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上传.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541390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上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上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上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上传.ppt(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抗菌药物不良反物不良反应上上传为什麽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n n不不合合理理应应用用抗抗菌菌药药物物使使 不不良良反反应应发发生生率率增增加加n n不不合合理理抗抗菌菌药药物物应应用用使使 细细菌菌耐耐药药性性增增加加n n不不合合理理抗抗菌菌药药物物应应用用使使 病病人人经经济济负负担担增增加加n n抗生素发展的黄金期抗生素发展的黄金期n n上世纪最重要的医学贡献上世纪最重要的医学贡献n n很多制药公司投资研发抗生素很多制药公司投资研发抗生素n n11 种类抗生素种类抗生素n n270 种抗生素在临床应用种抗生素在临床应用20世纪世纪常见引起不良反应的常见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比例药物分布比

2、例医药导报医药导报.2002,21:100 常见的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分布n n药源性危害药源性危害药源性危害药源性危害(Drug misadventure (Drug misadventure (Drug misadventure (Drug misadventure 药害药害药害药害)指药物不良反应指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verse drug reaction,ADR)ADR)ADR)ADR)和不合理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所致的药物毒副反应所致的药物毒副反应,轻则引起不适轻则引起不适,重则可致命重则可致命。n n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adv

3、erse reactions ADR)(adverse reactions ADR)(adverse reactions ADR)(adverse reactions ADR)含义较广含义较广,包括包括“狭义的副作用狭义的副作用”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后遗症后遗症三致作用等。三致作用等。主要讨论主要讨论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和二重感染变态反应和二重感染变态反应和二重感染变态反应和二重感染n n不良事件不良事件不良事件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ADE)(adverse event ADE)(adverse event ADE)(adverse event

4、ADE)用药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医学事件。用药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医学事件。用药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医学事件。用药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医学事件。n n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不良事件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几个概念几个概念 ADR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不包括不包括 过量、滥用或用药不当。包括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过敏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二重感染、药物依赖性、致畸作用、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等WHOWHO对对ADRADR的定义的定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大事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大事件uu磺胺酊

5、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酊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酊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酊剂与肾功能衰竭uu氯碘羟喹(氯碘羟喹(氯碘羟喹(氯碘羟喹(ClioquinolClioquinolClioquinolClioquinol)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uu酮康唑酮康唑酮康唑酮康唑 引起严重肝损害,死亡引起严重肝损害,死亡引起严重肝损害,死亡引起严重肝损害,死亡uu链霉素链霉素链霉素链霉素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6、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42004年年年年3 3月月月月4 4日发布日发布日发布日发布 上市上市上市上市55年一切新药的年一切新药的年一切新药的年一切新药的ADRADR;上上上上市市市市55年年年年的的的的严严严严重重重重/不不不不寻寻寻寻常常常常ADRADR(致致致致死死死死、致致致致 残残残残、致致致致癌癌癌癌、致致致致畸畸畸畸、致致致致敏敏敏敏、致致致致生命危险);生命危险);生命危险);生命危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DIDI););););孕妇孕妇孕妇孕妇/哺育期用药;哺育期用药;哺育期用药;哺育期用药;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精神

7、依赖性ADRADR及撤药反应。及撤药反应。及撤药反应。及撤药反应。另外新增加的3点是:某种已知某种已知某种已知某种已知ADRADR发生率上升;发生率上升;发生率上升;发生率上升;用药差错(用药差错(用药差错(用药差错(Medication error,MEMedication error,ME)尤其是剂量过大的)尤其是剂量过大的)尤其是剂量过大的)尤其是剂量过大的AEAE;药品缺乏疗效或观察到该药存在缺陷的疑点。药品缺乏疗效或观察到该药存在缺陷的疑点。药品缺乏疗效或观察到该药存在缺陷的疑点。药品缺乏疗效或观察到该药存在缺陷的疑点。哪些情况要报告?哪些情况要报告?n n新新新新的的的的药药药药品

8、品品品不不不不良良良良反反反反应应应应:是是是是指指指指药药药药品品品品说说说说明明明明书书书书中中中中未未未未载载载载明明明明的的的的不不不不良良良良反反反反应应应应。即即即即说说说说明明明明书书书书是是是是判判判判断断断断某某某某不不不不良良良良反反反反应应应应是是是是否否否否为为为为新新新新的的的的药药药药品不良反应的唯一依据。品不良反应的唯一依据。品不良反应的唯一依据。品不良反应的唯一依据。n n药药药药品品品品严严严严重重重重不不不不良良良良反反反反应应应应/事事事事件件件件:是是是是指指指指因因因因使使使使用用用用药药药药品品品品引引引引起起起起以以以以下下下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9、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n n1 1 1 1、引起死亡;、引起死亡;、引起死亡;、引起死亡;n n2 2 2 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n n3 3 3 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 伤残;伤残;伤残;伤残;n n4 4 4 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n n5

10、5 5 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uuA(Augmented)A(Augmented)A(Augmented)A(Augmented)类反应类反应类反应类反应 最常见类型最常见类型 剂量相关剂量相关 可预知可预知 发生率高发生率高,死亡率低死亡率低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反应、继发反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反应、继发反 应、三致应、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致癌、致畸、致突变)、依赖性等、依赖性等uuB(BugsB(BugsB(BugsB(Bugs)类反应类反应类反应类反应 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二重感染或菌群交

11、替症 可预测的。可预测的。ADRADR分类及其发生机制分类及其发生机制uuC C C C(Chemical)(Chemical)(Chemical)(Chemical)类反应类反应类反应类反应 化学刺激反应化学刺激反应 取决于药物或赋形剂的化学性质而非药理学性质。取决于药物或赋形剂的化学性质而非药理学性质。反应多相似反应多相似 严重程度主要与药物浓度有关。严重程度主要与药物浓度有关。典型表现典型表现uuF(Familial)F(Familial)F(Familial)F(Familial)类反应类反应类反应类反应 家族性反应或特异性反应。家族性反应或特异性反应。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遗传性酶系统的

12、缺乏 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发生在敏感个体中。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发生在敏感个体中。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 G-6-PDG-6-PD缺乏的病人缺乏的病人 uH(Hypersensitivity)H(Hypersensitivity)类反应类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次常见药物变态反应,次常见 抗原与抗体反应抗原与抗体反应 难预测难预测,与剂量无关与剂量无关 按其发病机制分:按其发病机制分:I I型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速发型速发型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型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型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免疫复合物型 血清病样血清病样 反应、药

13、物热反应、药物热)型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迟发型迟发型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和其和其 他变态反应他变态反应 n n定义:定义: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功能异常和(或)组织器官等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大和疗程延长而增加。n n发生机制发生机制:药物的化学刺激人体细胞蛋白质合成或酶系功能受阻宿主原有的遗传缺陷或病理状态而诱发。n n最常见最常见n n主要表现在肾肾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肝肝 血液血液 胃肠道胃肠道 给给药局部药局部等毒性反应毒性反应pp肾毒性相当常见肾毒性相当常见肾毒性相当常见肾毒性相当常见pp轻重不一轻重不一轻重不一轻重不一pp病理病理病理病理pp肾毒性的最早表现为蛋白尿和管型

14、尿,尿量可无明肾毒性的最早表现为蛋白尿和管型尿,尿量可无明显改变,继而尿中出现红细胞,尿量改变(增多或显改变,继而尿中出现红细胞,尿量改变(增多或减少)减少)pHpH改变(大多自酸性转为碱性)改变(大多自酸性转为碱性)肾功能肾功能减退减退 尿钾排出增多等尿钾排出增多等pp一般于给药后一般于给药后3 36 6日发生,停药后日发生,停药后5 5日内消失或逐日内消失或逐渐恢复,少数出现急性肾衰渐恢复,少数出现急性肾衰 尿毒症等尿毒症等毒性反应毒性反应(肾肾)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肾毒性与药物积聚量成正比肾毒性与药物积聚量成正比;老年人、脱水者、两种以上肾毒性药物联老年人、脱

15、水者、两种以上肾毒性药物联 用易发生用易发生,庆大霉素较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更易发生庆大霉素较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更易发生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类:均有肾毒性均有肾毒性,常用量即可引起常用量即可引起两性霉素两性霉素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B:B:B:多种肾损害,发生率高多种肾损害,发生率高 ,可影响浓缩功能而出现肾性尿崩;可影响浓缩功能而出现肾性尿崩;剂量较大时可导致不可逆急性肾衰剂量较大时可导致不可逆急性肾衰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主要损及肾小管,肾毒性发生率主要损及肾小管,肾毒性发生率5 5 ,与庆大霉素合用增至,与庆大霉素合用增至3030以上以上发生肾毒性的抗菌药

16、物发生肾毒性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一代有一定肾毒性,一代有一定肾毒性,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时尤宜注意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时尤宜注意青霉素类:青霉素类:青霉素类:青霉素类:甲氧西林主要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与剂量无关,甲氧西林主要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与剂量无关,发生率发生率 10101515;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偶可引起;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偶可引起四环素类:四环素类:四环素类: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加重肾损害四环素、土霉素加重肾损害磺胺:磺胺:磺胺:磺胺:血尿、梗阻性肾病、少尿、急性肾衰、血尿、梗阻性肾病、少尿、急性肾衰、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等间质性肾炎、肾小

17、球肾炎等利福平:利福平:利福平:利福平:间质性肾炎,可能有免疫因素参与间质性肾炎,可能有免疫因素参与肾功能不良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肾功能不良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n n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n n应按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n n尽量选用不经肾排泄、低毒的品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男 140 年龄血肌酐标准体重(kg)72 女=0.8 男男减 量 法o轻度肾功能损伤2/31/2o中度1/21/5o重度1/51/10p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神经精神系统)毒性反应(神经精神系统)泰能、氟喹诺酮泰能、氟喹诺酮鞘内或脑室内注入青霉素类、氨基糖苷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两性霉素类、多粘菌素、两性霉

18、素B B等“青霉素青霉素脑病”:用药后24 72h内出现 pp脑神经脑神经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及耳毒性,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及耳毒性,新霉素和卡那霉素对耳蜗毒性较强,新霉素和卡那霉素对耳蜗毒性较强,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对耳前庭损害较著。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对耳前庭损害较著。pp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肌肉接头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多粘菌素多粘菌素多粘菌素可引起肌肉麻痹,林可可引起肌肉麻痹,林可 霉素、四环素偶可引起。霉素、四环素偶可引起。pp周围神经周围神经:链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异烟链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异烟链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

19、素、异烟链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异烟 肼、硝基呋喃类、乙胺丁醇肼、硝基呋喃类、乙胺丁醇肼、硝基呋喃类、乙胺丁醇肼、硝基呋喃类、乙胺丁醇等可引起周围神经炎等可引起周围神经炎pp精神症状精神症状:氯霉素、青霉素、环丝氨酸、异烟肼氯霉素、青霉素、环丝氨酸、异烟肼氯霉素、青霉素、环丝氨酸、异烟肼氯霉素、青霉素、环丝氨酸、异烟肼有时可引起有时可引起 链霉素和四环素链霉素和四环素偶可引起偶可引起n n机制:机制:中毒、过敏、对代谢酶的影响n n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急性、亚急性脂肪肝n n红霉素酯化物:红霉素酯化物: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率较高。n n磺胺:磺胺:严重者可致急性、亚急性肝坏死n n抗结核药

20、: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PAS、吡嗪酰胺等n n呋喃唑酮、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呋喃妥因:胆汁淤积,主为免疫反应n n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 B:n n其他:其他:如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林可霉素 类、大环内酯类、灰黄霉素均可引起,表 现为一过性或短暂的转氨酶升高毒性反应(肝脏)毒性反应(肝脏)l l贫血贫血:氯霉素氯霉素氯霉素氯霉素 红细胞生存抑制;再障;红细胞生存抑制;再障;G G6 6PDPD缺乏所致贫血缺乏所致贫血 磺胺、呋喃类磺胺、呋喃类磺胺、呋喃类磺胺、呋喃类 G G6 6PDPD缺乏所缺乏所致贫血致贫血 两性霉素两性霉素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 B B B 溶血溶血 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内酰

21、胺类内酰胺类 溶血性贫血,由溶血性贫血,由头孢菌素引起头孢菌素引起 者直接者直接CoombsCoombs多阳性多阳性l l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氯霉素氯霉素氯霉素氯霉素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 头孢菌素头孢菌素头孢菌素头孢菌素 血小板减少,与免疫机制有关血小板减少,与免疫机制有关l l凝血机制异常:凝血机制异常:凝血机制异常:凝血机制异常: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抑制肠道内产生维抑制肠道内产生维 生素生素K K的菌群的菌群,凝血酶原合成减少凝血酶原合成减少,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水平降低水平降低,血小板凝集功能障碍。

22、血小板凝集功能障碍。毒性反应(血液系统)毒性反应(血液系统)n n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可引起n n化学性刺激或肠道菌群失调n n四环素类最常见,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等毒性反应(胃肠道)毒性反应(胃肠道)毒性反应(局部)毒性反应(局部)n n肌注后局部疼痛伴硬结如青霉素钾盐n n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引起,如红霉素n n吸入浓度过高,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 等新生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新生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氯霉素氯霉素灰婴综合征灰婴综合征磺胺药磺胺药脑性核黄疸脑性核黄疸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软骨损害软骨损害(动物动物)四环素类四

23、环素类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肾、耳毒性万古霉素万古霉素肾、耳毒性肾、耳毒性磺胺药及呋喃类磺胺药及呋喃类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药物在妊娠期应用的危险性分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的危险性分级-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A A类类类类:可能对胎儿影响甚微:可能对胎儿影响甚微 B B类类类类:在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在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但人类研究资料不 充分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C C类类类类:动物研究显示毒性: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人体研究资料不

24、充分,权衡利弊后方可使用权衡利弊后方可使用 DD类类类类: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但仍可能受益 X X类类类类:致畸:致畸,禁用于妊娠或将妊娠患者禁用于妊娠或将妊娠患者妊娠期抗菌药物使用妊娠期抗菌药物使用n n妊娠早期避免使用妊娠早期避免使用妊娠早期避免使用妊娠早期避免使用 甲氧苄啶甲氧苄啶 甲硝唑甲硝唑 乙胺嘧啶乙胺嘧啶 利福平利福平 金刚烷胺金刚烷胺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 n n妊娠后期避免使用妊娠后期避免使用妊娠后期避免使用妊娠后期避免使用 磺胺类磺胺类 氯霉素氯霉素n n妊娠全期避免使用妊娠全期避免使用妊娠全期避免使用妊娠全期避免使用 四环素类四环素类 氨基

25、糖苷类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喹诺酮类 (去甲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 异烟肼异烟肼 TMP TMP 红霉素酯化物红霉素酯化物 磺胺类磺胺类 碘苷碘苷 阿糖腺苷阿糖腺苷 呋喃妥因呋喃妥因n n权衡利弊后慎用权衡利弊后慎用权衡利弊后慎用权衡利弊后慎用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 异烟肼异烟肼 氟胞嘧啶氟胞嘧啶 酮康唑酮康唑 氟康唑氟康唑n n妊娠全期可以使用妊娠全期可以使用妊娠全期可以使用妊娠全期可以使用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其他头孢菌素类其他B B 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磷霉素磷霉素 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 (注:危险性分类为注:危险性分类为B B级级)熟悉药物的毒性反应及防治对策;掌握合理剂量、熟悉药

26、物的毒性反应及防治对策;掌握合理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及配伍禁忌,及时停药疗程、给药途径及配伍禁忌,及时停药慎用毒性较强抗菌药,尤其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慎用毒性较强抗菌药,尤其老年人、婴幼儿、孕妇轻度对症处理,中重度及时减量、停药或改药,必轻度对症处理,中重度及时减量、停药或改药,必要时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要时加肾上腺皮质激素除少数例外,避免在鞘内脑室内注药;胸腹腔、关除少数例外,避免在鞘内脑室内注药;胸腹腔、关节腔内注药一般无必要节腔内注药一般无必要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泰能静滴速度宜慢,一氟喹诺酮类、泰能静滴速度宜慢,一次给药次给药1h1h以上以上链霉素致手足及口周麻木用钙剂减轻症

27、状;异烟肼链霉素致手足及口周麻木用钙剂减轻症状;异烟肼致周围神经炎用维生素致周围神经炎用维生素B6B6等等毒性反应的防治原则毒性反应的防治原则n n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n n皮疹最多见,其他有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物皮疹最多见,其他有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再障、接触性皮炎等血、再障、接触性皮炎等n n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型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型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支气管 哮喘、喉头水肿、荨麻疹等哮喘、喉头水肿、荨麻疹等 型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型变态反

28、应: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 少、血小板减少少、血小板减少 型变态反应:血清病样反应型变态反应:血清病样反应 型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型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青霉素最多见,氨基糖苷类、磺胺、青霉素最多见,氨基糖苷类、磺胺、四环素、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利四环素、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利 福平等也可发生。福平等也可发生。发生率发生率0.0040.0040.0150.015,病死率,病死率5 51010 发生迅速,可在注射针头未拔出即可发生,也可发生迅速,可在注射针头未拔出即可发生,也可 皮试时出现,半数在注射后皮试时出现,半数在注射后5 5分钟

29、内发生,分钟内发生,3030分钟分钟 内发生者占内发生者占9090 成年人多见成年人多见 各种用药途径均可发生,以注射多见各种用药途径均可发生,以注射多见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呼吸道阻塞症状;微循环障碍症状;:呼吸道阻塞症状;微循环障碍症状;中枢神经性症状;皮肤过敏反应中枢神经性症状;皮肤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反应表现及防治变态反应反应表现及防治 抢救抢救:分秒必争、就地抢救,切忌远道运送:分秒必争、就地抢救,切忌远道运送!首选肾上腺素,首选肾上腺素,0.10.10.50.51.0mL1.0mL皮下或静脉皮下或静脉 血管活性药、扩容、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血管活性药、扩容、肾上腺皮质

30、激素、抗组胺药 喉头水肿严重时及早做气管切开术喉头水肿严重时及早做气管切开术 防治:防治: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 有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史有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史 皮试,青霉素类停用皮试,青霉素类停用7 7天(小儿天(小儿3 3天)以上天)以上 重做皮试重做皮试 用药后观察用药后观察3030分钟分钟药物热:药物热:潜伏期一般712天,短至1天,长达数周;弛张热或稽留热;多伴皮疹;停药后23天内大多可以退热 药热的主要诊断依据为:药热的主要诊断依据为:(1)(1)用药后感染得到控制,但体温反而上升,用药后感染得到控制,但体温反而上升,退热药常无作用;退热药常无作用;(2)(

31、2)体温虽高,但一般情况良好;体温虽高,但一般情况良好;(3)(3)伴有皮疹或嗜酸粒性细胞增多;伴有皮疹或嗜酸粒性细胞增多;(4)(4)停用抗菌药物后体温可于停用抗菌药物后体温可于1 12 2日内迅速降。日内迅速降。皮疹:皮疹:各型皮疹;多于治疗后10天左右出现;对再次接触者,数小时到1-2日内迅速出现;一般持续510天后消退,停药后13天内迅速退清。青霉素发生率12,链霉素5,氨苄西林口服7、注射10以上,磺胺1.52。处理:处理:停药,抗过敏治疗血清病样反应:血清病样反应:常见,多较轻,不需特殊处理使用抗结核药使用抗结核药72小时后出现的皮疹小时后出现的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

32、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青霉素青霉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多与其他变态反应同时出现多与其他变态反应同时出现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与青霉素、链霉素经常接触者,一般与青霉素、链霉素经常接触者,一般 于接触后于接触后3 31212个月内发生个月内发生感光反应:感光反应:感光反应:感光反应:光敏感,见于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光敏感,见于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等,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等,表现为日光灼伤,暴露部位红、肿、热、痛、水疱和表现为日光灼伤,暴露部

33、位红、肿、热、痛、水疱和渗液渗液n n其他其他其他其他:如再障、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如再障、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胆汁淤积性黄疸、间质性肾炎等少、胆汁淤积性黄疸、间质性肾炎等定义定义:也称菌群交替症也称菌群交替症,是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感染是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感染主要致病菌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真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有引起的感染有:口腔感染、肠炎或肛周炎、伪膜性肠炎、口腔感染、肠炎或肛周炎、伪膜性肠炎、菌群交替性肠炎、肺炎(如真菌性肺炎)菌群交替性肠炎、肺炎(如真菌性肺炎)、尿路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等败血症等发生

34、率约发生率约2-3%,2-3%,一般出现于用药一般出现于用药3 3周内周内多见于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婴儿、老年人、有严重原多见于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婴儿、老年人、有严重原发病、免疫功能低下、腹部大手术者发病、免疫功能低下、腹部大手术者二重感染的特点:隐蔽性、复杂性、麻痹性、误导性、二重感染的特点:隐蔽性、复杂性、麻痹性、误导性、难治性。难治性。二重感染二重感染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林可霉素林可霉素 磷霉素磷霉素 氯霉素氯霉素 四环素四环素 多肽类多肽类磺胺类磺胺类 氟喹诺氟喹诺 酮类酮类(FQNS)(FQNS)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 -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常见常见常见常见 抗

35、菌药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n n神经、精神系统反应神经、精神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鞘内或脑室内注入;普鲁卡因青霉素;所有高浓度-内酰胺类抗生素均可引起癫痫发作。内酰胺类抗生素均可引起癫痫发作。n n低钾血症低钾血症n n血液系统血液系统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及拉氧头孢引发的出血反应也屡见报道。n n戒酒硫样反应戒酒硫样反应 氟喹诺酮类(FQNS)不良反应n n不良反应与药物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n n常见不良反应n n神经系统(1)颅内压增高(2)惊厥、抽搐和癫痫(3)锥体外系症状(4)精神

36、症状(5)周围神经炎n n骨关节反应n n腱破裂及横纹肌溶解症n n心脏毒性n n低血糖n n斑丘疹,光敏性皮炎 1 1、肾毒性:、肾毒性:、肾毒性:、肾毒性:2 2、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1 1)感觉障碍)感觉障碍)感觉障碍)感觉障碍 (2 (2)神经肌肉阻滞)神经肌肉阻滞)神经肌肉阻滞)神经肌肉阻滞 (3 3)脑膜刺激症)脑膜刺激症)脑膜刺激症)脑膜刺激症 (4 4)耳蜗和前庭神经损害:)耳蜗和前庭神经损害:)耳蜗和前庭神经损害:)耳蜗和前庭神经损害:3 3、局部刺激症状:、局部刺激症状:、局部刺激症状:、局部刺激症状:4 4、其它:、其它:、其它:、其它:变态反

37、应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变态反应 1 1、注射给药可见面部潮红、皮肤瘙痒、皮疹、支气、注射给药可见面部潮红、皮肤瘙痒、皮疹、支气、注射给药可见面部潮红、皮肤瘙痒、皮疹、支气、注射给药可见面部潮红、皮肤瘙痒、皮疹、支气 管哮喘和药热,偶发过敏性休克。管哮喘和药热,偶发过敏性休克。管哮喘和药热,偶发过敏性休克。管哮喘和药热,偶发过敏性休克。2 2、万古霉素可引发红颈或红人综合症。、万古霉素可引发红颈或红人综合症。、万古霉素可引发红颈或红人综合症。、万古霉素可引发红颈或红人综合症。多肽类多肽类ADR严格掌握应用指针,减少用药种类严格掌握应用指针,减少用药种类 患者用药患者用药1 15 5种,种,ADRAD

38、R发生率发生率3.83.8;6 61515种,为种,为2828;16 16种,为种,为8484熟悉药物的熟悉药物的ADR ADR,结合病理、生理给药,注意特结合病理、生理给药,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殊人群的用药减少不必要的合并用药减少不必要的合并用药定期监测可能严重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定期监测可能严重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注意药物的迟发性反应注意药物的迟发性反应A A预防预防临床医师谨记:抗菌药物是临床医师谨记:抗菌药物是“双刃剑双刃剑”!医师医师:药师:药师:交待并注明用药剂量和方法。对应定期监测的药物 对已发生过患者应嘱咐患者患者:向医师讲明用药和家族史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遵医嘱用药药厂:药品说明书中注明。补充和修改说明书。客观介绍药物疗效和。A预防的治疗原则的治疗原则去除病因加速排泄:输液、泻药等支持疗法对症治疗特异性脱敏pp 抗菌药物的ADR多数是可以预防或 减少发生几率或减轻反应程度的pp 随着人们对ADR认识的广泛提高,以预防为主,抗菌药物ADR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一定会被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结结 语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