一个是极端地浑沌。是极端地浑沌。太极是所有之理,所以所有之名,太极是所有之理,所以所有之名,无论事实上已有或未有,皆为太极所涵蕴。所以太极无论事实上已有或未有,皆为太极所涵蕴。所以太极是有名而无极是无名。由无极至太极中间之过程,即是有名而无极是无名。由无极至太极中间之过程,即我们的事实底实际底世界。(新理学,贞元六书,我们的事实底实际底世界。(新理学,贞元六书,5353页)页)q依照依照理理太极太极清晰清晰q依据依据气气无极无极浑沌浑沌n2-4 2-4 冯友兰的理气论与程朱理学之比较冯友兰的理气论与程朱理学之比较n2-41 2-41 相同性相

19、同性n朱熹: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朱子语类卷朱熹: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九十四)n无极而太极,只是无形而有理。(同上)无极而太极,只是无形而有理。(同上)n无极而太极,不是太极之外别有无极,无中自有此无极而太极,不是太极之外别有无极,无中自有此理,又不可将无极便做太极。(同上)理,又不可将无极便做太极。(同上)n2-42 2-42 不同性不同性n2-4212-421n理、气的区分在程朱理学中具有形而上与形而下理、气的区分在程朱理学中具有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意义。的意义。n朱熹: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朱熹: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

20、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物之具也。(答黄道夫)n而在冯友兰哲学中,理、气均是抽象而得的共相,而在冯友兰哲学中,理、气均是抽象而得的共相,都是纯粹的逻辑观念。都是纯粹的逻辑观念。n2-4222-422n程朱讲程朱讲“理一分殊理一分殊”,认为,认为“同者理也,异者气同者理也,异者气也也”,(朱子语类卷一)把事物的差异归之于气,(朱子语类卷一)把事物的差异归之于气禀的不同,而冯友兰则认为,气本身并不具有任禀的不同,而冯友兰则认为,气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归定性。具体事物之所以成为各不相同的某种何归定性。具体事物之所以成为各不相同的某种事物

21、,乃是由于它们依照不同的理。这实际上类事物,乃是由于它们依照不同的理。这实际上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论。似于柏拉图的理念论。n2-4232-423n程朱所谓程朱所谓“理理”是一个是一个“全全”的概念,它具有囊的概念,它具有囊括一切和主宰一切的性质;而冯友兰所谓括一切和主宰一切的性质;而冯友兰所谓“理理”,则是一个,则是一个“类类”的概念,它产生于对事物属性的概念,它产生于对事物属性的抽象。的抽象。n2-424 2-424 n在程朱等人看来,封建纲常乃是人类社会所须永在程朱等人看来,封建纲常乃是人类社会所须永远依照之理,所以是不变的;而在冯友兰看来,远依照之理,所以是不变的;而在冯友兰看来,此种理,

22、只能算是此种理,只能算是“一种社会之理一种社会之理”,所以是可,所以是可变的。变的。n3.3.道体道体n3-1 3-1 由无极向太极的流行由无极向太极的流行n冯友兰: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第三组主要命冯友兰: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第三组主要命题是:存在是一流行。凡存在都是事物的存在。事物题是:存在是一流行。凡存在都是事物的存在。事物的存在,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的流行。实际的存的存在,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的流行。实际的存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所有底流行,谓之道体。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所有底流行,谓之道体。一切流行涵蕴动。一切流行所涵蕴底动,谓之乾元。一切流行涵蕴动。一切流行

23、所涵蕴底动,谓之乾元。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无极而太极无极而太极”。(新。(新原道,贞元六书,原道,贞元六书,848848页)页)n解释:存在是一流行。解释:存在是一流行。存在必继续存在,然存在必继续存在,然后才不至于不存在。继续就是流行。事实上没有后才不至于不存在。继续就是流行。事实上没有仅只存在底存在。仅只存在底存在。所以凡事物的存在都是其所以凡事物的存在都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的流行。(新原道,贞元六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的流行。(新原道,贞元六书,书,848848页)页)n实际就是事物的全体。太极就是理的全体,所以实际就是事物的全体。太极就是理的全体,所以实

24、际的存在就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一切底实际的存在就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一切底流行谓之道体。道体就是无极而太极的程序。流行谓之道体。道体就是无极而太极的程序。(同上书,(同上书,848848页)页)n3-2 3-2 造化造化n冯友兰:一切事物,均经成、盛、衰、毁四阶段。旧事物如冯友兰:一切事物,均经成、盛、衰、毁四阶段。旧事物如此灭,新事物如此生。如此生生灭灭,即是大用流行。大用此灭,新事物如此生。如此生生灭灭,即是大用流行。大用流行,亦称造化。事物之成、盛是造;其衰、毁是化。一切流行,亦称造化。事物之成、盛是造;其衰、毁是化。一切事物之造及化,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名曰造化。一事物又事物之

25、造及化,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名曰造化。一事物又各是一造化,就其各是一造化说,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名各是一造化,就其各是一造化说,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名曰万化。或亦以化兼指造化;所以亦说曰万化。或亦以化兼指造化;所以亦说“大化大化”。大化流行,。大化流行,亦即是大用流行。(新理学,贞元六书,亦即是大用流行。(新理学,贞元六书,7171页)页)q评论:强调万事万物之运动,强调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评论:强调万事万物之运动,强调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此一观点虽源于此一观点虽源于周易周易,但中国传统哲学对此没能给予,但中国传统哲学对此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足够的重视。n3 3-3 3 日日新新q复复卦卦

26、 临临卦卦 q泰泰卦卦 大大壮壮卦卦 q夬夬卦卦 乾乾卦卦 q姤姤卦卦 遯遯卦卦 q否否卦卦 观观卦卦 q剥剥卦卦 坤坤卦卦 n冯友兰:一事物如发展至其极,例如一事物如发展至图中冯友兰:一事物如发展至其极,例如一事物如发展至图中之干卦所表示之阶段,则即将变为其反。但若变至若图中之干卦所表示之阶段,则即将变为其反。但若变至若图中坤卦所表示之阶段,则又将变为其反之反,反之反即复。坤卦所表示之阶段,则又将变为其反之反,反之反即复。(同上书,(同上书,7777页)页)n一切之事物,永远照此规律,变化不已。此即是大化流行,一切之事物,永远照此规律,变化不已。此即是大化流行,或大用流行。此亦即是道。或大用

27、流行。此亦即是道。道包罗一切事物,所以谓道包罗一切事物,所以谓之富有;道体即是大化流行,所以谓之日新。(同上书,之富有;道体即是大化流行,所以谓之日新。(同上书,7878页)页)q评论:大化流行类似于黑格尔绝对精神不断流行的性质。评论:大化流行类似于黑格尔绝对精神不断流行的性质。强调流行、日新,是冯友兰新理学最为光辉的思想。强调流行、日新,是冯友兰新理学最为光辉的思想。n4.4.大全大全n4-1 4-1 大全包含真际与实际大全包含真际与实际n冯友兰: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第四组主冯友兰: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第四组主要命题是:总一切底有,谓之大全。大全就是一要命题是:总一切底有,谓之大

28、全。大全就是一切底有。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切底有。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一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切,一切即一”。(新原道,贞元六书,。(新原道,贞元六书,849849页。)页。)n解释:向秀曰:天者何?万物之总名。(罗含更生解释:向秀曰:天者何?万物之总名。(罗含更生论引,全晋文卷一百三十一)论引,全晋文卷一百三十一)n冯友兰说:我们亦可说:天者,万有之总名也。万冯友兰说:我们亦可说:天者,万有之总名也。万有者,若将有作一大共类看,则曰有。若将有作一有者,若将有作一大共类看,则曰有。若将有作一大全看,则其中包罗一切,名曰万有。天有本然自大全看,则其中包罗一切,名曰万有。天有本然自然

29、之义。真际是本然而有;实际是自然而有。真际然之义。真际是本然而有;实际是自然而有。真际是本然;实际是自然。天兼本然、自然,即是大全,是本然;实际是自然。天兼本然、自然,即是大全,即是宇宙。(新理学,贞元六书,即是宇宙。(新理学,贞元六书,3030页)页)n冯友兰:真际与实际不同,真际是指凡可称为有冯友兰:真际与实际不同,真际是指凡可称为有者,亦可名本然;实际是指有事实底存在者,亦者,亦可名本然;实际是指有事实底存在者,亦可名为自然。真者,言其无妄;实者,言其不虚;可名为自然。真者,言其无妄;实者,言其不虚;本然者,本来即然;自然者,自己而然。(新理本然者,本来即然;自然者,自己而然。(新理学,

30、贞元六书,学,贞元六书,1111页)页)n法藏:一一毛中,皆有无边师子,又复一一毛,法藏:一一毛中,皆有无边师子,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师子,还入一毛中。(华严金师子章)带此无边师子,还入一毛中。(华严金师子章)n4-2 4-2 大全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大全不可思议、不可言说n冯友兰:大全是不能有外底大一,如有外于大全者,则所冯友兰:大全是不能有外底大一,如有外于大全者,则所谓大全,即不是大全。如有外于大一者,则是有二,有二,谓大全,即不是大全。如有外于大一者,则是有二,有二,则所谓大一,即不是一。如以大全为对象而思之,则此思则所谓大一,即不是一。如以大全为对象而思之,则此思所思之大全,不包括此思

31、。不包括此思,则此思之大全为所思之大全,不包括此思。不包括此思,则此思之大全为有外。有外即不是大全。所以大全是不可思议底。大全既有外。有外即不是大全。所以大全是不可思议底。大全既不可思议,亦不可言说,因为言说中,所言说底大全,不不可思议,亦不可言说,因为言说中,所言说底大全,不包括此言说。不包括此言说,则此言说所言说之大全为有包括此言说。不包括此言说,则此言说所言说之大全为有外,有外即不是大全。不可思议,不可言说者,亦不可了外,有外即不是大全。不可思议,不可言说者,亦不可了解。(新原道,贞元六书,解。(新原道,贞元六书,852852页)页)n庄子曰: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庄

32、子曰: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庄子得,而况其凡乎!(庄子齐物论)齐物论)n郭象曰:夫以言言一,而一非言也,则一与言为二矣。一郭象曰:夫以言言一,而一非言也,则一与言为二矣。一既一矣,言又二之;有一有二,得不谓之三乎!夫以一言既一矣,言又二之;有一有二,得不谓之三乎!夫以一言言一,犹乃成三,况寻其支流,凡物殊称,虽有善数,莫言一,犹乃成三,况寻其支流,凡物殊称,虽有善数,莫之能纪也。故一之者与彼未殊,而忘一者无言而自一。之能纪也。故一之者与彼未殊,而忘一者无言而

33、自一。(庄子注(庄子注齐物论)齐物论)n冯友兰之所谓大全,与谢林的绝对同一有类似的性质。冯友兰之所谓大全,与谢林的绝对同一有类似的性质。n冯友兰:新理学以为,真正底形上学底任务,就冯友兰:新理学以为,真正底形上学底任务,就在于提出这几个观念并说明这几个观念。(新原在于提出这几个观念并说明这几个观念。(新原道,贞元六书,道,贞元六书,850850页)页)n冯友兰:理及气是人对于事物作理智底分析,所冯友兰:理及气是人对于事物作理智底分析,所得底观念。道体及大全是人对于事物作理智底总得底观念。道体及大全是人对于事物作理智底总括,所得底观念。(同上书,括,所得底观念。(同上书,850-851850-8

34、51页)页)n冯友兰:理之观念有似于希腊哲学(如柏拉图,冯友兰:理之观念有似于希腊哲学(如柏拉图,亚力士多德的哲学)中及近代哲学(如海格尔的亚力士多德的哲学)中及近代哲学(如海格尔的哲学)中底哲学)中底“有有”之观念;气之观念,有似于其之观念;气之观念,有似于其中底中底“无无”之观念;道体之观念,有似于其中底之观念;道体之观念,有似于其中底“变变”之观念;大全之观念,有似于其底之观念;大全之观念,有似于其底“绝对绝对”之观念。(新原道,贞元六书,之观念。(新原道,贞元六书,851851页)页)n评论:此说不准。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精神既评论:此说不准。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精神既是是“有有”,亦

35、是,亦是“无无”,而其本性则是,而其本性则是“变变”。而有、无、变与绝对精神是不能平行的。而有、无、变与绝对精神是不能平行的。n冯友兰:我们现在是讲哲学。我们只能就哲学讲冯友兰:我们现在是讲哲学。我们只能就哲学讲哲学。哲学本来是空虚之学。哲学是可以使人得哲学。哲学本来是空虚之学。哲学是可以使人得到最高境界底学问,不是使人增加知识及才能底到最高境界底学问,不是使人增加知识及才能底学问。(新原道,贞元六书,学问。(新原道,贞元六书,853853页)页)n冯友兰:新理学中底几个主要观念,不能使人有积极底知冯友兰:新理学中底几个主要观念,不能使人有积极底知识,亦不能使人有驾驭实际底能力。但理及气的观念

36、,可识,亦不能使人有驾驭实际底能力。但理及气的观念,可使人游心于使人游心于“物之初物之初”。道体及大全的观念,可使人游心。道体及大全的观念,可使人游心于有之全。这些观念,可使人知天、事天、乐天,以至于于有之全。这些观念,可使人知天、事天、乐天,以至于同天。这些观念,可以使人的境界不同于自然、功利,及同天。这些观念,可以使人的境界不同于自然、功利,及道德诸境界。(新原道,贞元六书,道德诸境界。(新原道,贞元六书,855855页)页)n冯友兰:新理学是最玄虚底哲学,但它所讲底,还是冯友兰:新理学是最玄虚底哲学,但它所讲底,还是“内内圣外王之道圣外王之道”,而且是,而且是“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外王之道”

37、的最精纯底要素。的最精纯底要素。(同上书,(同上书,856856页)页)n5.5.境界境界n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宙人生,对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底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底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新原人,贞元六书,种境界。(新原人,贞元六书,552552页)页)n人所可能有底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人所可能有底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38、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新原人,贞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新原人,贞元六书,元六书,554554页)页)n5-1 5-1 自然境界自然境界n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顺才或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底。此所谓顺才,其意义即是普通所谓率性。顺习底。此所谓顺才,其意义即是普通所谓率性。所所谓顺习之习,可以是一个人的个人习惯,亦可以是一社会谓顺习之习,可以是一个人的个人习惯,亦可以是一社会习俗。习俗。无论其是顺才而行或顺习而行,他对于其所行无论其是顺才而行或顺习而行,他对于其所行底事的性质,并没有清楚底了解。此即是说,他所行底事,底事的性质,并没有

39、清楚底了解。此即是说,他所行底事,对于他没有清楚底意义。就此方面说,他的境界,似乎是对于他没有清楚底意义。就此方面说,他的境界,似乎是一个浑沌。(新原人,贞元六书,一个浑沌。(新原人,贞元六书,554554页)页)n5-2 5-2 功利境界功利境界n功利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底人,其行为功利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是“为利为利”底。所谓底。所谓“为利为利”,是为他自己的利。,是为他自己的利。(新原人,贞元六书,(新原人,贞元六书,555555页)页)n5-3 5-3 道德境界道德境界n道德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道德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

40、行义行义”底。义与利是相反亦是相成底。求自己的利底行为,是底。义与利是相反亦是相成底。求自己的利底行为,是为利底行为;求社会的利底行为,是行利底行为。在此种为利底行为;求社会的利底行为,是行利底行为。在此种境界中底人,对于人之性已有觉解。他了解人之性是涵蕴境界中底人,对于人之性已有觉解。他了解人之性是涵蕴有社会底。(新原人,贞元六书,有社会底。(新原人,贞元六书,556556页)页)n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占有占有”为目的,在道为目的,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德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贡献贡献”为目的。(新原人,为目的。(新原人,贞元六书,贞元六

41、书,556556页)页)n5-4 5-4 天地境界天地境界n天地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底人,其行为天地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是“事天事天”底。在此种境界中底人,了解于社会底。在此种境界中底人,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他已完全知性,因他已完全知性,因其已知天。他已知天,所以他知人不但是社会的其已知天。他已知天,所以他知人不但是社会的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宇宙的全的一部分。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宇宙的全的一部分。人人不但应在社会中,堂堂地做一个人;亦应于宇宙不但应在社会中,堂堂地做一个人;亦应于宇宙间,堂常地做一个人。(新原人,贞元六书,间,堂常地做一个人。(新原人,贞元六书,556556557557页)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