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十二五规划内容对比.docx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5815300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五-十二五规划内容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五-十二五规划内容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五-十二五规划内容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五-十二五规划内容对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五”“十二五”规划内容对比十二五(预期)十一五十五九五规划主线和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城镇化战略和国民收入分配等重大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业投入;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产业结构源发展战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自主创新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

2、线;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认真解决关系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计划要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产业布局和其他主要内容城乡区域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自主创新、西部开发新十年、中部地区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培育发展城市群;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

3、步转变为市民等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产业转移等科教文化 提高自主创新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系及防范金融风险;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人民生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实施扩大就业战略资源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和资源补偿机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包括培育生物

4、产业、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包括振兴重大技术装备、提升汽车工业水平、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优化发展能源工业,包括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积极推进信息化。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调整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其他主要内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包括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

5、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其他主要内容:研究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依托重大工程,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创业板股票市场,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实现工业产业信息化。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和装修装饰业,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西部大开发。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产业布局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其他主要内容: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6、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建设安居工程,加快住房商品化的步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积极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工资形成机制,逐步完善适合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工资制度。制表:刘敏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九五规划涉及内容规划主线第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二,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

7、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第三,认真解决关系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第四,计划要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产业布局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其他主要内容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建设安居工程,加快住房商品化的步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积极培育

8、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工资形成机制,逐步完善适合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工资制度。十五规划涉及内容规划主线: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规划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其他主要内容:研究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依托重大工程

9、,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创业板股票市场,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实现工业产业信息化。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和装修装饰业,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西部大开发。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涉及内容面临问题: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部分行业盲目扩张、产能过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较多。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

10、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规划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包括培育生物产业、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包括振兴重大技术装备、提升汽车工业水平、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优化发展能源工业,包括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

11、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积极推进信息化。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调整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其他主要内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包括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可能涉及内容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城镇化战略和国民收入分配等重大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1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业投入;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产业结构源发展战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自主创新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城乡区域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自主创新、西部开发新十年、中部地区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培育发展城市群;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市民等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产业转移等科教文化 提高自主创新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系及防范金融风险;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人民生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实施扩大就业战略资源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和资源补偿机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