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学(上篇).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540077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学(上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礼仪学(上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仪学(上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学(上篇).ppt(8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篇上篇 礼仪的理论与规律礼仪的理论与规律第一章第一章 现代礼仪学的研究对象现代礼仪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第二章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第三章第三章 礼仪的性质礼仪的性质第四章第四章 礼仪的构成要素礼仪的构成要素第五章第五章 礼仪的规律礼仪的规律第六章第六章 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原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原则则第一章第一章 现代礼仪学的研究对象现代礼仪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礼和仪什么是礼和仪第二节第二节 什么是礼仪什么是礼仪第三节第三节 礼仪学的研究对象礼仪学的研究对象 林肯传林肯传中有这样一件事:一天,中有这样一件事:一天,林肯总统与一位南方的绅士乘坐马车外林肯总统与一位南方的绅士乘

2、坐马车外出,途遇一老年黑人深深地向他鞠躬。出,途遇一老年黑人深深地向他鞠躬。林肯点头微笑并也摘帽还礼。同行的林肯点头微笑并也摘帽还礼。同行的绅士问道:绅士问道:“为什么你要向黑鬼摘帽?为什么你要向黑鬼摘帽?”林肯回答林肯回答说:说:“因为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因为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可见可见林肯深受美国人民的热爱是有其原因的。林肯深受美国人民的热爱是有其原因的。19821982年美年美国举行民意测验,要求人们在美国历届的国举行民意测验,要求人们在美国历届的4040位总统位总统中挑选一位中挑选一位“最佳总统最佳总统”时,名列前茅的就是林肯。时,名列前茅的就是林肯。林肯向老年黑人脱

3、帽致礼说明了什么?林肯向老年黑人脱帽致礼说明了什么?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案例n人无礼,无以立。人无礼,无以立。n 孔子孔子礼仪学(包括现代礼仪礼仪学(包括现代礼仪学)的学)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礼的是礼的概念,其它基本概念还概念,其它基本概念还有仪、礼仪以及礼貌、有仪、礼仪以及礼貌、礼节等。礼节等。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礼和仪什么是礼和仪 “礼仪礼仪”是一个合成词,它是由是一个合成词,它是由“礼礼”与与“仪仪”两两个词组成。个词组成。一、一、什么是什么是“礼礼”?“礼礼”的概念,古今意义有区别,也可作为的概念,古今意义有区别,也可作为广义与广义与狭狭义的不同理解。义

4、的不同理解。1.我国古代我国古代“礼礼”的概念的概念,有三层基本含义:,有三层基本含义:1)典章制度)典章制度 2)礼节仪式)礼节仪式 3)道德规范)道德规范 现在礼仪论著常提到的现在礼仪论著常提到的“三礼三礼”,即,即十三经十三经中的中的周礼周礼、仪礼仪礼、礼礼记记三部儒家经典著作。三部儒家经典著作。周礼周礼-基本指典章制度基本指典章制度,它是专谈古代政治,它是专谈古代政治制度的书;制度的书;仪礼仪礼-指礼节仪式指礼节仪式,它是记录战国以前贵族,它是记录战国以前贵族生活中的各种礼节仪式的典籍;生活中的各种礼节仪式的典籍;礼记礼记-它是关于它是关于“礼礼”的论文集的论文集,内容庞,内容庞杂,涉

5、及礼制的内容、礼制产生和变迁的历杂,涉及礼制的内容、礼制产生和变迁的历史等许多方面,它比较接近广义的史等许多方面,它比较接近广义的“礼礼”的的概念。概念。2.我国现代的我国现代的“礼礼”的概念的概念 辞海辞海(1)敬神;敬神;(2)有敬意或隆重的仪式;有敬意或隆重的仪式;(3)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4)礼物;礼物;(5)古书名;古书名;(6)姓。姓。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1)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仪式;(2)表示尊敬的言语表示尊敬的

6、言语或动作;或动作;(3)礼物。礼物。3)中国礼仪大辞典)中国礼仪大辞典 礼指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礼指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二、二、“仪仪”的概念的概念 1.法度、准则。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容貌、风度。5.礼物。礼物。第二节第二节 什么是礼仪什么是礼仪礼是礼仪学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礼礼是礼仪学这门学科的核

7、心概念,礼仪就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仪就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礼仪一、什么是礼仪古代古代“礼仪礼仪”一词,早在一词,早在诗经诗经和和礼记礼记中就已经出现了。中就已经出现了。但两者的意义并不完全一样。但两者的意义并不完全一样。现代有关现代有关“礼仪礼仪”的解释的解释 1)行礼之仪式。)行礼之仪式。2)礼节和仪式。)礼节和仪式。3)礼节和仪式、风俗或传统的变种,历史地)礼节和仪式、风俗或传统的变种,历史地形成和专门规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形成和专门规定的一种行为规范。4)礼在社会生活中之程式化或名物化体现,)礼在社会生活中之程式化或名物化体现,主要指各种符合礼的精神、要求、规范的

8、交主要指各种符合礼的精神、要求、规范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活动、典礼程序,往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活动、典礼程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器物、标志、服饰、象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器物、标志、服饰、象征等。等。5)礼节和仪式,是社会、道德、风俗、宗)礼节和仪式,是社会、道德、风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是文明道德修养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是文明道德修养程度如何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程度如何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6)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式等。7)人们在共同生活和长期交往中不

9、知不觉)人们在共同生活和长期交往中不知不觉约定俗成的规定。约定俗成的规定。8)“礼礼”的表现方式,的表现方式,“礼礼”的具体化结的具体化结果。果。9)交往的规范。)交往的规范。10)向宾客表示尊重和敬意的方式。)向宾客表示尊重和敬意的方式。礼仪的内涵与外延礼仪的内涵与外延内涵:内涵:指出礼仪是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规范、准指出礼仪是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规范、准则、方式、形式或程序,是在社会交往过程则、方式、形式或程序,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结果,具有指导和协调人际关中约定俗成的结果,具有指导和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系的作用;外延:外延:指出礼仪还包括礼节、礼数、礼貌、仪表、指出礼仪还包括礼节

10、、礼数、礼貌、仪表、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综合起来综合起来即即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礼仪的概念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礼仪的概念。英语中的英语中的“礼仪礼仪”概念概念 英语单词:英语单词:“ETIQUETTE”表示礼表示礼仪,源自法语。仪,源自法语。原意是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法庭上的通行证”。新英汉词典新英汉词典对这一词的解释:对这一词的解释:礼节,礼仪;礼节,礼仪;【总称】(同业间的)规矩、成【总称】(同业间的)规矩、成规、格式。规、格式。礼仪的概念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的,符合礼的要

11、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其具体体现的形活动形式的总和。其具体体现的形式有:礼节、礼数、礼貌、仪表、式有:礼节、礼数、礼貌、仪表、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二、二、“礼礼”、“仪仪”、“礼仪礼仪”的区别的区别 它们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概念,既有联它们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系又有区别。1.“仪仪”与与“礼仪礼仪”的区别:的区别:P14 2.“礼礼”与与“礼仪礼仪”的区别:的区别:P15 3.“礼礼”与与“仪仪”的区别:的区别:P15 三、礼貌、礼节与礼仪的关系三、礼貌、礼节与礼

12、仪的关系 礼貌礼貌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如讲礼貌,有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如讲礼貌,有礼貌;礼貌;礼节礼节指表示尊敬、祝福、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指表示尊敬、祝福、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鸣礼炮等。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鸣礼炮等。礼貌、礼节都是礼仪的具体体现和表现形式。礼貌、礼节都是礼仪的具体体现和表现形式。礼礼仪与礼貌、礼节之间,是逻辑上类与分子、属概念仪与礼貌、礼节之间,是逻辑上类与分子、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与种概念的关系。若视礼仪为一个系统,则礼貌和。若视礼仪为一个系统,则礼貌和礼节是其的两个子系统。在表述时可用礼仪指代礼礼节是其的两个子系统。在表述时可用

13、礼仪指代礼貌和礼节;但礼貌和礼节却不能指代礼仪。貌和礼节;但礼貌和礼节却不能指代礼仪。第三节第三节 礼仪学的研究对象礼仪学的研究对象一、礼仪学的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一、礼仪学的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1.礼仪学的礼仪学的理论理论探讨(上篇)探讨(上篇)1)礼仪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礼仪学研究对象的探讨;2)礼仪历史的简单回顾;)礼仪历史的简单回顾;3)礼仪性质的讨论;)礼仪性质的讨论;4)礼仪构成要素的分析;)礼仪构成要素的分析;5)礼仪规律的探讨;)礼仪规律的探讨;6)社会主义礼仪基本原则的考虑)社会主义礼仪基本原则的考虑。2.礼仪学礼仪学的的实际应用实际应用(下篇)(下篇)本教材主要介绍一般

14、性的礼仪常识和礼仪本教材主要介绍一般性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包括仪表举止、言谈、往来、通讯、规范,包括仪表举止、言谈、往来、通讯、集会、馈赠、宴会、舞会、服务等方面的礼集会、馈赠、宴会、舞会、服务等方面的礼仪。仪。此外,本教材附录的三章内容是有关节此外,本教材附录的三章内容是有关节日、风俗和禁忌。它们与礼仪的联系比较密日、风俗和禁忌。它们与礼仪的联系比较密切。切。礼仪学是研究礼仪的性质、构成、规律礼仪学是研究礼仪的性质、构成、规律和基本原则以及一般性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和基本原则以及一般性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的一门学科。范的一门学科。第二章第二章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仪作为人类社会

15、的行为规范,是与人类社礼仪作为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会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或正在形成相应的礼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或正在形成相应的礼仪规范。仪规范。礼仪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人礼仪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人类社会一经形成就必然会伴随产生对社会成类社会一经形成就必然会伴随产生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人类员的行为加以规范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得以维持和延续。社会得以维持和延续。内容与结构内容与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礼仪原始社会的礼仪第二节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礼仪奴隶社会的礼仪

16、第三节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礼仪封建社会的礼仪第四节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第一节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礼仪原始社会的礼仪一、礼及礼仪的起源一、礼及礼仪的起源1、我国古代有所谓我国古代有所谓“圣人制作圣人制作”的理论。的理论。荀子新注荀子认为礼及礼仪只是所谓荀子新注荀子认为礼及礼仪只是所谓“圣人圣人”出出现后的产物,是片面的理解与解释了礼及礼仪的内容。现后的产物,是片面的理解与解释了礼及礼仪的内容。论语论语为政孔子提到夏礼、殷礼、周礼,但在为政孔子提到夏礼、殷礼、周礼,但在这之前的人类原始社会,还有近百万年的历史,用四这之前的人类原始社会,还有近百万年的历史,用四千多年以来其中一段

17、历史来概括上百万年的历史,显千多年以来其中一段历史来概括上百万年的历史,显然是片面的。然是片面的。礼和礼仪的形成,必然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初级到礼和礼仪的形成,必然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初级到高级,由零碎到整体的渐进过程,绝不可能在哪一个高级,由零碎到整体的渐进过程,绝不可能在哪一个“圣人圣人”手里一下子变出来,手里一下子变出来,“圣人圣人”不过是做了一些不过是做了一些归纳、综合、集中、整理的工作。归纳、综合、集中、整理的工作。2、原始社会的礼仪,必然是原始社会人们的原始社会的礼仪,必然是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的产物和反映。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的产物和反映。1915年,波

18、兰籍人类学家年,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马林诺夫斯基到太到太平洋西部的特罗布里恩群岛上进行野外考察三平洋西部的特罗布里恩群岛上进行野外考察三年,了解了该岛当时处于原始社会的母权制阶年,了解了该岛当时处于原始社会的母权制阶段,母系社会是人际关系及其有关礼仪规范的段,母系社会是人际关系及其有关礼仪规范的渊源。渊源。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摩尔根在其不朽著作在其不朽著作古古代社会代社会中所描述的一个例子。中所描述的一个例子。P24-26 1.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位置。2.礼仪内容广泛,以各种崇拜尤为突礼仪内容广泛,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出。

19、3.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4.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和平等的。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和平等的。二、原始社会礼仪的特点二、原始社会礼仪的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礼仪奴隶社会的礼仪一、一、奴隶社会的礼仪特点奴隶社会的礼仪特点 1.奴隶社会礼仪的尊君观点取代了原始社会礼仪的奴隶社会礼仪的尊君观点取代了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全民意向 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是十分鲜明的。我国古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是十分鲜明的。我国古代的代的三大祭礼三大祭礼(祭天神、祭地神、祭人鬼)都是氏(祭天神、祭地神、祭人鬼)都是氏族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族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2.奴隶社会礼

20、仪的强制与不平等取代了原始社会礼奴隶社会礼仪的强制与不平等取代了原始社会礼仪的民主、平等精神仪的民主、平等精神 3.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 二、奴隶社会礼仪之内容二、奴隶社会礼仪之内容 我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历经夏、我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前后约商、周三个朝代,前后约1400余年。中余年。中国第一次形成了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国第一次形成了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提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礼仪概念和度,提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礼仪概念和礼仪规范,开始确立了崇古重礼的文化礼仪规范,开始确立了崇古重礼的文化传统。传统。“五礼五礼”1.吉礼,指祭祀的典

21、礼。吉礼,指祭祀的典礼。2.凶礼,一般指丧礼,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凶礼,一般指丧礼,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下列五个项目,即丧、荒、吊、桧、哀吊等,下列五个项目,即丧、荒、吊、桧、恤五种典礼。恤五种典礼。3.宾礼,指诸侯对天子的朝觐及各诸侯之间宾礼,指诸侯对天子的朝觐及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的聘问和会盟等。4.军礼,主要指战事,包括校阅、出师、乞军礼,主要指战事,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捷、献俘等。师、致师、献捷、献俘等。5.嘉礼,则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嘉礼,则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酒礼、立储等。乡饮酒礼、立储等。第三节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礼仪封建社会的礼仪封建社

22、会的礼仪除了沿袭并发展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礼仪除了沿袭并发展了奴隶社会礼仪的三个特征之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礼仪的三个特征之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1、伪善是封建礼仪的重要特点。伪善是封建礼仪的重要特点。明代,明代,殉葬制殉葬制死灰复燃但朝廷却假惺惺的规死灰复燃但朝廷却假惺惺的规定,对殉葬者一律从物质、精神上给予褒奖定,对殉葬者一律从物质、精神上给予褒奖鼓励鼓励在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其礼仪的伪善性表现,其礼仪的伪善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得更为突出。2、封建礼仪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封闭性封建礼仪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封闭性封建礼仪的封闭性在封建礼仪的封闭性在外交活动外交活动中体现得尤为中体现

23、得尤为突出。突出。腐朽反动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全部封建礼仪赖腐朽反动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全部封建礼仪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温床。以生存的基础和温床。封建社会礼仪是灭绝人性的,野蛮而又伪善封建社会礼仪是灭绝人性的,野蛮而又伪善的,自我封闭而又妄自尊大的。随着封建专的,自我封闭而又妄自尊大的。随着封建专制制度一道退出历史舞台。制制度一道退出历史舞台。第四节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有人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为有人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为“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资本主义社会礼仪取代封建社会礼仪,资本主义社会礼仪取代封建社会礼仪是历史的必然和历史的进步。那么,在礼是历史的必然和历史的进步。那么,在礼仪建

24、设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巨仪建设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礼仪文明和礼仪水准也达到大的成功。其礼仪文明和礼仪水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意义上,可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意义上,可称其为其为“文明礼仪文明礼仪”。大量事实说明资本主义的文明礼仪不一定大量事实说明资本主义的文明礼仪不一定“文明文明”。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既文明又不文明既文明又不文明 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1、资本主义社会奉行资本主义社会奉行“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但又不能真正做到。的原则,但又不能真正做到。

25、2、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强烈的民族利己主义动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强烈的民族利己主义动机。各国资产阶级统治者不但不会无条件的机。各国资产阶级统治者不但不会无条件的将所谓将所谓“自由平等博爱自由平等博爱”普施于其他民族和国普施于其他民族和国家,而且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其他国家的军事家,而且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其他国家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渗透。侵略和经济渗透。总之,资本主义社会礼仪是一种自诩总之,资本主义社会礼仪是一种自诩“自由,平等自由,平等”,但是并未做到。是,但是并未做到。是一种标榜不适用强制力量的礼仪,但一种标榜不适用强制力量的礼仪,但是也没有做到。资本主义社会礼仪想是也没有做到。资本主义社会礼仪想要超越奴隶社

26、会和封建社会的礼仪,要超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礼仪,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礼仪在其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礼仪在其中确依旧阴魂不散。中确依旧阴魂不散。第三章第三章 礼仪的性质礼仪的性质就就礼仪性质而言,它属于社会规范的礼仪性质而言,它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范畴,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批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批评继承和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现象,评继承和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现象,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有的有的时候还表现出一定的阶级色彩。时候还表现出一定的阶级色彩。内容与结构内容与结构 第一节第一节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 第二节第二节 礼仪的批判继承与推

27、陈出新礼仪的批判继承与推陈出新 第三节第三节 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第四节第四节 礼仪的阶级色彩礼仪的阶级色彩第一节第一节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一、社会规范的概念一、社会规范的概念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成员在社会是调整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或者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或者说,是一个社会对其成员在社会生说,是一个社会对其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加以提倡或限制的准则。活中的行为加以提倡或限制的准则。社会规范分为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社会规范分为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 1.非法律规范泛指法律规范之外的一切社非法律规范泛指法律规范之外的一切社会规

28、范,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会规范,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以及非国家组织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生活准则以及非国家组织的规章制度等。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2.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体现统治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强制性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国家强规则。强制性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国家强制性,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特征,也是法律规制性,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特征,也是法律规范区别于非法律规范的重要标志。范区别于非法律规范的重要标志。二、礼仪作为非法律规范发挥作用二、礼仪作为

29、非法律规范发挥作用的手段的手段 美国学者的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一书提出两美国学者的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一书提出两种措施或手段:一是促进非法律规范的社会化过程;种措施或手段:一是促进非法律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二是强化非法律规范的社会压力。二是强化非法律规范的社会压力。1、非法律规范的社会化,非法律规范的社会化,“把人们自己变成了警察把人们自己变成了警察”。2、当人们超越了社会规范的界限,社会压力常会当人们超越了社会规范的界限,社会压力常会把其拉回来。把其拉回来。就是要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促成有关的社会规就是要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促成有关的社会规范转化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社会风尚、社会舆论,范转化成为

30、一种社会道德、社会风尚、社会舆论,并借助之的巨大力量为自身的推行与弘扬而坚持不并借助之的巨大力量为自身的推行与弘扬而坚持不懈地开辟道路,这是非法律规范发挥自身作用、实懈地开辟道路,这是非法律规范发挥自身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重要的途径。现自身价值的最重要的途径。第二节第二节 礼仪的批判继承与推陈出新礼仪的批判继承与推陈出新历史上任何一种较为古老的文化现象,历史上任何一种较为古老的文化现象,都有一部不断地批判继承和不断地推陈都有一部不断地批判继承和不断地推陈出新的生动的历史记录。出新的生动的历史记录。中国:礼仪要根据不同的时代和民情而中国:礼仪要根据不同的时代和民情而加以改造。加以改造。国外:礼

31、仪著作也经常涉及对其的批判国外:礼仪著作也经常涉及对其的批判继承和与推陈出新继承和与推陈出新正确态度正确态度1、反对抱残守缺、顽固不化的守旧思反对抱残守缺、顽固不化的守旧思想和态度想和态度2、反对割断历史,搞什么反对割断历史,搞什么“另起炉灶另起炉灶”社会对礼仪的不断地批判继承和不断地社会对礼仪的不断地批判继承和不断地推陈出新,一是礼仪源远流长,永不枯推陈出新,一是礼仪源远流长,永不枯竭的根基所在;二是礼仪能够顺应社会,竭的根基所在;二是礼仪能够顺应社会,顺应历史永远充满活力的生机所在。顺应历史永远充满活力的生机所在。第三节第三节 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32、,是指不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地方的礼仪具有不同于其它同民族和地方的礼仪具有不同于其它民族和地方礼仪的一些特点。民族和地方礼仪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为这些特点表现为内部统一性与外内部统一性与外部差异性的结合部差异性的结合。内部统一性内部统一性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或特定人群,为了有效地确立、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或特定人群,为了有效地确立、维护其社会等级秩序,必须以维护其社会等级秩序,必须以内部统一性内部统一性为首要前为首要前提。不但礼仪制度必须统一,且在实施中也不允许提。不但礼仪制度必须统一,且在实施中也不允许各行其是,否则,礼仪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行其是,否则,礼仪不可能发挥

33、其应有的作用,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堪收拾的局面。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堪收拾的局面。注意注意:内部统一性不仅表现在一个民族、国家或特定:内部统一性不仅表现在一个民族、国家或特定人群的整体之中,即使某些个体远离故土、客居异人群的整体之中,即使某些个体远离故土、客居异乡,其礼仪内部统一性也会顽强地体现出来。乡,其礼仪内部统一性也会顽强地体现出来。外部差异性外部差异性-指本民族或本地方与其他民族和地方的礼仪指本民族或本地方与其他民族和地方的礼仪的差异性。的差异性。不同民族或人群的社会生活,其所处的地理环不同民族或人群的社会生活,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传承、自然资源、社会氛围、生产水平、境、历史传承、自然资源、

34、社会氛围、生产水平、生活方式及文化背景等等,都有千差万别,因而造生活方式及文化背景等等,都有千差万别,因而造成不同民族或人群礼仪上的差异。成不同民族或人群礼仪上的差异。每一个民族的礼仪,都有它自身的本质的特点,每一个民族的礼仪,都有它自身的本质的特点,都有只属于该民族而为其它民族所没有的特征。都有只属于该民族而为其它民族所没有的特征。(见教材(见教材P60 日本人的鞠躬,帽子的礼仪)日本人的鞠躬,帽子的礼仪)即便是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同一个民族,即便是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同一个民族,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性。(见教材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性。(见教材P6162)不同民族和地方的礼仪,既有内部的

35、统不同民族和地方的礼仪,既有内部的统一性,又有外部的差异性;这两方面的一性,又有外部的差异性;这两方面的统一,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礼仪的民族统一,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含义。性和地方性的含义。礼仪的另一面是其具有礼仪的另一面是其具有全人类的共全人类的共通通性性,正是这一共通性德存在,礼仪才能够在正是这一共通性德存在,礼仪才能够在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各种交往中,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各种交往中,充分发挥其领导、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充分发挥其领导、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礼仪的阶级色彩礼仪的阶级色彩礼仪有没有阶级性,的确是一个十分敏感礼仪有没有阶级性,的确是一个十分敏感

36、的话题。的话题。旧礼仪中服务于剥削阶级,摧残劳动人民旧礼仪中服务于剥削阶级,摧残劳动人民的事例多得很。例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的事例多得很。例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礼教吃人的本质。记中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礼教吃人的本质。但旧礼仪中也有没有打上阶级烙印,体现但旧礼仪中也有没有打上阶级烙印,体现人类共同性的内容人类共同性的内容。P65因为礼仪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有一种强大的驱因为礼仪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有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量,那就是全地区、全民族乃至全人类指动力量,那就是全地区、全民族乃至全人类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导、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仪是超阶级的。整个

37、原始社会的礼仪就属于礼仪是超阶级的。整个原始社会的礼仪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情况。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礼仪同样在这两种力量的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礼仪同样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继续向前发展:一种是满足全地区、共同作用下继续向前发展:一种是满足全地区、全民族乃至全人类需要的驱动力量,一种则是全民族乃至全人类需要的驱动力量,一种则是满足统治阶级需要的强制力量。从后者的角度满足统治阶级需要的强制力量。从后者的角度来看,阶级社会的礼仪,带有一定的阶级色彩。来看,阶级社会的礼仪,带有一定的阶级色彩。片面认为礼仪有或没有阶级性都是行不通的片面认为礼仪有或没有阶级性都是行不通的第四章第四章 礼仪的构成要素礼仪的构

38、成要素第一节第一节 礼仪的主体和对象礼仪的主体和对象第二节第二节 礼仪的媒体礼仪的媒体第三节第三节 礼仪的环境礼仪的环境第一节第一节 礼仪的主体和对象礼仪的主体和对象一、礼仪的主体一、礼仪的主体 它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它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1、礼仪主体的类型礼仪主体的类型 1)个人: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规模较小或比较简单)个人: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规模较小或比较简单 2)组织:可大可小、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各级组)组织:可大可小、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各级组织织,其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规模较大或较复杂;也可其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规模较大或较复杂;也可规模较

39、小或较简单。规模较小或较简单。还有一种介乎个人与组织这两种类型之间的礼仪主还有一种介乎个人与组织这两种类型之间的礼仪主体:其礼仪主体在操作和实施具体礼仪时,难度较大体:其礼仪主体在操作和实施具体礼仪时,难度较大2.礼仪主体的代表者礼仪主体的代表者 它是指它是指代表礼仪主体进行礼仪操作和实代表礼仪主体进行礼仪操作和实施的人施的人。当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规模较大、规格当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规模较大、规格较高时,它由多人组成,即升格为代表团。较高时,它由多人组成,即升格为代表团。作为组织类型的礼仪主体,其礼仪行为作为组织类型的礼仪主体,其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不可能靠组织自身来完成必须由或礼仪活动不可能靠组

40、织自身来完成必须由具体的人代表组织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具体的人代表组织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不论是组织或个人,在选派代表或代理不论是组织或个人,在选派代表或代理人时,都要非常认真严肃,十分小心谨慎。人时,都要非常认真严肃,十分小心谨慎。选派代表或代理人时的注意事项选派代表或代理人时的注意事项 1)代表者应能够真正代表礼仪主)代表者应能够真正代表礼仪主体,有资格、有能力胜任工作,较好体,有资格、有能力胜任工作,较好地完成代表礼仪主体交办的特定任务。地完成代表礼仪主体交办的特定任务。2)代表者须被礼仪对象所认可、)代表者须被礼仪对象所认可、所接受、所欢迎,能巩固和发展礼仪所接受、所欢迎,能巩固和发展

41、礼仪对象与礼仪主体之间的良好关系。对象与礼仪主体之间的良好关系。二、礼仪的对象二、礼仪的对象 它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它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和承受者。任何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都必须有所指向,任何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都必须有所指向,都必须有承受者。都必须有承受者。1、礼仪对象的礼仪对象的外延外延 它可以是它可以是非常宽泛非常宽泛的,一切的,一切在礼仪主体在礼仪主体看来具备真、善、美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礼看来具备真、善、美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礼仪的对象仪的对象。但是,因礼仪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但是,因礼仪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标准,致使礼仪对象也有所不同。致使礼仪对象也

42、有所不同。2、礼仪的对象,是一个既琳琅满目又良礼仪的对象,是一个既琳琅满目又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无奇不有的世界。莠不齐、鱼目混珠、无奇不有的世界。1)可有形,也可无形;)可有形,也可无形;2)可具体,也可抽象;)可具体,也可抽象;3)可物质,也可神;)可物质,也可神;4)可是人,也可是物;)可是人,也可是物;5)可在眼前,也可在天边;)可在眼前,也可在天边;6)可品位高洁,也可恶浊不堪。)可品位高洁,也可恶浊不堪。三、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的关系三、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的关系 1.任何一个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都包含任何一个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都包含礼仪主、客体的矛盾运动。礼仪主、客体的矛盾运动。2.

43、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是相互依存的,且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是相互依存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成不变的。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一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面。它们的关系,是一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序;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依序;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礼仪的媒体礼仪的媒体一、礼仪媒体及其符号特征一、礼仪媒体及其符号特征 任何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都不可能凭空任何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都不可能凭空进行,必须依

44、托一定的媒介或媒体,这个媒进行,必须依托一定的媒介或媒体,这个媒介或媒体就叫做礼仪的媒体。介或媒体就叫做礼仪的媒体。符号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和交际活动的有力符号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和交际活动的有力工具。工具。把符号用于或体现于人类的礼仪行为和礼仪把符号用于或体现于人类的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中,也即礼仪的媒体。礼仪媒体活动中,也即礼仪的媒体。礼仪媒体=礼仪符礼仪符号。号。礼仪的内容礼仪的内容-礼仪内在要素的总和礼仪内在要素的总和。礼仪的形式礼仪的形式-礼仪内在要素的表现礼仪内在要素的表现方式,亦即诉诸人们感官的物理表现方式,亦即诉诸人们感官的物理表现。礼仪或礼仪媒体,就是礼仪内容和礼仪礼仪或礼仪媒体,

45、就是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的统一。形式的统一。二、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的关系二、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的关系 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作为矛盾的两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均不可缺少,但它们在礼仪或个方面,均不可缺少,但它们在礼仪或礼仪媒体中的地位却完全不一样。礼仪媒体中的地位却完全不一样。礼仪礼仪内容内容是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处于绝对地位绝对地位;礼仪礼仪形式形式是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处于服从地位服从地位;礼仪内容决定礼仪形式,礼仪形式礼仪内容决定礼仪形式,礼仪形式服从礼仪内容。服从礼仪内容。1.礼仪内容与礼仪形式之间的主从关系礼仪内容与礼仪形式之间的主从关系 孔

46、子孔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有余也。2.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的主次要位置并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的主次要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周总理化解周总理化解“万字符万字符”的小故事的小故事三、礼仪媒体的多样性三、礼仪媒体的多样性 借助交际符号类型的划分作为参照显然更有借助交际符号类型的划分作为参照显然更有意义。意义。1.李元授在李元授在交际学交际学中将交际符号系统划中将交际符号系统划分为两大类型:分为两大类型:1)言语交际符号

47、)言语交际符号 2)非言语交际符号)非言语交际符号 其划分图解如下:见其划分图解如下:见P.80略。略。评价:这种划分很有道理。但参照礼仪媒评价:这种划分很有道理。但参照礼仪媒体类型的划分,却还不尽如人意。因有些在礼体类型的划分,却还不尽如人意。因有些在礼仪实践中客观存在的礼仪媒体在此系统中缺乏仪实践中客观存在的礼仪媒体在此系统中缺乏应有的位置。应有的位置。1、宏观上可将礼仪媒体系统划分为三大基本宏观上可将礼仪媒体系统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型:类型:1)人体礼仪媒体)人体礼仪媒体 2)物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 3)事体礼仪媒体事体礼仪媒体 其划分图解如下:见其划分图解如下:见P.81略。略。2、在

48、具体操作和实施礼仪时,不同类型的在具体操作和实施礼仪时,不同类型的礼仪媒体往往是交叉结合配套使用的。礼仪媒体往往是交叉结合配套使用的。实际的礼仪行为和活动过程,常出现丰富实际的礼仪行为和活动过程,常出现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场景。多彩、千姿百态的场景。此外,如何看中国古代此外,如何看中国古代“心丧心丧”与与“无体之礼无体之礼”的的问题(见问题(见P.8283)第三节第三节 礼仪的环境礼仪的环境一、礼仪环境的含义一、礼仪环境的含义 1.任何礼仪行为和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任何礼仪行为和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进行的,实施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特间条件下进行的,实施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特

49、定时空条件,即是礼仪的环境。定时空条件,即是礼仪的环境。2.礼仪环境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礼仪环境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1)大角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大角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2)小角度:)小角度:天气状况、地理位置、世事变迁、自天气状况、地理位置、世事变迁、自然灾害、年成好坏、战争胜败、风俗更易、人际关系等都然灾害、年成好坏、战争胜败、风俗更易、人际关系等都可成为特定礼仪的环境因素。可成为特定礼仪的环境因素。二、礼仪环境对礼仪的制约作用二、礼仪环境对礼仪的制约作用 礼记礼记曲礼上曲礼上的一句话的一句话“礼从宜,礼从宜,使从俗使从俗”。其意指:行礼要从实际情况。其意指:行

50、礼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出使在外要遵从当地的习俗。这出发,出使在外要遵从当地的习俗。这所涉及的实质上就是礼仪环境问题,是所涉及的实质上就是礼仪环境问题,是礼仪环境对礼仪的制约问题。礼仪环境对礼仪的制约问题。礼仪环境对礼仪的制约作用,体现礼仪环境对礼仪的制约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施何种礼仪要由礼在两个方面:一是实施何种礼仪要由礼仪环境决定;二是具体礼仪如何实施也仪环境决定;二是具体礼仪如何实施也要由礼仪环境决定。要由礼仪环境决定。三、礼仪规范与礼仪环境三、礼仪规范与礼仪环境 1.礼仪规范程度不同第存在着超时空或礼仪规范程度不同第存在着超时空或泛时空的特点。泛时空的特点。2.具体的礼仪环境总是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