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公司绩效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7531570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10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红公司绩效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口红公司绩效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红公司绩效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红公司绩效管理手册.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口红公司绩效管理手册x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5第二章 公司概况8一、 公司基本信息8二、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8第三章 绩效的内涵10一、 绩效的分类及性质10二、 绩效的影响因素16第四章 绩效管理概述19一、 绩效管理的含义19二、 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21第五章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25一、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25二、 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与分类27第六章 绩效计划概述31一、 制订绩效计划的程序31二、 绩效计划的作用35第七章 绩效评价的内容38一、 工作潜力评价38二、 工作能力评价39第八章 绩效评价的方法41一、 绩效评价方法的分类与选择41二、 比较法46第九

2、章 绩效反馈概述49一、 绩效反馈及其重要性49二、 绩效反馈的内容51第十章 绩效诊断与改进53一、 绩效评价结果的具体应用53二、 绩效诊断的过程56第十一章 薪酬理论59一、 早期的工资理论59二、 工资决定理论60三、 工资分配理论67第十二章 职位评价74一、 职位评价的原则74二、 职位评价的发展趋势76第十三章 薪酬战略的演进与发展80一、 全面薪酬战略80二、 传统的薪酬战略89第十四章 薪酬战略概述95一、 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95二、 影响薪酬战略决策的因素101第十五章 薪酬制度设计概述109一、 薪酬制度的含义及其设计目标109二、 薪酬制度体系设计的流程111第十

3、六章 职位薪酬制度体系设计116一、 绩效薪酬制度体系的实施条件116二、 绩效薪酬制度体系的主要类型117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口红是一类唇用美容化妆品,其主要功能是赋予嘴唇以色调,强调或改变两唇的轮廓,显示出更有生气和活力。口红是所有唇部彩妆的总称,我国市场常见的口红产品可分为唇膏、唇彩、唇釉等三大类。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居民消费观念改变,我国彩妆行业发展迅速,口红是彩妆行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市场之一,在彩妆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不断增加。随着居民审美观念的改变,我国彩妆市场规模以28.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2019年,我国彩妆市场规模超过576亿元,其中口红市场规模达到18

4、0亿元,约占彩妆市场的31.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口红市场需求下降,口红销售额有所下滑,但随着国内疫情好转,我国口红行业呈现出持续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从细分市场来看,唇釉是我国口红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约占口红市场的38.6%,其次为唇膏,约占口红市场的34.2%,第三名为唇彩。目前关注度较高的口红品牌包括圣罗兰、迪奥、纪梵希、香奈儿、卡姿兰、雅诗兰黛、乔治阿玛尼等。整体来看,我国国产口红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且国产口红知名度较低,在整体口红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综合竞争实力有待增强。从消费人群来看,85后、90后成为我国口红消费市场主要消费人群,约占总体

5、人数的62%,其中以女性消费者为主。从关注角度来看,80%的消费者更关注口红的安全性,其次为口红质量和美观。从销售渠道来看,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口红线上销售渠道逐渐扩大,并成为口红的主要销售渠道。受市场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口红市场,在此背景下,我国口红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加,随着消费者对人体健康的持续关注,口红行业顺应市场消费升级潮流,不断向精细化、个性化以及安全化的方向转变。口红是所有唇部彩妆的总称,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居民审美观念的改变,我国口红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整体来看,我国国产口红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国产口红的综合竞争实力有待增强。为顺应市场

6、消费潮流,未来口红行业将不断向精细化、个性化以及安全化的方向发展。初步统计,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总量跃上4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147亿元,增长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2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进出口增长7.8%,其中出口增长8.7%;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城镇登记失业率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20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8元,增长9.8%。坚持创新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

7、的良好发展环境,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迈出新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2.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进出口增长3%,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目标。第二章 公司概况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2、法定代表人:孟xx3、注册资本:72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

8、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1-8-137、营业期限:2011-8-13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3424.8810739.9010068.66负债总额7491.765993.415618.82股东权益合计5933.124746.504449.84表格题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44749.7335799.7833562.30营业利润10159.168127.

9、337619.37利润总额8830.287064.226622.71净利润6622.715165.714768.3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622.715165.714768.35第三章 绩效的内涵一、 绩效的分类及性质(一)绩效的分类在一个组织当中,绩效是分层次的。通常从组织架构层次,我们把绩效分为组织绩效,群体绩效和个人绩效,组织绩效,即组织的整体绩效,是指组织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人们对组织绩效内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内容不断丰富的演进过程。早期对企业组织的绩效,往往是单纯从财务角度进行界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以财务指标为主的前提下,开始把非财务指标作为辅助性指

10、标来对组织绩效进行衡量。199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综合平衡计分卡良好的绩效测评”一文,为组织绩效的衡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开始把组织绩效测评的内容拓展为财务性指标、顾客指标、内部流程指标和学习与发展指标等四个层面,这一全新框架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滞后指标与引导性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对组织绩效进行衡量,成为目前衡量组织绩效的基本框架。群体绩效是组织中以团队或部门为单位的绩效,是群体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部门或团队是组织与员工个体之间的中间层次,相对于组织而言部门或团队绩效是个体性的,相对于员工个体而

11、言部门或团队绩效又是整体性的。部门或团队绩效既包括部门或团队完成自身任务目标的情况,同时也应该包括对其他部门或团队的服务、支持、配合、沟通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因此,对群体绩效,一方面要从部门或团队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时限和费用等方面进行衡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入内部客户的概念,从内部客户对部门或团队所提供服务、支持、配合、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衡量。员工个人绩效是指员工在某一时期内的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总和,即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和成绩,如个人的生产率、生产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等。员工个人绩效既包括任务绩效,即正式规定的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也包括周边绩效,即员工在履行正式规定的工

12、作职责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职责行为。因此,对员工绩效不仅要衡量其任务绩效,也要对其周边绩效进行衡量。多数情况下员工个人和岗位具有对应关系,所以,在实践当中,我们一般认为员工个人绩效就是员工所在的岗位绩效,虽然组织绩效、群体绩效和个人绩效有所差异,但三者又密切相关。组织绩效、群体绩效和个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员工个人绩效直接影响着组织绩效和群体绩效,员工个人绩效是基础,群体(部门或团队)绩效建立在员工个人绩效的基础之上,组织绩效则是建立在员工个人绩效及群体绩效基础之上的。组织绩效、群体绩效是通过个人绩效实现的,离开个人绩效,也就无所谓组织绩效和群体绩效了。群体绩效是员工个人绩效的整合与放大,而组

13、织绩效是员工个人绩效及部门或团队绩效的整合与放大。脱离了组织绩效和群体绩效的个人绩效评价是毫无意义的,个人绩效需要通过组织绩效和群体绩效来体现,组织及其部门在其运行过程中,其系统结构以及运行机制的合理与否都会促进或阻碍员工绩效的发挥。所以,组织绩效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对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而在研究员工个人绩效问题时,又必须同时考虑组织因素。(二)绩效的性质无论是个人绩效、群体绩效还是组织绩效,通常都具有以下三个性质。1、多因性所谓多因性指的是绩效的优劣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组织内外部多种因素决定的。影响绩效的因素很多,其中,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国家法规政策以及同行业其他组织的

14、发展情况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技术水平以及领导风格等。这些因素对绩效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在分析绩效差距时,只有充分研究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才能够抓住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从而对症下药,更有效地改进绩效,提升组织和员工的绩效水平。2、多维性多维性指的是绩效需要从多个维度或多角度去分析和评价。学者们最初将员工绩效等同于任务绩效(视为单维度),认为绩效就是员工工作行为及其结果的效能与价值。之后,伯曼和莫特维多(Borman&Motowidlo,1993)提出了著名的“关系绩效任务绩效”二维模型。任务绩效与被考核人员(部门)的工作目标、职责(职能)、工作结果直接相联系,主要包

15、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时效和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关系绩效(contextualperformance)也叫周过绩效,它与组织特征密切相关,是组织中员工自身的随机行为所产生的绩效,这些行为虽然与组织的技术核心的维护和服务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从更广泛的组织运转环境与组织长期战略目标来看,这种行为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当员工主动地帮助工作中有困难的同事、努力保持与同事之间的良好工作关系或通过额外的努力准时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的表现即为关系绩效。关系绩效主要包括工作主动性、服务意识、沟通与协调、纪律性、个人发展等内容。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之间的区别任务绩效各职位间不同很可能是角色事先规定的达成的前提:能力

16、和技能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的主要区别关系绩效(周边绩效)各职位间很相似不大可能是角色事先规定的达成的前提:个性对于管理岗位,在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管理绩效。从行为科学角度看,管理是通过他人把事情办好,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主要进行计划、决策、指挥与控制授权与协调等方面的工作。管理者要为下属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工作过程中要及时跟踪检查、监督与指导,解决员工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及时提供工作结果的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化解矛盾与冲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些方面的表现构成了管理人员的管理绩效。对于组织绩效而言,布雷德拉普(Bredrup)则认为组织绩效应当包括效果、

17、效率和变革性三个方面。效果主要指达成预期目的的程度,效率主要指组织使用资源的投入产出状况,而变革性则指组织应付将来变革的准备程度。这三个方面相互结合最终决定一个组织的竞争力。知识链接何为绩效?过去,大多数组织仅仅评估员工多么好地完成工作说明书上列出的任务,而当今层级更少、更加以服务为导向的组织对其员工有更多的要求。研究者现在确定了三种主要的行为类型,这三种行为类型构成了工作绩效。3、任务绩效(taskperformance):是指履行有助于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或者有助于管理活动的任务和职责。包括传统的工作说明书中的大部分工作任务。4、公民行为(citizenship):指有益于组织心理氛围的行

18、为,例如自愿帮助他人、支持组织目标、尊重同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宣扬工作场所中的积极事物。5、反生产力行为(counterproductivity):指有害于组织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偷窃、损坏公司财产、挑衅同事以及无故缺勤。6、动态性动态性是指员工的绩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维来看待绩效问题。由于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每一个因素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员工的绩效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动态变化。原来绩效较差的,可能由于能力的提高、工作条件的改善或积极性的发挥而变好,而原来绩效较好的由于种种原因也可能变差。因此,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该根据员工在本考评周期内的实

19、际工作结果和工作表现进行客观地评价,而不能受其先前绩效的影响。此外,在不同的环境下,组织对绩效不同内容的关注程度也是不同的,有时侧重于效率,有时侧重于效果,有时则统筹兼顾多个方面。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必须以系统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绩效。二、 绩效的影响因素现代科学技术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技能(skill),激励(motivation)、环境(environment)和机会(opportunity)。1、技能技能是指员工的工作技巧与能力水平,它取决于个人天赋、智力、经历、教育与培训等个人特点。员工的技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整

20、体技能水平:既可以通过招聘录用阶段的科学甄选提高组织中员工的整体技能水平,也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和员工培训来提高其技能水平。2、激励激励作为影响绩效的因素,是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发挥作用的。为了使激励手段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组织应根据员工个人的需要结构、个性、感知、学习过程与价值观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激励手段和方式。3、环境影响工作绩效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组织内部的环境因素和组织外部的环境因素两类。组织内部的客观环境因素一般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与物理条件(如室温、通风、噪声、照明等)、任务的性质、工作设计的质量、设备与原料的供应、上级的领导作风与监控方式、组织结构与规章政策、工资福利、组织文化等。

21、组织外部的客观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市场竞争强度等。组织的内外环境都会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4、机会机会也就是“运气”,它是一种偶然性因素,能够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给予员工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在特定的情况下,员工如果能够得到机会去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可能会使其达到在原有职位上无法实现的工作绩效。在机会的促使下,组织可以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加速组织绩效的提升。对员工来讲,机会是偶然性的,是不可控的因素。不过,机会的偶然性也是相对的,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善于为员工创造机会。在影响员工绩效的四个变量(技能、激励、环境、机会)中,技能和激励属于影响绩效的内因,

22、环境和机会属于影响绩效的外因。在内因中,技能(能力)属于比较稳定的,而激励(努力水平)则属于不稳定的;在外因中,环境属于相对比较稳定的,而机会(运气)则属于不稳定的。第四章 绩效管理概述一、 绩效管理的含义(一)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作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是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一个持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一道获得绩效和提高绩效。提高员工的绩效是管理者的责任,获得绩效是员工和管理

23、者共同的任务。需要指出的是,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任务管理的目的只是围绕着实现当期的某个任务目标;而绩效管理则是根据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一系列中长期的组织目标而对员工的绩效进行的管理,它对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绩效管理的特点绩效管理以组织战略为导向,是综合管理组织、团队和员工绩效的过程。绩效管理是通过在员工和管理者之间达成关于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协议,在双方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使组织、团队和个人共同取得好的工作结果的一种管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绩效管理始终与组织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使组织目标分解为各部门或团队的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再进一步落实为各岗位目标,确保

24、员工的工作活动和产出与团队及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并借此帮助组织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绩效管理在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目标之间建立起了一个直接的联系,从而使员工对组织作出的贡献变得清楚。(1)绩效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都是围绕着提高组织工作绩效这个目的服务的。绩效管理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员工的绩效分出上下高低,或仅仅为奖惩措施寻找依据,而是针对员工绩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提高员工的绩效,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2)绩效管理是促进员工能力开发的重要手段。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的核心。通过完善的绩效管理人

25、力资源开发职能的实现,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绩效管理通过强调绩效沟通与辅导的过程以实现它的开发目的,它不是迫使员工工作的棍棒,不是权力的炫耀。实际上,各种方式的沟通辅导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系统之中。通过绩效沟通与绩效评价,不仅可以发现员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而通过有针对性地培训措施及时加以弥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绩效管理还可以了解员工的潜力,从而为人事调整及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依据,以达到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的目的。(3)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性过程,是一个包括若干个环节的完整系统。绩效管理是持续性的,它包括从设定目标和任务、观察绩效,再到提供

26、、接受指导和反馈这样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绩效管理也是一个包括若干个环节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在一定绩效周期中的运行实现绩效管理系统的各个目的。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绩效的结果,而且注重达到绩效目标的过程。绩效管理不是一年一次的填表工作,也不仅仅是最后的绩效评价,而是强调通过控制整个绩效周期中员工的绩效情况来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二、 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一)绩效管理对组织的贡献对一个组织而言,推行绩效管理对于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而言,绩效管理对于组织具有以下作用。(1)强化完成工作的动力,提高员工胜任能力。绩效管理强调对员工的绩效反馈和帮助员工进行绩效改进。如果员工知道自

27、己过去做得怎么样,同时他在过去取得的绩效能够得到认可和重视,就会增强员工的自尊心,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特定优势和不足,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开发计划,设计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使员工有更大的动力去实现未来的绩效。(2)增加管理者对下属的深入了解,使管理活动更加公平和适宜。员工的直接上级和负责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的其他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绩效管理过程对被评价者产生更新和更深入地了解,并能了解每一位员工对组织作出的贡献。同时,绩效管理系统提供的关于绩效的有效信息可以作为绩效加薪、晋升、转岗、解雇等管理活动的依据。建立在一套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基础之上的各种管理决策,反过来又会促进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改善

28、,并且增进上下级之间的相互信任。(3)使组织目标更加清楚,工作内容及其需要达到的标准更加易于界定。绩效管理是基于组织战略和组织目标的,组织目标又会进一步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部门和岗位目标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能够使一个组织以及组织中的某个单位的目标、被评价者的工作内容和需要达到的标准变得更加清晰、更容易界定,从而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工作活动与组织的成功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把上级对员工绩效的看法更清楚地传递给员工。(4)便于及时区分绩效优良与绩效不佳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一个组织有效地区分绩效优秀和绩效差的员工,同时,它还迫使管理者及时面对和处理各种绩效问题(5)使组织变革更加容易推动。

29、绩效管理可以成为推动组织变革的一个有效工具。比如一个组织决定要改变其企业文化,从而将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一旦这种新的组织导向确定下来,就可以运用绩效管理使组织文化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组织变革成为可能。事实上,文化变革是由绩效的改变推动的。(二)糟糕的绩效管理对组织带来的危害当一个组织的绩效管理体系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有效运转时,就会给组织带来不利后果和危害,这些不利后果和危害主要有削弱完成工作任务的动力。糟糕的绩效管理体系往往使那些优秀的绩效没有转化为有意义的有形报酬(如加薪)或无形报酬(如对个人工作的认可),这无疑将使员工的工作动力受到削弱。(1)使用错误的或者带有误导

30、性的信息。如果一个组织没有实施标准的绩效管理体系,就会有多种可能导致最终得出的员工绩效信息是不真实的。(2)损伤员工的自尊心,损害人际关系。如果不能以一种恰当而准确的方式向员工提供绩效反馈,员工的自尊心就有可能会受到损伤,也会导致涉及的各方之间的关系受到损害。(3)浪费时间和金钱,增加遭遇诉讼的风险。实施绩效管理体系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当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不佳、实施不良时,这些资源就被浪费掉了。同时,当员工感受到了不公平的绩效评价时,组织就有可能遭遇代价昂贵的诉讼。(4)员工生产工作倦怠感,工作满意度下降,流动率上升。当员工认为绩效评价根据并不有效,绩效管理体系也不公平时,他们的工作倦怠感

31、和对工作的不满程度就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被激怒。这些缺陷也会使他们感到不安,甚至离刀组织。他们可能选择身体上的离开(如辞职),也可能选择心理上的离开(如努力程度降至最低)。(5)绩效标准和评价结果不稳定、不公平,绩效评价等级体系不清楚。在糟糕的绩效管理体系中,不同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绩效评价的标准以及对员工个人的绩效评价结果都是不同的,同时也是不公平的。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员工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绩效评价结果是如何产生的,也不清楚他们的绩效评价结果将会怎样转化为相应的报酬。第五章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一、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现代企业的绩效评价起源于美国。主要

32、有两个源头:一个是19世纪末期美国铁路的财务报表分析;另一个是20世纪初期美国银行的企业信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早期企业内部评价运用最广泛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传统的以财务报表为蓝本、以简单的财务结果为测评指标的绩效测评的雏形。而银行信用分析则是银行从企业外部视角对贷款企业的信用和偿债能力的分析,通常除了考虑企业的财务报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勘察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在美国,随着股市的发展,外部的企业测评逐渐由银行的信用分析发展到投资评价。其中最著名的是亚历山大华尔于1928年提出的综合比率分析体系。他选择了七个财务比率指标:流动比率、资产/固定资产比率、净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

33、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有资本周转率等。每个指标分别占总评价的一定比重,并确定了标准比率依次给企业打分,按权重相加得出总评分。这是一套衡量企业财务稳健性和综合支付能力的测评模式。后来,随着公司的发展成熟,企业的经理为了得到银行、投资者及公众对本企业的青助和支持,开始把原来流行于企业外部的评价方式引入公司内部,和原有的财务报表分析结合,成为企业整体绩效测评的流行模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杜邦公司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华尔的综合评价法是20世纪前半时期企业自身绩效测评的核心体系。它们仍然都是以财务报表为依据,重点在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20世纪中期,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

34、出了目标管理的方法,建议企业把组织的整体绩效目标转换为部门和员工个体的绩效目标。这使得企业的绩效评价开始向下分解到内部各成员的绩效评价。不过,绩效评价指标仍然以财务成果指标为核心。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没有关注到企业的内部流程,传统绩效评价体系不能发现企业工作流程中的管理问题,同时也不能保证企业朝着自己的战略目标健康发展。于是,企业界在绩效评价指标上加入了动态性的成长能力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人均净利润增长率,它们各占一定的比重。这类成长能力指标与传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指标约按2:5:3的比重分配权重。由于看到用财务指标评价公司与员

35、工绩效的作用有限,甚至还有很多缺陷,于是1951年GE公司开始开发新的绩效评价指标。除了盈利性指标外,还挑选了市场份额、生产效率、员工积极性、公众反应、短期和长期经营指标等作为关键绩效指标。不过GE公司的这次变革遇到很大的阻力,收效甚微。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些具有远见的学者和企业咨询专家开始把绩效评价引入内部流程和战略管理领域,力图更大限度地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二、 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与分类(一)绩效评价指标的概念与构成所谓评价指标,就是评价因子或评价项目,它是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只有通过评价指标,评价工作才具有可操作性。绩效评价指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对部门

36、和员工具体绩效状况的客观反映,又是组织和部门意志与要求的体现,即既是“晴雨表”,又是“指挥棒”,绩效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四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对评价指标的内容作出的总体概括(如销售收入、利润、合格品率等)。指标定义:指标内容的操作性定义,用于揭示评价指标的关键可变特征(如销售收入是指到账资金)标志:用于区分各个级别的特征规定(如优秀、良好等)标度:用于对标志所规定的各个级别包含的范围作出规定,即用于揭示各个级别之间差异的规定(如95分以上为优秀)。因此,我们通常把两者统称为评价尺度(“尺”即标志,“度”即标度)。(二)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有根

37、据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分类,根据能否量化进行分类,以及以“特质、行为和结果”进行分类等。1、根据绩效评价的内容分类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潜力四类,而工作潜力往往是通过工作能力评价进行推断的,这样根据绩效评价内容可以把绩效指标分为以下三类。(1)工作业绩评价指标。工作业绩就是工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表现为完成工作的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工作效率指标、成本费用指标等。(2)工作态度评价指标。工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员工的实际工作业绩,为了对员工行为进行引导以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在绩效评价中引入对工作态度进行评价的指标。一般来说,不同的工作态度会产生不同的工作绩效。

38、(3)工作能力评价指标。不同的职务对人的工作能力要求是不同的,需要在绩效评价时设计相应的能力指标,并通过能力指标引导、鼓励员工提高与工作相关的能力。2、根据评价依据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分类根据是否能够量化可把绩效评价指标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硬指标指的是那些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评价信息,建立评价数学模型,以数学手段求得评价结果,并以数量表示评价结果的评价指标。使用硬指标可以免除个人经验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评价的可行性和效率。不过,当评价所依据的数据不够可靠,或者评价的指标难以量化时,硬指标的评价结果就难以保证客观和准确了。在实

39、践中硬指标往往表现为缺乏灵活性。软指标主要是指通过人的主观评价才能得出评价结果的评价指标。实践中,人们用专家评价来指代这种主观评价的过程。所谓专家评价就是由评价者对系统的输出作出主观的分析,直接给评价对象进行打分或者做出模糊判断(如很好、好、一般、不太好、不好等)。这种评价指标完全依赖于评价者的知识和经验,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软指标的评价通常由多个评价主体共同进行,以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模糊数学的应用,软指标评价技术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实践中,通常会把软指标评价与硬指标评价结合使用,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一般在数据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以硬指标为主,辅

40、以软指标进行评价;在数据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则以软指标为主,辅以硬指标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软指标与非量化指标并非一个概念,软指标和硬指标的区分强调的是评价方式上的差异,而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则强调评价结论的表现方式上的差异。3、根据“特质、行为、结果”分类在很多理论和实证研究中,采用“特质、行为、结果”这三类指标进行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1)特质。适用于对未来的工作潜力作出预测。但特质指标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难以改变的人的特质上,不利于绩效改进。因为没有考虑情境因素,预测效度较低,不能有效区分实际工作绩效,员工易产生不公平感。(2)行为。适用于评价可以通过单一方法或程序化的

41、方式实现绩效标准或绩效目标的岗位。这类指标需要对那些同样能够达到目标的不同行为方式进行区分,以选择真正适合组织需要的方式,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3)结果。适合于评价那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达到绩效标准或绩效目标的岗位。但结果有时不完全受评价对象的控制,因此容易诱使被评价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结果而不择手段,使组织在获得短期效益的同时丧失长期利益。第六章 绩效计划概述一、 制订绩效计划的程序绩效计划的制订过程是管理者经营业绩目标层层分解的过程,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就关键绩效指标、权重和目标值等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的过程。制订绩效计划,需要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关键绩效指标、工作目标及相应的权重

42、,参照过去的绩效表现及组织当年的业务目标,设定每个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指标及挑战指标,并以此作为决定被评价者浮动薪酬、奖惩、升迁的基础。同时,绩效计划还帮助员工设定一定的能力发展计划,以保证员工绩效目标的实现。在制订绩效计划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组成要素:(1)被评价者信息。通过填写职位、工号及级别,可将绩效计划及评价表格与薪酬职级直接挂钩,便于了解被评价者在组织中的相对职级及对应的薪酬结构,有利于建立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2)评价者信息。由此便于了解被评价者的直接负责人和管理部门。通常,评价者是按业务管理权限来确定的,常常为上一级正职或正职授权的副职。(3)关键职责。它是设定绩效计划及评价内

43、容的基本依据,提供查阅、调整绩效计划及评价内容的基本参照信息。(4)绩效计划及评价内容。包括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两大部分,它用于全面衡量被评价者的重要工作成果,是绩效计划及评价表格的主体。(5)权重。列出按照绩效计划及评价内容划分的大类权重,以体现工作的可衡量性及对组织整体绩效的影响程度,并便于查看不同职位类型在大类权重设置上的规律及一致性。(6)指标值的设定。对关键绩效指标设定目标值和挑战值两类,以界定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与指标所得绩效分值的对应关系。对工作目标设定的完成效果评价,则主要按照工作目标设定中设置的评价标准及时间进行判定。(7)绩效评价周期。绩效计划及评价表格原则上以年

44、度为周期。针对某些特定职位,如销售人员、市场人员等,根据其职务和应完成的工作目标等具体工作特点,也可以月度或季度为评价周期,设定相应指标。(8)能力发展计划。制订能力发展计划,是以具体技能知识的方式,将组织对个人能力的要求落实到人,让员工明确了解为实现其绩效指标需要发展什么样的能力,怎样发展,以实现组织和员工的持续成长与发展。制订有效的绩效计划,应该遵守一定的程序和步骤。与一般计划的制定一样,绩效计划的制订也分别经历准备阶段、沟通阶段和制定阶段。总结企业制定绩效计划的经验,把绩效计划的制订全过程具体化,可分为以下十大步骤。第一步,全员绩效管理理念培训。绩效管理要想真正走向成功,真正为组织战略的

45、实现提供保障,必须让每个员工都理解并接受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提升员工的绩效,帮助员工更好地发展自我,更好地胜任工作。因此,在制订绩效计划初期,必须首先通过全员绩效管理理念的培训,让员工真正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追求.让每个员工认识到,参与绩效管理既是每个员工的权利,也是每个员工的基本义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主动参与,为绩效计划的有效制订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步,诠释组织的发展目标。绩效管理是为组织战略服务的,绩效计划是建立在组织战略发展目标基础上的,绩效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组织发展目标的层层分解。各级管理者和员工都应该了解组织的战略,了解组织发展的具

46、体目标。组织领导诠释组织的发展目标,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精神。员工对组织发展目标了解越多,那么就越容易认同组织的发展目标,通过层层分解,最终形成各个岗位的绩效计划与目标第三步,将组织发展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的特定目标。部门目标来自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分解。组织的发展目标不仅可以分解到生产、销售等业务性部门,而且对于财务、人力资源等业务辅助性部门,其工作目标也与整个组织发展目标紧密相连。管理者要善于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分解出本部门的目标。有了部门目标,才能够进一步分解制定每个员工的岗位目标,第四步,员工为自己制订绩效计划草案。在明确了各个部门的目标之后,员工应该对自己岗位的工作描述进行回顾,重

47、新思考职位存在的目的和主要工作职责,部门负责人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变化调整工作职责。在清楚了解自己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之后,员工要根据部门的目标,结合自身实际,草拟自己的绩效计划与目标。绩效计划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工作任务目标,还包括要达到的绩效具体标准、主要评价指标、工作目标的权重、工作结果的测量方法等。这一环节对于制订绩效计划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培养员工的绩效计划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员工对自己、对岗位、对绩效计划的认知和定位。第五步,部门管理者审核员工制订的绩效计划。部门管理者要详细审核员工的绩效计划。员工制定的绩效计划往往存在不切合实际、有的偏高、有的偏低,或者不够具体等情况部门管理者要善

48、于发现绩效计划的问题所在,分析员工把绩效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的原因利用SMART原则分析员工制订计划和目标的有效性。部门管理者经过审核应提出初步修改意见.第六步,管理者与员工就绩效计划进行沟通。部门管理者和员工都应该高度重视绩效计划的沟通,双方应该确定一个专门的时间用于绩效计划的沟通。沟通应在一种平等、宽松的气氛下进行,应该把沟通的焦点集中在解决绩效计划制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达成共识上。绩效计划的沟通,可先由员工阐述自己绩效计划制订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再由管理者提出组织和部门的目标要求以及绩效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双方不断地进行友好性协商,以便就关键问题和指标达成共识。二、 绩效计划的作用(1)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系统最为重要的环节。绩效计划作为绩效管理流程的第一个环节,是绩效管理实施的关键和基础所在。绩效计划制订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整体的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