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_.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75666136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_.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烛之武退秦师_.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_.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_.ppt(4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单元概览:单元概览: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史传散文史传散文左传左传 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编年体烛烛战国策战国策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史书 荆荆史记史记 第一部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通史鸿门宴鸿门宴知识树知识树大家还了解哪些史书体例?大家还了解哪些史书体例?编年体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如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如:春秋春秋左传左传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等。等。国别体:国别体:先分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代编写先分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如:史书的体例。如:国语国语战国策战国策。纪传体纪传体:由司马

2、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例。体例。史记史记、汉书汉书、后汉书后汉书等。等。通史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史记史记断代史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的历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的历史。汉书汉书烛之武退秦师看课文注释看课文注释和导学案和导学案并勾画并勾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齐读课文齐读课文字音字音氾氾(f f n n)佚佚(gng)(zhu)(zho)杞(杞(q)(yu)逢(逢(png

3、)戍(戍(sh)(zh)朝朝(b)鄙鄙缒缒阙(阙(qu)(y)说说知知共共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标题理解标题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退:使动用法,使撤退。撤退。师:军队。师:军队。为什么?为什么?质疑:退质疑:退 怎么办?怎么办?结果如何?(带着问题结果如何?(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再读课文)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使之怎么样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主语发出的,而发出的,而是由是由宾语宾语发出的。发出的。例:例:焉用亡郑以陪邻焉用亡郑以陪邻?“亡亡”是不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4、,但因跟了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跟了“郑郑”,成为使动用法。,成为使动用法。“亡郑亡郑”即即“使郑国灭亡使郑国灭亡”。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阙:使(土地)亏损。(土地)亏损。举例1: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之,则安之。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项伯杀人,臣活之。:项伯杀人,臣活之。4:君将哀而生之乎:君将哀而生之乎 5:春风又绿江南岸。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贰:从属二主。军:名词作动词,驻军。以:介词,因为。于:介词,对。(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找出省略句烛之武退秦师重耳过

5、郑重耳过郑 公元前公元前637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瞻劝告,对重耳不礼。烛之武退秦师城濮之战城濮之战 公元前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中原,年,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战于城濮,楚军大败。当时,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当时,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

6、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求和。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且贰于楚也楚也”之之“贰贰”。晋晋郑郑秦秦函陵函陵氾水氾水晋晋 军军秦秦 军军概括第一段:晋秦围郑开始佚之狐言于郑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伯曰:“国国危危矣!若矣!若使使烛之烛之武见秦君,师武见秦君,师必退。必退。”公从公从之。之。危:危险。危:危险。使:派遣,命使:派遣,命令。令。公:古代对男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子的尊称。从:听从。从:听从。辞辞曰:曰:“臣臣之之壮壮也,也,犹犹不如人;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今老矣,无能为为

7、也也已已。”公曰:公曰:“吾不能早用吾不能早用子子,今急而求子,今急而求子,是是寡人寡人之之过也。过也。然然郑亡,子亦有不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利焉!”许许之之。辞:推辞。辞:推辞。犹:副词,尚且。犹:副词,尚且。为:做事。为:做事。已:通已:通“矣矣”,了。,了。子:对人的尊称,相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当于“您您”。是:代词,这。是:代词,这。然:然而,但是。然:然而,但是。许:答应。许:答应。讨论:三个讨论:三个“之之”的的意义和用法意义和用法 概括第二段:临危受命 发展夜夜缒而出,见秦伯,缒而出,见秦伯,曰:曰:“秦、晋围郑,秦、晋围郑,郑郑既既知亡矣。若亡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郑而有

8、益于君,敢敢以以烦执事。越国烦执事。越国以以鄙鄙远,君知其难也。远,君知其难也。焉用焉用亡郑以亡郑以陪陪邻邻?夜,夜,名作状,名作状,在夜里。在夜里。既,已经,副词。既,已经,副词。敢,谦词,有冒昧意思敢,谦词,有冒昧意思鄙,名词作意动,鄙,名词作意动,把把.当作边界。当作边界。焉用,为什么。焉用,为什么。陪,增加。陪,增加。讨论虚词讨论虚词“以以”用法意义用法意义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找出下面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侣

9、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邻邻之之厚,君之薄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也。若舍郑以为以为东道主东道主,行李行李之之往来,往来,共共其乏困,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亦无所害。且君尝君尝为为晋君晋君赐赐矣,矣,许君焦、瑕,朝许君焦、瑕,朝济济而夕设版焉,而夕设版焉,君君之之所知也。所知也。以为:以(之)为,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把它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行李:出使的人。共:通共:通“供供”,供,供给给为:给予。为:给予。赐:恩惠。赐:恩惠。济:渡河济:渡河。虚词:之虚词:之夫夫晋,何晋,何厌厌之之有有?既东既东封封郑,又欲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肆其西封

10、,若不阙阙秦,将秦,将焉焉取之取之?阙秦阙秦以以利晋,利晋,唯唯君图之。君图之。”秦伯秦伯说说,与郑人,与郑人盟盟。使杞子、逢。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孙、杨孙戍之,乃还。乃还。夫:发语词,表示将发夫:发语词,表示将发议论。议论。封:名作动,当做边界。封:名作动,当做边界。厌,通厌,通“餍餍”,满足。,满足。阙,侵损,削减。阙,侵损,削减。焉:哪里。焉:哪里。唯:希望。唯:希望。说:通说:通“悦悦”,高兴。,高兴。盟:名词作动词,结盟。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虚词:之虚词:之 以以秦晋之好烛之武退秦师解疑解疑(“退退”)为什么?为什么?无礼于晋无礼于晋 贰于楚也贰于楚也怎么办?怎么办?以秦的立场

11、,亡郑有害以秦的立场,亡郑有害 以秦的立场,弃战有利以秦的立场,弃战有利 以秦晋矛盾,离间双方以秦晋矛盾,离间双方秦晋退师秦晋退师(结果结果)第二课时11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 1、晋、晋军军函陵,秦军氾南函陵,秦军氾南2 2、夜夜缒而出缒而出3 3、若、若亡亡郑而有益于君郑而有益于君 4 4、越国以、越国以鄙远鄙远 5 5、既、既东封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6 6、朝朝济而济而夕夕设版焉设版焉 军:名军:名-动动 驻扎驻扎 夜:名夜:名-状状 在夜晚在夜晚亡:使动,亡:使动,使使亡亡鄙:意动,以鄙:意动,以为边境为边境远:形远:形-名名 远方远方东:名东:名-状状 向东向东封:意动

12、,以封:意动,以为边境为边境 朝:名朝:名-状状 在早晨在早晨 夕:名夕:名-状状 在晚上在晚上121 1、今老、今老矣矣,无能为也已,无能为也已2 2、行李之往来,、行李之往来,共共其乏困其乏困3 3、何、何厌厌之有?之有?4 4、秦伯、秦伯说说5 5、失其所与,不、失其所与,不知知通假字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知通智,明智1314古今异义1、若舍郑、若舍郑以为以为东道主东道主 2、行李行李之往来之往来3、微、微夫人夫人之力不及此之力不及此古:出使的人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今:出门所

13、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那人古:那人 今:一般人的妻子今:一般人的妻子 古:把古:把作为作为 今:认为今:认为以为以为行李行李夫人夫人(1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2 2)(烛)辞曰)(烛)辞曰 (3 3)(烛)许之)(烛)许之(4 4)(烛)见秦伯,(烛)曰)(烛)见秦伯,(烛)曰(5 5)敢以(之)烦执事)敢以(之)烦执事 (6 6)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7 7)(晋军)许君焦瑕)(晋军)许君焦瑕 文言句式1 1 判判 断断 句句(1)(1)是寡人之过是寡人之过也也。(2)(2)邻之厚,君之薄邻之厚,君之薄也也。(3)

14、(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也。2.2.宾宾 语语 前前 置置何厌之有?何厌之有?3.3.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后置后置 (倒装)(倒装)(1)(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佚之狐言于郑伯曰(3)(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 4、省略句省略句1516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以以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因为,连词因为,连词 拿,用,介词拿,用,介词 表

15、顺承,连词表顺承,连词 表顺承,连词表顺承,连词把,介词把,介词许许许君焦、暇许君焦、暇杂然相许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答应,听从答应,听从赞同赞同约数约数表处所表处所 烛之武退秦师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夫夫夫晋夫晋,何厌之有?,何厌之有?(助词,无义)(助词,无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指示代词,那)(指示代词,那)之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用于主(助词,用于主 谓之谓之间,间,取消句子独性)取消句子独性)是寡人之过也。是寡人之过也。(助词,(助词,“的的”)唯君图之唯君图之。(代词)(代词)何厌之有?何

16、厌之有?(助词,(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的说服艺术1、着眼点、着眼点秦国秦国2、烛之武说辞分析、烛之武说辞分析讨论:烛之武是怎样从秦国利益出讨论:烛之武是怎样从秦国利益出发,一步一步剖析秦、晋、郑三国发,一步一步剖析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关系的?之间的关系的?首先,秦与郑亡亡郑郑:对对秦秦无无益益;难难度度大大;对对秦秦有有害害。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存存郑郑:对对秦秦有有益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其次,秦与晋以以前前:晋晋对对秦秦忘忘恩恩负负义义;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1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以以后后:晋晋想想灭灭秦秦,恩恩将将仇仇报报。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从正面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尤其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此外,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烛之武烛之武形象分析烛之武形象分析171、长期得不到重用,但国难当头时仍义无反顾;2、夜缒而出奔赴敌营直面秦伯;3、能言善辩,胸有成竹。义勇智 正史上对烛之武的记述除了正史上对烛之武的记述除

18、了左传左传这些文字外,这些文字外,别处似乎很难找到他的名字了。别处似乎很难找到他的名字了。史记史记里有简单的几句:里有简单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使谓秦穆公乃间令使谓秦穆公”。“人人”“”“使使”二字使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二字使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里说他里说他“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左右莫不含笑”。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是: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从其后来的表现看,此言不虚。从其后来的表现看,此言不虚

19、。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烛之武他没有来。他没有来。我知道他没有来。我知道他没有来。第一句第一句“他没有来他没有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第二句中的是一个独立的句子,第二句中的“他没有来他没有来”是处在另一个句子中是处在另一个句子中的,成为另一句子的成份,就不独立了。在古文中,不独立的句子主谓间要加一个的,成为另一句子的成份,就不独立了。在古文中,不独立的句子主谓间要加一个“之之”,这个之就是不独立句子的标志,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个之就是不独立句子的标志,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通常来说一个主谓短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句子,但在文言文中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通常来说一个主谓短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句子,但在

20、文言文中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时候时候(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往往把虚词,往往把虚词“之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使它不能独立为一个句子,这个使它不能独立为一个句子,这个“之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表明这个主谓短语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表明这个主谓短语不再是是独立的完整的句子。再是是独立的完整的句子。如:臣之壮也如:臣之壮也若为若为“臣壮臣壮”则是我年轻力壮,是主谓结构,可独立成句;但文中则是我年轻力壮,是主谓结构,可独立成句;但文中“臣之壮也臣之壮也”,为我,为我壮年的时候,此时它只是作为一句话中的状语出现,不能独立成句

21、了。壮年的时候,此时它只是作为一句话中的状语出现,不能独立成句了。取消句子独立性,顾名思义,就是让本可以独立成句的句子不能成为句子,而只能成为取消句子独立性,顾名思义,就是让本可以独立成句的句子不能成为句子,而只能成为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特征是在主谓结构的句子中间插入一个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特征是在主谓结构的句子中间插入一个“之之”,让这个本可以成为,让这个本可以成为主谓句的变成一个短语,充当句子中的各种成分。主谓句的变成一个短语,充当句子中的各种成分。再举几个例子:再举几个例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爱莲说予是主语,爱是谓语,宾语就是一个小句子予是主语,爱是谓语

22、,宾语就是一个小句子【主谓短语主谓短语】:莲出淤泥而不染(莲是主语,:莲出淤泥而不染(莲是主语,出淤泥而不染是谓语),这个小句子主谓之间须加之字作标志。出淤泥而不染是谓语),这个小句子主谓之间须加之字作标志。就不能用句号了,虽然就不能用句号了,虽然“的的”与与“之之”功能不完全一样,但道理是一致的功能不完全一样,但道理是一致的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臣壮臣壮”本可以是一个主谓句,此处本可以是一个主谓句,此处“臣之壮也臣之壮也”做的是做的是状语。状语。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

23、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以我为美),是因为偏爱我啊。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以我为美),是因为偏爱我啊。此处美和私都活用为动词,美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此处美和私都活用为动词,美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美我吾妻美我”本可以构成一个主本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句,但是加了谓句,但是加了“之之”,就作整句的主语了。,就作整句的主语了。其他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例子其他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例子4、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前一个前一个“之之”文言文中,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时,我们把它的词性界定为“结构助词”,把它的作用界定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24、。那么,何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呢?说白了,就是取消作句子的资格。作为独立的句子的资格被取消了,那么这时只能有两种出路:一是降级作短语,成为更大句子的成分;二是降级成为分句,隶属于一个复句。下面分别阐述。一、句子独立性被取消,降级作句子成分。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不能作句子了,那么,降一格就是短语,然后这个短语作更大句子的成分。例如下面下面这些句子:1、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主语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如果没有句中的“之”字,“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主谓句,但是,有了这个“之”以后,作句子的资格就没了,成了大

25、句子的主语。成分划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语谓语2、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谓语例如:焉用完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上句中的两个“之”分别取消了两个句子的独立性,让前者作主语,后者作谓语。成分划分: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主语谓语3、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例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民多于邻国”(老百姓比邻国多)这个句子,有了“之”以后,降格作了宾语。成分划分: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谓语宾语4、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往来”(使者往来于东方)这个句子,有了“之”后,变成了“当(秦国)使者往来于东方的时

26、候,(我们郑国)供给他缺乏的物资。”作了状语。5、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插入语(独立成分)例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公视”(你们看)的独立性被取消后,在句子中做插入语,插入语是一种独立成分,不与句子的六大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发生结构关系。在这里,“公视”(你们看)只起说话人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二、句子独立性被取消,成了一个复句的分句。构成复句的单句,语法上叫作分句。这时,它只能和它的另一半相互依存成为一个大句子。否则,它只能成为半句话。例如下面几个句子: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

27、也无力。(逍遥游)以上三例,前一个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都作假设复句的一个分句。三、有些情况下的“之”的作用不能视为“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下面两个句子: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矣。(寡人之于国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第一例“之”用在主语和介宾短语(状语)之间,只能看成是调整音节的助词。第二例“之”用在主语和“所”字结构之间,也起调整音节的作用。21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判断句判断句倒装句倒装句省略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主谓倒装句一、判断句1.用用“者者”表判断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方柯,是是

28、中国中国人人)2.句末用句末用“也也”表判断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城北徐公是是齐国的美丽的人齐国的美丽的人3.用用“者者也也”表判断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陈胜是是阳城人)阳城人)4.用用“为为”表判断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不能说是是设法生设法生财财)5.用用“乃乃”表判断表判断 “是乃狼也。是乃狼也。”(这这是是狼狼)6用否定副词“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城非不高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城非不高也,7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直接表示判

29、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例如:刘备天下条雄。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司马光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奚、谁、孰何、安、奚、谁、孰”等做宾语时,往往置于动词之前。等做宾语时,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例如例如:大王来何操大王来何操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这类宾语前置需要具备两个条件:1.是由是由“不、未、无、莫不、未、无、莫”等否定词表示的否定句,等否定词表示的否定句,2.是宾语必

30、须是代词。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处于否定词和动词之间。是宾语必须是代词。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处于否定词和动词之间。例如:忌不自信(例如: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三、三、“之、是之、是”提宾提宾例:何陋之有?(例:何陋之有?(陋室铭)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惟利是图惟利是图 唯才是举唯才是举(成语)四、介宾结构中介词的宾语前置四、介宾结构中介词的宾语前置介宾结构中,介词介宾结构中,介词“以、与、为以、与、为”等的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等的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例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例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微斯人,吾谁与归?五、两种特殊的宾语前置五、两种特殊的宾语前置1“见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受事者自己,有指代作用,作前置的宾语。用在动词前,表示受事者自己,有指代作用,作前置的宾语。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2“相相”有时表示动作行为趋向一方,有指代作用,用在动词之前,作前置的有时表示动作行为趋向一方,有指代作用,用在动词之前,作前置的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例如:勤心养公姥,好自相(她)扶将。(例如:勤心养公姥,好自相(她)扶将。(孔雀东南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