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孝道观的主要内涵及其当代价值14357.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5757504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3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子孝道观的主要内涵及其当代价值1435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曾子孝道观的主要内涵及其当代价值1435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子孝道观的主要内涵及其当代价值1435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子孝道观的主要内涵及其当代价值14357.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曾子孝道观的主要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史载曾子做 孝经,其在孝道思想的发展与传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曾子的孝道观念主要源自孔子的孝养无违、传承父志等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孝”是仁之本。有子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认为“孝”与“仁”密切相关,有“孝”即有“仁”。孔子是儒家道德思想体系的建构者,曾子师承孔子,将孔子以“仁”为核心根据的孝道理念进一步外显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孝道准则与行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了儒学中的“孝道”思想。关键词:曾子;孝道思想;孔子;一、曾子孝道思想的哲学内涵 韩非

2、子认为孔子殁后儒分为八,其中的子思、孟子、乐正子春都出于自曾子。可见曾子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曾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孝”思想。其中,尤以“孝”为核心,开创了一种以“孝”为核心的孝道观,并以此为基础,以身作则、严守孝道。他所推崇的孝道,是一种将“孝”内化于心,通过追念祖先,关怀自身以达到教化百姓、宣扬淳朴民风的目的的“孝”。具体而言,曾子的孝道观有五个层面。(一)“身”亲之体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中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曾子在孔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父母行孝的根据,认为孝道源于“身为亲之体”。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并按照自己对孝的理解,认为身体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父

3、母,所以爱惜自己的身体发肤就是爱惜父母。(二)“孝”德之本也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孝”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管理百姓的根本。“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忠者,中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者,体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即儒家价值观的所谓对象诸如仁、义、忠、信、礼、行、强等皆是指向孝的。一个严守“孝道”的人,处事合宜,久而久之便会将仁、义、忠、信、礼内化于心,表象于事。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中记载“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即“孝道”是所有美德的起点,是普遍适用的,

4、是任何人都可以而且必须遵守的行为法则。(三)“孝”之三层次 曾子认为不同身份的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去侍奉父母,而孝行有三个层次。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中道:“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有三:大孝不匮,中孝用劳,小孝用力。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在“孝”的三个层次中,大孝要求不仅要求“大孝尊亲”,还要求“大孝不匮”;中孝不但要求“其次弗辱”,还要求“中孝用劳”;小孝不止要求“其下能养”还要求“小孝用力”。在这三种形式中,小孝需要奉献气力、中孝需要建立功劳,而大孝则是无穷无尽的。尊老爱幼慈幼、不辞辛苦,是谓小孝的“用力”;尊重仁爱者,安顿

5、勇义者,即所谓中孝的“用劳”;广泛施惠,备其物用,是谓大孝的“不匮”。因此,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皆可行“孝”。(四)孝之生爱葬祭之礼 曾子指出:“生则有义以辅之,死则哀以莅焉,祭祀则莅之以敬。如此,而成于孝子也。”(礼记祭义)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不论父母是否在世,子女都要通过所能运用的方式尽孝。曾子说:“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复者而先施焉。亲戚既殁,虽欲孝,谁为孝?”(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无法逃避,所以,抓住机遇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心尽孝是非常重要的。(五)“孝悌”与“孝治”曾子推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实施“孝”,有利于“齐家”

6、,进而实现“治国”,即“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孝经感应章)即孝道达到了极至,就可以通达于神灵,光芒照在世上,万物得以互通。(就如同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所描述的“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心悦诚服”。)曾子总括为:“是故未有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之谓也:未有长而顺下可知者,弟弟之谓也;未有治而能仕可知者,先修之谓也。”(大戴礼记曾子立孝)曾子认为,一个遵守“孝道”的人一定会以奉养父母的态度去侍奉君主,那么一定会是一个忠臣;一个尊敬兄长、敬仰师长的人一定是一个谦卑的人,即使他们当下没有从政,但透过其修养也可看出他们优处。故曰“孝子善事君,

7、弟弟善事长。君子一孝一悌,可谓知终矣”。(大戴礼记曾子立孝)二、曾子孝道观的当代意义 曾子认为,“孝”是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曾子所主张的孝道思想不仅有利于个人修身养成,更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维持社会稳定。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型和创新发展中,经过去“粗”存“精”的曾子“孝道”思想在当前有着积极意义。(一)重视、珍惜身体,宣扬生命教育观 曾子的“孝道”思想强调,子女的肉体是父母保留的形象,要求我们关注个体,珍惜自己的生命,行事前要做到三思而后行。古语有云:“养儿防老”,如果子女不爱惜个人的身体而使身体受到损伤,就无法尽心的去孝养父母。因此,学习曾子的“孝道”思想有助于警醒人们重视、珍惜身体,有

8、利于加强生命观教育。(二)启示后辈重视内在感情以孝养父母 曾子重视“孝”,认为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但是,曾子所重视的“孝”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外表,而是一种内心化的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攀比心理比比皆是,许多子女认为谁给父母多买了物品、多打了钱财,甚至买只宠物陪伴父母就是“孝”,其实不然,父母所希望的是子女用心陪伴,是发自内心的“孝”。宣扬曾子的“孝道”思想,有利于遏制当下的攀比心理,使子女在尽孝时重视内在感情而不是外在形式。(三)有助于构建和睦的家庭关系 曾子认为不同身份的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去侍奉父母,这点体现了尽孝的差异性思想。他认为不论子女处于何种身份地位,都应该在个人的能力范围内竭尽

9、全力地恭顺、孝养父母。曾子提出,在父母的观点有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态度温婉地加以劝谏。劝谏有助于形成平等、和谐的父子关系,进而构建和睦的家庭关系。(四)启示子女应在有限的时光中用心尽孝 关于曾子“孝”的故事流传甚广,其中,“啮齿痛心”的典故最为出众。在他的家庭中穷困的曾子以砍柴为生。某天有客来访,母亲不知如何招待,匆忙、急迫之下咬破了手指,曾子感到了痛苦便急忙赶回到家中。故事有些许神话色彩,但是却表明了曾子对继母的用心与关怀。时光易逝,如白驹过隙而已。父母在世是子女的福气,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用心的尽孝,子欲养而亲不待,莫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五)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10、曾子的“孝道”思想强调宗亲、血缘关系,宣扬曾子的“孝道”思想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家庭意识,进而提升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达到加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比如,海外华侨同胞们不论身处何地都积极地参与国家建设,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每当有灾害发生,人们总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齐心抗灾等等都是曾子“孝道”思想在新时代的鲜明的体现。曾子立足于孔子的“孝道”思想,以孝敬父母为起点,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修养理念,刻苦钻研、躬行实践,推己及人的践行了孔子及先秦时期的“孝道”思想,进而提出了其“内化于心”的“孝道”思想,对后世及现代都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宣扬曾子的“孝道”思想,使曾子的“孝道”思想为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