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5811190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靖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靖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靖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靖江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初稿 )目 录1 水利概况31-1 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31-2靖江市水系概况41-3靖江市堤防及控制建筑物概况41-5目前靖江水利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概况52 “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62-1 水利建设概况62-2 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情况82-3 水利发展状况评价123 靖江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33-1 城区133-2 农村163-3 水利工程管理164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靖江水利发展带来的新需求175 “十二五”水利发展思路与目标195-1 规划范围195-2 指导思想205-3 总体目标226 水利发展具体目标及近期实施计划236-1 防洪246-2 治涝30

2、6-3 水资源配置及供给326-4 水及水环境保护356-5 工程管理446-6 农村水利536-7 水务体制改革586-8 其它水利资源的利用596-9 水利科技616-10 水利经济647 水利改革与管理66靖江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1 水利概况1-1 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靖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苏北平原南端、隶属泰州市,三面环江,南与张家港市、江阴市、常州市武进区隔江相望,北与泰兴市、如皋市毗邻,总面积664.76km2。其中:陆地面积556.7 km2,长江水域面积108.6 km2,辖8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3个办事处。靖江市积 极实施省委“沿江开发、南北联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城

3、区发展较快,已形成“一城四区”(即老城区、城北工业园区、城南工业园区、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和新港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2008年统计全市总人口66.55万人;耕地面积43.96万亩,其中水田39.33万亩;建成区土地面积32.8km2;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291.11亿元,全年粮食喜获丰收,总产32.28万吨,财政收入54.14亿元(含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境内除一座海拔55.6米,周长约1.5公里的孤山外,地面高程一般在2.24.0米之间(废黄河高程,下同),地势相对平坦,由北向南略有倾斜,中北部局部地区地势低洼,分沿江、老岸、孤北洼地三个区域。洪、涝、旱、风灾害袭击较为频繁。靖江地处北亚热

4、带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一年四季风向变化较大,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偏北风,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9米/秒,最大风速27米/秒;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1033.1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1975年1465.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1978年561.8毫米,最大日降雨量为1962年9月6日219.4毫米,最大月降雨量为1970年7月384毫米;最长连续降雨日数为1982年7月1025日,雨量288.6毫米;最大连续降雨8日为2003年7月512日,雨量339.4毫米;2003年7月57日,三日降雨量达251.5毫米。1-2靖江市水系概况靖江市滨临长江,境内港道密布,

5、沟河纵横,现有一级河道7条,分别是夹港、上六圩港、下六圩港、十圩港、罗家桥港、安宁港和东西阜民河(大横港),总长124.8公里,组成全市“六竖一横”骨干水系;在一级河道之间,每隔1公里左右,即有一条二级河道,共计104条,总长562公里;同时计有 4422条,总长2554公里大多为东西走向的三级河道(即村级河道,村前埭后沟或腰沟),一、二、三级河道组成了我市境内纲目分明、纵横交错的水系网络。1-3靖江市堤防及控制建筑物概况境内长江岸线长52.3km;闸外江港堤防长90.99km,其中主江堤53.465km,港堤37.525km,江心洲堤10.7km;沿江共建有通江涵、闸152座,其中节制闸35

6、座,套闸2座,涵洞115座;穿江、港堤排涝站14座,其中穿江堤排涝站6座。1-4其它水工建筑物概况阜民河(横港)建有涵闸8座。其中节制闸6座,套闸2座。 靖泰界河建有涵、闸22座,其中节制闸9座,套闸1座,涵洞17座,另有封口坝头7条;如靖界河建涵洞8座;夏仕港内套闸1座,节制闸2座。 孤北洼地设排涝泵站43座,容量1161kw,提排能力为16.9m3/s。从目前农村及城区工农业生产对地表水供水的需求上看,在量的要求上,只要镇、村二、三级河道不淤浅,中等干旱年,通过沿江工程的调引,基本上能满足需水要求。但从质的方面看,靖江不仅是城区,而且包括农村地表水,不仅不能作为生活用水水源,因受城、镇生活

7、污水和一些乡镇企业排污影响,往往连农业灌溉用水规定的指标也不能满足,靖江水质型缺水的地域面积大体上可以说,已超过50%。1-5目前靖江水利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概况靖江市水利局设5个职能科室组成市一级水行政管理机构(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财审、农水、工管、水政),所属单位29个(事业编制26个,企业单位3个),其中,二级局建制单位一个(江河堤闸管理处),主要职能是管理8个闸管所(夏仕、罗家、城南、季市、下六、上六、夹港),各闸管所担负各自水域内的引排水、长江堤段管护、通航船舶过闸任务。股级建制单位5个(水工管理所、堤防管理所、河道、管理处、护岸工程管理处、水政监察大队)。派出10个水利管理站。企

8、业2个(江苏神禹建设有限公司,靖江市河海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运行机制以业务职能科室管理系条为主线,各单位履行职能块为主体,形成条块结合的运行机制,水利管理站同时接受水行政部门和所在镇政府的双重领导,负责本辖区的水利事务工作,企业同时接受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和业务指导,经济责任制除8个闸管理所由江河堤闸管理处统一核算外,其它单位全部独立核算,事业单位分别执行财政“差额补助”或“全额补助”。企业自负盈亏、自我发展。2 “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 2-1 水利建设概况“十一五”期间,我市水利建设的重点主要侧重在五个方面,一是提高长江沿线的防洪能力;二是实施以疏浚农村河道为主体的“双清工程”;三是城区河道的

9、疏浚整治;四是孤山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五是以中央财政小农水项目和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主体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长江沿线改建、加固中型节制闸夏仕、十圩、安宁3座,改建加固小型节制闸、大掘港、联兴港、夹港、川心港、上四圩、美人港、下四圩、下五圩、下六圩、八圩、下九圩、天生港、雅桥港、罗家港、章春港、永济港、塌港、友谊港等18座,改建穿堤涵洞34座。完成长江护岸工程3段8.1km,界河一线修建了水洞港、渔婆港节制闸2座,中心港、金家港、陈湾港、陆家港、刘四港、严家港、庙树港、小港等8座涵洞,长江、界河等防洪工程投放工程建设资金11749万元。“十一五”期间,长江堤防白

10、蚁防治采取了投药治理的办法,我市经过精心治理,蚁害已由从前的33.4公里已减至为8.46km。其中,东兴的上四圩至上五圩港及上五圩港至上六圩已通过省厅的初验。按照河势控制和堤防除险加固相结合的原则,坍江护岸治理工程本着先急后缓、统筹安排的方针,“十一五”期间实施了我市境内西界河至联兴港段、长江农场段、六助港至丹华港段3个坍段的加固治理,工程长4.8 km,抛石工程量217000m3。“十一五”期间全市共疏浚一、二级骨干河道61条(段),全面实施农村“双清”工程,将全市169个村庄的3957条(段)三级河道全面疏浚一遍,共完成土方3097.2万m3, 新建改建农田水利小型建筑物3027 座。改造

11、中低产田4.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8万亩,新建和改建泵站29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km2。为确保土方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我市积极探索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由河道实行河道保洁、村庄管护、河道绿化等“四位一体”管护模式,通过疏浚整治,河道引排能力和农村水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在治涝及农田水利方面共投入资金24519.83万元。2-2 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我市现有江河堤闸管理处、市堤防管理所、市长江护岸工程处、市河道管理处等4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职职工266人。“十一五”期间,我局着眼于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运行效率,积极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一、出台实施方案,制订改革政策。在确定

12、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之初,我市在组织水利、财政、人事等部门在广泛开展调研,摸清水管单位基本情况,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2004年12月,我市出台了靖江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了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明确了改革的任务,对工程功能效益、单位性质、定岗定编、经费测算提出了原则意见,对水管单位的公益性和准公益性职能进行了合理界定,建立健全了财政保供、市场运作等不同方式的保障机制,为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二、坚持把握原则,合理定性定编。(一)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将水管单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

13、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界定为基础公益性水管事业单位。第二类是指承担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准公益性水管事业单位。根据上述分类原则,明确市河道管理处、市堤防管理所2家水管单位为公益性水管单位,市江河堤闸管理处、市护岸工程处2家水管单位为准公益水管单位。(二)科学定编、合理分流。一是科学定编。我市现有4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总数为262名,其中,全额事业10名,自收自支事业252名。二是合理分流。4个水管单位现有在编人员308名,经市编委批准核定总编数为262名。未聘用人员将逐步通过合理分流的途径解决。一是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

14、人员与单位脱钩兴办各类企业。二是对未聘人员,以系统内部消化为主,按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文件精神,通过学习、培训、内部转岗、内部待岗等形式进行分流、安置。三是退休和内部退养。今年将有4人办理退休。以2006年12月31日为界,凡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男55周岁,女干部50周岁,女工人45周岁)的人员,一律实行内部离岗退养,符合上述条件的目前有35人。工龄满30年的人员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也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四是试行管养分离,对超编的7名人员通过合理分流途径解决充实到闸修岗位。三、认真做好经费测算,积极争取“两费”落实。我们根据部颁标准,结合工程功能、水管单位实际,认真做好4家水管单

15、位经费测算工作。一是关于市河道管理处财政补助政策。市河道管理处属纯公益性水管单位,按照水利部部颁标准,其管理的市内一级河道、城区河道及泵站工程运行及维修管护经费为290.01万元。经测算,该单位实际年基本支出为74.92万元,其管理河道及泵站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经费为141.51万元。上述两项经费216.43万元,应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结合目前我市市财政实际,上述经费可按下列渠道安排:一是将目前已列入市财政安排的河道管护费88.1万元继续列入财政安排;二是将目前通过政府投资平台华兴公司每年补助河道管理人员经费89万元纳入华兴公司预算;三是将不足部分39.33万元由政府投资平台华兴公司在3年内逐步安排

16、到位。二是关于市堤防管理所财政补助政策。市堤防管理所属公益性水管单位,按照水利部部颁标准,其管理的长江堤防工程运行及维修养护经费为431.4万元。经测算,该单位实际年基本支出为53.65万元,其管理长江堤防工程运行及维修管护经费为59.02万元。上述两项经费112.67万元,应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结合我市目前市财政实际,可按四种经费渠道安排:一是将目前已列入市财政安排的堤防管理人员30万元,继续列入市财政安排;二是积极上争管理经费,每年争取省水利厅、财政厅补助堤防管护经费20万元;三是在按有关政策收取的长江岸线占用费中安排30万元(陆域部分);四是不足部分的32.67万元由政府投资平台华兴公司在

17、3年内逐步安排到位。三是关于市长江护岸工程管理处财政补助政策。市长江护岸工程管理处属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经测算,该管理实际年基本支出179.39万元,可按三种经费渠道安排:一是单位本身为企业服务测量收入30万元;二是在按照有关政策收取的长江岸线占用费40万元(水域部分),三是不足部分109.39万元由市财政在3年内逐步安排到位。四是关于市江河堤闸管理处财政补助政策。市江河堤闸管理处以及所管辖的8个闸管所属准公益性水管单位,9个单位年基本支出1134.94万元,按照水利部部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44座水(套)闸维修养护经费为188.396万元,两项合计需资金1323.336万元,可按三种经费

18、渠道安排:一是3年内,市水利部门可通过收取的过闸费每年安排1100万元;二是每年所需调水冲污费50万元可列入政府投资平台华兴公司预算;三是不足部分173.336万元由市财政在3年内逐年安排到位。根据省、市改革文件的有关精神,我市水利工程管理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财政预算内资金;水利建设基金的30%;防洪保安资金的20%;水利工程供水水费;水资源费;长江岸线占用费;省、市补助给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经费;其他经批准使用的资金。市级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主要用于市属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以及市管范围内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补助。四、试行管养分离,充分发挥市场效益。实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我们根据上级水利

19、部门关于管理和养护分离的有关精神,在实行管养分离上作出了积极探索。江河堤闸管理处专门成立了闸修队,专司养护修理职责,由一名副股级干部任闸修队队长,抽调了7名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同志任闸修队专职养护和修理员。其职责一是工程的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和维护;二是岁修和急办工程的实施。做到了养护和小修不出管理处,中修通过鉴定能搞的自己搞,不能搞的请有资质的单位的搞,大修需要招标的必须按招投标程序进行。2-3 水利发展状况评价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长江防洪能力除存在局部坍江地段和尚未完成堤防护砌的堤段外,从抗遇二十年一遇的设防能力基本上达到“长流规”设防标准加抗御十级风浪能力。面上排涝能力,由于主要

20、干河港道长期未能疏浚和城市化率提高的速度较快,全市平均排涝能力非但没有提高,随着河道淤浅程度和变化正逐步下降,估计已不足十年一遇的标准。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快了长江岸线的开发和利用,目前,除长江岸线西段浅水区尚未开发外,东段沿线已开发殆尽,沿江企业按照长江堤防建设的标准,实施了块石护坡和驳砌,长江防洪能力基本上达到“长流规”设防标准加抗御十级风浪能力。“十一五”期间,由于面上农田水利由于节水灌溉工程的推进,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已达43.3万亩,占总面积97.5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占灌溉面积5.5%,农业灌溉用水在量的方面,50%的农业用水量为1.2亿m3,75%为1.38亿m3,9

21、5%为2.02亿m3。十一五期间未到遇特殊干旱年,从量的方面看,基本满足需求。乡镇供水受益人口49.22万人,占农村人口90.7%,但由于城区的点源污染和农村化肥、农药等造成的面源污染,靖江域内有50%以上的水体在丰水时期都达不到类水的标准。每逢枯水季节往往处于劣于类水,九圩、十圩港及靖江老城区的常年处于严重污染状况。从质的方面看,靖江问题较大。“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发展共投入资金2451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700万元(省、市补2607万元,靖江财政投资1094万元)。“十一五”期间,水资源费收取415万元,水费收入1152万元,闸费收入5335万元,堤防岸线占用费收取919万元,自来水(水

22、利部门管辖的)收费4050.34万元;全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费支出(含折旧需10955万元,收费抵支6500万元,财政安排1370万元,水管单位账面赤字1300万元。3 靖江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3-1 城区1、城市污水治理不彻底,水污染难以控制(1)城市水质不容乐观长江靖江段水质尤其是长江近岸九圩港-七圩港段水质污染严重。市区地表水特别是十圩港、八圩港、横港水质污染得不到根本解决。(2)部分企业内部污水治理未达标排放,水污染源难以控制。靖江市近几年虽然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难以控制,每年呈上升趋势,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违规偷排企业废水,河道成为排污通道,导致河道水环境污染,严

23、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城市景观,要彻底改善城市水环境任重道远。(3)污水系统收集不健全,局部地区污水直接排放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不够协调,造成部分地区污水收集系统不健全,一些新建单位、居住小区污水未能排入现有市政污水网,而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使水环境质量下降。(4)沿河倾倒固体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城市固体垃圾的收集系统尚不完善,不少地方仍然随意向河滨、水体倾倒固体垃圾,造成了水环境固体污染。 2 、城市水系布置不合理,城市水系功能退化(1)城市水系布置不合理靖江市区现有水系大部分为自然形成,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擅自填埋不少沟、河,导致疏密不当,部分地区分布不合理,导致200日

24、毫米以上的暴雨城区就多处受淹。(2)部分河道断面不够,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随着靖江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日渐扩大,原本以农田灌溉和农村排水为主要功能的河道,由于其设计标准低,排水断面小,致使城市水系调蓄功能锐减。加上城市硬质地面的增加,径流量将随之加大,无法适应城市水利的发展要求,需要提高河道的排涝设计标准,适应城市调蓄排水的基本要求。(3)航道穿城而过,老城区码头林立十圩港、阜民河(横港)航道贯穿城区,沿航道两侧的码头尘土飞扬,景观质量差,船只带来的噪声和油污给城市内河水质和环境景观质量带来了影响。(4)与河争地严重,给河道疏浚整理带来很大难度。长期以来,部分企事业单位和

25、市民与河争地,市区河道自然坡比丧失,只剩下中间流漕,大部分河道成了断头河,污水塘。一些河道虽经整治,但标准偏低,直立式挡土墙底板高程偏高,河道疏浚时无法达到设计标准。 3 、城市滨水景观改造相对滞后,水文化内涵相对匮乏(1)沿河沿岸绿化景观有待加强市区大部分河流两岸绿化带宽度偏窄,有的是零绿地,整个市区滨河绿地总量偏低,扩建改建难度偏大,如十圩港、阜民河(横港)城区段、南城河等。(2)河道整治中硬质护岸的增加,破坏了城市水生态功能。基于各种原因,已治理河道中,河道断面形式相对单一,浆砌块石护岸,生硬,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河道的生态功能,阻断了滨水生物的生存条件,水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城市生态失衡

26、,同时破坏了城市水系供百姓亲水的宝贵空间。(3)城市水文化特色和内涵有待挖掘靖江城市水系与城市一直同步生长,历史文化沉淀较多,在前期的水系治理中,大部分没有注意展现靖江的文化特色,在今后的治理工作中,如何结合城市文脉,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城市水利旅游、休闲等功能方面大有文章可做,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4 、沿江岸线开发相对滞后靖江市临港工业散布,岸线资源集中连片开发未成规模,产业项目基本沿线布置,对岸线后沿陆域的利用不够,企业占用岸线效益不高,在沿江岸线保护方面,缺乏对岸线的生态保护与饮用水源岸线保护相结合的策划,难以产生与长江水环境的改善和岸线利用环境同步收益的效果。3-2 农村 1 、内

27、河水体污染严重,滨水环境亟待进一步改观近年来靖江市实施了农村双清工程,强化村庄保洁和河道管理工作,河道环境有了一定的改观,但还有部分农村居民擅自填沟塞河,部分河道杂草、杂树丛生,水环境极差。靖江内河水体有30%以上的水域被污染,大约有10%的水质严重污染。 2 、跨河桥梁老化失修,等级偏低据调查农村一、二级桥梁总数为2145座,危桥有1160座,占总数的48%。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存在桥桩倾斜、桥板断裂、栏杆不全,老化失修严重,且当时设计标准偏低,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需要。 3 、农田灌排设施老化陈旧 靖江属水网地区,农田灌排以小机小泵为主,但在田头灌溉,田间渠系不健全,时有漫灌现象

28、,加之田间建筑物不配套,用水、用电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农业节水意识不强,导致化肥、农药用量降不下来,河道易受污染。3-3 水利工程管理 1 、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 靖江涉水行政事务管理,尚属多龙管水的体制,管原水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退水,管退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污水,管污水的不管管网,管管网的不管回用,管河道的不管入河排污口监管。造成有关水行政事务事事似乎都有人管,事事又都因部门互相牵制而管不好,需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 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亟待推进虽然国务院体改办已下达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省、市也都下发了细则和文件,限于种种原因,靖江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尚未进入实

29、质性的改革阶段。由于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难落实,加之基层水管单位和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知识层次不高,造成工程管理运行难以实现良性化。 3 、水利工程水费收缴困难因有关全省水价管理方面的文件尚未出台,对照国家颁布的水价管理办法,靖江在水价改革上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收费标准执行的是全省统一定价,价格不到位。二是由于靖江处于河网地区,末级渠系至今尚未推进计量控制,水费按亩计费难以收足。三是环境用水一直未能收取水费。4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靖江水利发展带来的新需求水利发展不仅关系到水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而且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进一步发展水利,提高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改善水体景观,已越

30、来越为全社会关注,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水利工程建设除了原有引排水的基本功能外,还包括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水体及水边生存条件的水生态,适宜水产发展和人民群众居住生活,以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滨水文化景观功能,并适应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建立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经济社会需求。经济高速发展的靖江市,对水环境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一、城市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有大面积的农田逐步变为城市或开发区,原有的农田水环境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对水环境的需求,尤其是原有农田的防洪、排涝设防标准远远不能适应城市设防要求,需要提高原有地段的防洪排涝标准。2、城市除了有对自来水的供水需求,还

31、包括工厂企事业单位对有一定品质的地表水的需求,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实际需求量在不断增加。3、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口的增加,市民们对城市亲水住宅和亲水宜居环境及水质的改善的渴求愈加强烈。4、随着水滨憩息、水上旅游、水上文体活动等现代水体服务、城市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对水环境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二、农村1、乡镇企业的分散布点,农村畜牧生产星罗棋布,特别是农民居住的家前屋后,点源水污染及农田的面源污染造成域内地表水恶化,供水安全已上升为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第一需要。2、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集中生活区的防洪排涝标准的提高,住宅区生活污水必将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类似城市水利服务的各种

32、要求。3、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品质的提高,将对良好的水生态条件以及农村水体的常清、常活提出迫切的需求。4、农村田块随着农民住宅、道路及其它基础设施的发展日渐其小,农田灌溉水系调整乃当务之急;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水模式的变化,农业供水模式随之变化,研究推行喷灌、滴灌等适应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需水新模式势在必行。5、随着水利工程供水性质经营化得改革,农业供水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定位后,则对农村末级供水渠系必将提出计量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探求。5 “十二五”水利发展思路与目标5-1 规划范围5-1-1 规划地域范围靖江市行政区划全域,北至靖泰界河、如泰界河,南至长江,市域总

33、面积664.7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6.7平方公里,长江水域面积108.06平方公里。 5-1-2 规划期限近期:2015年远期:2020年5-2 指导思想在认真研究靖江市自然条件、水利工程设施、历史人文的基础上,以人与水协调共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水基本理论和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理论为指导,遵循“以人为脉、以绿为体、以文为魂”的治水新理念,以解决水源供给、防洪、排涝的水安全为前提,以把握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靖江水环境为宗旨,科学规划水系,合理布设工程,努力修复市域水生态条件,充分挖掘靖江历史文化资源,赋予水系及水工程以文化内涵、建设魅力靖江,借以带动靖江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靖江市

34、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靖江水利建设和管理新模式。1、充分利用靖江现有的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恢复、优化、完善靖江市域水系和水利工程设施,满足国家规定的城市防洪、排涝设防标准,保证工农业生产健康有序的发展。2、按照科学发展观,统一城市、中心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公益性水服务标准和污水行政事务处理,统一推进公益性涉水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3、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的关系,使水资源的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长远的社会效益。4、坚持水环境建设与塑造靖江特色形象相结合,依托市域独特的自然风貌,

35、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与其它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凸现滨江风貌,将水景观建设和靖江历史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尽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水景观的视觉要求和对水文化品赏的精神要求。6、坚持水环境治理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河道的调整布置应尽量适应开发地块的利用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开大河、并小河,给城市发展和工农业生产提供适度完整的地块和发展空间。7、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水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新途径,推进水资源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实施水利战略发展规划,一是使城市防洪达到百年一遇、排涝

36、达到二十年一遇,长江堤防达到百年一遇,界河、夏仕港堤防达到五十年一遇,其它河道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水位的设防标准;二是使水系基本达到水清、水活、水美的滨水景观环境标准;三是通过科学整合水系和合并地块,基本适应城市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四是改善和提高沿江、沿河涉水景观,打造水在绿中、绿水相映的靖江市水环境。争取在2020年以前2-3年基本实现“水利规划超前化、水利工程先进化、水利施工机械化、水情调度自控化、防汛抗旱机动化、水利行政法制化、水利资源资产化、水利经济集约化和水利人才高等化”为主要概念的水利现代化。5-3 总体目标1 建设水美地绿人居满意的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体系根据全市污水处理

37、还没得到根本解决的现实,针对靖江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水问题进行规划研究,在大力推进水污染集中处理,确保点源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一是加大建设调水活水工程,形成大引、大排、大调度的格局,努力形成我市北水南排、长流不断的运行机制,以增加我市内河水体自净能力;二是要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和滨水环境建设,努力形成有水皆清,沿河皆绿,游鱼戏虾,人居满意,城乡有别的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体系。2 建设人水协调、洪涝无险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一是继续推进长江、阜民河、界河三条线,城区、孤北洼地两个包围圈和各重点集镇的防洪标准和提排、自排能力的提高建设,完善全市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二是建设以水文、气象信息,防洪工程

38、监测、洪涝预报、洪水调排、抗洪救灾指挥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洪非工程体系,用以提高靖江全市整体综合防洪除涝能力,努力减除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 建设调控自如、合理供给的水配置调控体系靖江的水资源调配实际上已完全转化为水利工程供水调配和自来水供给的控制。要保证靖江经济社会发展对靖江水资源不断扩大的需求,一是要适度扩大引江规模(主要提引)。二是要适度改善界河引水能力(主要是自引),努力提高供水保证率。三是努力推进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研究和建设引供水工程自动化信息及控制系统,改善末级渠系供水计量装置,优化水资源配置,形成以高效利用为核心,以节约、管理、保护为重点的全市水资源综合开发、配置和利用

39、的新格局。4 建设全面服务、优质高效的水利产业服务体系水利产业随着水利体制改革的深化,水利设计、水利建筑企业已进入市场,“十二五”期间的水利基本建设,确保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负责制和项目合同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在“十二五”期间也将进行体制改革,确保分类定性、管养分离、定员定岗使水管单位进入良性运行质态,使经营性水利单元结构逐步向多元结构推进,更趋合理。使公益和准公益服务的水管单位的公益功能支出,要达到全部进入公共财政预算。总的来说要使这些单位形成良性运行机制,以实现优质服务、高效、低耗的运行模式。5 建设法规健全,执法严明的水行政体系一要根据有关水法律、水法规的授权,配套完整靖江地方

40、的相关法规,二要使水行政执法人员了解水法规、熟悉水法规,做到勤于工作,严于执法。三要加强水法律、水法规的宣传,使涉水的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懂得遵守水法律、水法规,尽量使水违法行为降到最低程度。6 水利发展具体目标及近期实施计划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工作目标,牢固确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理念,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统筹城乡水利共同发展,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工程建设和社会管理协调推进,着力提升水利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环境保护能力和服务民生能力,为实现第

41、二个“五年大跨越”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证。6-1 防洪水利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长江堤防工程建设,近期(2015年)目标,城、区堤段(指上六圩丹华)达到防100年一遇洪(潮)水位加10级风浪标准。其它堤段达到防“长流规”水位标准(五十年一遇)加10级风浪标准。小型建筑物达到100年一遇、中型建筑物200300年一遇校核标准。远期(2020年)所有堤段均达到防100年一遇洪(潮)水位加10级风浪标准。同时,加快启动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绿化景点工程和社区改造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水利管理方面,积极探索水利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机制,提高水利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能力

42、。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应对灾害性天气和水污染处置水平。具体工程措施:近期:(一)工程建设措施1、堤防工程(1)对已做护坡尚未开发地段继续加强堤防维护,对破损路面及护坡重新浇筑。同时,更新背水坡堤防绿化和堤顶道路绿化。(2)白蚁防治和江堤窨潮渗漏仍将采取投药治理和带药密实灌浆办法,力求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十二五”计划实施下四圩港至下六圩港初步达控;下六圩港至八圩港初步达控;九圩港至老十港初步达控;上四圩港至上五圩港复验;上五圩港至上六圩港复验。(3)坍江护岸治理工程按照河势控制和堤防除险加固相结合的原则,坍江护岸治理工程本着先急后缓,统筹安排的方针,计划5年内完成我市境内扬中河段整治

43、工程和澄通河段整治工程。扬中河段整治工程包括西界河坍段、炮台圩节点段。其中,西界河下新建护岸工程长1068米,加固护岸工程长1140米;上四圩七圩港新建护岸工程长6440米;四圩港七圩港新建护岸工程长2892米。澄通河段整治工程:雅桥港六助港新建陆上灌砌护坎长度6000m;六助港灯杆港新建水下护岸长度1120m,陆上灌砌护坎长度1170m;灯杆港章春港加固水下护岸长度2810m;安宁港夏仕港新建水下护岸长度1150m,陆上灌砌护坎长度810m;夏仕港长江农场新建水下护岸长度5110m,陆上抛石护坎长度8110m;民主沙头两侧新建陆上抛石护坎长度4000m。2、建筑物工程(1)小型水闸工程。实施

44、夏仕港套闸大修工程;进一步加强沿江水闸的水工建筑物及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提高水闸的防汛抗旱能力;沿江水闸监控设施升级,建成水情实时预报系统;新建管理处综合办公大楼。(2)穿堤涵洞改建工程。一是结合沿江开发水系整合调整,该合并的合并;二是仍需保留的涵洞“十二五”期间分期分批改建,一次性达标。计划实施2、10、30、60、97、99、116、121、130、159、175、191、208、42、49、209、132、176、194、168、207、76、153、215、73、73-1、81、35、201、133、150、11、42-1、12-1、77、89、94、110、5、10-1、152、

45、156、43、55、56、30、95、123、137、166-1、52、58、158、166、156-2、82、85、105、13959座穿堤涵洞的改建;(二)非工程措施建设“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市长江堤防达标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特别是1997年至2003年我市长江堤防全部实现硬质化护砌;水(套)闸改建加固大修、滨江公路、堤防绿化、堤防填塘固基等工作全面完成。但由于受资金、技术、国土等因素的制约,防洪工程的标准不可能要求得很高,同时由于防洪工程保护范围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同一频率的洪水造成的洪灾损失却有增无减,因此在提高我市防洪工程标准的同时,应加大防洪非工程措施的研究,增加相应的投入

46、。“十二五”期间我市防洪非工程措施极待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沿江洪水的观测预报工作。除扬泰水文分站的夏仕港水文站以外,为分片联网做好长江洪水的观测预报工作,计划在中片十圩闸和西片上六圩闸新增水文观测站二座,以切实做好防御超标准洪水,突发性洪水和风暴潮的测报工作。2、加强长江河势监测报告。为及时掌握长江河势变化和坍江险情趋势,“十二五”期间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测报制度。水下观测明确长江护岸工程处负责,水上部位明确沿江乡镇水利站的工程员和堤管员,实行定时、定位、定员观测,及时报告险情,资料入网。对此将需添置经纬仪、微机等测量设备及其测量船的更修。3、加强堤防的建筑物工程监测报告。为切实掌握堤防

47、裂缝、沉降、渗漏、白蚁危害和管涌等险情变化及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建立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制度,监测责任人为沿江水利站工程员和堤管员。堤闸管理在做好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同时,资料汇总入网,信息及时反馈。堤闸管理所需添置激光测距仪、水准仪、经纬仪及微机等观测设备。4、加强汛情测报通讯联络和救灾指挥系统,为切实做好洪水测报和长江河势变化,堤防建筑物测报的通讯联络工作,“十二五”期间长江堤防每2公里设堤管人员一名和观测岗亭,设置通讯电话,江边每座闸均需配备电话,及时检查观测,及时报告。5、严格执行长江防洪渡汛和水情调度运用方案,密切注视雨情、水情、工情发展趋势,明确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做好记录,指挥得当,及时调度运用。努力做到设计标准内洪水不出险,超标准洪水有应急对策,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6、加强堤防绿化植被建设。绿化植被防止人为破坏和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加大对堤防背水坡的绿化植被工作,实行观赏林和经济林结合、长短结合的方针,有计划栽植既可保护堤防,又可增加收入的品种,以短养长,以滩养堤,以堤养堤,逐步实现自给。7、制订江心洲抗洪抢险应急预案。江心洲系长江靖江河段东南部江中之洲,滩涂面积8000余亩,洲堤全长9千米。近年来洲堤虽有所加高,但未实施硬质化护砌,四面环江,受风浪冲刷严重,防汛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市政府部署由市人武部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