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4183.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547218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418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418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418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4183.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9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词语的语法知识。2总结词语的种类,分门别类积累不同的词语。3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根据语境正确词语的含义。4在正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把握辨析词语的方法,能够在考场上准确作答。【教学重难点】1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2 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3 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新课导入】从小学到中学,我们一直都在积累词语。汉语中的词语数量巨大,我们不可能全部掌握,但每个人都应当有意识地扩充自己的词语库,努力提升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有些人说话写文章干巴巴的

2、,拙于表达,词不达意,就是因为积累的词语太少。在学习期间,我们也一直都在积累词语,但未必有方法上的理性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项学习活动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教学过程】一、怎样积累词语 同学们要想使自己的词语丰富,必须善于积累。那么,怎样积累词语呢?1从课本中积累。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用词都非常准确、生动。因此,要善于从课本中积累词语。2从课外读物中积累。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同学们积累词语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不仅要搞好课外阅读活动,而且要从课外读物中摘抄词语。特别是遇到不懂的词语,千万不要放过,要到真正弄明白为止。3在平时生活中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语言各具特点

3、,我们应该留心听并随时收集。如此日积月累,自己就会感到词2/9 语越来越丰富。4 在使用中积累。积累词语不能只把它们记在本子上,要在平时回答问题、与别人谈话或写作文时,尽量运用已掌握的词语,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积累词语,可以建立一个“词语摘抄本”(有兴趣还可取个好听的名字),把从各个途径积累的词语抄在上面。抄写词语可以按词性归类,也可以按用途或自己的习惯归类。经过日积月累,词汇一定会丰富起来。二、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丰富多彩 熟语是指在语言实践中长期使用,或在人民群众口头长期流传而约定俗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的固定短语。1 成语。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定

4、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切忌望文生义、张冠李戴。2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表达了人们的经验和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简练通俗,意思完整。3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如“吹牛皮、开后门、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跑龙套、吃大锅饭、打退堂鼓、钻牛角尖、不管三七二十一、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

5、里之行,始于足下”等。5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起辅助作用,类似谜面;“注释”近似谜底,表示歇后语的基本义。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明说出来,让人猜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两类:会意型。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万年松树,千年芭蕉粗枝大叶”,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谐音型。如“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旗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后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歇后语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使3/9 用时要注意场合,内容要健康。三

6、、成语的规范应用 成语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积累下来的文化瑰宝,因其精练传神、通俗易懂成为汉语中特有的文化现象,所以规范地使用成语也便成了公民的一项重要素质。那么,正确使用成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以下六个方面应该特别地引起重视:(一)注意整体意义 每个成语都有其固定的整体意义,使用时要注意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要将成语的每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思维习惯去理解。正例:十四岁的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武则天当面命题,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辞藻华丽,语言优美。分析:“文不加点”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

7、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误例 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误例 2: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是下里巴人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分析:“目无全牛”典出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来以“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精湛纯熟。误例 1 将“目无全牛”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下里巴人”是战国时民间的歌曲,典故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后来泛指通俗文艺,与“阳春白雪”相对。误例2 错将“下里巴人”理解为乡下人。有一些

8、成语,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所表达的意义却差别很大。如“一挥而就”与“一蹴而就”,“不以为训”与“不以为意”,“参差不齐”与“良莠不齐”,“一发而不可收”与“一发而不可收拾”等。正例 1:王晓东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用钢笔画画,一挥而就。正例 2:反腐倡廉是一场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一蹴而就。4/9 分析:“一挥而就”指笔一挥就写成或画成了,形容写文章、画画非常快;“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能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容易成功。两个成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词义却相差很远。还有一些语素的词义后来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也用,当这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9、正例 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正例 2:我很胖,可是这位护士长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分析:正例 1 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意便复活了,不再具有贬义,因此此句成语使用正确。正例 2 中的“一针见血”通常用来形容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指一针就能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使用了本义,联系句子的整体意义,可知此处成语使用正确。(二)防止对象误用 成语的词义是有所侧重的,这就决定了一些成语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如“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建筑宏伟壮丽,不能用来形容人或其他的事物很美丽;“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

10、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正例:魏忠贤在当时可谓是炙手可热,权倾朝野。分析:“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非常嚣张,不能用来形容事物。误例 1:孙明到新华书店后看上了一本好书,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误例 2:高二(5)班的女孩子平均年龄只有十六七岁,正值豆蔻年华。分析:误例 1 中的“忍痛割爱”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书籍本不属于自己所有,因无钱而不去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爱”。误例 2 中的“豆蔻年华”专指少女处于十三四岁,不能用于其他的年龄阶段。(三)切忌色彩不明 大多数成语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褒贬分明,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

11、恰当运用。如“方兴未艾”是褒义词,不能形容错误的事;“始作5/9 俑者”比喻某项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显然是贬义词,不能形容好事的创始人。正例:他是个城府很深的人,为了竞选可谓处心积虑,两年前就开始收拢人心了。分析:“处心积虑”形容千方百计地盘算,是个贬义词。结合语境来看,此句中成语使用正确。误例: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分析:“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他生物缓缓移动。后来用于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动。多含贬义。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是不合适的。有时在一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会出现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的现象。正例: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

12、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的真理。分析:“诲人不倦”在这里是褒义词贬用,辛辣地讽刺了艾奇逊的丑恶嘴脸。(四)注意语法逻辑 成语是一种结构固定的短语,有的是名词性短语,有的是动词性短语,有的是形容词性短语。因其自身的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使用时应加以准确把握。正例: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天才回到家乡,终于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分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成语意思是泛指家庭的种种乐趣。从语法功能上看,“天伦之乐”是名词性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了宾语,成语使用是恰当的。误例 1:折扇和信封上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误例 2:我们都

13、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分析:误例 1 中的“龙飞凤舞”是形容词,不能用作及物动词。误例 2 中的“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同样不能带宾语,只能说现象或事情司空见惯。6/9 (五)轻重不能失度 有的成语词义较轻,有的则较重,使用时需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适当的成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误用。正例:李克强总理工作勤勤恳恳,日理万机,深受人民的爱戴。分析:“日理万机”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此例中用于李总理身上颇为恰当。误例 1:人世间,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赞美的,对语无伦次、言而无信的人是深恶痛绝的。误例 2: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分

14、析:误例 1 中的“深恶痛绝”是指厌恶、痛恨到极点。“语无伦次”指讲话或写文章颠三倒四、没有条理,这样的人显然不会让人深恶痛绝,所以该词用重了。误例 2 中明说“有些缺点”,怎能“无可非议”?显然用轻了,该用“无可厚非”(不可多加责难)。(六)防止谦敬错位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经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迹。有的是谦辞,只能对己,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敝帚自珍”等;有的是敬辞,只能对人,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如果造成混淆,就可能误用。正例:鄙人才疏学浅,公司董事长一职恐难胜任,还是另请高明吧。分析:“才疏学浅”是说自己才识不高,学问不深,常常用作自谦之辞,用

15、于此处没有任何问题,故很恰切。误例 1:王校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建议。误例 2:您刚刚乔迁的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增辉。分析:误例 1 中的“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谦辞,此处造成了误用。误例 2 中的“蓬荜增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家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作谦辞,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7/9 以上所讲的六点内容,是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总之,成语作为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如果运用恰当

16、,则会妙笔生花,四两拨千斤;如果运用不当,会使语言苍白,甚至弄巧成拙。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规范地使用它。四、成语的积累方案 因为成语在汉语言文化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所以语言积累首先应该从积累成语方面寻找突破口。(一)归类学成语,记忆变轻松 面对数以千计的成语,要想牢牢地记住它们实非易事,为了克服这方面的困难,降低记忆难度,可以运用归类的方法识记成语。如:1收集含有十二生肖的成语,并按顺序写出。2收集与数字有关的成语。3收集与“风、霜、雨、雪、云、雾、雷、电”文字相关的成语。4收集与“金、木、水、火、土”文字相关的成语。5收集与“江、湖、河、海、日、月、山、川”文字相关的成语。6收集与“妖、

17、魔、鬼、怪,生、老、病、死”相关的成语。7收集八个字或十个字的成语。8整理出“AABB 型、AABC 型、ABAC 型”成语。9收集含有典故的成语。(二)活动中学成语,兴趣日益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参与各种与成语相关的活动,从而激发自己积累成语的兴趣。如:1成语接龙游戏。2成语故事会。3小组对抗赛:以组为单位,把全班按纵向分为四个大组,四个大组之间进行竞赛对抗。4给成语注音活动。5改正成语运用中常见的错别字活动。(三)日常强化,学以致用 8/9 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实际运用是学知识的终极目标,运用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强化记忆,因此,应特别重视成语的实际运用,通

18、过日常训练强化所积累的成语。平时口语训练时,能使用成语的地方,要大胆使用成语;作文、周记、日记等日常练笔,也要尽量使用成语;平时还可以相互比较,看谁的词汇最丰富,表意最简练准确。通过日常有意识的强化,使自己养成自觉运用成语的习惯,那么说话、写文章也就会更加有文采了。五、关注当代新词语 1新词语的概念和种类 新词语是指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词语。新词语包括以下几种:(1)利用汉语既有的语言材料,按照汉语构词规则造出的词,这些词反映了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2)约定俗成程度高、使用频率高、固定化的短语简缩式;(3)吸收外来词,如席梦思、因特网、海啸等。2新词语的主要来源 主要包括新造词和吸收外来词

19、。新造词,即利用汉语中原有的构词成分,按照汉语通常的构词规则构成的新词语,包括新造普通词语和新造专业词语。外来词是受外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词。外来词的形成方式有四种:一是直接音译;二是半音译,半意译;三是音意兼顾;四是借译。3如何规范新词语 新词语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才创造出来的,新词语的构造要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则,意义要比较明确,大多数人都能理解,而且是经过时间检验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生造”的词语不能算作新词语。外来词不能胡乱“杂交”。一是说话行文不能总是在汉语中夹杂英语单词,二是规范使用英文缩写词,三是对于网络中出现的生造“外来词”应加以抵制。4如何正确地对待新词语 新词、新语、新义是随着社会发

20、展而出现的,它们当中有的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则进入现代汉语总词汇库中。一般来说,新词、新语、新义是不是有强大的生命力,能不能固定下来,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取决于这些词语所表示的事物本身的生命力,只要客观事物长期存在,人们在交际中长期需要,新词、9/9 新语、新义就会流传并固定下来;其次,取决于这些词语表示概念的清晰程度和区别性,如果这些词语作为符号而其所指难以捉摸或者可此可彼,那么它的生命力也难以持久;最后,还取决于这些词语是否合乎人们的使用习惯,包括语言结构、民族心理、思维方面的习惯。因此,对待新词、新语、新义,应该持发展的观点,凡符合上述条件的,要加以提倡和推广,加速其约定俗成的进程;对不符合上述条件或不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有的允许观察一段时间,有的要积极加以评论、引导,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