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530746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复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生儿复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复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复苏.ppt(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生儿复苏指南1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新生儿复苏指南2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正压通气特殊复苏情况正压通气特殊复苏情况3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复苏后监护复苏后监护4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早产儿复苏需关注的早产儿复苏需关注的5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指南目标和原则指南目标和原则指南目标和原则 1 1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2加强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要参加高危产妇分娩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3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降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

2、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复苏领导小组。4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药物和(或)扩容。5、参考了2015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出的复苏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生儿复苏培训进展及现状,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制定本指南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1人员: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高危孕妇分娩时需要组成有儿科医师参加的复苏团队。多胎妊娠孕妇分娩时

3、,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2物品: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二、复苏的基本程序此评估-决策-措施的基本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评估主要基于3个体征: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评估 措施 决策 图图1 1 复苏的基本程序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一)快速评估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1足月吗?2羊水清吗?3肌张力好吗?(提前)4有哭声或呼吸吗?以上4项均为“是”,应快速彻底擦干,和母亲皮肤接触,进行常规护理以上4项中有1项为“否”,则需要复苏,进行初步复苏。如羊水有胎粪污染,进行有无活

4、力的评估及决定是否气管插管吸引胎粪(二)初步复苏1保暖:产房温度设置为2528。提前预热辐射保暖台,足月儿辐射保暖台温度设置为3234,或腹部体表温度36.5;早产儿根据其中性温度设置。用预热毛巾包裹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注意头部擦干和保暖。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复苏胎龄100次/min,但呼吸困难或持续紫绀,应清理气道,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可常压给氧或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特别是早产儿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压力:通气压力需要2025cm H2O(1cm H2O=0.098kPa),少数病情严重的新生儿可用23次3040cm H2O压力通气,国内使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动充气式气囊(250ml),使用前要

5、检查减压阀。有条件最好配备压力表。频率:4060次/min。用氧:推荐县以上医疗单位创造条件在产房添置空氧混合仪、空气压缩器及脉搏氧饱和度仪。无论足月儿或早产儿,正压通气均要在氧饱和度仪的监测指导下进行。足月儿开始用空气复苏,早产儿开始给21%40%的氧,用空氧混合仪根据氧饱和度调整给氧浓度,使氧饱和度达到目标值。胸外按压时给氧浓度要提高到100%。无法配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或空氧混合仪或二者皆无的医疗单位,可利用自动充气式气囊复苏,有四种氧浓度可用。可利用充气式气囊不连接氧源,氧浓度21%(空气);连接氧源,不加储氧器,可得到约40%浓度的氧;连接氧源,加储氧器得100%(袋状)、90%(管状

6、)浓度的氧。4、判断有效通气:开始正压通气时即刻连接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并观察胸廓是否起伏。有效的正压通气表现为胸廓起伏良好,心率迅速增快。5、矫正通气步骤:如达不到有效通气,需要纠正通气步骤,包括: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是否密闭,再次通畅气道(可调整头位为鼻吸气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的口张开)及增加气道压力。矫正通气后如心率100次/分,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根据脉搏血氧饱和度值决定是否常压给氧;如心率2min)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经口插入8F胃管,用注射器抽气保持胃管远端处于开放状态。(3)T-组合复苏器T-组合复苏器是一种由气流控制和压力限制的机械装置。推荐县以上医疗单位,尤其是三级医院

7、,需要使用或创造条件使用T-组合复苏器,尤其对早产儿的复苏更能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四)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1气管插管的指征 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无效或需要延长。胸外按压。经气管注入药物。(5)需气管内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6)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膈疝或超低出生体重儿。(2)准备:进行气管插管必需的器械和用品应放置在一起。在每个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和急救室应随时备用。常用的气管导管为上下直径一致的直管(无管肩)、不透射线和有刻度标示。如使用金属管芯,不可超过管端。选择直式喉镜,使用前须预检 镜片型号:-0号用于早产儿;-1号用于足月儿(3)3)插管步骤:体位:平卧,鼻吸位插管步

8、骤:体位:平卧,鼻吸位 关键:充分暴露声门,并要强调小指的关键:充分暴露声门,并要强调小指的3 3个用处。个用处。插入管头直至声带线位于声带的部位插入管头直至声带线位于声带的部位 2020秒内完成尝试秒内完成尝试 固定:用一手指将导管按向上鄂撤出喉镜用一手指将导管按向上鄂撤出喉镜4、深度:管端声带线平声带水平,x线下管端不超过第二胸椎。新生儿体重(g)导管内径(mm)唇-端距离(cm)1000 2.5 67 2000 3.0 78 3000 3.5 89 3000 4.0 910 (5)判断导管管端位于气管中点的常用方法声带线法:导管声带线与声带水平吻合。胸骨上切迹摸管法:操作者或助手的小指尖

9、垂直置于胸骨上切迹,当导管在气管内前进过程中,小指尖触摸到管端,则表示管端已达气管中点。体重法:体重1、2、3kg的新生儿唇-端距离分别为67、78、89cm。头位改变会影响插入深度。(6)确定插管成功的方法l胸廓起伏对称l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尤其腋下,且胃部无呼吸音。l通气时胃无扩张l呼气时导管有雾气l心率、血氧饱和度和新生儿反应好转lCO2检测仪变色(或呼气时读数2%3%)喉罩气道喉罩气道是一个用于正压通气的气道装置。1指征新生儿复苏时如气囊-面罩通气无效,气管插管失败或不可行时,喉罩气道能提供有效的正压通气。小下颌或舌相对较大,如Robin综合征和唐氏综合征。新生儿体重2000g。2、方

10、法喉罩气道由一个可扩张的软椭圆形边圈(喉罩)与弯曲的气道导管连接而成。弯曲的喉罩越过舌得到比面罩更有效的双肺通气。采用“盲插”法,用食指将喉罩顶部向硬腭侧插入新生儿口腔,并沿其硬腭将喉罩安放在声门上方,经向喉罩边圈注入空气约23ml后,扩张的喉罩覆盖喉口,并使边圈与咽下区的轮廓一致。该气道导管有一个15mm接管口,可连接复苏囊或呼吸器进行正压通气。(六)胸外按压1指征:充分正压通气30s后心率60次/min。在正压通气同时须进行胸外按压。2要求:此时应气管插管正压通气配合胸外按压,以使通气更有效。胸外按压时给氧浓度增加至100%3.方法:应在新生儿两乳头连线中点的下方,即胸骨体下1/3进行按压

11、。拇指法:双手拇指端压胸骨,根据新生儿体型不同,双拇指重叠或并列,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此法不易疲劳,能较好的控制下压深度,并有较好的增强心脏收缩和冠状动脉灌流的效果。(首选)双指法:右手食、中2个手指尖放在胸骨上,左手支撑背部。其优点是不受患儿体型大小及操作者手大小的限制。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产生可触及脉搏的效果。按压和放松的比例为按压时间稍短于放松时间,放松时拇指或其余手指不应离开胸壁。4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需默契配合:需要胸外按压时,应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因为通气障碍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因此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比例应为3:1,即90次/min按压和30次/min呼吸,达到

12、每分钟约120个动作。因此,每个动作约0.5s,2s内3次胸外按压加1次正压通气。4560s重新评估心率,如心率仍60次/min,除继续胸外按压外,考虑使用肾上腺素。(七)药物新生儿复苏时,很少需要用药。新生儿心动过缓通常是因为肺部充盈不充分或严重缺氧,而纠正心动过缓的最重要步骤是充分的正压通气。肾上腺素指征:心搏停止或在30s的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后,心率持续60次/min。剂量:静脉0.10.3ml/kg的1:10000溶液;气管注入0.51ml/kg的1:10000溶液,必要时35min重复1次。浓度为1:1000肾上腺素会增加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用药方法:首选脐静脉导管(或脐静脉)注入

13、,有条件的医院可经脐静脉导管给药。如脐静脉插管操作过程尚未完成时,可首先气管内注入肾上腺素1:10000,0.51ml/kg一次,若需重复给药则应选择静脉途径;无条件开展脐静脉导管的单位根据指征仍可采用气管内注入。(七)药物2扩容剂指征:有低血容量、怀疑失血或休克的新生儿对其他复苏措施无反应时,考虑扩充血容量。扩容剂的选择:可选择等渗晶体溶液,推荐使用生理盐水。大量失血则需要输入与患儿交叉配血阴性的同型血或O型红细胞悬液。方法:首次剂量为10ml/kg,经外周静脉或脐静脉缓慢推入(10min)。在进一步的临床评估和观察反应后可重复注入1次。给窒息新生儿和早产儿不恰当的扩容会导致血容量超负荷或发

14、生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复苏后监护 复苏后的新生儿可能有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应继续监护,包括:体温管理。生命体征监测。早期发现并发症。继续监测维持内环境稳定包括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红血球压积、血糖、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等。复苏后立即进行血气分析,有助于估计窒息的程度。及时对脑、心、肺、肾及胃肠等器官功能进行监测,早期发现异常并适当干预,以减少窒息造成的死亡和伤残。一旦完成复苏,为避免血糖异常,应定期监测血糖,低血糖者静脉给予葡萄糖。如合并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条件的单位可给予亚低温治疗。早产儿复苏需关注的问题 1体温管理:置于合适中性温度的暖箱。对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复苏时可采用塑料

15、袋保温(见初步复苏部分)。2对极不成熟早产儿,因肺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后有可能需要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防治。3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通气阻力大,不稳定的间歇正压给氧易使其受伤害。正压通气需要恒定的吸气峰压及呼气末正压,指南推荐使用T-组合复苏器。4由于早产儿生发层基质的存在,易造成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心肺复苏时要特别注意保温、避免使用高渗药物、注意操作轻柔、维持颅压稳定。5围产期窒息的早产儿因缺氧缺血,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密切观察,延迟或微量喂养。6早产儿对高动脉氧分压非常敏感,易造成氧损害。需要规范用氧,复苏时尽量避免使用100%浓度的氧,并进行脉搏氧饱和度或血气的动态监测,使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定期眼底检查随访。谢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